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合理利用和改善农药在植物中的内吸传导特性,可大幅提高农药在靶标部位的积累并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农药内吸性的研究,已逐步揭示了植物吸收和传导农药的基本原理,对内吸性农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药改造和纳米载体的出现及发展,利用不同方法或手段来改善农药内吸性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加。本综述主要从农药在植物中的内吸性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以及改善农药内吸性的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可为内吸性农药及其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铜基纳米颗粒是工业上较常制备及使用的纳米材料之一,具有比表面积大、活化能高、活性位点多等特点,因而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铜基纳米颗粒可以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及生长参数,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因而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以应用;同时铜基纳米颗粒对生物细胞也具备一定的生理毒性,可使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可导致膜崩解,利用这一特性,还可将铜基纳米颗粒用作抑菌剂或除草剂。文章阐述了铜基纳米颗粒的促生长机制、其在生物细胞中造成的生理损害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铜基纳米颗粒在农药领域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抑菌剂及除草剂应用的可能性,以期为新型农药的研发与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农药剂型利用率不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发展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剂型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植物保护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构建纳米载药系统,可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施增效,降低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本文对纳米农药的主要剂型和增效机理进行综述,对目前纳米农药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纳米农药能够显著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促进对靶沉积与剂量转移,减少流失和降解,进而降低农药施用剂量和施药频率。目前纳米农药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在规模化制备、定性与定量检测以及相关评估法规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4.
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由于需要昂贵、大型的检测仪器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实时检测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及功能化技术日趋完善,其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的研究日益活跃。纳米材料与荧光法、比色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及电化学法结合,可构建各类纳米传感器,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提升,实现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本文综述了上述4类主要的纳米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未来构建选择性高、分析范围广、抗干扰、简单便携的纳米传感器仍将是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鱼藤酮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作为农药载体可提高农药稳定性和调控农药释放速率,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MSNs) 是一种具高比表面积、粒径与孔径可调节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载体。鱼藤酮是非内吸性植物源杀虫剂,在环境中易降解。本研究先通过改良的软模板法制备出粒径均一的MSNs,再通过溶剂挥发法将鱼藤酮负载到MSNs中,制备得到载鱼藤酮MSNs (Rot@MSNs),其载药率达31.6%,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缓释时间可达288 h以上;施药处理3 d后在番茄的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中均检测到了鱼藤酮,表明纳米载体MSNs提高了鱼藤酮在番茄植株中的内吸和传导能力。该研究对于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纳米材料吸附和光催化降解农药生产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解决化学农药废水排放问题,促进农药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纳米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吸附与光催化降解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概述了纳米材料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药剂防治等调控措施已不能满足农业植物病害防控需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技术和措施。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为纳米技术成为现代化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奠定了基础。为深入了解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实践应用,主要从2个层面综述了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包括无机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性研究,利用纳米农药和纳米载体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纳米技术在病害防控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地位,为利用新兴纳米技术高效、绿色防治植物病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8.
聂思桥 《新农药》2005,(3):28-28
含有纳米级活性成分的农药已经上市,许多世界一流的农药巨头正致力于进行新型纳米农药制剂的研发,如BASF公司认识到纳米技术在农药制剂中的潜在的使用价值,正着手进行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己申请有关农药制剂的专利“含有植物保护制剂的纳米颗粒”,活性成分的理想粒径为10-150nm。纳米农药制剂具有对水的溶解性好(对作物使用简单)、稳定性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化学物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灭杀能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探寻开发灵敏、准确、可靠、便捷且适用性强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免疫层析法是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和色谱层析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其中,基于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以其便捷、成本低、可视化等优点而受到普遍欢迎。近年来随着量子点、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等新型纳米标记材料的出现,免疫层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文章从标记类型(非共价作用标记及共价作用标记)及标记材料(胶体金、纳米碳、量子点、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及荧光乳胶颗粒)等方面,综述了不同纳米材料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可为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免疫层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植物保护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纳米乳剂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润湿性、粒径小以及缓释增效等优点,从而提高农药在靶标表面的附着、沉积和渗透,并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风险。