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多年系统调查和应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
曾伟 《江西植保》2013,(4):366-370
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期距法预测为基础,2016年~2017年开展灯诱、性诱在二化螟发蛾盛期的观测,阶段性观测结果显示,灯诱可用于一、三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性诱可用于一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期距法、灯诱、性诱三种方法用于二化螟预测预报各有利弊,可结合起来运用,不断提高二化螟预测的准确率。本文为今后灯诱、性诱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上的运用,减轻测报人员工作强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性诱剂预测水稻第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曾纪康 《植物保护》1986,12(5):33-34
过去我站对水稻第一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主要是通过剥查田间残留禾蔸虫情,及测报灯(200W白炽灯)诱蛾予以辅证的方法进行,费时费力。1982—1986年试用二化螟雌性性诱剂对一代二化螟进行发生期预测,证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及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测报灯及性诱剂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测报灯及性诱剂诱集二化螟蛾量的收集清点工作量大小、折线图的分析难易、虫体识别难易等对比分析,智能型虫情测报灯明显优于其它方式,减轻基层农技人员病虫害调查工作强度,是病虫害预测预报必要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不同诱测方法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应用黏胶型性诱剂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两种诱测方法在达县进行了对水稻二化螟监测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二化螟效果好,具有诱蛾量大、性能稳定、峰型明显、预警准确性高等特点,在各代成虫诱测中,效果优于虫情测报灯;性诱剂诱捕器监测对二化螟还具有一定兼治作用,1代枯鞘株率防效达33.24%、2代白穗率防效达27.51%。同时,分析了作物生育期、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性诱捕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性诱捕器在二化螟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应注意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用灯诱、剥查田间幼虫发育进度等常规测报方法预报二化螟的发生,较为费工费时。1989年我们将性诱剂用于二化螟测报,以期改进和完善测报手段,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一、方法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由江苏省金坛激素研究所提供,诱芯用铁丝横穿,平放在水盆上,水盆口径有20cm 和30cm 两种规格,盆内设有装0.2%洗衣粉液、0.1%一六○五药液和清水三种处理,将水盆分别放在50cm、100cm 不同高度的钢筋三角架上,三角架顶端装有伞形篷盖,防止雨水冲淋。  相似文献   

8.
石桥德 《广西植保》2014,27(3):46-49
应用测报灯诱蛾量分析,近10多年来二化螟在全州县的发生表现出:发蛾期明显提早、发生加重、由3代半演变成4代、发蛾极不整齐、3代多发向各代严重化发展。其变动原因有气候变暖、单双季稻混栽、机械割稻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第一代二化螟是本地的主害代,常规预测是通过剥查冬后残存基数和化蛹进度进行.由于二化螟越冬场所比较复杂,所以此种预测在发生期方面往往偏早,在发生量方面有时与实况差异较大.而诱蛾灯下一代二化螟的发蛾,不受越冬场所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多年资料的分析,觉得较有规律,并初步得出一些结果,可供测报参考。一、基本情况本地(灯址在宜春市郊)1964~1966年、1971~1989年共22年的资料表明,一代二化螟灯下见蛾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6月初,平均历期38.4天;盛蛾高峰在4月底或5月上  相似文献   

10.
2019—2020年,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水稻二化螟开展了监测与预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测报仪监测二化螟发生高峰期明显,发生动态符合当地常年二化螟种群发生规律;成像效果良好,虫体图像完整、特征清晰,易于辨识计数。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越冬代雄蛾主要发生期,2019年、2020年越冬代最高蛾峰日分别为5月11日、5月5日;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分别为第1代、2代雄蛾发生高峰期,其中2020年第1代、2代最高蛾峰日分别为7月11日和8月24日。2019年、2020年人工识图计数准确率分别为97.50%、98.44%,2020年系统自动识别计数准确率为83.59%,系统自动识别计数、人工识图计数与实地核查数据均无显著差异,监测数据可靠,均能有效反映二化螟发生情况。基于越冬代雄蛾第2蛾峰日监测结果结合期距预测法,预测越冬代产卵进度及第1代卵孵化高峰期,预测结果与田间发生实际一致,对第1代卵孵高峰期准确率为100%,预测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1.
