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无需溶剂、方便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固相微萃取在设备构造、萃取纤维及涂层材料的开发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糊精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空腔结构,该特殊结构使得其能与许多适合的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从而改善客体分子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食品等领域。综述了环糊精、分子包合技术、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和表征方法及环糊精包合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环糊精包合技术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日趋发展完善,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CSIA)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手段已逐渐受到关注。目前CSIA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于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其在农药溯源领域的应用尚待研究开发。文章对CSIA技术在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有机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综述,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在农药残留污染物溯源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CSIA技术在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溯源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多重光散射技术通过穿透力极强的近红外脉冲光源对样品扫描,快速、准确分析悬浮液、乳状液和泡沫液等体系的内部变化情况,有利于体系物理稳定性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石油等领域。随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多重光散射技术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农药水基化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乳状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妆品和农用化学品等领域,稳定性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快速、准确地表征乳状液的稳定性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农药水乳剂是以乳状液为基础的农药剂型之一,具有高效、低毒和环保等优点。文章简要介绍了乳状液在食品和石油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液滴粒径及其分布测定、电导率测定、微观结构研究、拟三元相图研究和液滴表面电动性能研究等表征乳状液制备与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的主要手段,并总结了这些表征手段在农药水乳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缩短水乳剂配方研制周期和提高其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药的科学使用问题与农药应用工艺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简要评述了农药与农药使用技术同步发展的历史。对早期无机农药时代以及后期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开发的农药的显然相反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毒理和使用方面的比较,认为农药的不良副作用是由于有机合成农药的高亲脂性和高的油/水分配系数所引起,并从而产生了有机合成农药在生物圈中的富集现象以及对环境质量的冲击。经过长期的多学科合作研究,由此诞生了农药应用工艺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农药的不良副作用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农药应用工艺学的科学范畴及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生物农药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引起人们对应用有毒化学品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潜在危险和危害的重视。因此,符合环保、健康、持续发展理念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的农药开发就成为当今农药研究的主题。在合成化合物中筛选农药活性成分命中率愈来愈低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药的研究途径。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组合)、高通量筛选技术和组合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农药研究开发中的渗透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农药研究领域中三个热点问题: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转基因工程农药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残留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有机磷农药在土壤及水体中的残留污染问题,分子印迹技术在该类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已得到迅速发展。文章就有机磷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 的研究背景、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及分类、计算化学在筛选优化虚拟模板及功能单体中的应用,以及有机磷农药残留MIP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等内容进行了综述。MIPs因具有结构可预测、特异识别和应用普遍的特性,可广泛用于光学传感、化学传感、电化学传感、光电传感、质量敏感传感、仿生催化及样品前处理等众多领域。可通过Discovery Studio、HyperChem及Gaussian 3种分子模拟软件对 (虚拟) 模板、功能单体以及二者所形成的加合物进行计算模拟以获得最低能量的优势构象,通过计算加合物的结合能来优化筛选 (虚拟) 模板和功能单体。将计算化学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相信在未来几年,有机磷农药残留MIPs有可能在原位显色传感、农产品农药残留高通量筛查及计算机自动化检测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传感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大型仪器检测及免疫检测等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等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分子印迹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分子印迹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因其具有快速、实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应用于多数种类杀虫剂及部分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检测,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从原理和方法方面综述了分子印迹传感技术与电化学、光学以及质量敏感技术联用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周长建  宋佳  向文胜 《农药学学报》2022,24(5):1099-1107
