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耀炳 《植物保护》1963,1(2):52-52
应用401抗菌剂防止甘薯在储藏期和运输途中霉烂,我们在1961、1962年多次进行小型、中型、大型试验,都证明401抗菌剂防止烂薯有显著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摸清401抗菌剂对几种主要为害甘薯微生物的有效剂量(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报导:401抗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最低制菌浓度为11微克/毫升),研究改进剂型和使用操作方法,以提高效果、降低药剂成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剂量和剂型的室内试验: 一、“401”对黑斑病菌分生孢子的药效测定: 1.密闭条件好的:在马铃薯蔗糖洋荣培养基上(以下简称培养基),接入甘薯黑斑病菌分生孢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试用抗菌剂“401”气熏法,处理贮藏甘薯防止腐烂,获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401”的抑菌作用;同时由于“401”系用醋酸(65%)为溶剂,容易发生药害,不能提高剂量,为此,有关研究部门进一步制成“402”(即纯粹的“401”有效成分),并加工成粉剂。这种药剂不但药效提高,而且有效期延长,施用方便,适合农民群众的要求。兹将应用“402”粉剂保藏鲜甘薯、防止腐烂损失的理论和技术,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薯薯块在收获、搬运和貯藏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菌的侵害,造成大量的霉烂。其中以黑斑病菌、软腐病菌、干腐镰刀菌等为害尤甚。 要使甘薯在貯藏与运输途中不发病,减少霉烂损失,必须防止上述病菌的侵害。据报导,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的抗菌剂“401”对多种真菌有很高的抗菌效力[1],并经试验对抑止黑斑病菌有显著效果[2、3]。1962年初,浙江粮食研究所在杭州应用七种化学药剂进行防止鲜甘薯霉烂试验,也证明用“401”气熏处理效果较显著。同年秋收后为了进一步系统考察“401”防止鲜甘薯霉烂的药效和经济效果,在浙江省20个县市,  相似文献   

4.
在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中,多以苗期防治为首要环节,解放以来我国植病和栽培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宝贵工作。如温汤浸种和高剪苗两种措施早就用于生产,“顿水顿火”、高温育苗、和赛力散浸苗亦正在推广中。硫酸铜、硫酸亚铁、和赛力散等浸种法也都在生产上发挥作用。近来抗菌剂“401”、冀保农、酚钠、和异放线酮等浸种处理在小型试验中,也表现不同程度的良好防病效果。 各种防治措施虽各具特色,但以黑斑病区地跨南北,气候土宜与栽培条件悬殊,以致每种措施还未能作到大面积的全面推广。面对当前黑斑病严重病情,除加强推广已有防治措施外,还有必要试用其他措施,以期扩大防治面积,减轻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药效组 《植物保护》1981,7(2):20-20
抗菌剂“四○二”是我国制造的杀菌剂,已在上海农药厂投产多年。是一种广普性、高效、低残毒、性质稳定的新型有机硫内吸杀菌剂。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力。对甘薯、水稻、棉花、油菜、果树藏蔬菜等多种作物上的一些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有效使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并且有刺激生长作用。经本品处理的稻种、麦种和棉种,具有出苗快、出苗壮、烂苗少等优点。 一、理化性质: 抗菌剂“四○二”纯品为无色油状透明液体,工业品为微黄色油状透  相似文献   

6.
两年试验结果证明,0.1—0.2%“401”,冷浸薯种10分钟,对甘薯黑斑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供试甘薯品种为华北52—45,育苗前种薯发病率为29%和46%,从中选取无病斑薯块作试验。1963年每处理用种120—130斤,重复二次;1964年每处理用种140斤,重复二次,在同一苗床上。 育苗方式为室外回龙火炕,全育苗期平均为  相似文献   

7.
张悟民 《植物保护》1966,4(2):75-75
随着稻田养萍的发展,种萍的需要量也随着增加。浙北地区,冬季气温低,露天放养越冬,有冻死的危险。种萍贮存越冬,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绿萍营养体含水量高,组织柔嫩,如果管理不善,在贮存期间易受病菌侵染,而造成失水和大量腐烂。经两年(1963—1964年)试用抗菌剂“401”防止绿萍腐烂有效,不但能抑制霉菌活动,减少腐  相似文献   

8.
石键 《植物保护》1979,5(2):37-38
甘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黑斑病(Ceratocystis fjmbrjataE11)近年来有所回升,北方广大地区用温床育苗,伏薯后由于种薯带病,易造成烂坑,生产上迫切要求简易的防病措施。1975年之后对苯骈咪唑类内吸杀菌剂应用于甘薯黑斑病的防治,进行了室内试验及生产防治试验,实践证明:多菌灵(MBC、CTR—6669)、7313及托布津(NF—44)等用于浸薯、浸秧、薯坑泼浇等均能高效的控制黑斑病,防效均高于生产上应用的药剂“401”及代森铵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9.
甘薯丛枝病俗称“藤公”、“藤鬼”,是由局部性发展成为甘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台湾也有发生,称簇叶病。日本有报道,称“天狗巢病”。一、发生与危害甘薯丛枝病最早发生在福建南部沿海薯区,病害发展蔓延迅速。六十年代只是星散发生,到七十年代出现大面积的发生及严重危  相似文献   

