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根据一整套衡量旅游特色资源的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聚类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界值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基本类型主要有六种,同时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知名度界值排序、特色度的界值类型、知名度界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六种基本类型的区域分布和评价指标贡献度等方面详细地评价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的分布规律,对各地州市旅游风景地的性质、规模和开发方向的科学论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2003年5月1日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按照其划分的旅游资源的主类、亚类、基本类型,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分析了西安市辖13区(县)旅游资源特征和空间布局现状;综合运用旅游资源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提出西安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次序和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以及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七项措施。为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包头市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结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包头 ,内蒙最大的城市 ,中国“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本文基于综合评价的方法 ,采用 8项指标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单体评价和总体评价 ,结果表明 :包头市的草、山、水等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类型多样 ,而且品位高 ,极具开发价值 ;都市文化、历史遗存、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亦独具魅力。另外 ,还采用各区资源类型的多度、数量、规模等指标评价了空间结构 ,发现旅游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各具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 8个旅游资源组合区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舒适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在吉林省的时空差异,直接影响吉林省不同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文中利用吉林省29个站点1961-2009年近5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风寒指数、舒适度指数、着装指数等指标,对吉林省各地区不同月份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偏离度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得出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最舒适月份为5~9月份,只有少数地区舒适期较短为6、7、8三个月,东、中、西部存在一定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5.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中国创新,是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要求的积极探索,是凝练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基于线性文化空间视角,以黄河流域沿线九省为研究区域,推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内涵,运用熵值法、相对优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文化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二者耦合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截止2020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沿线九省文化资源禀赋综合评价值均值为0.44,整体水平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处于0.1-0.5之间,呈高低交替、错落分布的空间态势。2)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居于0.82-0.33之间,总体处于中低水平,由东向西表现为良好协调逐渐向轻度失调变化。3)旅游相对优先度测试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的优先程度呈不平衡关系,旅游滞后型省份未能充分将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现阶段发展冰雪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拥有大量丰富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基于GIS技术,通过空间插值法、最近邻指数法定量分析了内蒙古年日均温≤0℃天数、积雪日数两个气象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选取滑雪场、冰雪游览区、冰雪节庆与赛事活动三个指标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发现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趋向集聚,具有可利用时间长、种类丰富、组合度好,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等优势,同时存在着离中心消费市场距离远,品牌效应低,规范化不足等劣势;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内蒙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并非一个旅游产业大省。它选取具代表性的五类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于西部、全国背景,并建立甘肃与邻近省区(陕西、四川、宁夏与青海)的比照系统,分别从其丰度、分布密度(面积相对密度与人口相对密度)、综合优势度、资源类型组合状况等方面系统加以评价,以把握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真实基础和相对优势,为针对性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提供依据。上述系统评价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西部和全国背景,能够体现甘肃旅游资源特质和影响力的五类主要旅游资源的数量大多均比较可观。从分布的面积相对密度看,甘肃是个旅游资源较集中的省份,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集中优势最为明显。从人口相对密度看,一方面甘肃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享受,另一方面甘肃旅游资源的本地客源市场不大,需开拓省外市场。2)与甘肃省在西部、全国的情况不同的是,甘肃与邻近四省区(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相比,其主要旅游资源的集中优势却不够突出,但潜在地方客源方面,除历史文化名城外,其他旅游资源的潜在客源市场还可以,需要稳固和保持。3)与邻近四省区(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相比,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度偏低(基于人口相对密度的综合优势度排第3位、基于面积相对密度的综合优势度排第4位),其旅游业发展面临来自周边的现实竞争压力很大,但总体上甘肃大多主要旅游资源与这四个省区的配套能力较强,有利于它们的协同与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8.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或表象,其空间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态势。黄河三峡景区凭借其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已成为黄河流域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受河谷地带的基础性影响,其资源类型、空间结构、游览线路等表现出典型的空间特征,深刻影响着景区旅游空间格局。借助Arc GIS空间网络分析模块和Excel平台,对黄河三峡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集聚态势,基尼系数高达0.755,分布均匀度仅为0.245;采用最邻近指数和Voronoi多边形的变异系数分析空间分布类型;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空间分布均衡性,运用β指数、γ指数和α指数刻画空间连接度。结果表明:景区内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均匀度低,呈多中心集聚分布。这既有利于景区内各景点之间的整合和旅游规模效应的产生,又可以减弱区间屏蔽作用等外部不经济性。景区内各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密度低,空间联系较弱,通达性较低。各景点之间的直接连接较少,旅游路线多为单线往返,缺少串联各个景点的环形线路。  相似文献   

9.
