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重发态势突出,灾情威胁较大,农户为保产而频繁使用农药,且用量多,防治成本增高,对粮食生产安全、稻米品质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应用生态调控技术、物理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等综合防控技术手段,可达到农药投放减量、控害、节本、增效和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安化县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应用实践与示范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化县"实施生态调控技术+轻控轻防技术+应急防控技术+区域统防统治"的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通过行政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大面积示范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持续防控茶叶病虫害、有效降低为害损失,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升茶叶内在品质,助力产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农药减量控害"途径,在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基础上,于2015、2016年实施"稻—鸭(鱼)—灯生态种养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技术"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害,减少了农药使用、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平衡,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获得了稻、鸭、鱼三丰收。  相似文献   

4.
江西水稻农药减量技术集成优化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江西省水稻播种、水稻病虫害防控及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的概况。优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优化新型药剂替代老药剂、高效植保药械替代传统施药机械、应用助剂等水稻农药减量技术,以统防统治方式,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引领、加强宣传和创新融合等措施积极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本省农药使用量连年减少,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农药利用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重庆稻区地形地貌多样,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渝东南、渝南稻区的秀山、涪陵、南川等区县分别处于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等"两迁害虫"迁入重庆稻区的"武陵山通道"和"大娄山通道",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程度和危害较重.重庆稻区其他区县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程度和为害较轻.本研究选择重庆稻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差异较大的秀山、南川、涪陵、江津、开州、万州6个区县作为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基地,根据稻区水稻病虫害田间监测,推行"种植抗性品种、带药移栽、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农药减量助剂、统防统治"的农药减量技术模式.2019年在减少用药8%~53.08%的条件下,农药减量病虫害防控效果均不低于常规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控均在90%以上,每667 m~2增收5.78~158.18元,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辅以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目前,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四川省稻区推广66.7 hm~2。该技术能实现增加水稻产量10%左右,每667 m~2可减少农药施用3~4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0%~40%,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的稻谷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农药减量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北京市将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控技术应用、绿控示范基地建立、三级植物健康体系建设、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控融合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农药减量使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绿控技术物化补贴工作的信息化、实时化管理,有效促进了农药减量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省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于2013-2015年,开展以深耕灌水灭蛹、稻鸭共育、昆虫性信息素诱控、人工释放天敌、科学用药等技术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于2016-2018年在豫南稻区和沿黄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开展示范推广,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效80%以上,实现化学农药减量50%以上,农民增收14%~18%,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郧西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高产作物,也是病虫防控用药量大的作物。随着现代植保技术推广和应用,病虫预报准确性不断提高,绿色防控和精准用药技术不断提高。为减少农药用药次数,真正在水稻病虫防治上实现"准、统、效"("准":即根据病虫预报确定准确的用药时间;"统":措施上实现统防统治,做到一次用药,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目的;"效":农药选用上实现高效低毒)。笔者根据郧西县水稻生  相似文献   

10.
柑橘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在四川南充开展"农业防控+释放捕食螨+‘四诱’技术(灯诱、黄板、食诱、性诱)+科学用药"和"农业防控+释放捕食螨+‘三诱’技术(黄板、食诱、性诱)+科学用药"2种柑橘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种模式均可有效防控柑橘病虫害,对害螨控制时间可达180 d以上,对柑橘潜叶蛾、蚜虫、柑橘粉虱、锈壁虱和叶甲的防控持效性亦优于化学防治对照;食诱剂对斜纹夜蛾、柑橘凤蝶与金龟类害虫诱杀效果较好;使用氨基寡糖素诱导,柑橘抗炭疽病效果明显。绿色防控区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化学防治区。同时,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尽可能减少稻田农药的使用量,更好地保障稻米品质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通过优化药剂组合和施药次序,综合田间防效、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及水稻产量等因素,研究评估了江苏省溧阳市水稻田农药减量施用的可行性。分别设置常规施药组合和减量施药组合2套方案,以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为例,比较了2种施药方案下对病虫害的防效,分析了相关药剂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稻米和谷壳中的最终残留,并对水稻产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减量施药方案对水稻上3种典型病虫害的防效均优于或与常规施药方案相当;此外,不同施药次序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2种施药方案下,供试药剂在稻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超过其残留限量 (MRL) 标准;与常规施药方案相比,减量施药方案下水稻每公顷产量增加了621 kg,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方案施用农药总制剂量为4 410 g/hm2 (有效成分1 353 g/hm2), 而常规方案为6 885 g/hm2 (有效成分1 553 g/hm2)。研究表明,在试验期间,该减量施药方案能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保证水稻产量,同时还能减少环境中农药及助剂的投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农户能够直观了解及掌握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信息,帮助农户通过智能手机在农田、果园和茶园等现场方便快捷地获取作物病虫害图文识别要点与科学防治方法,为农户提供在线植保技术服务,本研究采用RESTful Web 服务架构设计,运用HTML5移动Web开发技术,借助微信平台作为用户访问入口,开发了一款跨平台 (android/iOS) 的农药速查软件系统,实现了农药信息查询、病虫害图谱查询及后台数据管理等功能。