曾伟  张莉敏 《江西植保》2014,37(3):250-253
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 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长期诱蛾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因二化螟性诱剂诱芯持效期短需要定时更换而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于2017—2018年,在杭州萧山开展了二化螟性诱剂PVC固体诱芯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化合物含量为1 000μg、1 200μg、1500μg的二化螟固体诱芯的诱蛾量与同期参试的0.61%毛细管诱芯(期间更换1次)的诱蛾量相当,可连续诱蛾175d以上。不同调查时间点的诱蛾量变化与田间二化螟发生动态一致。由此可知,二化螟PVC固体诱芯具有长效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大螟性诱剂应用于测报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年对大螟性诱剂A、B、C、D 4种诱芯进行的田间筛选试验结果显示,B诱芯诱蛾数量大,蛾峰明显,显著优于其他3种诱芯。2010年至2011年将B诱芯应用于对水稻大螟的测报,结果表明,大螟性诱剂不仅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而且在不同年份诱测的各世代蛾峰明显、清晰。通过剥查预测及田间大螟卵孵实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验证,利用性诱剂预测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当年大螟发生的实际情况,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不少资料上记载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危害芦苇。同时,许多搞农业技术的同志提出:“芦苇附近的稻田,测报灯下二化螟发蛾高峰期不准,这是由于二化螟危害芦苇之故”。从事芦苇科研的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南方蛀食荻芦的主要害虫是二化螟。的确,农田的测报灯接近芦苇或芦苇田的测报灯接近于农田的话,诱蛾灯下同时出现形态上非常相近似的二化螟与为危芦苇的棘禾草螟成虫,外观上很难区分。为了澄清二化螟是否危害芦苇,在灯下与近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灯下诱蛾量确定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过去主要靠田间多次化蛹进度剥查,计算化蛹率、羽化率,预测下一代卵孵高峰期。该方法是以各代二化螟发生期相对较集中为前提。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变革,二化螟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发生期也越来越复杂。从灯下诱蛾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沧县是个农业大县,病虫害种类繁多。县植保站很重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用黑光灯诱测害虫已进行了20年。2002年开始使用佳多牌智能型虫情测报灯(简称佳多测报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并与普通测报黑光灯(简称普通黑光灯)就诱集害虫种类、数量、发生期及高峰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佳多测报灯与普通黑光灯诱集害虫的种类相近,但诱虫数量大于普通黑光灯,蛾峰日明显。此外,因佳多测报灯采用了光控开关,雷雨天自动关灯等优点,减轻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优化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2005年佳多测报灯与普通黑光灯诱测结果比较如下。1诱蛾种类2…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湖南省3县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诱测报试验,比较了性诱监测、田间赶蛾、测报灯诱测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性诱监测的诱虫量、峰期均好于灯诱,且性诱虫量动态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因此,在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中,性诱可一定程度上取代灯诱和田间赶蛾。但是,性诱电子测报系统的自动计数准确性不到50%,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18.
2011~2012年在河北省康保县对草地螟性诱剂进行了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证明,1~4号试验诱芯对越冬代、1代成虫都有诱蛾效果,以4号、2号诱蛾效果较好;与常规监测工具普通黑光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对比,性诱剂诱蛾量低、诱测日数少,但两类工具诱蛾曲线峰型基本一致。分析认为,草地螟性诱剂诱蛾可作为电力供应缺乏地区对草地螟的一种辅助监测手段,并且可用于当地短期预报和防治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性诱剂和诱盆设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定影响,其高度在0.5~1.0cm的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有效的性诱防治产品,于2017年在湖南醴陵比较了不同性诱剂产品对水稻田间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单个性诱剂Ⅰ诱捕器的总诱蛾量为(139.7±7.0)头,诱蛾量显著高于性诱剂Ⅱ和Ⅲ(P0.05)。田间持续使用40d,性诱剂Ⅰ和Ⅲ诱捕器诱蛾动态与灯诱对照接近。田间使用时,性诱剂Ⅰ不同重复间的诱蛾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