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填补目前新疆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势评价的空白,本文选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类四种主要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丰度,组合状况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阐述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旅游业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哈尔滨冰雪旅游为例,利用774名冰雪旅游游客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识别提取影响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的6个主因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主因子及总体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游客整体满意度水平一般,冰雪旅游资源因子评价最高,门票价格因子评价最低。同时结合IPA分析法,分析得出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优势区、维持区、机会区和改进区。以期为提升哈尔滨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疆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依据美国滑雪旅游资源评估指标,以黑龙江、吉林省为对比地区分析了新疆滑雪旅游资源优势,认为新疆滑雪旅游资源优于黑龙江、吉林省。其次运用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了滑雪旅游市场发展态势,1997-2002年处于幼童市场,2003-2005处于明星市场,2006年处于现金牛市场。在此基础上,通过曲线拟合预测未来5年新疆滑雪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汉中市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2003年按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陕西省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所获得的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从资源的丰度、空间结构、品质、功能等方面评价了汉中市旅游资源,总结出汉中市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1)类型较丰富、分布不均衡、资源品质一般;(2)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自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有些品质极高;(3)旅游资源功能结构层次较低、开发潜力较大。其特征分析与评价结果为该市旅游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发展而出现的新概念,它作为生态旅游的客体为各国旅游专家学者所关注。甘肃省作为一个深处在祖国西部的省份,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是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导的大省,但通过对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现存状况的汇总研究后,发现甘肃省又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样的省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这一研究将为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对未来甘肃旅游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Theil系数,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7年,区域差异较大,且平稳上升;2008~2010年,区域差异较小,且增速减缓。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西安市与其他地市、关中与陕北陕南地区之间两个层面上。这与关中城市发展较早,具有资源、交通、经济发展优势密切相关。2008年后,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交通的改善等原因,陕北和陕南入境旅游发展增速,使得区域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北地区2001-2011年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的统计、分析,借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结合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差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对其旅游规模差异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迅速扩大,相对差异缓慢增长,具有局部省份高度垄断现象;与入境旅游规模相比,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较大,相对差异较小,集聚程度较低,但都呈扩大趋势;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位序几乎没有变化,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且不均衡格局相对稳定。研究认为:旅游规模差异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受交通区位与旅游资源丰度的影响最大,而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受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和GD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旅游开发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空间资源优势评价方法,分析了新疆14个地州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分布差异,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并从旅游消费成本角度对各地州的旅游成本进行核算,按成本高低也分为四个空间等级。在此基础上对14个地州市的旅游开发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干旱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其资源、环境也将受到更大的影响。文中介绍了该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主要单体景观进行了等级划分,指出其资源丰富、价值大、品位高,以及在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分级保护与专门保护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并提出通过科普与旅游观光协调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来打造地学品牌,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地质遗迹的分类要求及地质遗迹的性质和成因,将扎兰屯地质公园内的火山地质遗迹资源分为5类6个亚类共28处典型景观资源,火山喷发时代新、具多期性、火山地貌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地质公园内部及周边的其他旅游资源,是扎兰屯地质公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地质公园的主体旅游资源为火山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突出,可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西部为例,借助ARC/INFO建立评价数据平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出典型农放交错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对吉林西部九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优劣次序及对应的生态退化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典型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及畜牧压力、干燥度、土壤盐碱化程度.吉林西部各县市生态质量从优至劣依次为:扶余、前郭、长岭、洮南、通榆、乾安、大安、白城、镇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