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柑桔大实蝇辐射不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柑桔大实蝇蛹的发育,生殖系统和生殖细胞的发生及辐射对卵子、精子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后期蛹体细胞分化发育完成时,卵子尚处于卵原囊期,雄虫已形成大量成熟精子。用9krad照射后期蛹,不影响成虫的活动和交尾竞争能力,但可导致大实蝇不育。大实蝇染色体数目为2n=12,总长度56.2μm,长度变异范围6.52~1.10μm,属中等非对称核型。辐照后引起染色体断裂而导致缺损、多着丝点环等畸变,使细胞分裂受阻引起不育。唾腺及肠细胞辐照以后24小时DNA含量明显下降,但能逐步修复。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对致突变化学物质的看法和对策是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演变的。Auerbach和Robson于1941年发现氮芥能引起果蝇的性连锁隐性致死突变。60年代初,研究的着眼点在于阐明这些化学物质诱发人体可传代的遗传损伤。60年代未,已提出了三种致突变试验,其中包括显性致死试验。1969年美国国务院提出将此三种试验用于农药的安性评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体内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测定乙烯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分别检测了乙烯利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3个实验组的微核发生率(6.13‰、9.13‰、11.25‰)与阴性对照组(2.88‰)比较,差异极显著(PP<0.05)。表明乙烯利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4.
番木瓜抗环斑病毒突变体抗性遗传及RAPD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0Coγ-射线处理番木瓜种子,从诱变一代中筛选到1株耐环斑病毒(PRSV)的变异植株(M1),其侧芽组培后代(VM1)部分植株也表现出了耐病性,以VM1为母本进行回交,人工接种病毒鉴定回交后代(BM2)的抗病性,结果为:在出自部分回交果实的BM2群体中,包含有对PRSV Ys和Vb株系具抗性的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1,但未发现抗Sm株系的植株;BM2抗病两性株自交或以其为母本进行回交,分别获得诱变第三代(M3)及回交诱变第三代(BM3),人工接种PRSVYs株系,结果表明,BM3抗感分离比也为1:1,因而认为辐射处理突变产生了具PRSV株系专化性的显性抗病基因,命名为Rys;但M3抗感分离比不符合显性单基因3:1理论值,认为是单倍体选择的结果。运用BSA法,在BM2中寻找到一个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经在BM2、M3及BM3抗感群体中检验,可作为抗病育种的辅助选择标记。Rys是番木瓜栽培种中发现的第一个抗PRSV基因。  相似文献   

5.
 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为明确其抗条锈性遗传基础,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等位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将洛夫林10、洛夫林13分别与完全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自交和测交,获得各组合的正反交群体,在温室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并分别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系杂交和自交进行等位性检测。结果表明,洛夫林10对CYR17和CYR26的抗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属核遗传,洛夫林10抗CYR17和CYR26的基因与Moro、洛夫林13、K733所含的抗条锈病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洛夫林13对CYR17和Su-1的抗性均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对CYR26的抗性由1对显性和1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控制,均属核遗传,洛夫林13抗CYR17、CYR26、Su-1的2对基因中有1对基因与Moro中的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抗CYR17的另1对基因与Hybrid46中的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表明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同含Yr9,洛夫林10的Yr9可能来源于无芒1号,洛夫林13的Yr9和另1对基因均来源于Skorospelka3B,未知基因可能位于6B或6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一个抗玉米矮花叶病新基因位点的发现和细胞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抗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等位性分析并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推断,黄早4所带有的一个抗病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上,在Mdm1和T6~9b的易位断点之间,靠近着丝点,相距Mdm1大约在1.9~4.5个交换单位,与易位断点相距33.8个交换单位。该抗病基因不同于已正式命名的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抗病显性基因Mdm1,为新的基因位点,该基因对当前流行并造成危害的玉米矮花叶病B株系表现为隐性遗传,建议命名为mdm1(t)。  相似文献   

7.
