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明确猕猴桃灰霉病菌对常见杀菌剂的抗药性状况, 本试验于2016年-2018年调查统计了四川猕猴桃生产中防控灰霉病所用的药剂种类和施药频次, 并从四川8个猕猴桃主产区采集病叶?病花和病果, 经单孢分离获得122个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菌株, 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其对4种化学药剂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和异菌脲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用于四川猕猴桃灰霉病防控的药剂主要有8种, 其中嘧霉胺?异菌脲和腐霉利3种药剂施用频次最高; 猕猴桃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和异菌脲的抗性频率分别达95.08%?86.07%?80.33%和5.74%, 且不同产区的灰霉病菌对药剂的抗药性频率不同; 所测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类型共有8种, 其中以Pyr RFlu RPcm RIpr S(对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表现抗性, 对异菌脲表现敏感)类型为主, 该类型的菌株占65.57%, 对4种杀菌剂均表现抗性的菌株为7株?表明四川省猕猴桃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和异菌脲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对异菌脲抗药性较低, 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猕猴桃灰霉病?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菌株的抗药性状况,2013-2015年从湖南省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病果或病叶上经单孢分离获得草莓灰霉病菌454株,采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检测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5.73%,77.31%、3.52%和77.31%;所测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类型有Cbz~RPcm~RIpd~RPmt~R、CbzSPcm~RIpd~RPmt~R、Cbz~RPcm~RIpdSPmt~R、Cbz~SPcm~RIpdSPmt~S、Cbz~RPcm~SIpd~SPmt~R、Cbz~SPcm~RIpd~SPmt ~R等6种,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3.26%、5.07%、41.41%、4.63%、3.96%、11.67%,未发现对4种杀菌剂均敏感的类型,表明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已对多菌灵、腐霉利和嘧霉胺产生抗药性,对异菌脲的抗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株采自福建省主要番茄产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37~0.0452 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221 ±0.0098)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0.0221±0.0098)μg/mL作为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其田间抗药性监测。从106株菌株中选择15株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测定了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和啶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15株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 >异菌脲 >腐霉利 >啶氧菌酯 >嘧霉胺,氟啶胺与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和嘧霉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番茄叶霉病菌异菌脲抗药性突变体的诱导与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敏感-乙霉威抗性(BenS-DieR)、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敏感(BenR-DieS)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抗性(BenR-DieR)3种类型的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菌株对不同类型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蕃茄叶霉病菌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与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乙霉威的敏感性无关。根据药剂对3类菌株EC50值的平均值, 16种杀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戊唑醇>百菌清>嘧霉胺>醚菌酯>代森锰锌>8-羟基喹啉铜>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灭锈胺>烯酰吗啉>烟酰胺>三唑酮;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依次为醚菌酯>腐霉利>百菌清>乙烯菌核利>灭锈胺>8-羟基喹啉铜>异菌脲>代森锰锌>嘧菌酯>烟酰胺>嘧霉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酰吗啉。通过紫外诱变共获得17株抗异菌脲突变体,突变频率为4.5×10-7。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 17.65%、70.59%和11.75%。这些突变体对腐霉利和乙烯菌核利表现交互抗性,对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DMIs)、QoIs等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亲本菌株在生长、产孢、致病能力等方面也无显著差异,但对渗透胁迫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菌株的离体、活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之间 ,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之间表现交互抗性 ;苯并咪唑类和 N -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表现有负交互抗性趋势。离体测定中 ,对不同类型菌株以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 (EC50 200mg/ L) ,咯菌腈以及甾醇抑制剂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从辽宁省番茄产区未使用过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温室采集番茄灰霉病样本,经分离、鉴定并纯化,得到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单孢菌株20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吡菌酰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建立了敏感基线,并调查了氟吡菌酰胺与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之间的交互抗性情况.结...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不同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  朱赫  祁之秋  纪明山 《植物保护》2016,42(5):214-216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间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咯菌腈与其他杀菌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腐霉利、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辽宁省6个不同地区分离的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平均EC50差异不显著,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咯菌腈对不同地区共117株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0.007 3±0.004 5)μg/mL,且咯菌腈与腐霉利和多菌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rDNA-ITS通用引物PCR扩增的分子检测方法对甘薯软腐病病原物进行了鉴定,并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病原菌对11种杀菌剂的毒力。rDNA-ITS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其病原菌已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EC50100μg/mL);其他10种杀菌剂对甘薯软腐病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活性,EC50分布在0.011~0.145μg/mL之间。