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树病害容易滋生。病害侵染不仅使茶叶产量降低,还会使茶叶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如以感染了茶白星病的芽叶制成干茶,其味奇苦,且有异味。据美国对亚、非主要产茶国的调查统计,每年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约占茶叶总产量的15%,与虫害相当。因此,科学、及时地防治茶树病害,是建设与管理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的必要措施。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病原检测,无需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和培养,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为茶树病害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了可能。近年来,PCR技术在国内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尚未见用于茶树病害检测的报道。本文分析了茶树病害检测的研究现状,提出运用PCR技术进行茶树病害检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该项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广州桑树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植原体16S-23S rDNA区段的通用引物对P1/P7和巢式引物对Rm16F2/Rm16R1,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桑树植原体巢式PCR检测技术。对广州的两个桑树品种资源圃中的部分桑树品种进行了植原体分子检测,结果在两个资源圃中均发现有植原体存在。对巢式PCR的扩增产物(16S rDNA片段)进行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显示出3种RFLP带型,暗示桑树植原体存在多样性。对所得植原体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其它植物植原体作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与其它植物病原植原体之间的同源性为83.3%~99.9%,并初步判断所检测到的桑树植原体属于16S rI组。  相似文献   
4.
以19个中熟菜心品种为材料,对株高、薹高、薹粗、薹质量、叶片数、叶柄长、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薹质量与薹粗和叶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663,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最大叶长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9个中熟菜心品种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14个品种,类群Ⅱ包括5个品种,类群间的主要区别是薹质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甜玉米上的甘蔗花叶病毒(SCMV)分离物属于玉米变异组,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上的SCMV分离物有较大差异。其CP基因核苷酸同一率与广东甜玉米分离物(AJ310105)为91.6%,而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分离物同一率为85.1%-87.1%。通过对该分离物侵染甜玉米所致的细胞病变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除多种细胞器病变外,还有4种类型的内含体,即风轮体、卷筒体、束状体和片层集聚体,部分束状体与胞间连丝相连,可能与病毒胞间运转有关。该分离物机械摩擦接种侵染甜玉米后,引致寄主植物叶组织PAL和SOD酶活性较大的变化,其中PAL活性在侵染早期比对照低,随后比对照高,SOD活性比对照稍高,而POD和CAT酶活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广东甘蔗引种基地甘蔗黄叶病毒分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甘蔗黄叶病198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夏威夷,当时不知其病原性质,称为甘蔗黄叶综合症。1990年以来,该病在世界多个蔗区发生,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1,2]。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卷叶病毒分子鉴定及一步RT-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病的危害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构成较严重的影响.2003年初广东省阳东县田间约70%的植株呈现典型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病症状.为此,笔者对其病原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建立了一步RT-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表现黄化(丛枝)症状的桉树上采集病叶,抽提主脉总DNA,采用植原体通用引物与巢式引物进行PCR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获得了植原体的近全长16S rRNA基因及部分16~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序列分析揭示,所获得的序列与已知植原体基因组相应区段的序列高度同源,与柳叶菜变叶植原体(epilobium phyllody)和白腊树丛枝植原体(ash witches'-broom)相应序列(GenBank登录号:AY101386和AY566302)同源率为99.9%,与白腊树黄化植原体(aster yellows BD2)相应序列和番茄巨芽植原体(tomato big bud)相应序列同源率分别为99.6%和99.3%.该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引起我国广州地区桉树黄化(丛枝)病的植原体属于16SrI组(即翠菊黄化组),将其暂命名为桉树黄化(丛枝)植原体广东株系(Eucalyp-tus yellowing and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strain Guangdong,EYWB-Gd).建立了桉树植原体巢式PCR检测方法,对疑似病样及桉树组培苗进行了检测,多数疑似病样检测结果为阳性,供试的10株组培苗未发现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病是威胁广东省番茄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 为给番茄抗病毒育种工作积累材料基础,本研究采用基于TYLCV侵染性克隆的番茄抗病性测定方法,对103份番茄材料进行了抗TYLCV鉴定,获得抗病番茄材料8份、耐病材料14份,这些材料可用于后续番茄抗TYLCV育种及其抗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甘蔗病毒种类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G enB ank中已报道的甘蔗主要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以采自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的甘蔗叶组织总RNA或总DNA抽提物为模板,采用一步法RT-PCR及PCR扩增,对预期扩增产物克隆、测序,根据序列同一性判断测定样品是否含有预期病毒,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甘蔗已受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 osa ic v irus,SCM 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 osa ic v irus,S rM 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 llow leaf v irus,SCYLV)及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 ac illiform V irus,SCBV)的侵染,未发现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 osa ic v irus,SCSM V)及甘蔗线条病毒(Sugarcane streak v irus,SS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