蝗灾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几乎所有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蝗灾为害(于红妍和石旺鹏,2020)。随着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绿色治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蝗灾将被可持续控制(赵紫华等,2020)。作为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各个物种细胞内的数量是一定的,但对于不同物种来说,其染色体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会有所不同。对染色体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昆虫近缘种的鉴别、物种演化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拉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害虫,主要在温室或温暖地区为害蔬菜、花卉、装饰植物和杂草。因发现较晚,其生物学特征还不十分清楚。但它作为斑潜蝇的一个种,有其共性,如卵和幼虫都在叶肉内为害,幼虫发育期短,成虫小而灵活,这种共性给化学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化学药剂可能杀死其天敌,而它却接受了一个不致死的农药剂量,刺激了它的生长,也促进了它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但它也有个性,如为害特点、生命周期、对寄主植物的偏食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等,这些因素使适合其它种的综合治理策略不完全适合于它。如Macdonald 1991年比较三叶草斑潜蝇和拉美斑潜蝇对几类药剂敏感性时,发现适合防治三叶草斑潜蝇的综合治理策略要作适当修改才能适合于防治拉美斑潜蝇。因此,为了制定适合于拉美斑潜蝇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Shukla稳定性分析方法对4个玉米早代材料即A037、A026、A025、A15M9系列测交种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遗传方差分量和F1杂种优势进行分析.联合方差分析和遗传方差分量估算结果表明:4个玉米早代材料40个测交种小区产量杂交优势明显,群体平均优势都为正值,其中A037×PQ47组合增幅最大,为42.17%,增幅最小组合是A15M9×桂M130,为6.21%,其中增幅达到20%以上的组合就有34个.株高受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占总表型变异的比率分别为16.14%、20.65%、11.34%;穗位高受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为12.27%;穗长受加性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28.10%、31.15%;穗粗受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为17.65%;行粒数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34.07%、27.24%、62.06%、41.63%;百粒重受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42.86%、66.00%;出籽率受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121.86%、85.63%.通过遗传差异研究表明:4个亲本与10个测验系之间遗传关系的远近与F1基因型值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霉产毒缺陷与抗药性突变体筛选及其遗传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NNG诱变与自交(S1-S3)纯合的方法,从辣椒疫霉的游动孢子群体中,筛选出1株带有抗霜脲氰标记的产毒缺陷突变体、2株抗甲霜灵的产毒突变体。产毒缺陷菌体和产毒菌株均对茄门甜椒致病,但产毒缺陷菌株的致病力降低一半,证明辣椒疫霉的致病显症过程与毒素作用有关,病菌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此外,突变菌株的抗药性和产毒缺陷表型在无性游动孢子后代和有性孵孢子后代群体中均可稳定遗传。在姐妹配对F2代卵孢子群体中,辣椒疫霉毒素产生和对甲霜灵的抗性为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而对霜脲氰的抗性为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8个我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对三个易位系进行抗锈性评价,并用CYR30、CYR31、Su-4和单孢菌系CYR32-6对三个易位系与感病品种铭贤169配制的F1、BC,1F1和F2代株系以及三个易位系之间双列杂交的F2株系进行遗传分析和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易位系是优秀的小麦抗条锈病资源;V9128-1对CYR30、CYR32-6和Su-4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1的抗病性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V9128-3对四个菌系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V3对CYR32-6和Su-4的抗病性均由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CYR31的抗病性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或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V9128-1与V9128-3对CYR31、CYR32-6和Su-4有相同或紧密连锁的抗病基因,且对CYR30、CYR32-6和Su-4的抗病基因与V3都不同.但与V3含有相同或紧密连锁的抗CYR31基因.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迄今对16种捕食性和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无毒副作用,甚至对寄生蜂与抗虫作物间有增效作用;如寄主表现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田中主要广谱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等于或显著高于常规田,生测中对普通草蛉的副作用并未使其大田种群受到不良的影响;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群数量除在个别Bt棉田中明显减少外,在其他Bt作物田中均等于或高于常见田,除个别棉田外,未发现Bt作物田中天敌群落受到不良影响,部分研究发现Bt作物田中某些非靶标刺吸口器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数量明显高于常规田,建议采用“三层次检测体系”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量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精子数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31.44粒)和产卵历期(30.12d)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27.88粒)和产卵历期(25.75d)(P<0.05);多次交配的雌虫寿命低于单次交配的雌虫,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中4是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重要鉴别寄主之一。