不同杀菌剂对其活性高低顺序依次为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氟啶胺腐霉利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嘧菌环胺氟吡菌酰胺菌核净戊唑醇。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灰霉病给人参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选取人参生产上常用的4种杀菌剂,对东北人参产区分离的102株灰霉菌进行抗性检测。结果表明,灰霉菌对多菌灵carbendazim(C)、嘧霉胺pyrimethanil(P)、异菌脲iprodione(I)、咯菌腈fludioxonil(F)的抗性频率分别为100%、86.27%、73.53%和30.39%,辽宁和吉林分离菌株对嘧霉胺、异菌脲的抗性高于3省平均水平。分离菌株对4种杀菌剂共有7种抗性类型,即C_RP_RI_RF_S、C_RP_RI_RF_R、C_RP_RI_SF_S、C_RP_SI_SF_S、C_RP_SI_RF_S、C_RP_RI_SF_R和C_RP_SI_SF_R,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9.22%、26.47%、14.71%、7.84%、5.88%、4.90%和0.98%,未发现对4种杀菌剂均敏感的灰霉菌菌株。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人参产区防治灰霉病杀菌剂的合理选用,有效降低人参农药残留,延缓灰霉菌抗性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 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50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菌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菌唑、啶酰菌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灰葡萄孢抗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的产生及现状,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抗药性机制,并就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烯唑醇最敏感,EC5o为0.145 μg/mL;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13.6 μg/mL.从252种不同比例复配的药剂中,筛选出12种增效配方,其中烯唑醇和咪鲜胺复配(1∶10),协同系数高达3.70,增效作用最大;烯唑醇和咪鲜胺(1∶10)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o为0.06μg/mL,其次是烯唑醇和咪鲜胺(1∶20)与烯唑醇和腈菌唑(10∶1),EC50分别为0.10μ/mL和0.11μg/mL.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烯唑醇与咪鲜胺(1∶10)复配,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为79.2%,高于其他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13.
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杀菌剂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探讨了离体、活体和组织筛选的常规生物测定技术,以及高通量筛选方法,同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杀菌剂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探讨了离体、活体和组织筛选的常规生物测定技术,以及高通量筛选方法,同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松花菜花球腐烂病是近年来发生在浙江省松花菜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危害松花菜花球、花梗,引起花球变褐腐烂,花梗发黑枯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通过对松花菜花球腐烂病典型症状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16SrDNA序列分析,脂肪酸分析和Biolog鉴定,明确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Pammel)Dye。选择8种杀菌剂采用K-B灭菌滤纸片法对病菌进行室内抑菌测定,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PHMB对该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中生菌素和三氯异氰尿酸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MFS) drug transporter MgMfs1 of the wheat pathogen 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 (Fuckel) J Schroeter is a potent multidrug transporter with high capacity to transport strobilurin fungicides in vitro.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predominant cause of strobilurin resistance, cytochrome b G143A subsititution, MgMfs1 can play a role in sensitivity of field strains of this pathogen to trifloxystrobin. RESULTS: In a major part of field strains of M. graminicola (collected in the Netherlands in 2004) containing the cytochrome b G143A substitution, the basal level of expression of MgMfs1 was elevated as compared with sensitive strains lacking the G143A substitution. Induction of MgMfs1 expression in wild-type isolates upon treatment with trifloxystrobin at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proceeded rapidly. Furthermore, in disease control experiments on wheat seedlings, disruption mutants of MgMfs1 displayed an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trifloxystrobin. CONCL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rug transporter MgMfs1 is a determinant of strobilurin sensitivity of field strains of M. graminicola.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群体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2021年连续5年分别从苏南、苏北及苏中小麦种植区采集病穗,分离培养获得赤霉病菌菌株共计4 055株,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供试菌株对4种杀菌剂(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结果表明:2017年-2021年江苏省田间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8.44%、56.30%、44.68%、48.28%、46.39%,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呈现地区差异性,苏北地区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最高,其次是苏中地区,抗性频率最低的是苏南地区。2021年首次在田间采集到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性菌株,其抗性频率分别为0.45%、0.89%和0.09%,在以上的抗性菌株中同时具有多菌灵抗性的双重抗性菌株。表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药性,虽抗性频率较低,仍需尽快制定田间抗性治理方案,延缓田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科学施用杀菌剂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由于杀菌剂的长期使用, 病菌抗药性问题逐渐加重, 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杀菌剂抗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并开发出了病菌抗药基因型快速检测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植物病原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ZD)、肌球蛋白合成抑制剂、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QoI类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的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机制。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杀菌剂抗性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 对抗药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