传统农药施药方式大多依靠人工经验识别单位种植面积内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并针对该症状均匀连续喷洒农药。该方法难以根据作物的不同病虫草害种类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农药种类及用量,可能会导致不足或过量用药,喷洒在非症状区域的农药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精准施药技术在平衡使用农药与保护生态安全之间给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大力推广。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精准施药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总结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关键技术中的应用进展,探索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关键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农药精准施药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以植保无人机低容量施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航空植保产业发展迅速。科研协作研究与大量田间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能够提高靶标作物上药液沉积量并减少农药流失,实现精准减量施药;同时能够解决地面机具无法作业时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航空植保技术实现了人机分离作业,避免了农药中毒,降低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的目的。以水稻为对象,综述植保无人机在农药减量、水稻病虫害防效、技术简易性、农药利用率提升、水稻增产以及成本效益提升等发面发挥的作用。航空植保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植保无人机智能精准控制系统质量的提升和新技术的研发步伐,且植保无人机的普及性提出了飞防药剂、助剂和施药飘移风险控制技术研发的迫切需求,基于此进一步梳理总结了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农药减施增效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药、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为植物化学保护的三大支柱,其中施药技术是连接农药学科和植保机械学科的关键环节,是农药从研发到田间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农药科学使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农药和施药量的药物学问题,而是涉及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工程学、气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本文就农药雾滴雾化与运动特性、沉积与分布状态、流失与飘失行为,以及害虫行为与农药雾滴雾化运动和沉积分布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总结该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为提高植保机械水平与施药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与防治效果、减轻农药负面影响、提高粮食与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效植保机械与精准施药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药、植保机械(又称药械)与施药技术是影响农药喷施效果、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效率的3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药械与施药技术随着农药学科的发展而发展,整体来讲药械发展经历了人背机器、机器背人、人机分离、喷雾机器人4个典型时代。我国现有耕种面积大小不同的各类农场3.2亿个,总耕地面积1.2亿hm2,年均植保防治作业面积4亿~5亿hm2次,至今我国连续10多年的粮食连年增产,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功不可没。与20世纪相比,在新千年前20年,国内外药械和施药技术与高速发展的绿色农药生产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20年我国植保机械社会保有量突破2.5亿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60多万台,各类果园喷雾机150多万台,植保无人机10多万台;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为农药减量提供了手段,助推了农药利用率的提高和农药的减量计划的实施。2020年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达到40.6%,较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为解决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操作人员中毒、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我国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农药在俄罗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农药因其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而日益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本文以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微生物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用抗生素作为微生物农药的代表,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在俄罗斯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与俄罗斯在微生物农药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Pesticide creation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and ecological safety,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help in pesticide inno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behind molecular docking, pesticide databases, and docking software. It also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docking in the pesticide field, including the virtual screening of lead compounds, detection of pesticid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the environment, reverse screening of pesticide targets, and the study of resistance mechanisms. Finally,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 in pesticide creation are discussed,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use of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 in new pesticid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 202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业投入品,施用后部分农药会沉积在土壤中,甚至会被作物根部吸收,进入作物体内并累积于可食部位,从而导致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农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和作物脂质含量是影响作物吸收非离子型农药的关键因素,作物各部位的脂质含量是影响该类农药累积的关键因素,借助蒸腾作用向上传递是作物根部吸收传导农药的主要动力。本文重点综述了农药被作物的根部吸收、传递和累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植物吸收模型的发展及运用,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为农药归趋及应用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两栖动物在农业区域及附近的水体中活动和繁殖,其个体发育和种群生存易受到农药的威胁,因此评估农药对两栖动物的生态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国家和组织关于农药对两栖动物的暴露评估、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美国和欧盟的两栖动物农药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相对较为完善,在暴露模型研发及毒性 效应测试等方面更加科学化,评价工具更为模型化,评估方法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且已进入到大尺度空间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估阶段。我国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慢性评估基础数据资料匮乏,评估方法尚不完善,定量评估模型研发还有待加强。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体系,以满足未来生态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为保护两栖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以及农药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稻,麦,棉,茶,黄瓜,油菜等作物上一系列农药喷撒试验和生产性示范表明,采用对靶喷撒技术和相应的喷撒手段,可显著提高农药在有效靶区的沉积率,农药用量可%-50%,喷雾用水量可降低95%以上。农药对靶喷撒技术是根据病菌或害虫在作物上的分布,作物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农药雾滴在株冠中的行为的综合研究所提出的化学防治法的一项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