10.
甘薯麦蛾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松根 《江西植保》2007,30(1):32-32
甘薯麦蛾又称甘薯小蛾,幼虫俗名番薯卷叶虫、番薯包叶虫、番薯花虫,属鳞翅目谷蛾总科麦蛾科。甘薯麦蛾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五爪金龙、月光花、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近年来安义县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甘薯生产,甘薯种植面积1万余亩,甘薯麦蛾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我县甘薯受害面积4000余亩,占总面积的40%,甘薯受害株率高的达75%,一般38%、低的20%,尤以东阳镇、乔乐乡等地发生严重,而且还在不断扩展。为此,我们对安义县甘薯麦蛾的发生及防治作了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薯瘟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已在我省45个(县) (市)发生为害,我们于1979年用“普薯125”与“南灰3号”杂交育成“闽抗329”。作者在1981—1984年对“闽抗329”进行了室内抗瘟性、田间苗期抗瘟性、田间小区和全省重点薯瘟区多点重复试验。三年试验表明用66个不同毒力的菌株测定“闽抗329”平均病情指数为7.4,而我省当家种“新种花”达47.7;田间  相似文献   

12.
陈树民 《植物保护》1984,10(2):28-29
大球胸象Piazomias validv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象虫科。在河北省曲阳县一带俗称“秧佬”、“五月佬”。主要为害枣树、甘薯、花生等。大球胸象为暴食性害虫,严重年份,造成大面积庄稼毁种,果树绝收。如1976年曲阳县丘陵、山区种植4万5千亩甘薯,就有2万多亩毁种或补种,对作物产量,人力物力都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湖北植保》2011,(2):54-54
甘薯茎叶徒长,可造成薯块成“牛蒡根”,从而影响产量。为抑制甘薯茎叶徒长,促进其块茎膨大,应采取以下办法。 1、打顶:甘薯生长期,将秧蔓顶端生长点摘除或喷施促花王3号,能把植物营养生长转化成生殖营养、抑制主梢疯长,促进分枝增多,茎叶茂盛,光合作用增强,缩短了根、茎、叶之间输送养分的距离,从而促进块茎膨大。  相似文献   

14.
甘薯天蛾的严重为害,是阜阳地区农业生产上的一个新矛盾。为了准确掌握虫情,达到巧、准、狠、省地消灭甘薯天蛾,保证甘薯丰收,专区曾派5个技术干部,从春初到秋末,轮守田间,日夜观察,了解发生规律,找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经过调查研究证明:甘薯天蛾在阜阳地区一年可以发生四代,以8—9月份最为严重,繁殖率高,一头雌虫平均能产卵1,035粒,一头幼虫一生可吃“胜利百号”甘薯叶片35片左右。初步分析,降雨是影响发生消长的重要因素,6—9月雨水偏少,则有利发生。6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春甘薯地里,这时虫口密度稀,春薯面积小,防治收效大,成本低。因此,1965年阜阳地区根据自力更生的精神,采取土法上马,做到了“三治、一消灭”。  相似文献   

15.
试验证明,抗菌剂变温浸种灭菌法是铲除潜伏在种子内部病原细菌的一种有效技术。采用新植霉素300ppm或武夷菌素120ppm、农抗“120”1:20,药温47℃,浸种1.5小时,均可获得彻底灭菌效果。并且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发芽率比对照增加2.0~7.4%。常温抗菌剂浸种,浓度与变温浸种相同,而浸种时间需延长至18小时。其结果无论哪种抗菌剂处理均有病原细菌存活8.4×10~25×10~2CFU/ml。同时种子发芽率也有所下降。因此,常温浸种不能用于引种玉米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6.
1991年,甘薯粉虱 Besimm tabaci(Gennadius),又称烟粉虱、棉粉虱,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爆发成灾,花椰菜、甜瓜、苜蓿等重要农作物全都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美国果菜价格上涨,工人失业,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美元。为了弄清甘薯粉虱突发成灾的原因,美国科学家详细研究了该害虫的种群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提出甘薯粉虱在美国至少有两种品系,这种流行的品系为“一品红品系”的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开始抓综合防治,如“改、治并举”控制蝗害;“防、避、治”结合防治稻螟,以抗病品种和栽培技术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稻瘟病和甘薯黑斑病等,都积累了成功经验。六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外针对病虫  相似文献   

18.
甘薯新品种“闽抗329”的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薯瘟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已在我省40个县(市)发生为害。发病轻的损失2至3成,重者达7成以上,甚至绝收。多年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薯瘟病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我们于1979年与仙游枫亭公社农技站、辉煌大队科技组协作,用“普薯125”与“南灰3  相似文献   

19.
福建蒲田县笏石区北高公社九仙大队,为丘陵旱作地区,全队有八个生产队,耕地面积1,514亩(水田451亩、旱地1,063亩),常年种植甘薯950多亩,占耕地面积62%。但是甘薯生产历年遭受小象虫严重为害,是个“十年九臭”的地方,解放前流传着“顶下坑园村,年年遭灾殃,臭薯遍地滚,  相似文献   

20.
当归麻口病中致病茎线虫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当归上分离出的致病线虫具备口针,断定其为植物寄生型线虫。经形态学比较研究,与甘薯腐烂茎线虫基本相同。其侵入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待为害繁殖达到高峰后,被害块根外表出现干皱龟裂典型“麻口”症状,后期病灶腐烂,与对甘薯的致病过程近同。作者认为此种茎线虫与甘薯茎线虫同为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