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4—2015年,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观察对象,研究了稻曲病不同发病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后,水稻千粒重、结实率随每穗病粒数增加而降低,产量损失率随每穗病粒数增加而增加。未发病籽粒所受影响以稻曲病病粒所在一次枝梗受影响最大,其他位置距离病粒越近受影响越大,且病粒下部籽粒所受影响大于病粒上部籽粒;随稻曲病病粒在水稻穗部位置的上升,其对其他未发病籽粒影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田间平均每穗病粒数随稻曲病病穗率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双季晚稻常年因穗颈瘟和枝梗瘟的为害造成产量下降。一般年份病穗率为1—12.9%;严重年份病穗率高达80%以上,并造成大量白穗。其发生普遍、损失极大,严重地障碍着双季晚稻产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明确穗颈瘟和枝梗瘟对产量的影响,提供损失率估计的科学依据,我们在大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穗颈瘟和枝梗瘟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了测定和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于2012—2013年通过人工接种法将桃蛀螟初孵幼虫接到吐丝期玉米果穗上调查果穗被害程度,分析接虫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穗腐病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蛀螟主要通过降低百粒重、缩短果穗长度和减少行粒数等影响产量;当接虫密度每穗为1、3、5和10头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均比对照显著降低0.65、1.03、1.07和1.60 g;当接虫密度为每穗5和10头时,果穗长度比对照分别显著缩短9.66 mm和13.17 mm,行粒数减少5.15和5.45粒;桃蛀螟为害可诱发穗腐病的发生,主要病原菌为轮枝镰孢菌、青霉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4.91%、54.45%和40.97%;接虫密度为每穗1、3、5和10头时,平均单穗产量损失率分别为0.73%、4.19%、11.65%和17.71%。研究表明,桃蛀螟为害不仅直接造成产量损失,还可加重穗腐病发生,影响玉米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1998年阳泉市首次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在盂县牛村镇和仙人乡,郊区舁乡发现1种新的玉米病害。根据有关专家鉴定,此病为玉米疯顶病。这种病害在山西省尚未见报道。疯顶病的典型症状为植株疯长,株高超过正常株50cm左右,无正常雄穗和雌穗。玉米感病后,苗期分孽增长,叶片色浅,扭典或卷成筒状不能分开。成株期被害后,雄穗增生畸型,长出许多小叶,这些变态叶状花序呈疯顶状,故称疯顶病。雌穗(果穗)受侵染后,发育不良,不抽花丝,顶部上生小叶片,不结实,病株颗粒无收,对产量影响很大。经调查,阳泉市在这些地区发生玉米疯顶病8.7hm2。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蒋海霖  丁旭 《植物保护》1990,16(6):35-35
穗瘟是我县后季晚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我们对其空间分布型、调查技术及产量损失率进行了调查测定,现简报如下。 选择后季晚稻主要品种南粳33、盐粳3号,分类型采用全查法调查每样点(一穴)的病穗数,测定各自空间分布型。以5点、对角线、棋盘式、平行线法,“Z”字型等5种抽样方法在病穗实况图上重复抽样,抽样结果进行t测验,并确定理论抽样数量。同时在各类型病田中分病级挑选大小一致的稻穗,成熟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在田间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强度不同的小区。作者系统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所致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及病穗率与病粒率和病情指数问的关系。得到了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的数学关系式。感病品种垦大一号的关系式为:L=I/(0.49 0.018I),抗病品种克旱九号的关系式为:L=I/(0.55 0.018I)(L——产量损失率,I——病情指数)。经济损失方程为:UEL=UY·L·P(UEL——经济损失,UY——667m~2产量,P——小麦单价)。同时得到病穗率与病粒率的经验公式为:G=0.1935E 0.97(G——病粒率,E——病穗率)。病穗率与病情指数的经验公式:克旱九号为I=E/(2.82—0.014E),垦大一号为I=E/(3.31—0.02E)。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和纹枯病均为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后期为害严重,其中稻曲病主要为害稻穗,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一般田块病穗率5%~10%,最高田块病穗率40%以上[1],特别是病菌厚垣孢子污染的谷物可导致人畜中毒[2];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穗腐病是玉米果穗上普遍发生的一类真菌病害,该病害可直接影响玉米品质,也可产生多种霉菌毒素威胁人畜健康(Duan et al.,2016)。降雨、温度和虫害等因素均与穗腐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害虫为害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合党晶晶等(2017)的研究结果,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杀菌剂和杀虫剂单独或联合施用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穗腐病的全面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麦类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的抗性差异,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采用堆测法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了231份麦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麦类种质资源对BYDV引起的黄矮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2015—2016年,克群、加麻白芒麦、墨沙、绿见口和灰木头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0.40、22.28、23.08、22.34和13.08,对黄矮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团结红壳麦-K、红矮子、定兴寨、旱地小麦、小红狼、榔头麦、峥白毛、金包银、红四楞、赤壳须麦及和穗板麦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74.68、71.62、70.36、68.44、65.17、64.74、63.29、60.97、55.78、56.42和53.21,均大于50.00,表现为高感;其余种质资源的平均病情指数在25.00~50.00之间,表现为感病。此外,长芒芒、冰糖色小麦、苏麦、红皮麦、小红穗和青兰麦初期表现感病,后期可恢复健康,有一定的耐病性。抗病性不同的麦类种质资源感染BYDV后,对产量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抗病资源绿见口的产量损失率最低,为8.87%,耐病资源长芒芒、冰糖色小麦、苏麦、红皮麦、小红穗和青兰麦的产量损失率依次为16.90%、17.40%、15.04%、13.13%、18.94%和11.57%,而感病资源和穗板麦的产量损失率达43.57%。  相似文献   

