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986~2000年陕西省农户信息监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田养分来源、化肥养分投入量以及化肥的增产作用,得出施肥现状,并利用施肥量优化结果对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养分投入量总体上为增加趋势,1991年前增加较快,1991后增加较慢。其中氮肥投入量在1991年前为增加趋势,而在1991年后基本保持稳定;磷肥则总体上逐年增加,钾肥投入量少,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有机肥用量与提供的养分比例在下降;(2)不同生态区间、不同地块间化肥投入的不平衡严重;(3)不合理施肥地块比例较高,农民施肥已成习惯。  相似文献   

2.
宁夏主要枸杞产区施肥现状与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宁夏主要枸杞产区施肥现状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调查了宁夏中宁(n=112)和惠农(n=20)不同树龄枸杞施肥种类和施肥量等情况,并分别通过48和18个监测点的土样采集与测定,分析评价了其土壤养分含量现状。结果表明,中宁枸杞施肥采用有机无机配施,而惠农枸杞重施化肥,两地枸杞施用化肥种类以尿素、二铵和复合肥为主(投入农户比例达88.9%~100.0%)。中宁不同树龄枸杞N、P_2O_5、K_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716~909、654~1043、149~194 kg·hm~(-2),惠农分别为549~552、276~285、69~74 kg·hm~(-2)。两枸杞产地0~3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差异不大,但中宁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135.7 mg·kg~(-1))明显高于惠农(49.3 mg·kg~(-1))。两枸杞地土壤速效氮素残留以硝态氮为主,且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6~10年和≥10年中宁枸杞地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是≤5年的3.3和2.5倍,但两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大。因此,建议宁夏中宁和惠农枸杞生产中,应采用有机无机配施的原则,根据不同树龄枸杞和目标产量,合理控制氮、磷肥总量,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3.
在施有机肥及氮、磷化肥的旱地,用WSC种衣剂处理小麦种子,可增加小麦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及其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能力,使小麦幼苗生长量,尤其是地下部生长量显著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使亩有穗数及亩穗粒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WSC种衣剂增产效果以化肥区最高,有机肥区次之,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区较低,无肥区增产效果最低,因此旱地施WSC种衣剂应主要用于长期单施化肥地块为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持续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5年定位监测研究表明,长期采用不同施肥措施对农业持续发展的不同的影响。有机肥与多元素化肥平衡施用或多元素化肥平衡施用,均能平稳地维持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从不同的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轮作的年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看,各处理总的产量趋势是:MNPK〉MNP〉MN〈NPK〉NP〉M〉N〉ck。基础地力的产量效应为37.2%,肥料的增产效应为62.8%;肥料增产效应中,化肥占74.7%,有机肥占25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小麦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甘肃省小麦施肥现状,为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与合理施肥提供依据,2008-2009年对甘肃省内定西、陇东、高寒区、沿黄灌区、河西等5个典型生态区农户用肥习惯及用肥量、用肥种类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小麦施氮、磷肥量普遍偏高,钾肥明显不足;不同生态区养分投入比例不协调,春小麦相对施肥比较适宜,冬小麦磷/氮比普遍偏高;小麦主要以施基肥或种肥为主,追肥量相对较少;肥料品种主要以尿素、磷酸二铵、碳酸氢铵和普通过磷酸钙为主,复合肥(小麦专用肥)有一定的施用面积,但总体比例还较低.  相似文献   

6.