采用常规杂交遗传分析法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镜检,明确中4抗条锈病基因遗传组成,并探讨利用中国春ph1b突变体分析小麦近缘属(种)抗条锈病基因。将中4分别与中国春ph1b突变体和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对亲本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和遗传分析,发现中4对条锈菌小种CY31和CY32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等位性分析和抗谱比较,发现中4对小种CY32的抗病基因与T. spelta album、Moro及K733中的抗条锈病基因不同,对中国春ph1b突变体×中4组合的F2代植株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变化的研究表明,F2代单株的抗条锈性与来自中间偃麦草X组染色体增加有关,并导致F2单株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且X组染色体在F2代群体对小种CY31表现为抗病和感病植株中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5.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第四类遗传试验设计,运用朱军发展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直接估算了甘蓝型油菜抗核盘菌及其毒素草酸的遗传方差、遗传力和基因效应.抗病性鉴定采用温室病圃和草酸浸根鉴定法,它们分别鉴定了对核盘菌和草酸的抗性.结果表明,油菜对核盘菌及草酸的抗性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极显著(P<0.01),抗病性主要由加性和显性基因控制,且对核盘菌抗性的加性方差大于显性方差,而对草酸抗性则是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油菜对核盘菌和草酸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50和0.576,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403和0.236.高遗传力表明可通过适当的抗病性鉴定方法有效地培育抗病品种(系).基因效应评价结果表明,抗、感亲本的基因效应是不同的,其中抗病亲本783-3具有较理想的加性效应值,同时在多数组合中有较低的显性效应值,是抗病育种的优良亲本,而感病亲本相反.抗×感病的后代既可能为抗病,也可能为感病.  相似文献   

16.
来自簇毛麦抗条锈病新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0号生理小种,对小麦抗病种质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8-1和铭贤169的杂交后代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8-1的抗病性符合1对显性抗条锈病基因控制。并根据F2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组建抗感池,用SSR技术寻找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从121个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个与抗病基因YrV1(暂命名)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gwm566和Xgwm376,遗传距离分别为3.6和5.5cM;因此,该抗条锈病基因位于小麦3B染色体短臂上。这2个标记不仅能在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8-1中检测到,而且在抗病基因供体亲本簇毛麦中也能检测到。综合抗病基因来源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可以推断,YrV1很可能是1个来自簇毛麦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7.
甜玉米小斑病抗性的遗传分析与主效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抗病品种,利用抗小斑病甜玉米自交系T14和感小斑病自交系T18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对玉米抗小斑病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P1、P2、F1、B1、B2、F2 6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单位叶面积病斑数量进行遗传分析,并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抗小斑病QTL。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病斑数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自交系T14的抗病性在各个分离世代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第4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相互连锁的小斑病抗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的7.7%、30.9%、14.8%和11.5%;在第6染色体上定位了1个抗病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7.7%。检测到的小斑病抗性主效QTL位于第4和第6染色体的特征与2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多杀菌素(spinosad)是刺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显著杀虫活性.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因子对刺糖多孢菌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多杀菌素的发酵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剂量为2mg/ml,诱变40min时多杀菌素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诱变最终得到5株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61.1%、80.3%、128.1%、69.9%和77.8%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9.
甲基硫环磷     
理化性质甲基硫环磷工业品为淡黄色清亮油状液体,易溶于丙酮、苯、乙醇等有机溶剂,也溶于水.在中性或微酸性介质中稳定.其急性毒性,纯品对大白鼠口服急性致死中量为20-36毫克/公斤,小白鼠口服急性致死中量为75-85毫克/公斤,残留和三致试验均已通过,被试动物未见任何不良影响. 防治对象甲基硫环磷属硫环磷同系物,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它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Strubes Dickkopf是小麦条锈菌国际鉴别寄主,通过对以其为基因供体与完全感病品种Taichung29杂交转育而成的近等基因品系Taichung29*6/Strubes Dickkopf的单体分析,检测和定位Taichung29*6/Strubes Dickkopf中所含的抗条锈病主效基因,并明确其抗性特点。结果表明,Taichung29*6/Strubes Dickkopf对CY26小种的抗性由1对显性主效抗条锈基因所控制,定位在4B染色体上,暂定名为YrSD。同时说明Strubes Dickkopf中含有与Yr25不同的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