10.
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期,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试虫,以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供试菌种,研究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串珠镰孢菌与玉米螟复合侵染危害后玉米雌穗穗长缩短、籽粒数减少、穗粒腐病加重,使得玉米的产量性状发生改变,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接虫处理和复合处理均以玉米吐丝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吐丝期复合处理单穗损失率为40.84%,在灌浆和乳熟期分别为27.92%和11.10%;在单独接菌条件下以灌浆期危害最重,单穗损失率为6.62%,而在吐丝和乳熟期分别为4.13%和0.65%.  相似文献   

11.
<正>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全年种植面积1.23万hm2,早稻种植面积3 333.3 hm2。近年来,新罗区早稻部分田块穗颈瘟暴发成灾,严重影响早稻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2011年全区穗颈瘟发生面积约46.7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1.5%~18.3%,病穗率大于70%即绝收的田块约2.7 hm2;2012年穗颈瘟发生面积40.0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2.2%~20.4%,绝收面积约1.7 hm2;2013年发生面积80.0 hm2,  相似文献   

12.
穗稻瘟俗称白穗,使稻穗发白变秕,严重影响产量,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穗稻瘟又分为稻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穗颈瘟使整个稻穗变白,损失几乎100%;而枝梗瘟和谷粒瘟只造成穗的一部分变白,损失穗的一部分。在对发病程度调查时,用病穗率这一指标显然不能反映实际发病程度。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编辑出版的《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一书上介绍的穗瘟病情程度分级及病情指数(以下简称病指),是最常用的调查指标,基本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d(Sch w.)Petch)是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区常发性病害,我区属零星发生,病穗率一般0.4%左右。近年来由于小麦栽培水平提高,种植密度增大,水肥充足,尤其在小麦抽穗、灌浆期多雨,1985年小麦赤霉病大暴发,大田病穗率7.6%,部分地块高达54%,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为指导赤霉病病穗的田间调  相似文献   

14.
崇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影响崇阳县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许多因素中,赤霉病对小麦的生长影响最大。重发年份,小麦病穗率可达50%左右,高的病穗率达80%以上,对小麦造成严重减产。1发病特点1)小麦赤霉病在崇阳县发生流行特点是暴发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化大,大约每2年就要重度或中度发生一次,2012年、2014年崇阳县小麦赤霉病为重发生年。2)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病穗率70%~80%,严重田块病穗率达100%;中感品种(约占小麦种植面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调查测报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重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分析了13个供试水稻品种每穗稻曲病病粒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的线性关系,根据每个品种线性方程及南方稻区实际情况,得出了田间稻曲病经济允许水平、成灾因子,即平均每穗病粒数分别为0.57、5.44粒。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生物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设置小麦播种前、返青拔节期单施或两个时期均施生物炭处理,在小麦分蘖期人工接种病麦粒,在抽穗扬花期采用孢子捕捉器对穗层空气中的赤霉病菌孢子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在乳熟期调查各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成熟期测定各处理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和籽粒中脱氧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后穗层赤霉病菌孢子的数量显著降低,赤霉病病情指数降低,且以基施和返青拔节期追施13 500 kg/hm~2生物炭的处理最优;施用生物炭后小麦千粒重和株高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基施和追施13 500 kg/hm~2生物炭的处理较对照处理增产29.5%(P0.05)。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笔者在室内镜检时发现,在连作晚稻后期发生稻瘟病的田块中,有相当数量类似穗颈瘟的病穗并不是受稻瘟病菌所感染。而是由其它真菌侵染而引起的,习惯上称之为穗枯症。进一步的调查证明,这种穗枯症可单独发生也常和稻瘟病混发在一起,在田间发生较为普遍,在杂交水稻田中尤为明显。虽然在水稻生长后期这些罹病植株较少成为白穗,对产量的影响也远不及穗颈瘟那么严重,但这些穗枯引起的枝梗及穗颈褐变,可导致稻穗的严重早衰而降低千粒重。不仅影  相似文献   

18.
旱地杂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群体条件下,对旱地杂种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杂种小麦的株高,分蘖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具有明显超标优势。强优势组合穗粒数、穗粒重优势突出,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穗粒数、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筛选强优势组合时,应重点对穗粒数和穗粒重进行正向选择。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自1992年以来在我区发生有加重趋势。1998年暴发流行,发病面积达1.8万hm2,占全区小麦种植总面积的90%;病穗率一般为50%~70%,沿湖和低洼田块病穗率达90%以上。据测定,千粒重平均下降26.8%,预计产量损失可达23625t,...  相似文献   

20.
对138份寒地粳稻材料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非直接构成因素株高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0.32~(**)和0.25~(**)),株高和穗长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0.49~(**)和0.45~(**)),而穗长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0.20~*)。在产量直接构成因素互作分析中,除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0.71~(**)),其余任意两者或三者互作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三者互作对产量影响最大(0.87~(**)),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次之(-0.71~(**)),在各因素对产量性状的互作影响中穗数和穗粒数两者发挥出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作用最小。通径分析也表明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明显高于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分别为3.3929、3.5379和1.8900、2.5511,以高产型品种为例),说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寒地粳稻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综合所述,充分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关系是寒地粳稻获得高产的基础,同时应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高产类型品种中,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有明显的提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