长期定位施肥对灰漠土养分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灰漠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进行长期施肥观测试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效果明显。总体看来,经过9a的定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速效磷含量有所提高,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下降明显。施用化肥能在短期迅速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从长期看,配施有机肥的土壤的生产力贡献率大。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明,氮是作物产量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指数与各养分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施肥时要考虑各养分间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轮作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筛选出农田最佳施肥管理措施,于2015—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施肥设置[有机肥配施磷肥(MP)、有机肥配施氮肥(MN)、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种植作物不施肥(CK)、氮磷钾肥配施(NPK)、氮钾肥配施(NK)、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12%、107%、101%和103%。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以MN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55%、167%、157%和135%。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以MP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843%、833%、929%和93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24%、126%、121%和113%。不同施肥对作物增产有着显著影响,以MNP处理下作物产量增加最为显著,2015—2018年较CK分别提高了81%、337%、320%和239%。不同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可持续性指数(I_(SYI))差异显著,可持续性指数(I_(SYI))最高的是MNP处理,次之是MN处理,而可持续性指数最低的是CK处理。综合研究结果来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补充土壤养分,调节养分释放强度和速率,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养分需求,使作物产量年际间变幅小,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分析1994-2000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与渭北旱原农户信息监测资料,研究了两个苹果主产区的施肥状况,根据施肥量优化结果对施肥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苹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为:(1)农户间化肥投入不平衡现象严重,生产中需增加钾肥比例;(2)有机肥施用量下降;(3)施肥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了解绿洲农田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利用长期定位实验的方法,初步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绿洲农田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无肥CK处理养分含量最低,尤其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有机质、全N和碱解氮分别比对照区平均高1.5 g/kg0、.19 g/kg和10.5 mg/kg,其他各处理养分含量处于二者之间。结果还表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尤其是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的含量关系密切,制约产量的首要养分因素是N素,其次是P素。CK处理由于连年作物吸收及收获带走养分,使土壤的有效养分库消耗很快,致使作物产量逐渐降低。P、K处理作物产量变化趋势和CK处理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N素是影响绿洲农田作物产量的首要因素。对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变化研究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作物产量最高,平均为4 010.8 kg/hm2,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能是提高绿洲农田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韩城市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大量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及调查资料,研究了陕西省韩城地区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施肥结构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供试的180个花椒园施肥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异很大。总体上看,土壤有机质、钾素不足;氮素处于中等水平;磷素较为丰富;微量元素锌、硼、钼极度缺乏;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偏低,整体肥力水平低。提出优化施肥结构,增施有机肥、钾肥和微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动态变化及存在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年长期定位实验土样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腐殖质含量,氧化稳定性,分组组成、结合形态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化肥,土壤腐殖质含量随年代变化不大;休闲处理,虽然每年施用一定的有机肥料,但腐殖质的含量变化也不大;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腐殖质含量,且腐殖质的氧化稳定性(K)降低,而化肥和无肥处理基本一致。有机肥可增加土壤中游离态和游离态和钙结合态腐殖质含量,使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旱地红富士果园土壤营养诊断和施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土壤测定和肥料调查,研究了27个旱地果园的土壤营养和施肥状况。结果得知,有机肥,化肥N、P2O5和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是65.6,0.99,0.38和0.11kg/株,1kgN和P2O5分别可增产苹果9.6和8.4kg;果园之间各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都在11%以上。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区玉米根域集雨种植模式下的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集成完善旱作农田根域集雨种植技术,实现水肥耦合叠加效应,本研究设置了4种化肥施用量梯度,即高(H:1 279 kg·hm~(-2))、中(M:919 kg·hm~(-2))、低(L:460 kg·hm~(-2))和不施肥(CK),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春玉米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化肥偏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春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提高幅度4.70%~39.48%。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增加了玉米植株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最高增幅可达101.51%。