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甘薯天蛾[Heres convolvuli(Linn.)]在淮北地区连续为害,安徽阜阳专区从1961年起,四年当中有三年大发生,其为害程度是愈来愈重。仅1964年受害面积占总甘薯面积的50一80%,有的被吃成光杆,甚至把嫩茎都吃掉,造成严重减产。 甘薯天蛾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二代在8月中、下旬,第三代在9月下旬—10月初。以第二、三代虫口密度大,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2.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inn'e又名旋花天蛾,幼虫俗称花豆虫,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广,为间歇性发生的一种害虫。 建国以来,我区曾未有甘薯天蛾发生为害的记录,1994年在我区首次大暴发,据田间调查观察,甘薯天蛾在我区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魏鸿钧 《植物保护》1965,3(2):64-65
“三蛾”指的是甘薯天蛾(Heres convolvuli(Linn.)、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eker)和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这三种害虫近年来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是当地农业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甘薯天蛾(旋花天蛾)在安徽淮北的阜阳专区,近四年中有三年大发生,安徽省宿县专区、江苏、河南、以及河北南部都大发生过,冀南邢台专区发  相似文献   

4.
甘薯天蛾消长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天蛾在平阴县每年发生3代,部分年份出现不完整的四代。1993年以前发生较轻,1994~1996年本县甘薯种植区大面积严重发生。1996年8月11日,1支黑光灯诱甘薯天蛾成虫17627头,大田普查卵量一般为80~150粒/m2,最高达440粒/m2。据调查,由于二、三代甘薯天蛾大发生,造成当年甘薯减产1000~1500kg/667m2。而1997~2000年,甘薯天蛾在平阴未发生。现根据甘薯天蛾的特性,结合影响甘薯天蛾发生的外界因素,对其突然消长的原因及意义进行初步分析。1较高的繁殖率和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豆天蛾是淮北大豆主要害虫之一。文献记载,此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一年发生一代。淮北5月中、下旬开始见蛾,直至9月上、中旬,甚至下旬灯下仍有成虫出现。例如宿县地区植保站1973年灯下记载:大豆天蛾始蛾期为5月13日,末蛾期为9月23日。阜阳测报站1980年灯下观察:始蛾期5月23日,末期9月14日。  相似文献   

6.
甘薯小象鼻虫在浙江省普陀县还处于点片发生阶段,是甘薯生产上的一个很大威胁。此虫一旦传入保护区,经三、四年繁殖就能大面积成灾,一般减产四成左右,重的达七、八成,甚至块薯无收。面对甘薯小象鼻虫的严重为害,过去疫区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曾采取冬净、春诱、毒苗、夏保等综合防治措施,虽控制了危害,但始终不能彻底消灭,疫区的存在对非疫区是个很大的威胁。怎样彻底消灭甘薯小象鼻  相似文献   

7.
一、越冬基数调查 甘薯天蛾Heres convolvuli(Linn.)以蛹越冬,查明越冬虫口基数,以估计第一代发生的程度,为早期消灭提供依据。 调查时间第一次在11—12月,第二次在次年3月,第三次在4月间。调查地点应分别在甘薯地、及其周围作物地、路边、坟边、沟沿和坝岭等处进行。调查方法。随机取样,在每种类型的地块各调  相似文献   

8.
甘薯卷叶蛾(Brachmia triannuella Her-rich—Schaff)又名甘薯麦蛾、甘薯小蛾。自1991年以来在临沭县甘薯上严重发生,发生面积达25万余亩,占种植面积的71.5%。据调查,幼虫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10月初;世代重叠,一年约发生2—3代。发生地块一般卷叶率为50—80%,重发地块达90%以上;叶片被卷食后,仅剩一层透明的下表皮,严重影响了甘薯的正常生长。据测产,减产幅度为18—25%。经应用1605、甲胺磷等药剂进行  相似文献   

9.
甘薯小象甲在江西仅发生于石城及以南地区,一年4~5代,以成虫、幼虫、蛹在薯地遗株、枯叶、杂草、土缝、砖瓦碎片下以及窖藏薯块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底4月初开始活动,越冬代幼虫和蛹,于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防治甘薯小象甲,主  相似文献   

10.
粘虫在华北全年发生3—4个世代,主要为害禾谷类粮食作物。在山东省:鲁西、鲁北;河北省:冀东、冀中、冀南和河南省豫北等地,主要以第三代幼虫为害谷子、玉米等作物为最严重,对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威胁,这些地区常称为:“粘虫三代多发区”,在这里作好第三代粘虫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  相似文献   

11.
防治粘虫要抓住低龄阶段,即大部分卵巳孵化,幼虫尚处于二、三龄时期。粘虫幼虫发育很快,从卵孵化后,约7—10天就可变为四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要在这样短促时期内迅速消灭为害,使用飞机施药防治是比较理想的。1960年笔者等有机会参与了山东省博兴县飞机施药防治粘虫工作,茲将这次防治的效果调查方法整理如下: 飞机施药前,在桓城及唐山两公社发生粘虫的谷子及甘薯田间取样调查,其时90.8—92.9%的幼虫已处于六龄老熟阶段,有的已进入化蛹期,化蛹率为46.2—67.2%。 8月21—24日进行飞机施药防治,喷撒药剂为  相似文献   