本文介绍了纳米乳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乳剂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同时对目前有较大争议的关于纳米乳剂和微乳剂的界限进行了讨论,并对该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为制备性能优异的纳米乳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与常规农药相比,纳米农药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是农药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对IUPAC纳米农药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关文献等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介绍了与常规农药相比,纳米农药在健康风险评估方面的流程、要求、特点及疑难点,供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树文教授那里获悉,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目前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缓/控释农药,该新型缓/控释农药即在农药周围包裹一薄层高分子材料,避免了农药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散失,从而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减少了农药用量,减低了农药的累积残留毒性该农药根据防治害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水基性农药制剂是以水为介质或稀释剂的农药加工类型,本文对水基性农药制剂的主要类别悬浮剂、水剂、水乳剂、悬浮乳剂、悬浮种衣剂、微胶囊悬浮剂等的国内外研发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环境中难降解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登记管理中引起关注。本文介绍了欧盟、美国等国家对难降解农药的登记管理现状,讨论了农药的降解性与农药在环境中的浓度的关系,并提出了对难降解农药的管理建议。欧盟对同时具有难降解、高富集性的农药设置了阈值,但未对难降解农药划定不准许登记的阈值,而是通过环境风险评估确定农药的风险;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未对难降解农药登记设置阈值。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农药的降解DT50对土壤中农药浓度的影响显著,但并不是影响土壤中农药浓度的最主要因素。建议我国登记管理中也不宜对难降解农药划定不准许登记的阈值;对于符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定义的农药应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对其他农药,应根据已发布的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新农药创制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基于现有品种研发与优化农药剂型能够显著减少农药流失、提升防治效果、提高农药利用率,是我国农药“减施增效”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目前的农药剂型中,可分散油悬浮剂因具有环境友好、润湿铺展性好、抗冲刷能力强及增效作用明显等突出优势,已经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农药剂型之一。本文从可分散油悬浮剂定义、特点、研究进展、配方构成和筛选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或其他剂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源农药是国内外新农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产业化开发情况、使用技术要点、特殊活性作用、生物合成技术、环境安全性、作用机理、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合一”在新植物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并对该类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化学农药作为一种农业生产必须的投入品,自发明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作物丰产、保障了粮食作物安全,但化学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农产品污染,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严重破坏。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农药,近年来正逐渐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针对我国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产品研发落后等问题,2016-2018年,启动了12项任务,共计49个项目,专项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绿色农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本文对专项的生物源农药产品研发、专利申请、标准制定、专著出版、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供生物源农药研发、生产与应用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生产与经营主体、管理部门、使用用户等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智能复合材料,能够响应酶、氧化还原、pH值、光、温度、电场、磁场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刺激的变化,实现有效成分的靶向控制释放,在药物控释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医药、食品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的种类及其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状况,探讨了以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作为农药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常见的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主要包括酶响应性载体材料、pH响应性载体材料、氧化还原响应性载体材料、光响应性载体材料及温度响应性载体材料等种类,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分离纯化、临床诊断以及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等领域,其作为助剂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尚处于基础阶段,在商业化与规模化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疏水性杀菌剂啶酰菌胺水分散性差、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溶液吸附法,以2种介孔氧化硅分子筛SBA-15与FDU-12为载体构建负载啶酰菌胺的纳米载药体系,对2种纳米载体的形貌及结构等表征特性进行分析,并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靶标对纳米农药的抑菌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负载啶酰菌胺的纳米载药体系Bos-SBA-15和Bos-FDU-12,2种纳米载体结构分布均匀,Bos-SBA-15纳米颗粒呈椭球棒状,Bos-FDU-12纳米颗粒呈颗粒状,粒径分别为680.33 nm和870.61 nm;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证明啶酰菌胺已成功装载到SBA-15和FDU-12中,载药量分别为31.49%和22.44%。Bos-SBA-15和Bos-FDU-12在高温54℃贮存14 d时分解率仅为4.87%和4.41%,表明所构建纳米农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Bos-SBA-15和Bos-FDU-12纳米农药缓释性好,在288 h累积释放率达到69.42%和64.34%。Bos-SBA-15与BosFDU-12纳米农药对立枯丝核菌的EC_(50)分别为34.11μg/mL和41.54μg/mL,对立枯丝核菌后期生长阶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国家环境保护局委托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制定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经1987~1989年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已于1989年正式颁布。本准则从3个方面科学地论述了农药对环境安全性影响的因素、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与评价试验程序以及农药对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通过它可以为评价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性、移动性和富集性,预测农药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为新农药的开发与农药的安全使用,为预防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凡新农药的开发研究及申请农药品种的登记,均须按照准则进行各项试验。为方便读者和试行这一准则,本刊拟从本期开始分三次全文刊登该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