养分利用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土壤养分贡献率和化肥偏生产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综合经济产量和化肥投入成本分析,在试验区域根域集雨种植模式下中量施肥较适,即每公顷纯N施用300 kg、P2O5施用15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生物及养分因子影响的后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连续9a不同施肥停肥2a的土壤为材料,分析了6种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4种土壤酶及4种生化作用强度和5项养分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上,停肥2a后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硝化菌、氨化菌数量及硝化、氨化和纤维素分解作用的影响后效较对土壤酶大;对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养分影响不大,而对土壤磷素特别是速效磷有明显增加作用;对作物产量亦有显著后效,而且这种后效与土壤硝化菌数量的影响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滴灌施肥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滴灌水肥管理的需求,本研究以养分平衡法估计的施肥量作为推荐值,布置了5个施肥量比例的滴灌施肥灌溉试验,2012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0%(30%NPK)、50%(50%NPK)、70%(70%NPK)和90%(90%NPK),2013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5%(35%NPK)、60%(60%NPK)、85%(85%NPK)和110%(110%NPK)。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滴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采用负压计指导滴灌施肥灌溉时,土壤水分状况良好,N、K的施肥时期与马铃薯植株对N、K的吸收时期基本一致。2012年和2013年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鲜生物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施肥量比例为70%~85%时达到最大值,并且收获指数相对较低,有效延长了地上部养分向块茎转移的时间,促进更多养分向块茎积累。当施肥量比例为60%~70%时,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马铃薯的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以70%NPK和85%NPK时产量最高,与当地马铃薯生产企业的产量持平,但节约肥料30%~40%,平均节肥N 157 kg·hm~(-2)、P_2O_552 kg·hm~(-2)和K_2O 187 kg·hm~(-2)。因此,内蒙古沙地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施肥灌溉,且施肥总量为当地推荐施肥量的85%左右时,既能获得马铃薯高产,又可保证较高的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模式下西藏农田土壤质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农田长期施肥试验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空白、羊粪、羊粪+化肥(羊+化)、化肥)8年后(2008~2015)对高原农田土壤质量部分指标(机械组成、土壤容重、有机质、p H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纯施用化肥的样地相比,施加了有机肥的羊粪和羊+化样地的农田土壤质量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化:(1)增加了0~20 cm土层中的砂粒含量,降低了粉砂粒和粘粒含量;(2)0~10cm表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0.1%和10.0%;(3)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2.8%和65.6%,同时土壤的p H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4)显著增加了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在青稞的生长期以及收获后,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均表现为羊粪羊粪+化肥空白化肥。因此表明有机肥可以显著改善高原农田的土壤质量,在西藏地区应加大畜禽粪便等的归田。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肥力水平旱地冬小戋产花后营养体内光合平物积累,运转和对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开花后同一天,各器官光合产物的经量均随肥力水平而增加。施肥使叶鞘,茎光合产物办量提前于开花后第10d达最大值;营养器官光合产物输出值随肥力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养分投入状况及肥料生产效率,提高旱地农业资源效率,连续三年对宁夏六盘山区不同类型旱地玉米施肥及生产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六盘山区玉米生产中的氮肥(纯N)、磷肥(P_2O_5)和钾肥(K_2O)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23.7、210.1 kg·hm~(-2)和28.6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64∶0.08,磷的比例偏高,而钾肥比例偏低;氮、磷肥施肥量明显偏高,分别集中在高于330 kg·hm~(-2)和高于165 kg·hm~(-2)水平的农户比例高达48.5%和70.1%,造成了浪费和环境污染,钾肥用量偏低,集中处于低于42 kg·hm~(-2)水平,样本比例高达69.3%;施肥基追比大致为6∶4,追肥主要为尿素,平均用量为121.9 kg·hm~(-2),适宜玉米生长,但施追肥量处于两个极端,大多数追肥量或者很高或者很低;调研区玉米三年平均产量为9 864 kg·hm~(-2),由于降雨不足与施肥不合理,玉米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三年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0.7、47.8 kg·kg~(-1)和391.3 kg·kg~(-1),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偏低。该区域玉米生产有机肥投入以牛羊粪便为主,投入量偏低。综上所述,调研区施肥方面存在投入量和比例不合理问题,需进行科学指导与调整。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的绿洲农田养分循环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为研究平台,研究了无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NPK)、有机/无机配施处理(NPKM)和秸秆还田处理(NPKS)下,土壤无机碳(SIC)和有机碳(SOC)在剖面和各施肥年限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剖面层次和施肥年限对SOC与SIC含量变化影响显著(P<0.01)。在各施肥处理中,与CK相比,NPK、NPKM和NPKS的SOC与SIC含量明显增加(P<0.05),并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的SIC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模式;在剖面层次间,SIC含量从0~20 cm 的9.12 g/kg 增加到40~60 cm 的9.94 g/kg,而SOC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表明合理施肥能够增加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配施会使耕层以下土壤无机碳增加。  相似文献   

20.
北疆棉花精准种植施肥指标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试验地土壤背景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将不同空间单元(时间空间和地理空间)的产量数据与其他多层数据叠合分析,以棉花生长模型、棉花营养平衡施肥专家系统为支持,提出了北疆棉花精准施肥的指标。采用精准施肥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1)与全部化肥一次足量深施比,667m2平均节约化肥费用22.5元,667m2增产10%左右;(2)与化肥和有机肥全部作基肥深施相比,前者比后者667m2平均节约化肥成本36元,籽棉增产10%-15%;(3)用滴灌专用肥进行的灌溉施肥,氮的利用率在70%左右,磷的利用率在31%-34%左右。这一结果基本接近国际水平(75%和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