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柳毒蛾Leucoma salicis对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为害,深入了解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种群空间结构,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年龄沙柳林地中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柳毒蛾幼虫和蛹的数量在沙丘顶部最多,每丛沙柳中分别为17.03±5.15和15.24±5.26头,与在沙丘底部的数量分布差异不显著;在多年生沙柳林地内的数量分布最多,每丛分别为20.31±2.39和18.02±3.19头,与2年生沙柳林地内的数量分布差异极显著。沙丘顶部多年生沙柳、沙丘顶部和底部2年生沙柳上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条带状分布,聚集斑块由聚集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减小;沙丘底部多年生沙柳上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不同样地内,柳毒蛾蛹和幼虫在沙柳上的空间分布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黄顶菊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黄顶菊对棉花出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 黄顶菊发生密度在40株/m2下,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没有影响,但对棉花中、后期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导致棉花株高低、茎秆细、现蕾晚、蕾铃少,部分植株死亡。黄顶菊对棉花产量影响比较大,在1~40株/m2下,棉花产量损失32%~95%。棉花产量损失(YL)与黄顶菊发生密度(Dw)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L=66.230 4Dw/(1+66.230 4Dw/100),R=0.977 9。[结论] 黄顶菊对棉花中后期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降水聚集特征与旱涝事件密切相关。基于2001-2020年逐日全球降水测量数据,根据空间热点分析方法提取新疆降水聚集区域,利用信息熵和相关系数分析了聚集区域降水集中度和地表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降水高值聚集区域占21.45%,降水量在130mm以上,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低值聚集区域占27.97%,降水量在72mm以下,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吐鲁番盆地和昆仑山中部山区;聚集区域降水量年内呈单峰变化,除显著冷点区域年降水量呈弱下降趋势外,其他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聚集区域降水集中度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低-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值聚集区域降水集中度高于低值聚集区域,与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低值聚集区域荒地面积占比最大,高值聚集区域草原和农田面积较大;高值聚集区域海拔、地表粗糙度和地面起伏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低值聚集区域呈负相关,且聚集性越显著,相关性越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防灾减灾、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新疆柽柳上造成虫瘿的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土库曼柽瘿蚊和害柽瘿蚊。对4种柽瘿蚊分布、寄主植物、生活史、行为及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4种瘿蚊造成柽柳枝条形成性状各异的虫瘿,多一室一虫。齿腿柽瘿蚊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年4代,毛尾柽瘿蚊在新疆阜康一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虫瘿中越冬;在室内养虫盒和罩笼中,齿腿柽瘿蚊平均产卵42粒,害柽瘿蚊平均产卵56粒,卵多单产。寄生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的寄生蜂均分别有姬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各1种。寄生蜂对齿腿柽瘿蚊越冬代的寄生率为38.5%,第1代蛹末期为58.0%,第2代蛹末期为91.3%,第3代蛹末期为3.6%;对毛尾柽瘿蚊蛹期寄生率为58.8%。接种卵试验表明,齿腿柽瘿蚊可以在采自美国的盆栽多枝柽柳上成功地取食、造成虫瘿,但不能在盆栽杨树和柳树上取食、存活。  相似文献   

5.
水稻螟害白穗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频次分布法、扩散型指数法、Taylor指数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模拟,测知水稻螟害白穗在田间呈嵌纹分布,可用负二项式或截尾负二项式显著模拟。螟害白穗在田间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螟害白穗在田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理论适宜抽样大小为3×3=9(穴),田间正确的抽样方法是Z型抽样法,本文同时给出了不同密度和精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动物过腹对黄顶菊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黄顶菊种子动物传播的可能性,利用添加黄顶菊种子的饲料饲喂牛、羊、驴、兔和鸡等动物,研究了黄顶菊种子过腹后的种子活力和田间出苗能力。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经上述5种动物取食后,粪便中均有完整种子存在,5种动物取食种子后排空时间分别为4d、6d、5d2、d和1d,且粪便中种子量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黄顶菊种子经5种动物过腹后(第1天收集)的发芽率分别为25.3%、31.3%、19.3%、10%和11.7%。说明5种动物均具有传播黄顶菊种子的可能性,黄顶菊发生区动物的长途贩运是黄顶菊人为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顶菊种子休眠与种子寿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顶菊是一种新近传入我国的入侵植物。初步研究黄顶菊种子休眠和种子寿命特性发现,黄顶菊种子不具有原生休眠,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其后熟阶段。室温储藏下4年后,黄顶菊种子仍保持很高的萌发率,说明黄顶菊种子的寿命较长,但长时间的冷冻(-18℃)和自然条件下深埋(10 cm土层)会显著缩短黄顶菊种子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光对入侵性植物黄顶菊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米茹  李香菊 《植物保护》2010,36(1):99-102
入侵性杂草黄顶菊原产南美,2003年在我国河北省衡水湖首次报道。采用室内控制试验,对光与黄顶菊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属光敏型,种子需要光刺激才能发芽。但其萌发对光强要求不严,1 000 lx光照强度30 ℃培养6、12 h和24 h转入暗培养,5 d后黄顶菊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0%、88.0%和95.8%。黄顶菊种子出苗与光照关系密切,播种在土壤表面、0.5 cm和1 cm深土层的种子出苗率分别为96.0%、8.0%和0。随光照强度减弱,植株的生物量及繁殖力显著降低。黄顶菊在35%自然光强下生长时其生物量、结实数比自然光强下分别降低55.0%和55.6%。上述结果为预测黄顶菊的适生区域及制订有效的防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黄顶菊水提取液对30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1g(干重)/ml的成熟黄顶菊植株水提取液对供试的29种植物种子发芽和28种植物胚根伸长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胚根伸长有促进作用。该浓度下,有24种植物的发芽率或胚根长降低50%以上,占供试植物种数的80%。提取液浓度越高对受体植物发芽和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越强。黄顶菊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器官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抑制程度有差异,表现为成熟期植株〉营养生长期植株;叶片〉花(果实)〉茎〉根。揭示黄顶菊可能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周围生境中植物的萌发和早期生长,从而降低这些植物在群落中的多度。一旦黄顶菊大面积、高密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灌丛沙堆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域,分析位于过渡带内侧、中部及外围的柽柳灌丛沙堆的形态特征、形态参数间关系、大尺度内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相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柽柳沙堆的典型形态呈凸起半椭球状,上部被柽柳灌丛覆盖,沙堆高0.27~3.21 m,体积0.30~291.63 m3,树冠面积2.39~128.76 m2。过渡带由内向外单体沙堆及灌丛尺度显著增加,且沙堆外形向着沿风向拉长的不对称蝌蚪状发展。② 柽柳灌丛沙堆各形态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中沙堆长度与宽度、底面积与高度间的显著回归关系会随过渡带由内向外逐渐由线性关系变为二次函数;柽柳树冠面积与沙堆体积间呈显著线性关系,其斜率会随过渡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③ 柽柳沙堆分布密度沿过渡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且空间格局类型会在100~250 m较大尺度范围上从聚集转向随机,整体聚集强度增加,而聚集强度峰值所在尺度和聚集规模则逐渐缩小。目前,该区域柽柳沙堆整体处于增长阶段,且可判定沙堆的产生是由土地退化引起的,其中过渡带外侧现处于快速退化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