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0年 7月在宋洛乡梨子坪村和西坡村 ,松柏镇塘坊村发现玉米的一种新病害。林区植保植检站查阅有关资料后 ,初步确定为玉米疯顶病 ,后来全省种子理事会议在我区召开 ,取病株到会场经专家鉴定 ,确定为玉米疯顶病。玉米疯顶病在我区苗期感病 ,典型症状 :分蘖增长 ,叶片色浅 ,扭曲或卷成筒状不能分开 ,少数成株被害后 ,无正常雄穗和雌穗 ,雄穗增生畸型 ,长出许多小叶 ,雌穗 (果穗 )受害后 ,发育不良 ,不抽花丝 ,顶部上生小叶片 ,不结实 ,病株颗粒无收。我站对玉米疯顶病调查结果表明 ,发病田块均属小麦预留行套种玉米 ,病株分布呈不均匀状态…  相似文献   

2.
玉米疯顶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疯顶病是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河北省尚未见报道。发病株增生、畸形,变态雄穗、苞叶和叶片内存在大量卵孢子。  相似文献   

3.
玉米疯顶病在喀什地区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疯顶病是新疆玉米上的新病害。近年来该病在喀什地区零星发生,1998年呈现出流行态势,给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玉米疯顶病是由霜霉科大孢指疫霉属的大孢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macrospora(Sacc.)Thirwn.elal.〕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病害。玉米感病后,一般不能抽穗结实,重者提前枯死,轻的籽粒瘪小。1998年套种玉米抽雄后,部分县(市)反映,套种玉米个别植株不抽雄穗,不吐花丝,发生重的地块,连片发生,严重影响玉米生产。9月笔者在莎车县调查发现,发病地块全是小麦留行套种玉…  相似文献   

4.
玉米疯顶病传播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染色技术研究种子以及在病田中病残体作为玉米疯顶病初侵染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在病田采集的病穗籽粒、病株上基本正常穗籽粒和外观正常植株所结籽粒的种皮和胚乳中均检测到菌丝体 ,并且带菌率较高。病田种植品种的原始种子同样具有极高的带菌率。在适宜条件下 ,种植在病田的健康种子能够被病残体或土壤中的疯顶病卵孢子侵染 ,产生典型症状的病株。研究初步证明 ,携带病原菌的种子是玉米疯顶病远程传播的重要原因 ,植株病残体和土壤中病原菌休眠体的存在是病害持续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出现一种新病害玉米疯顶病,其病原菌为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 et al.,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河北省未发生过疯顶病的地区突然发生,而且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一般发病率为3%~60%,发病地块逐年增多,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发病植株多数因出现雌、雄穗增生畸形而败育,颗粒无收损失严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扩展蔓延,自1992年起开展了玉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首次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农  傅波 《植物检疫》1996,10(3):147-147
辽宁省首次发现玉米疯顶病赫农傅波唐文海王传士(辽宁省植物保护站110031)(瓦房店市植物保护站)1994年8月,瓦房店市植物保护站在玉米病害普查过程中,在谢屯镇谢屯村发现了一种玉米病害。该病在玉米生育前期表现不明显。玉米进入抽穗期后,在高温高湿条件...  相似文献   

7.
玉米疯顶病种子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a对不同来源的玉米种子,利用显微镜镜检和试种观察植株发病显症的方法,检测其携带玉米疯顶病病菌状况。结果表明,病株病穗籽粒、病株健穗籽粒、病田健株籽粒都有较高的带菌率。因此,病菌随种子调运远距离传播是造成各地病害突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豫东地区玉米的主要病害。是由真菌Sphacelocheca reiliana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主要受害的是玉米的雌、雄穗。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1996~1998年笔者进行了多点防治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取得一定防治效果。  1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天水市发现玉米霜霉病1996年8月下旬,我市在北道区马跑泉乡,胡王村六队的667m2玉米地里发现了玉米霜霉病。玉米品种为中单二号和掖单十三号。发病率为18%~19%。危害症状是:花器变成叶片状,雄穗全部变形,成一堆叶状结构,雌穗顶部丛生小叶,果...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市玉米顶腐病大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顶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Renik)是玉米生产上的1种新病害。与玉米其他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为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更大。该病于1998年在我国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近年来有逐渐加重趋势。2005年本市5~6月份出现持续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致使该病大面积发生,为本市首次发生。现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应采取的综合防治对策介绍如下。1为害症状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被玉米顶腐病病菌侵染而发病。苗期感病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生长中、…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1997年8月在进行田间玉米病害调查时,于北京市房山区官道乡侯庄的几块玉米田中发现一种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新病害。根据病株症状和病原菌鉴定结果为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macrospora(Sacc.)Thirum.,S...  相似文献   

