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ase,RSD)是甘蔗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常导致感病品种新植蔗减产10%~15%,宿根蔗减产20%~25%,在干旱的情况下感病品种的宿根蔗产量损失可达60%[1]。RSD病原菌为 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寄生于甘蔗木质部导管内,革兰氏阳性[2],体外分离培养非常困难。该病害自从1944 年首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甘蔗品种Q28 上发现以来,在世界各产区普遍发生,现已广泛分布于各甘蔗种植区。该菌主要通过带菌种茎和砍收工具传播[3],已感病的蔗株又无明显的外部症状,从而导致该病害无意识地传播,造成病害蔓延,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血清学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好,同时能够处理大量样品而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目前国内所用的RSD血清全部依赖于国外进口,检测成本高,使得血清学方法无法在国内普及。为此我们分离纯化了RSD的病原菌并制备了RSD的多克隆抗体,为甘蔗宿根矮化病敏感、稳定和快捷的检测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中国甘蔗产区一种主要病害。为保证甘蔗健康种苗生产,应用实验室建立的甘蔗宿根矮化病菌PCR检测技术对甘蔗品种粤糖00-236、新台糖22宿根蔗和其健康种苗各部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两品种宿根蔗的老根、新根、老叶、新叶、叶脉、蔗汁都检测到RSD;茎尖和腋芽部位均未检测出RSD。因此,采取腋芽或茎尖部位进行甘蔗组培生产健康种苗,可有效地除去甘蔗RSD病菌。  相似文献   

3.
宿根矮化病菌对甘蔗品质及茎、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 RSD)是由Leifsonia xyli subsp.xyli (Lxx)引起的,是目前世界所有植蔗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病害之一。本实验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健康植株为对照,感染RSD植株为处理,观察和测定RSD侵染甘蔗引起的蔗株农艺性状、蔗糖分以及茎、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感染RSD种茎的出苗率比对照减少2.94个百分点;株高比对照下降28.85 cm;茎径比对照减少0.28 cm;节间长度比对照减短3.50 cm;单茎重比对照低0.36 kg。(2)感染RSD植株的蔗糖分低于对照0.9个百分点(绝对值)。(3)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感染RSD植株茎、叶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叶片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及茎细胞内的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与健康叶片相比,叶绿体变形,叶绿体基质片层大部分消解,基粒结构消失,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剥离。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并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核膜破裂,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态。在感染RSD甘蔗茎维管束导管细胞内积累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物质,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溶解和断裂,这可能和RSD病原细菌侵染有关。以上结果表明:RSD侵染甘蔗后,可能导致光合效率下降,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甘蔗赤条病菌巢式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甘蔗赤条病是由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Aaa)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甘蔗细菌病害。为建立Aaa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根据该病菌16S~23S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ITS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Aaa巢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对Aaa标准菌株、水稻食酸菌A.oryzae具有特异性,可扩增出454 bp目的条带,对近缘种德氏食酸菌A.delafieldii及其它科属的红色雷夫松氏菌Leifsonia rubra和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yli subsp.xyli未扩增出任何条带。以感染Aaa的甘蔗叶片总DNA、含ITS靶标片段的质粒DNA标准品及Aaa标准菌液为模板,巢式PCR灵敏度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 fg/μL、10拷贝/μL和36 CFU/mL,是常规PCR灵敏度的1 000倍。应用巢式PCR和常规PCR对14份有赤条病症状的田间甘蔗叶片样品进行平行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28.6%,表明巢式PCR比常规PCR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方法适合于田间甘蔗赤条病害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相似文献   

5.
甘蔗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由于其栽培过程中采用种茎无性繁殖,病毒病发生逐年加重.已知侵染甘蔗的病毒种类有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mosaic virus,SCSM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甘蔗斐济病病毒(Sugarcane Fiji disease virus,SFDV)、甘蔗线.条病毒(Sugarcane streak virus,SSV)和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文中简要介绍上述几种病毒的基本特性及其所致病害的发生特点,对目前甘蔗病毒病防治技术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我国甘蔗病毒研究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甘蔗白叶病(sugarcane white leaf,SCWL)是由植原体引起的重要甘蔗病害[1],广泛分布在印度、泰国等许多国家[1,2].我国甘蔗产区的栽培品种也有SCWL的发生[3].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植原体可通过繁殖种苗进行传播,台湾斑纹叶蝉(Matsumuratetlix hiroglyhious)通过咬食感染甘蔗植株的韧皮部可引起该病害[4].  相似文献   

