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春,在新疆博湖从惊纹地老虎Agrotis exclamationis(Linné)(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中发现一株病毒“Ae—02”,病毒颗粒体为卵形或卵圆形,大小为374~780×312~450nm,平均为578×412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不弯曲或稍弯曲,大小为350~450×40~65nm,平均为395×50nm。该病毒对惊纹地老虎和黄地老虎A.segetum(Schiff.)幼虫致病力强。在日平均温度为24.2℃时,对1日龄惊纹地老虎幼虫感病19天后死亡率达96~100%;25天后10日龄幼虫死亡率达84~92%;对15日龄幼虫死亡率为73.96~80.96%。惊纹地老虎病毒“Ae—02”毒株,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B”亚组,定名为惊纹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grotis excula-mationis granulosis virus,俗名鸣夜蛾颗粒体病毒,拉丁学名为Baculovirusexclamationis“B”,简称AeGV。  相似文献   

2.
从褐带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Nietner)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种颗粒体病毒。其颗粒体为椭圆形或卵形,大小约156~194×250~325毫微米。颗粒体在0.01M Na_2CO_3+0.05M NaCl 溶液中,能游离释放出杆状病毒粒子。其大小约62.5×275毫微米。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证明,该病毒对褐带长卷叶蛾有很高的致病力;但对拟小黄卷叶蛾、拟后黄卷叶蛾及家蚕均不致病。  相似文献   

3.
丁纹豹蛛对棉田多种猎物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接近自然的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丁纹豹蛛对棉蚜、棉小造桥虫2、3龄幼虫和棉叶蝉共存时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丁纹豹蛛对棉蚜和棉叶蝉不存在喜好性;对棉小造桥虫2、3龄幼虫存在着负喜好性;其喜食性与猎物数量无关,属随机捕食。  相似文献   

4.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从四川省珙县某茶场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颗粒体病毒,该病毒为杆状,大小为281nm×73.5nm,对茶刺蛾幼虫具较强的感染力,对3龄茶刺蛾幼虫的LD_(50)为2.63×10~4GB。该病毒专一性强,用10~6GB/ml的茶刺蛾颗粒体病毒防治4龄茶刺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的8天龄油桐尺蠖幼虫为供试虫,测定用同一标准方法生产的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毒力。当年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感染幼虫,其死亡率达97.03%,LC50为2.35×10~3PIB/ml。室温保存2年、7年和10年的病毒杀虫剂,其病毒活性分别丧失6.1%,20.6%和90.2%。  相似文献   

6.
一种枣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在饲养枣尺蠖过程中,发现罹病虫尸,从中分离到一种核多角体病毒。经鉴定,属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的A亚组。扫描电镜观察,多角体大都呈正立方球体,平均直径为1.4~2.2微米。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57×257微米左右,单粒包埋。该病毒主要侵染脂肪体、皮细胞、气管壁、神经细胞及马氏管等的细胞核。对枣尺蠖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1984年7月初,在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 L.)上发现一种菜粉蝶(Pieris rapaeL.)幼虫大量自然罹病死亡,经分离鉴定,是被杆状病毒属的颗粒体病毒侵染所致。此颗粒体病毒暂称PrGV-Y株。菜青虫感染3天后显出病症:食欲减退,行动迟钝,体节肿胀变色稍有光泽,临死前拒食,吐泻,皮肤易破,溢出黄褐色浓汁,少数能化蛹,但不能羽化。 PrGV-Y株包含体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为290~580×180~300mμ,包埋一  相似文献   

8.
1984年5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中山大学校园内的细叶女贞树上,发现罹病而死的灰白天蛾(Psilogramma increta)幼虫,自然死亡率达30—60%。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鉴定,其病原体是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B亚组的颗粒体病毒,简称PiGV。这种病毒的颗粒体呈卵形,大小为289—368×184—289毫微米,平均约336×221毫微米  相似文献   