12.
峨边县位于凉山州东北部,地处山区。全县种植玉米12.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3%。由于气候温和、雨水较多,适宜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别是春玉米第一代大螟在全县发生为害严重。在常发地区,一般年份为害产量损失约10%,大发生年损失高达30%以上,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大螟为害,近几年来笔者对玉米上大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做了一些调查试验工作。1发生规律观察1.1发生期本县地形、气候复杂。不同地区大螟的发生期、发生量都有明显差异。大螟在低山河谷地带每年发生3代,在中、高山地区每年发生2代。9月下旬幼虫在玉米秸秆内开始…  相似文献   

13.
香蕉扁象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是我国香蕉产区最重要的钻蛀害虫,以幼虫在蕉茎内取食,造成大量蛀道,危害严重。此虫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成虫白天栖息于假茎枯烂叶鞘内侧,夜出活动,产卵前期较长。老熟幼虫在旧蕉茎内越冬,每年成虫种群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4—5月和9—10月。采用历期预测法或卵巢分级预测法,确定防治适期,用化学农药喷杀产卵前期的成虫;以及清除枯烂叶鞘,砍除隔年留头老蕉茎,消灭越冬幼虫,是目前防治此虫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玉米螟在张家口地区一年发生两代,分布普遍,为害严重。虽经连年越冬防治,处理玉米秸杆比较彻底;玉米心叶末期防治一代也很普遍,但是两代螟害无明显减轻趋势,春玉米被害株率心叶期约30—50%,穗期可达50—90%。为此1977—1979年我们从寄主植物角度研究各代玉米螟发生的虫源,进一  相似文献   

15.
咖啡透翅天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透翅天蛾是湖北省桅子花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宜昌1年发生2代,以第二代蛹在寄主树下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发生于8至9月;幼虫共6龄,四龄后取食量约占幼虫食量的95%。第一代发生于6至7月,且为害重,第二代发生于8至10月。据观察该虫天敌12种,其中赤眼蜂、草蛉、蜘蛛是优势种群。化学防治以2000倍青虫菌6号液剂和40%氰戊菊酯8000倍液于幼虫一至二龄时喷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邹华珍 《江西植保》2002,25(2):54-54
悬铃木是一种落叶乔木 ,树姿雄伟 ,叶大荫浓 ,生长快 ,成形早 ,是城市及工厂区道路绿化首选树种。要养护管理好悬铃木 ,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关键。悬铃木主要有以下几种病虫害 :黄刺蛾、天牛、腐烂病。1 黄刺蛾的防治黄刺蛾是一种食叶性害虫 ,以幼虫啃食叶片 ,危害严重时只剩下叶脉。黄刺蛾一年发生2代 ,6月上、中旬出现第一代幼虫 ,第二代幼虫从 7月中旬开始出现 ,一直延续到 9月。黄刺蛾幼虫背面有淡褐色大斑块 ,前后宽、中间细 ,呈个倒“八”字形。茧坚硬 ,灰白色 ,上有黑褐色纵条纹。防治黄刺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1 药物防…  相似文献   

17.
广东白肩天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天山 《广西植保》1998,11(4):18-20
广东白肩天天蛾是绣球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嫩叶,对绣球花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致使植朱枯死,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寄主要植物根部周围表土内越冬。幼虫5龄,在1-3龄期用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注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粘虫在山东省年生三代,有的年份能发生少量四代幼虫。经几年研究认为:影响第一代粘虫猖獗发生的主导因子是,粘虫孵化阶段的降雨量及雨量分布。雨量影响初孵化幼虫的存活;对卵的孵化影响不大。影响第三代粘虫猖獗发生的主导因子是,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温湿条件。气温高低对成虫产卵有影响,在这一期间,各旬平均气温在26℃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上,就有导致第三代粘虫大发生的可能。草荒严重也是原因之一。根据几年来调查结果:初步认为在本省一定环境下,少量粘虫蛹有越冬的可能;成虫越冬的可能性较小;幼虫不可能在我省越冬。粘虫迁飞的可能是存在的。在防治策略方面,根据山东省虫粘各代发生特点和现有条件:认为防治第一代粘虫,在作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坚决把幼虫消灭在幼龄阶段;对三代粘虫,可以采取采卵和消灭低龄幼虫相结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本地耕作制度的改变给害虫发生带来极大影响,导致一些害虫种群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监测作物上害虫的发生动态对探索其演变规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近10年玉米上两种重要害虫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河南漯河的成虫种群动态,同时调查了玉米田间两种害虫幼虫的发生数量。结果表明,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漯河地区常年发生3代,其中第2代蛾数量最高,分别占全年虫量的63.3%和79.3%,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桃蛀螟的年度发生量特别是第2代蛾的发生量呈增加趋势,2016—2021年第2代蛾发生量显著高于玉米螟。桃蛀螟幼虫发生量明显增加,2019—2021年发生量高于玉米螟。综上所述,近10年漯河地区玉米田桃蛀螟发生呈增加趋势,一些年份发生量已经超过玉米螟。  相似文献   

20.
淡竹笋夜蛾的防治技术汤铎(江苏省通州市兴仁区农技站226371)淡竹笋夜蛾幼虫在每年春季大量蛀食新出土的竹笋,使我市西部地区大面积的淡竹开源损失严重。经采用“淡竹笋夜蛾防治技术”,已收到良好效果。一、淡竹笋夜蛾生活史与防治技术淡竹笋夜蛾每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