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不同温度下饲养观察,对油松大蚜(Cinara formosana)生活史、种群动态、有效积温、天敌、物候预测和化学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大蚜1年可发生8代,6月中旬分化出有翅孤雌蚜并扩散,10月上旬性蚜交配产卵,以卵越冬;油松大蚜种群数量1年内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和9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中旬种群数量最低;油松大蚜不同虫态的发生与山桃(Prunus davidiana)、连翘(Forsythia suspense)、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和火炬树(Rhus typhina)的一些物候相吻合,可通过观察这些植物的物候来预测油松大蚜各虫态发生情况;油松大蚜优势天敌依次为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蚜茧蜂(未鉴定);油松大蚜4个龄期的若虫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6.7、5.9、7.7、3.1℃,有效积温分别为48.6、49.3、67.4、62.7、291.7日·度;胶带-药膜法防治油松大蚜效果显著,14 d后处理区校正虫口减退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寄主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与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取食华北落叶松的舞毒蛾个体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38.22±0.56 d,蛹最重,平均为1.48±0.09g,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560.65±41.67粒;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46.68±0.65 d,蛹最轻,平均为1.17±0.08 g,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315.47±49.07粒;取食山杏的舞毒蛾间于二者之间,平均历期为39.53±0.58 d,平均蛹重为1.24±0.08 g,每雌产卵量394.50±58.65粒。可以认为,在供试范围内华北落叶松最适宜舞毒蛾生长发育,山杏次之,青杨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编码禾谷镰刀菌单端孢酶烯3-O-乙酰转移酶Tri101基因的cDNA序列,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上,将获得的重组载体pGEX-4T2/Tri101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后,Tri101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ST-Tri101分子量为75.45 kDa。将该融合蛋白切胶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兔抗GST-Tri101多克隆抗体。经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大于1∶256 0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制备的抗体与原核细胞体外表达的Tri101蛋白可以特异性结合,表明该抗体的特异性良好。应用该抗体验证了感赤霉病小麦中Tri101基因的表达。兔抗GST-Tri101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Tri101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定位以及在其它植物中的表达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Poppius)是桃蚜Myzus pericae(Sulzer)的重要天敌之一.为更好利用其防治桃蚜,我们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桃蚜的功能反应.研究证明在25±1℃下,东亚小花蝽完成1个世代需20d~33d,其中卵期为1d~3d,1龄若虫期2d~4d,2龄若虫期2d~4d,3龄若虫期2d~3d,4龄若虫期2d~3d,5龄若虫期3d~4d,成虫期6d~19d.东亚小花蝽一生可捕食桃蚜345头,其中1龄一生捕食桃蚜12头,2龄捕食桃蚜19头,3龄捕食桃蚜20头,4龄捕食桃蚜27头,5龄捕食桃蚜42头,成虫捕食桃蚜225头,捕食量随龄期而增加.东亚小花蝽成虫羽化时间多集中在6:00am~10:00am,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开始于交尾后的第6d,产卵高峰期在交尾后的第8d,一生可产卵42粒/♀.东亚小花蝽成虫对桃蚜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 Ⅱ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753N0/(1+0.0088N0).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辛硫磷对枸杞木虱不同发育期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同时测定了辛硫磷对不同龄期枸杞木虱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抑制作用及酶的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辛硫磷对枸杞木虱的LC50值随若虫龄期的增大而升高,至成虫期再相对降低,其对5龄若虫的LC50值为0.995 mg/L,是对1龄若虫LC50值(0.047 mg/L)的21.2倍。辛硫磷对不同龄期枸杞木虱羧酸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I50值及酶的Km和Vmax值也均随着试虫龄期的增大而升高,至成虫期则I50值稍有降低。研究表明,辛硫磷对枸杞木虱的毒力与对其羧酸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间存在密切关系,利用辛硫磷防治枸杞木虱时,以选择龄期较低时用药为宜。  相似文献   
6.
7种小蠹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疫性小蠹虫的鉴定,因其虫体小,种间形态特征难以准确把握,给木材的检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当遇到幼虫时还需饲养为成虫再进行鉴定,增加了工作难度。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俄罗斯进境木材7种小蠹虫幼虫、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种小蠹虫幼虫酶带数目均比成虫多,酶活性也较成虫强。幼虫和成虫之间有多条迁移率接近的酶带,酶带相似性及聚类分析均证明可以将这些酶带作为种的特征性谱带。研究表明,当形态特征作为鉴定标准较难准确掌握时,可用幼虫或成虫同工酶电泳图谱来鉴定其种类。  相似文献   
7.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量均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取食量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2.809头,瞬时攻击率0.218,处理时间0.023 d;白足蚜小蜂对3~4日龄桃蚜寄生量最大,为47.62头,寄生瞬时攻击率0.723,处理时间0.021 d.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蚜虫密度呈负相关.白足蚜小蜂个体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加,单头寄生率相对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由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可见白足蚜小蜂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幼虫取食供试作物叶片,检测舞毒蛾幼虫取食小麦和玉米叶片后几种抗性酶的活性,以探讨舞毒蛾幼虫取食对小麦和玉米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舞毒蛾取食后的小麦和玉米叶片CAT、PPO、POD活性较取食前显著升高;受害小麦叶片的PAL活性较取食前显著升高,玉米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舞毒蛾幼虫取食能够诱导小麦和玉米在生理生化方面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0.
春尺蠖在我国危害严重,为了挖掘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本文分离纯化一株能够感染春尺蠖幼虫的新病毒,生物活性测定了新病毒株的毒力及其对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pciNPV)的增效作用。新病毒株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该病毒多角体多为切面呈六边形的多面体,直径大小为0.32~1.20 μm,病毒粒子呈近球状,具有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特征,命名为春尺蠖质型多角体病毒(ApciCPV)。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104 OBs/mL。当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时,ApciCPV可使ApciNPV半致死时间(LT50)缩短0.50~10.90 d,使ApciNPV对春尺蠖的最终致死率提高6.70%~43.33%。根据最终致死率、LT50以及ST三个值综合决定,当ApciNPV和ApciCPV配比浓度分别为1.0×106和1.0×104 OBs/mL时,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感染效率最高。新分离的ApciCPV病毒株是控制春尺蠖虫口密度的理想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