9.
水稻东格鲁病杆状病毒在我国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来自IRRI的水稻东格鲁球状及杆状病毒抗血清的检测及电镜观察等表明:我国水稻东格鲁病的病原不仅有球状病毒,且有杆状病毒。球状病毒直径大小约30nm,杆状病毒的大小约150-350×25nm。病株叶片叶肉细胞以至维管束鞘细胞有淀粉累积,部分韧皮部细胞变形或坏死。有杆状病毒存在的病株或同时也有球状病毒存在的病株较单独球状病毒存在的病株黄化严重,且易枯死。至于该杆状病毒的详细分布范围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邹金光 《植物保护》1982,8(5):23-23
棉小造桥虫为偶发性害虫,猖獗年分可将大量棉叶吃尽,影响产量与品质。 一、湿度与降雨量:据室内恒温下测定,相对湿度97%与75%时,卵的孵化率分别是77.1%、78.4%;幼虫长成,化蛹率88%、86.4%;蛹的羽化率91.7%、86.1%;雌蛾产卵量249粒、312粒,均比54%、32%、二种湿度为高。说明该虫适宜于较湿的环境条件。6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量大,雨日多,湿度大时,该虫发生严重。尤以6月下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从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学鉴定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该分离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虫生真菌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将该菌株命名为PfBb。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可侵染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随着该菌株孢子液浓度的增加,其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逐渐增强。PfBb菌株孢子液处理朱红毛斑蛾1~5龄幼虫6 d时的LC50分别为2.61×104、1.04×105、1.11×106、1.54×106和1.44×107 个/mL,处理6龄幼虫8 d时的LC50为1.02×107 个/mL。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LC50和LC90随之降低,表明存在剂量效应。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僵虫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较高浓度1.0×107~1.0×109 个/mL处理时,1~5龄幼虫的僵虫率无显著差异,说明1.0×107个/mL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孢子液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表明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有较大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一株莱氏绿僵菌的筛选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的筛选和毒力测定可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制剂。本研究从广西南宁田间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新分离的菌株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编号为CDTLJ1;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预蛹、蛹均有致病力,1.20×107孢子/mL浓度下,接菌处理后第6 d,2~5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均达100%,6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98.33%,预蛹和蛹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8.33%、20.00%,草地贪夜蛾2~6龄幼虫的LT50值从3.91 d升至4.24 d;菌株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死率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达1×108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LT50为4.10 d,接菌处理后第6 d,3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100%,LC50为1.12×104孢子/mL。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CDTLJ1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报道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核多角体病毒(NPV)的生产方法及其在棉田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NPV用棉铃虫幼虫生产。从虫卵接种开始,用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幼虫,到四龄用病毒感染,六天后收集病死虫,病毒致死率80~85%,单虫含量4~6×10~9PIB。由棉饼粉、粗棉油等配制成诱饵加低剂量西维因作病毒增效剂与NPV混用,显著提高病毒的防治效果。四年田间试验表明,NPV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相当于或优于常用高效化学农药。1979年开展了大面积飞机微量喷雾PVN杀虫剂的试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抗二化螟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丹东分离到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致病力较强的毒株。感染三龄幼虫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为:y=2.94+0.46x。Lc_(50)值为3.16×10~4PIB/毫升.设计的长90厘米、宽50厘米、高60厘米的繁毒箱,每箱次可繁殖病死虫尸2000余头,含多角体3.2×10~(-4)亿个。三年间经较大面积的防治试验,防治美国白蛾的适宜龄期为2~3龄,应用浓度0.67~1.8×10~7FIB/毫升,防治效果为87.8~99.3%。若与低浓度敌百虫混用,增效5~10%。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了接种浓度、虫龄和温度的不同组合对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cr NPV)增殖的影响.7.3×10~6PIB/ml以下的接种浓度不能使4龄以上的幼虫死亡,而以7.3×10~7PIB/ml量接种4龄初幼虫,病毒产量可高达125.8~8PIB/头。病毒增殖的温度峰值为25℃。以大肠杆菌质粒pBR325为载体,对Pcr NPV DNA的EcoRI酶解片段进行了分子克隆,有7个克隆子带有Pcr NPV DNA片段。  相似文献   

16.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从安徽舒城县晓天茶园的茶蚕罹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种颗粒体病毒,经鉴定为茶蚕颗粒体病毒(AbGy),为我国首次发现。对茶蚕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3×10~7mg/ml,半数死亡时间LT_(50)为5.4~8天。经感染试验,以1龄幼虫最敏感,感病死亡率随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在感染12种昆虫中,只感染茶蚕,对桑蚕及天敌昆虫安全无伤害作用。AbGV制剂经田间防治试验示范结果,防治适期以1~2龄为宜,每亩喷施AbGV有效剂量为100~200mg,防治效果可达75.5%~97.45%,若与微量化学农药混用则有明显增效作用,病毒后效作用长达2~3年,自然感病死亡率18.76%~55.94%,AbGV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全球性重大玉米害虫, 于2019年入侵我国云南并快速蔓延, 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研究从玉米地块自然罹病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中分离纯化致病菌, 并回接验证, 获得一株虫生真菌菌株, 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 确认该菌株属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编号为SfG01。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活性。结果表明, 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0×109个/mL时, 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11天累计死亡率达86.67%, LC50为4.85×107个/mL, LT50为6.50 d。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力, 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ISA检测及病毒粒子形态、大小及内含体形态分析,确定球状病毒粒子(直径29.5 nm)为黄瓜花叶病毒,短线状病毒粒子(593.29~639.97 nm×12.15~14.12 nm)为百合无症病毒,长线状病毒粒子(757.58~846.25 nm×12.12~12.75 nm)为马铃薯Y病毒,短杆状病毒粒子(500~807.69 nm×153.85~192.31 nm)为烟草脆裂病毒。  相似文献   

19.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近年来,商丘地区大豆田普遍发生造桥虫。其中大豆小夜蛾约占大豆造桥虫总数的60—70%,银纹夜蛾占20%,云纹夜蛾占10%左右,剩余的只是极少数的豆卜馍夜蛾、豆长须夜蛾、棉大造桥虫等。 由于大豆造桥虫种类多,发生世代和为害不一样。小夜蛾和云纹夜蛾一年发生3代,是以第二代为害大豆最严重;银纹夜蛾一年发生5代,对大豆为害最重的是第三  相似文献   

20.
春尺蠖在我国危害严重,为了挖掘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本文分离纯化一株能够感染春尺蠖幼虫的新病毒,生物活性测定了新病毒株的毒力及其对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pciNPV)的增效作用。新病毒株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该病毒多角体多为切面呈六边形的多面体,直径大小为0.32~1.20 μm,病毒粒子呈近球状,具有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特征,命名为春尺蠖质型多角体病毒(ApciCPV)。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104 OBs/mL。当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时,ApciCPV可使ApciNPV半致死时间(LT50)缩短0.50~10.90 d,使ApciNPV对春尺蠖的最终致死率提高6.70%~43.33%。根据最终致死率、LT50以及ST三个值综合决定,当ApciNPV和ApciCPV配比浓度分别为1.0×106和1.0×104 OBs/mL时,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感染效率最高。新分离的ApciCPV病毒株是控制春尺蠖虫口密度的理想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