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豆锈病是小豆的重要病害。然而,小豆锈病病原菌在我国还没有被鉴定。本文对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5个小豆锈病菌样品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形态学观察表明,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芽孔位于赤道线或赤道线上方,冬孢子平均壁厚为2.0 μm。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小豆锈病菌不能被疣顶单胞锈菌特异性引物对UA-ITSF/UA-ITSR扩增,小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不能被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UV-ITSF/UV-ITSR区分。对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扩增的4个小豆锈病菌样品PCR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分析表明目标序列与小豆单胞锈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基于夏孢子的芽孔位置、冬孢子壁的厚度、疣顶单胞锈菌及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和ITS序列分析,小豆锈病菌被鉴定为小豆单胞锈。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危害核桃的链格孢属真菌鉴定及其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危害核桃的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种类,对34个供试菌株在PC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产孢表型、分生孢子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ITS、OPA2-1和OPA1-3序列分析其系统发育。其中33个菌株为链格孢A.alternata,1个为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链格孢:菌落灰色;孢子链短、分枝频繁,每条分枝含4~10个孢子;分生孢子多倒梨形,孢身平均25.6μm×7.4μm,横隔膜2~8个。细极链格孢:菌落褐色;孢子链长、少分枝,孢子链约含10个孢子;分生孢子多长椭圆形,孢身平均26.3μm×13.5μm,具柱状喙及假喙,主横隔膜1~6个,孢身中部的隔膜较粗。链格孢属真菌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ITS、OPA2-1和OPA1-3序列对链格孢小孢子种具有一定的区分作用,链格孢是危害核桃的主要链格孢属种。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3种花卉上采集的150份白粉病株样本中分离出白粉菌重寄生真菌,对代表性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与ITS-rDNA序列分析:分离物的分生孢子器深棕色,多聚生,大小为(40.66~82.92)μm×(34.65~63.05)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两端含油球,大小为(3.88~5.67)μm×(2.19~2.75)μm;菌株的ITS-rDNA序列与Ampelomyces quisqualis序列的同源性达94%~100%,由此将其鉴定为白粉寄生孢(A. quisqualis)。测定该菌对荷兰菊白粉病菌的重寄生效能及控病效果,发现供试的12个菌株均可寄生于荷兰菊白粉病菌上,平均重寄生指数为26.21;菌株As-81和Rh-60对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46.62%和46.15%。  相似文献   

4.
自进境澳大利亚大麦样品上,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葡萄茎枯病菌菌株74919。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β-tubulin和actin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对该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74919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厚垣孢子;基于β-tubulin和acti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74919和其他葡萄茎枯病菌相关序列划分在同一分支;菌株74919接种大麦叶片,在接种部位引起叶斑症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菌株74919鉴定为葡萄茎枯病菌(Didymella glomerata),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进境澳大利亚大麦中截获葡萄茎枯病菌。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本文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叶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组织分离获得8个在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均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8个分离株在PDA平板上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色至深灰色,菌落中央产生橘红色黏质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大小为(15.6~18.0)μm×(3.6~6.0)μm.对其中之一的分离株YRRC-1进行rDNA-ITS区段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536 bp的rDNA-ITS序列,该序列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对应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分离病菌的培养特征、形态大小和序列鉴定结果,认为瑞昌山药炭疽病菌属于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6.
日本鸡爪槭中苹果根结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口岸连续从来自日本的鸡爪槭根和根围介质中截获一种根结线虫,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苹果根结线虫。其主要鉴定特征是:雌虫会阴花纹卵圆形,线纹平滑细密,背弓和腹弓均低平,侧尾腺口大,侧尾腺间距大于阴门裂宽;雄虫背食道腺开口到口针基部球的距离较大,平均8μm;2龄幼虫体长和尾长均较短,分别为362~466μm和29.2~39.3μm,c=11.6~15.3。所截获的苹果根结线虫18S rDNA序列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2个苹果根结线虫株系(登录号为EU669948和EU669949)最接近,相似度达99.4%和99.6%。这是我国首次报道截获该种线虫。  相似文献   