7.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细菌为该病害的病原菌。使用16S rRNA基因、gyrB基因和rpoD基因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BLAST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病原菌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GPE PC73菌株(GenBank登录号:FP565176)对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相似文献   

8.
由黑头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引起的甘蔗褐锈病在世界甘蔗种植区广泛分布,也是我国蔗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本文从甘蔗褐锈病的分布与为害、病原菌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病菌侵染过程、病害发生规律、寄主抗病性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西甘蔗病害的发生现状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是广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全区种植面积达40万hm2左右。但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种植年限的增长,加上人们长期忽视甘蔗病害的防治问题,目前甘蔗病害已成为威胁甘蔗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广西甘蔗病害发生的现状甘蔗病害在广西发生普遍,常见的病害有...  相似文献   

10.
江西甘蔗花叶病田间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10月对江西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进行了多点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甘蔗普遍发生花叶病,其中红皮甘蔗花叶病重于青皮甘蔗,两者病丛率分别为59.8%和19.2%,赣北、赣中、赣南3大地区之间的甘蔗花叶病发生轻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引起甘蔗花叶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叶病是最主要的甘蔗病毒病害之一,在全球种植甘蔗的国家或地区普遍发生,可导致甘蔗产量下降,糖分减少,给甘蔗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甘蔗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有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 MV)和甘蔗条纹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本文综述了这3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与检测、基因组结构与基因功能、遗传变异与分子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对甘蔗花叶病的生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蔗花叶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其对甘蔗产质的影响报道不一,尤其在镁、钾缺乏的广大红壤、砖红壤蔗区,这种影响更不清楚。作者采用钾、镁肥不同施用水平的土培盆栽甘蔗(福引79/8)接种病毒的方法,研究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sugar-  相似文献   

13.
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 MV)引起的甘蔗花叶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在我国各蔗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本文报道侵染华南地区甘蔗的SCMV一个分离物CP基因片段克隆、序列分析、地高辛标记探针制备及其在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病毒CP基因片段RT-PCR扩增、扩增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自广西合浦田间采取表现典型花叶症状的甘蔗品种“新台糖22”病叶,华美(洛阳)生物工程公司总RNA抽提试剂盒(I)抽提总RNA。PCR引物 SCMV-F5:5‘-GAAGAXGTYTTCCAYCAAFCXG- GAAC-3‘(-18- 8,Y=C或T,X=T或A,F=  相似文献   

14.
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构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甘蔗黑穗病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主要病害。在世界各植蔗区普遍发生,造成感病品种蔗茎产龟和蔗糖分的严重损失,在旱地甘蔗上危害更为严重。公认控制该病经济有效的途径是种植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甘蔗黄叶病及其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蔗黄叶病是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在全球主要甘蔗种植国家或地区普遍发生,危害日益严重。SCYLV经甘蔗蚜虫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在寄主植株内主要侵染韧皮部组织。该病毒起源于黄症病毒科属间基因重组,被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确认为黄症病毒科马铃薯卷叶病毒属成员。文章综述了甘蔗黄叶病毒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和危害、病原鉴定和检测、分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功能以及抗病转基因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甘蔗黄叶病抗病育种和防治措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甘蔗是澜沧县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受病害影响,甘蔗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严重影响蔗农的收入和制糖企业效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甘蔗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快速有效地对甘蔗重要病害病原进行诊断检测,明确监测病害的病原是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害的基础和关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通过探索研究、改进创新、优化建立了甘蔗黑穗病、锈病、白条病、宿根矮化病、赤条病、花叶病、斐济病、黄叶病、杆状病毒病和白叶病等10种重要病害13种病原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脱毒健康种苗检测及引种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甘蔗褐条病田间调查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甘蔗褐条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为害甘蔗叶片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为狭斑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tenospilus(Drechsler)Mats.Yam.],仅在少数场合下(如我国台湾)或人工培养基上发现过[1];无性阶段为狭斑长孺孢菌[Bipolarissteno spilum(Drechsler)Shoem.)]。其孢子主要产生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博白县发现一种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病害-甘蔗心腐病。根据对病原细菌的个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及其对菠萝果实的致病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鉴定甘蔗心腐病病原细菌为菠萝欧文氏杆菌(Erwinia ananas Serrano)。  相似文献   

20.
甘薯病毒病害(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是由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协生共侵染甘薯引起的病毒病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