通过建立农药与病虫害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了从农药名称和病虫害名称两个途径查询农药信息;所构建的数据库涵盖了蔬菜、果树、水稻、茶叶及烟草等共30种福建省常规种植作物上的重要病虫害农药防治技术。初步运用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整体实用性和稳定性较好,适合在农村基层推广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农药速查系统能够满足植保新技术普及和应用的需求,可为农户提供简单便捷、对症下药的在线植保科技服务,对提高用户安全施药和科学防控能力、推进农药的增效减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植保无人飞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十年来,我国植保无人飞机迅猛发展,应用的农作物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得到了应用,在橡胶、槟榔等高大植株的病虫害防治中更有其独特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低空低容量喷雾的喷头配置、配套药剂、飞防助剂、作业参数等技术体系,对于重要农作物病虫害如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黏虫等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在各地病虫害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植保无人飞机喷雾作业过程中,还存在炸机或失控、雾滴飘移药害、药液分层结块、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汇总分析植保无人飞机在重要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安全事故,本文提出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植保无人飞机专用药剂和配套助剂、变量施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机协同、精准施药、施药标准和规范等都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害虫种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著天敌数量;二是种植蜜源植物增强天敌控害功能;三是生物诱集减少害虫虫源基数;四是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天敌杀伤;五是控肥降低害虫自然增长速率;六是集成简便、高效、省本生态控害技术。2013—2014年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丰富了单季晚稻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稻田生态功能得到良好修复,害虫被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杀虫剂的使用减少93.75%,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12.42%氮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增产9.99%,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技术体系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已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受病虫害危害最严重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棉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新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主产区,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殊气候特点,农药药液喷施过程中容易发生蒸发、飘移、降解等损失,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本文综述了温湿度、风、光照等环境因子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对提升药剂防治效果采取的调控措施,并结合新疆棉田的特殊气候条件提出了剂型研发的新策略。在提升产品理化稳定性的前提下,还需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棉花叶片的结构及润湿特性、施药器械等多种因素。结合农药学、植物保护学、界面化学、有机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指导,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载体材料研发环境响应型、靶向高效的农药剂型,结合配套使用技术及措施,探索农药高效利用及减量调控途径,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引领棉花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在桃江县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防治两优0293大田生育期主要病虫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控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危害,对大部分病虫防效好于常规施药技术,且比常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2.38%~68.59%、增产2.46%~118.00%;其中施用52.5%丙环唑•三环唑悬乳剂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效高、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害虫治理由化学防治到综合治理再到生态防控进行转移,诱杀技术已成为害虫生态防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昆虫诱捕器的研制已发展成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和实用,现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茶叶、森林等农作物和林业植被的害虫诱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期望未来在绿色植保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农林作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杀防治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构造以及诱集昆虫种类的诱捕器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布设密度、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及诱芯载体颜色、光源波长等因素对害虫诱捕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周长建  宋佳  向文胜 《农药学学报》2022,24(5):1099-1107
传统农药施药方式大多依靠人工经验识别单位种植面积内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并针对该症状均匀连续喷洒农药。该方法难以根据作物的不同病虫草害种类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农药种类及用量,可能会导致不足或过量用药,喷洒在非症状区域的农药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精准施药技术在平衡使用农药与保护生态安全之间给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大力推广。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精准施药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总结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关键技术中的应用进展,探索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关键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18年以来, 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病原菌致病机制解析、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同时推进了抗病品种、纳米农药、免疫调节和生态调控等病害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国内外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 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作物病害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 聚焦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主责主业, 强化农作物病害防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植保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