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生鲜乳中危害因子与质量安全防范措施1.1生鲜乳中的风险危害因子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制约因素较多,从当前来看,生鲜乳中的风险危害因子主要包括非法违禁添加物、兽药残留、细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有害重金属残留。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我国食品卫生部门相继发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均涉及到乳及乳制品中的非法违禁添加物、兽药残留、细菌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9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6号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所称的乳品是指生鲜乳和乳制品,由此可见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国家大事,而乳制品质量安全又取决于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只有好的安全的原料乳,才能生产出好的安全的产品,怎样才能把好生鲜乳质量关,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浅谈生鲜乳质量验收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乳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乳品安全倍受人们关注,生鲜乳作为乳与乳制品加工的原料,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本文从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实践,提出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思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相似文献   

5.
乳制品安全广受人们的关注,而生鲜乳是生产乳制品的原料,其质量安全是保证乳制品安全的基础。风险评估技术是评价安全风险的系统工具,在评估食品安全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国内外对生鲜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化学危害物与生物危害物的暴露评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希望对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预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生鲜乳作为乳制品生产的基本原料,其质量和安全控制尤为重要。芽孢杆菌对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造成一定隐患。文章综合分析了嗜冷与嗜热芽孢杆菌对生鲜乳的危害及可能作用机制,总结了芽孢杆菌污染生鲜乳的关键源头,探讨了生鲜乳中芽孢杆菌的防控措施。本文对有效控制生鲜乳中的芽孢杆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全面提升生鲜乳品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生鲜乳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生鲜乳质量安全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如果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没有保障,则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生鲜乳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生鲜乳的安全生产监管,对生鲜乳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检测,只有采取科学严谨的安全生产监管措施,才能有效保证生鲜乳的质量安全。1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奶牛养殖逐步规模化,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生鲜乳是一种特殊性、初级性的畜产品,是牛奶制作的原材料,目前我国人群喜爱这一产品,认为其营养丰富,尤其是酸奶、营养奶深受年轻人欢迎。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下,早餐奶是学生每日的辅助性营养食品。然而,近些年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对生鲜乳制品的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存在诸多质疑,对于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治理存在诸多缺陷。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主要剖析我国生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原因,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食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乳制品在进货、贮存、销售、退市的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乳制品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乳制品安全的前提是保证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原料乳的安全卫生,所以,原料乳的安全是乳制品生产环节安全的前提。影响原料乳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有害微生物及人为因素等,这些不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原料乳的原料产出、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本文提出保证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是基础.本文还介绍了生鲜乳中易出现的风险物质,论述了生鲜乳生产环节和收购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以及应如何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杨露 《中国乳业》2022,(8):15-18
优质牛奶的充足供给需要以奶牛的健康养殖为基础。益生菌在奶牛饲料中的添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瘤胃微生态区系均有正面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奶牛瘤胃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同时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定殖,进而提高奶牛的机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对益生菌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旨在为益生菌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耐药情况及防控措施。总结出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 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克雷伯菌, 不同地区乳房炎乳样中的病原微生物不同, 产生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存在差异。旨在为减少因滥用和乱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产生、降低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95%乙醇提取桑黄子实体中抑菌成分,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桑黄乙醇提取物对牛乳中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霉菌和酵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桑黄乙醇提取物在0.1~5 mg/mL质量浓度下,实现了对牛乳中有害细菌、真菌有效的抑制,能显著控制巴氏牛乳中菌群总数,而对有益菌无显著影响,相对Nisin等抑菌剂具有广谱抑菌性,因此可将其用于生产乳品抑菌剂.  相似文献   

14.
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作者介绍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几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及其他一些有害微生物在乳及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乳品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热处理来保证食品安全和延长货架期,与热加工相比,超高压作为一种非热加工 技术不仅能够杀灭或抑制乳中所污染的微生物,保证乳品的食用安全和延长货架期,同时对乳的感官品质、营养保 留及乳蛋白加工特性产生影响。本文综述超高压处理对牛乳感官特性、理化特性及乳蛋白加工特性等影响的研究进 展,为超高压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奶牛摄入含有较高黄曲霉菌及毒素的饲料,奶牛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抑制免疫机能,使得乳房炎增加,产奶量下降及奶牛体质下降。黄曲霉毒素B1在奶牛体内转换为黄曲霉毒素M1,并分布在牛奶中,人食用含有超标黄曲霉毒素Ml的牛奶后,能使人发生肝炎、肝癌[1]。作者从事奶牛科学养殖技术服务工作,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场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提供有关黄曲霉素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有一定的利用性。  相似文献   

17.
引发奶山羊乳房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致病菌感染、挤奶操作不规范、营养失衡及其他因素。无论是微生物,还是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的奶山羊乳房炎都会影响产奶量和奶品质,甚至影响奶山羊的使用年限,给养殖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奶山羊乳房炎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中常见的、高患病率的疾病。该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隐蔽性高,易被忽视。病牛外观正常,其乳汁眼观无异常,但乳汁的化学性质、成分已产生一定变化,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营养降低,食用后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概述,阐述其危害和成因,介绍该病检测方法,提出防治技术,对提升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其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乳房炎是困扰奶牛养殖业发展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不明显,不仅导致奶牛产乳量和乳质量的降低,还可能传染给其他奶牛,导致疾病的扩散.因此,只有对乳汁进行检测,通过其生理、生化等指标变化来判断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减少该病的发生、提高乳质量,本文总结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微生物学检验、细胞学检查、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在奶牛养殖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入侵奶牛乳腺组织而引发的局部炎症,其不仅会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而且还会影响牛奶的品质。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兽药残留和由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低等问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显得极为重要。从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