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比较分析了萧氏松茎象和白僵菌的生物学特点,两者对温湿度的要求及其在林间的活跃期是一致的,而且白僵菌无纺布技术在防治钻蛀性害虫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利用白僵菌无纺布技术防治萧氏松茎象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萧氏松茎象致病性白僵菌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白僵菌各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量明显大于其它培养基,感病率也明显低于PDA培养基,因此,PPDA是萧氏松茎象致病性白僵菌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害生物危险性综合评价公式”对广西湿地松和马尾松林发生的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进行了危险性分析,R=1.911,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发现阿维菌素和吡虫啉2种杀虫剂室内对萧氏松茎象接触毒性均较低,死亡率仅比对照高21.5%。林间药剂防治试验,平均防效仅为35.5%,表明化学防治不适宜作为调控的主要措施。采取人工抚育(疏伐)、化学除草、人工捕捉除治萧氏松茎象的生态调控和工程治理措施,从2004年到2006年,已经基本控制了萧氏松茎象在桂林湿地松上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4.
应用白僵菌在1×10^5个孢子/ml、1×10^6个孢子/ml、1×10^7个孢子/ml、1×10^8个孢子/ml和1×10^9个孢子/ml 5个不同浓度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进行毒力测定。其中以10^9个孢子/ml毒力最强,接种20d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100%,白僵率达95%,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致死和白僵速度最快,其LT50分别为8.39d和9.52d,10^8个孢子/ml次之,分别为9.30d和11.20d。各浓度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致死率和白僵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时间,致死率和白僵率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虽然10^9个孢子/ml和10^8个孢子/ml毒力强,但所需孢子量大,不适合应用于生产实践;10^7个孢子/ml毒力也很强,所需孢子量适中,因此较适合在生产实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危害湿地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系统综述了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危害特点,并提出了萧氏松茎象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6.
95%杀螟丹SP防治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95%杀螟丹可溶性粉剂对萧氏松茎象成虫有良好的击倒作用。其1000倍稀释浓度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死亡率达100%,且药效在林间的持效时间可达10天。因此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危害湿地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系统综述了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危害特点,并提出了萧氏松茎象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人工清除萧氏松茎象寄主流脂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影响,试验区的有虫株率平均下降了37.2%,平均相对防治效果达49.1%。防治后试验区和对照区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萧氏松茎象在江西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在江西的危害、发生与分布概况,并对影响江西萧氏松茎象发生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适合江西萧氏松茎象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工捕捉法防治萧氏松茎象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天海  李振华  雷群 《江西植保》2004,27(4):176-177
本文对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及习性作了系统的观察,并对该虫的人工捕捉法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德兴市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平均产卵量27粒,采取人工捕捉法防效在21.3%-100%之间。  相似文献   

11.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环境生态因子密切相关.试验表明在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区地表温度四季变化的趋势均比不发生林区缓和;春季和夏季,发生林区的地表温度均比不发生林区的低;秋季,发生林区的地表温度12时之前比不发生林区高,12时之后比不发生林区低;冬季,发生林区地表温度早晚比不发生林区高,中午比不发生林区低.表明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区的小气候变化比不发生林区缓和,利于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当前美国白蛾在杨树上发生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药剂灭幼脲25%悬浮剂为对照.在田间杨树上测试了2年球孢白僵菌4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在不同使用浓度下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4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相对于灭幼脲25%悬浮剂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2年的防效均在90%以上。该试验结果为该药剂的产品登记以及为生产上选择适于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种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连续4年对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越冬后存活及发育情况研究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越冬死亡率在45%~65%之间;白僵菌Beauvaria bassiana、寄蝇和茧蜂是导致亚洲玉米螟幼虫越冬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和天敌种类,3类生物致死因子的综合控制力为22.50%~34.11%;3种生物致死因子年度间组成比例变异较大,存在互补和竞争效应,越冬后发生时期不同,白僵菌主要发生于发蛾高峰期前,茧蜂羽化期在发蛾高峰期后,寄蝇羽化期晚于白僵菌而早于茧蜂,白僵菌有越冬后再次侵染越冬代幼虫的条件;亚洲玉米螟室温下羽化期为18 d左右,雄蛾羽化和结束时间早于雌蛾,雌雄性比年度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应用虫线清、敌杀死、氧乐果、保绿宁和吡虫啉等5种农药注射防治萧氏松茎象幼虫,结果表明:对于老熟幼虫,吡虫啉和保绿宁效果较好,均达到了50%,对于第2代幼虫,保绿宁效果最好,虫线清、敌杀死和吡虫啉次之,都在80%以上。对第2代幼虫的药效明显高于老熟幼虫。综合以上结果,保绿宁和吡虫啉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药剂。5种农药对不同林龄湿地松的萧氏松茎象幼虫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吡虫啉的致死时间最短,最短2分钟,平均5分钟,灭杀毙的致死时间最长。林间注药试验表明:7月保绿宁、吡虫啉对萧氏松茎象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3%、71.2%,明显好于8月。  相似文献   

16.
室内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毒力测定,选出致死率较高的浓度为100倍稀释液。用该浓度进行室内药液持效试验,第20 d接虫死亡率可达89.7%。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环割法模拟萧氏松茎象危害幼树,连续观测幼树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模拟环割对湿地松树高生长的影响较大,环割90%相对生长百分率最小,仅有17%,显著小于对照的28%。对胸径和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环割90%的湿地松胸径和地径相对生长百分率最小,分别为22%和34%,小于对照的25%和43%。连续危害对湿地松生长影响更大。地径第1年的相对生长百分率平均达到了40%,第2年的约25%左右。树高第1年相对生长百分率平均大于16%,第2年的相对生长百分率不足10%。  相似文献   

18.
Four fungi ( Chaetomium globosum, Trichoderma viride, T. harzianum, Trichoderma sp.) were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onion white rot relative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in two soil-box trials. When applied as a soil additive (sand: bran: fungal homogenate, 1:1:2) at the rate of 0-1% wheat bran/g dry soil, all fungal isolates provided levels of disease control equivalent to the fungicide (procymidone 0-5 g a.i./100g seed) treatment. The best results were achieved with the Chaetomium globosum and Trichoderma (C62) isolates which gave 78% and 73% control of white rot. respectively, in trial 1 and 67% and 73% control, respectively, in trial 2. Reduced control was observed when the test fungi were applied as seed coatings or incorporated into alginate pell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