12.
带田玉米上棉铃虫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铃虫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以第2代幼虫危害玉米,7月下旬中期至8月上旬中期为卵盛期,平均百株卵量达26.3粒。玉米雌穗和叶片正面是成虫产卵的主要部位,占全株着卵量82.01%。自然条件下卵历期平均为3.41d,幼虫历期平均为21.2d。一般情况下一个雌穗上只有1条幼虫,一生危害玉米籽粒2~34粒,少有转株、转穗危害现象,平均损失粒重1.9147g,损失率为1.45%左右。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丝黑穗病是白城地区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3—5%,重者高达30%以上,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其症状以正常型为主,有时出现矮化型、矮化丛生型和多分蘖型等特异症状。病株以雌穗为黑穗、雄穗为健穗及雌雄穗皆为黑穗者居多。病穗上自然脱落的厚垣孢子萌发率高,病穗内的萌发率明显降低。此病为系统侵染病害,种子及土壤均可带菌传病,以土壤带菌为主,属土传病害。厚垣孢子在土壤里能存活三年,土壤带菌量越多,菌土覆盖种子越厚,发病率越高。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幼苗时间较长,从种子萌芽到四叶期最易侵染,五叶期后,侵染明显下降,八叶期后不再侵染。在幼苗叶片上接菌不能侵染致病。玉米丝黑穗病菌不能侵染高梁。高梁丝黑穗病菌能侵染玉米,但侵染率甚低。侵染玉米后的病菌,不再侵染高梁,只侵染玉米,且致病力明显增强。两菌是同一菌种的不同生理型。用来自九个省、市的丝黑穗病菌接种于不同抗性的自交系鉴定寄主,其致病力不同,陕西和新疆的致病力弱,辽宁和吉林的致病力强。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鉴定了二百余份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性,品种间有明显差异,高抗的近于免疫,高感的发病率在90%以上。抗病性遗传规律表现为双亲高抗的,其后代亦抗,以母本的抗病性起主导作用。选百余种农药处理种子,筛选结果:个别药剂防效有高达70%以上者,但年度间效果不稳定,多数药效稳定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转cry1Ab/cry2Aj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方法评价了6个转cry1Ab/cry2Aj玉米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Cry1Ab蛋白在各品系主要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各品系雄穗、苞叶、花丝和雌穗48 h后死亡率在90%左右,取食心叶的死亡率在70%左右,96h后大部分幼虫死亡,而取食非转基因玉米的死亡率为3.3%~8.7%;春播和夏播田转基因玉米叶片、茎秆、雌穗基本没有被害,而对照玉米叶片、茎秆、雌穗被害严重,春播和夏播玉米平均每株分别有2.9、2.3头幼虫和蛹,2.8、3.4个蛀孔,隧道长度为7.5、14.2 cm,雌穗被害级别为5.3和5.1;6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中Cry1Ab蛋白在心叶、雄穗、花丝、苞叶和雌穗中稳定表达.综合评价认为,转基因玉米各品系在整个生育期内对亚洲玉米螟有很好的抗性,其中N50品系抗虫效果最佳,可以作为抗虫转多基因玉米育种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河南驻马店、周口、漯河、南阳等地市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玉米生产发展,一般减产15%~20%,发生严重的减产50%以上。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特点与危害状1.1发病晚,蔓延迅速据在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试验地和玉米大田的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玉米抽雄散粉后的8月初开始发病,然后迅速蔓延,到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许多感病品种叶片布满病斑,严重的到8月下旬即枯死。1.2病害相互交织发生在玉米成株中后期的两大病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锈病几乎同时发病,相互交织在一起,在玉米试验田…  相似文献   

16.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7.
玉米疯顶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南 《植物保护》1982,8(2):16-17
玉米疯顶病为玉米上严重病害之一。世界上许多玉米产区都有发生,据报导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苏联、瑞士等国发生普遍,在局部地区曾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烟草丛顶病是由烟草丛顶病毒(TBTV)、烟草丛顶病毒类似卫星RNA(Sat-TBTV)、烟草扭脉病毒(TVDV)和烟草扭脉病毒相关RNA(TVDVaRNA)复合侵染引起的一类特殊病害,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病原物各自在病害症状形成和病害传播中的作用。本文根据蚜虫传播烟草丛顶病复合病原物传毒特性的差异,探索了3种分离TVDV的生物学方法。方法A为将获得了烟草丛顶病复合病原物的蚜虫饥饿24h后,以单虫单苗的方式接到健康烟株上传毒,24h后灭虫。方法B为将无毒蚜虫饥饿2~4h后转接到感病烟株上饲毒48h,再以单虫单苗的方式接到健康烟株上传毒,24h后灭虫。方法C为将无毒蚜虫于感病烟株上饲毒48h后,以单虫单苗的方式接到健康烟株上传毒24h,此后每隔24h将蚜虫移到另一健康烟株上传毒,直到蚜虫死亡。其中方法A和B均可将TVDV从烟草丛顶病病原复合体中分开,方法A操作简单、分离周期短且TVDV的分离效率高。单独TVDV侵染的烟株无明显的丛顶症状,叶片靠近主脉的地方会出现皱缩,生长后期叶片变得细长且顶端会发生扭曲。本试验可为研究TVDV与其他病原物、寄主植物和传播介体的相互作用提供很好的试验材料,也可为蚜虫传播的复合侵染病毒的生物学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晋中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高产稳定的重要因素,做好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产量和保证玉米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结合多年实践,将玉米生产主要病虫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玉米丝黑穗病1.1危害症状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  相似文献   

20.
玉米疯顶病是我区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1999年传入我区。本文结合我地发生情况就其发生特点、为害症状、病原物、侵染传播、发病因素及综合防对策作具体阐述,为识别和控制该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