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提出目前我国处在前旅游时期向新旅游时期发展的转型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个旅游时期的不同特征以及旅游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剖析了陕西森林旅游存在的产品同质化、休闲度假类产品少、国际级大项目旅游产品少、资源活化不足、产品消费卖点不足、规划设计未重视核心规划要素等六个方面问题。提出了转变理念、实施大项目工程、推进森林公园二次提升开发、建立森林公园示范区、林业和文化结合、实施整体营销,提高旅游产品认知度、高起点高水平做好森林旅游总体规划等七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填补目前新疆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势评价的空白,本文选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类四种主要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丰度,组合状况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阐述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旅游业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3.
九峰山地区有维管植物597种,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最丰富。九峰山为草原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岛”,对维护临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面临着草原化的威胁和人类的破坏。本文从植物区系分析入手,结合植物群落学特性,探讨了植物的保护价值及保护对象,进而提出“环境效应评价值”做为监测指标。并建议正式成立九峰山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并非一个旅游产业大省。它选取具代表性的五类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于西部、全国背景,并建立甘肃与邻近省区(陕西、四川、宁夏与青海)的比照系统,分别从其丰度、分布密度(面积相对密度与人口相对密度)、综合优势度、资源类型组合状况等方面系统加以评价,以把握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真实基础和相对优势,为针对性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提供依据。上述系统评价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西部和全国背景,能够体现甘肃旅游资源特质和影响力的五类主要旅游资源的数量大多均比较可观。从分布的面积相对密度看,甘肃是个旅游资源较集中的省份,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集中优势最为明显。从人口相对密度看,一方面甘肃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享受,另一方面甘肃旅游资源的本地客源市场不大,需开拓省外市场。2)与甘肃省在西部、全国的情况不同的是,甘肃与邻近四省区(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相比,其主要旅游资源的集中优势却不够突出,但潜在地方客源方面,除历史文化名城外,其他旅游资源的潜在客源市场还可以,需要稳固和保持。3)与邻近四省区(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相比,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度偏低(基于人口相对密度的综合优势度排第3位、基于面积相对密度的综合优势度排第4位),其旅游业发展面临来自周边的现实竞争压力很大,但总体上甘肃大多主要旅游资源与这四个省区的配套能力较强,有利于它们的协同与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当前众多森林公园提供的森林旅游产品雷同化和单一化,并不能真正满足森林旅游者的需求,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分析森林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本文以西安市民为例,对森林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运用U检验和Chi-Square检验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宁夏中卫市旅游资源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中卫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分析了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建旅游开发空间布局、提升核心区文化品位、推出特种旅游产品线路与节庆活动、开发反差旅游市场、推行旅游开发一体化等开发策略,旨在为中卫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甘肃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出发,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明确指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主题、战略重点及战略措施,旨在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但开发滞后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因过度旅游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因而维护旅游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水平已成旅游开发的新要求。鉴于此,文中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导向模式的构想,包括旅游资源赋存的生态环境调查、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教育、旅游开发的生态技术可行性分析、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等环节。以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为例,选取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这一环节进行实证论证,论证方法是:首先,运用G IS相关软件生成研究区的DEM模型并与其TM影像进行叠加,提取相关数据;然后,分别对研究区的地表切割程度、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度都不强,其中30%多的地区生态环境适宜度较差,为此从选址、生态容量、生态关系的安全性三方面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设计,对该研究区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冬季旅游开发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季旅游开发相对滞后 ,缺乏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工作曾是乌鲁木齐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缺憾。近几年 ,随着人们对冬季旅游的关注日益升温 ,乌鲁木齐冬季旅游也走上了稳步发展。采取什么战略迎接机遇与挑战是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乌鲁木齐旅游经济的大背景出发 ,分析了乌鲁木齐冬季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发现状、特征和影响冬季旅游资源开发的诸多因子。继而 ,依据一定的原则 ,提出了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通过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等级集中在Ⅰ、Ⅱ、Ⅲ级、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旅游空间作为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地实现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在分析了陕西旅游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开发中的"点-轴"系统理论,通过测算和分析确定了重要旅游节点等级和发展轴线以及旅游区,构建了"一个中心、两个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阴山山脉中段九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阴山山脉中段九峰山地区作为半干旱、干旱的中山山体的一部分,是暖温型和中温型草原的天然屏障,该地区植被以东亚阔叶林为主体,主要区系地理成分为东亚和华北成份。通过对该区植物属、种的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并与邻近地区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较高,本保护区范围内现共登记有维管植物82科302属596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11属18种;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71科285属571种。该地区的植物组成反映了干旱地区的特点,即种类集中于少数科属之中。菊科种类最多,共32属76种,其次为禾本科,蔷薇科和豆科。区系地理成分较临近地区复杂且具有过渡性,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和华北成分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沙漠作为干旱区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业的开发有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和全面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规划为例,提出并利用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程序,对沙漠旅游这一地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立足于把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形象设计与形象功能体系结构纳入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以期对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陕西省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缺乏新的旅游增长极。陕北近几年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理应开辟为陕西省新的旅游增长极,但其旅游业发展过分依赖于红色旅游,使得本区旅游业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立足于市场分析和资源特色,陕北需要进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为此,本文在分析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属性的基础上,论述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问题并进行了旅游功能分区,提出了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期为陕北乃至全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蛮汉山北坡不同景观下的SPAC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了解前人对SPAC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蛮汉山地区的自然状 况,在野外进行了调查和取样,通过对海拔高度、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和植物水分的综合分析, 对蛮汉山北坡不同景观下的SPAC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池景区具有生态的脆弱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环境容量的测定是其在旅游开发中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此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搜集,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对其旅游环境容量状态展开分析,计算了其旅游环境容量值,并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基本对策,为其今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按照2003-05-01最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陕西省宝鸡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类型划分和评价,认为宝鸡市已形成了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以优良级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体系。但地域发展不平衡,旅游体系不健全是阻碍宝鸡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宝鸡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及总体评价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取得初步成绩,按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其发展实践历程基本经历了探索阶段、初步增长阶段,刚刚步入发展阶段,开始了规模扩张。在这个阶段,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旅游企业竞争能力等诸多问题。需要优化旅游空间与布局;聚集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深入旅游发展研究,重视科研队伍培养;进行营销策划,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宁夏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目前开发存在问题,对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后提出开发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旅游 ,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类型 ,也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本文在阐明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特征和意义后 ,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论述了其多方面的开发优势 ,提出了应该重点开发的生态旅游系列产品的构想及进一步开发建议 ,可供西部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旅游开发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