7.
芦笋茎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江苏及山东6省芦笋茎枯病菌单孢菌株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等的研究,结果表明:6省菌株的培养性状有些差异,但分生孢子形状、大小及其对芦笋致病力等方面则基本一致。各菌株在芦笋茎段等5种培养基上均可形成α、β和中间类型3种孢子,证明中国芦笋茎枯病菌同属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各菌株α孢子大小为5.0~12.5×1.8~3.8μm,β孢子为17.5~26.0×2.0μm,中间类型孢子为12.0~16.0×2.5~4.5μm。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生长高限温度为33℃。  相似文献   

8.
茄子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茄子棒孢叶斑病的症状进行系统的描述,采用致病性试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茄子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致病性试验证实病原菌对茄子的致病力显著高于黄瓜。显微观察发现同一病原菌在茄子上形成的孢子以圆柱形为主,孢子体较窄;而在黄瓜上形成的孢子具有圆柱形和倒棍棒形两种形态,且较宽。对病原菌r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综合形态特征、致病力和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茄子棒孢叶斑病病原菌为Corynespora cassiicola。  相似文献   

9.
深圳口岸从来自泰国真柏苗木中截获一种隐皮孢囊线虫。序列分析显示截获的孢囊线虫28S r DNA-D2/D3区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布林克曼隐皮孢囊线虫(Cryphodera brinkmani)(登录号为JQ965677和DQ328705)的序列相似性为99%。系统进化树中截获的孢囊线虫和布林克曼隐皮孢囊线虫聚为一个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和分子特征分析,将截获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布林克曼隐皮孢囊线虫。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报道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10.
据2011-2014年调查,甘肃省柴胡斑枯病发生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3%~21%,严重度1~2级。本研究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明确了甘肃省柴胡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甘肃省柴胡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或球形,黑褐色,高66.4~90.2μm,平均77.5μm;直径57.3~90.0μm,平均70.5μm。分生孢子针形、无色,有些稍弯曲,具1~3隔膜,大小(13.0~26.0)μm×(1.5~3.0)μm,平均19.0μm×2.0μm。通过ITS、LSU、RBP2和β-tubline多基因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柴胡斑枯病病原鉴定为柴胡壳针孢Septoria bupleuricola Sacc.。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35℃、0~35℃、5~3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15℃、10~1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5.0~9.0,最适pH分别为5.0、6.49和5.5;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柴胡叶或根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表明柴胡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1.
葡萄茎枯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口岸对葡萄茎枯病菌的检疫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学观察,然而单纯利用形态学难以对其进行准确鉴定,需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为找出有效分子标记,本研究以宁波口岸截获鉴定的41株葡萄茎枯病菌分离株和收集自ATCC和CBS的2株葡萄茎枯病菌为研究对象,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ITS、actin和β-tubulin基因序列测定,同时采用序列分析手段考察上述基因片段在葡萄茎枯病菌鉴定区分上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茎枯病菌形态变异较大,ITS无法有效区分葡萄茎枯病菌,actin和β-tubulin基因片段能够将葡萄茎枯病菌从近似种中准确划分出来,利用3个基因片段联合建树区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PSA培养基对上海地区的番茄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质地致密、绒毛状;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圆柱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呈半透明至浅褐色,假隔膜4~10个,直或稍弯曲,基脐加厚,深褐色。结合病原菌rDNA ITS序列测定、比对后,确定该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范围为4~8,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溶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光暗交替条件适宜菌丝生长,孢子在水滴中极易萌发。这是该病在上海地区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从宁波空港口岸入境旅客携带苹果上截获的1株明孢盘菌属菌株60017的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内转录间隔区(ITS)和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对该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60017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为圆形,边缘整齐,呈乳白色,气生菌丝较少,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基于ITS和β-tubuli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60017和苹果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kienholzii处于同一分支;菌株60017接种苹果后,在接种部位能引起褐腐症状,与原发病症状一致。结合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最终将该菌株鉴定为苹果牛眼果腐病菌N. kienholzii。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牡丹红斑病的杀菌剂,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多菌灵、戊唑醇、嘧菌酯对病菌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以嘧菌酯最强,1μg/mL浓度处理其孢子萌发率低于10%,5μg/mL处理孢子完全不能萌发;3种杀菌剂均可显著抑制病菌芽管的伸长生长,1μg/mL处理下孢子萌发24 h后芽管长度均不足10μm,5μg/mL处理对芽管伸长的抑制率达到90%;3种杀菌剂可使分生孢子及芽管发生畸形,多菌灵的致畸作用最强,0.1μg/mL处理即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而戊唑醇致畸作用较弱;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病菌产孢结构形成和分生孢子产生数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0.05μg/mL浓度下即完全不产孢,但多菌灵在0.05μg/mL浓度下则促进病菌产孢结构形成及产孢量增加。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期喷施,但在流行期应尽量使用嘧菌酯和戊唑醇,以减少病菌再侵染数量。  相似文献   

15.
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浙江临安、淳安、桐庐和安徽部分地区山核桃主产区出现了一种果实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该病严重影响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采集的病果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真菌,离体幼果接种的症状与田间相似。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轮纹状菌落,分生孢子长梭形,直或弯曲,(22.6~29.9)μm×(6.1~9.0)μm,5个细胞,中间3个有色孢(上部2个为黑褐色、下部1个为淡橄榄色),孢子顶生2~3根附属丝、多为3根。根据该病原菌的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相似文献   

16.
一株红棕象甲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一株红棕象甲寄生真菌的归属,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产孢表型、分生孢子特征和ITS序列测定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梗粗短,顶端具2~5个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4.8~9.3μm×2.2~3.1μm;ITS通用引物扩增该菌得到了预期的558bp条带,其与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的支持率高达100%。因此,将该红棕象甲寄生真菌菌株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nisopliae。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甘肃省党参斑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鉴定,同时利用植物病理学常规培养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并利用rDNA-ITS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形态特征与党参壳针孢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相似,分生孢子器球形、近球形,大小为53.8~76.6μm×40.3~62.7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1~4个隔膜,大小为15.3~38.8μm×0.9~1.2μm。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显示,引起党参斑枯病的病原菌为党参壳针孢。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5~30、5~35、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0、20℃;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连续黑暗有利于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才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7.0~7.5,最适pH分别为4.5、7.0和7.5;党参根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表明党参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8.
河北鸭梨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鸭梨黑斑病菌株 ,在PCA平板上 ,菌落直径 69 2~ 73 5mm ,有明显浅灰与灰褐色交替的同心轮纹。分生孢子梗单生 ,浅褐色 ,有隔 2~ 7个 ,长 2 0 5~ 59 0 μm ,合轴延生或不延生。以孔生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孢子串生 ,孢子链多次分枝 ,孢子链 5~ 1 1个孢子。孢子倒棍棒形 ,长卵形 ,黄褐色至黑褐色 ,有横隔 3~ 6个 ,纵隔 0~ 3个 ,孢子尺度 1 2 5~ 42 0 μm× 5 5~ 1 3 0 (- 1 4 5) μm ,喙长 0~ 8 0 μm。根据病菌形态特征 ,黑斑病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 .)Keissl.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2月13日,宁波啤酒厂从法国进口五个品种60kg大麦种子,经我所洗涤检验,发现品种Triumph中带有Tilletia texana Long的冬孢子。孢子近球形,淡黄色,几乎透明;直径28.75μm,其中胶鞘厚5.0μm;网脊不尖锐,高约1.5μm;孢子壁网纹不清晰。据Duran和Fischer(1961)报道,T·texana的冬孢子团位于寄主的子房内,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3.5mm,为果皮所包裹,部分裸露于稃片以外,果皮破裂时,释放出  相似文献   

20.
口岸船舶检疫截获昆虫之中,鳞翅目蛾类占较大比例。然而,截获的蛾类标本外部形态常磨损严重,加之涉及类群多,所需参考资料广泛、复杂,给口岸船舶检疫截获蛾类的鉴定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八所口岸船舶检疫截获的18头蛾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外生殖器特征鉴定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其中,10头蛾类标本通过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直接鉴定到种级水平,隶属于4科8属8种,经形态学特征检视复核,鉴定准确率为100%;其余8头标本依据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先鉴定到属,再进行外生殖器特征检视,鉴定为4科7属7种。本次鉴定出的15种蛾类之中,12种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3种为海南口岸首次截获。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形态特征鉴定复核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既能够解决传统形态鉴定对标本保存要求高、鉴定难度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检出率;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为检验检疫部门截获蛾类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