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牧户对生态退化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安全,更是产生保护行为响应的前提.通过对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参与式结构问卷调查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探讨了影响牧户生态退化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约有62%的牧户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退化有一定程度的感知,牧户的草地生态退化感知显著地受牧户的生计水平的负影响和拥有牲畜数量的正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47和0.162.②牧户的年龄、劳动力数量和牧户所处的区域优势等生计资产能力对牧户的草地生态退化感知有正影响,而牧户出于风险损失的考虑,与外界接触程度越大,退化感知越低.③提高牧户的生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牧户的退化感知度.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三江源区牧民的严重依赖草地生态而生存的单一化的生计问题,通过优化牧民的生计方式来影响和调控当地草地生态退化趋势,在改善牧户生计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牧户认同和支持的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才有可能实现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基于绿度、湿度、热度、盐度、荒漠化程度五个指标,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提出了完全基于遥感数据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以2000-2020年为时间序列,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空间差异显著;近20年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改善,绿洲边缘、上游林地和草地区域改善较显著;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海拔、土地利用类型是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因子,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土地利用类型和其他驱动因子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晋陕蒙典型化石能源开发区———晋陕蒙接壤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响应模型,研究1995—201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676 km~2和1 808 km~2,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 063 km~2、966 km~2、29 km~2和426 k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2)1995年以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长态势,20 a间共增加了1.86×10~(10)元,其中林地、草地和水域的贡献最为突出。(3)近20 a,区域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态势,在地域上存在恶化、稳定和改善3种演化类型,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21.89%、57.08%和21.03%。(4)水域、草地和林地的退化是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导因子,耕地和未利用地转换为草地、林地和水域,以及草地转换为林地和水域是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吉林西部193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湿地生态安全响应.结果表明:草地、湿地、林地、水域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呈递减趋势,湿地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是净损失,除了被大量开垦为耕地外,湿地还大量转化为草地.LUCC的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湿地大面积丧失、湿地植被变化、湿地需水量不足、湿地景观异质性变化和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等,这为理解LUCC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机制和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退化与草地退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内蒙古草原在畜牧业生产及环境生态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草地退化比较严重 ,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环境 ,土壤退化与草地退化关系十分密切 ,都受到自然因素与生产活动的影响 ,但土壤退化比草地上植被的退化缓慢 ,土壤具有较强的抗拒退化的能力 ,它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可以称之为土壤稳定性 ,土壤的稳定性是支撑草地生产稳定和恢复的重要因素 ,在评价与改良退化草地时 ,要充分了解土壤的退化程度 ,引起退化的主导因子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20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段自1974年以来至2000年全部断流。本文选取卡拉~台特马湖段呈东南向分布的狭长地带为典型区,以2000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提取了土地利用程度及植被类型因子,结合地下水位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区进行了景观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将典型区按景观生态质量高低分为好、一般、较差、差和极差五个等级,结果表明:质量优的景观多是河道附近呈斑块状分布的人工绿洲,质量差的景观是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区的主体,景观质量较差的景观面积占典型区的98.91%,主要分布在距离河道比较远的地区和英苏以下地段。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西部区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邰生霞  何桥  毕佳 《干旱区研究》2007,24(3):364-368
以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及阿拉善盟为研究区,针对这些地区自然生态的复杂性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及城市空气污染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在西北草原牧区普遍存在,具有代表性.据此,提出了若干改善西北草原牧区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CVOR综合指数,对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生态系统2004—2012年健康状态进行评价与退化分级研究,并对引起CVOR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一般病态(2004年CVOR=0.58)逐渐恢复为健康状态(2012年CVOR=0.72);退化状况由强度退化恢复为中度退化,但局部仍存在强度退化;(2)降水是高寒草原生态系统CVOR指数的主要限制因子,降水也是除基况外各分指数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CVOR指数将上升;(3)放牧改变了围栏外的群落功能组分,围封可以改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有利于植被的正向演替,过度放牧是影响高寒草原恢复和演替的重要因素。总体上,降水和放牧是影响研究区高寒草原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下,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0年TM影像解译获取的景观动态数据,分析近15年大安市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Markov模型预测大安市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土地总面积的42.30%,高-中覆盖度草地,水域,沼泽将大面积退化,分别仅占1986年水平的48.69%,24.71%和22.74%。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近15年来筑路、开荒等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因子的变动有利于土地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背景因子;水文因子迭加了人类的无序开发、利用,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探究其生境质量变化能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基础信息。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揭示内蒙古黄河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内蒙古黄河流域生境质量总体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生境质量等级为低的区域面积占比为23.50%,主要分布在库布齐沙漠以及研究区东南部;(2)1990—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呈现先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趋势。生境质量退化的区域面积占比为11.97%,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和黄河两岸附近,是耕地扩张和沙地分布区域;(3)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等自然因子是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任意两种进行交互探测的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解释力都要大于其单一因子的解释力。建议未来生态治理和恢复工作应重点关注研究区北部生境质量发生退化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the oasis cities in Kashgar Prefecture and Kizilsu Kirgiz Autonomous Prefecture are taken as an example,through the factor analysis,spatial attraction interaction model and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s,urban hierarchy system,the intensity of urban economic ties,economic subordination degree,and structure of city func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1) The urban hierarchy system takes Kashgar city as the main center,Artux city,Yarkant county and Maralbexi county as the sub-centers; (2) The intensity of economic ties among Kashgar city and each county is much higher than others. The interaction of Kashgar city,Shufu county and Shule county are the strongest,and the economic ties of Yarkant,Kagilik,Poskam counties are relatively close; All citi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economically subordinate to Kashgar city. (3) Three cities of Kashgar city,Shufu county and Shule county should connect strongly,with Kashgar city as the core. The cities and towns along the Southern Xinjiang Railway and along National Road 315 should be regarded as two strips,and the two city strips along the border,and the city strip along Provincial Road 215 should be treated as three axes. The ring structure strategy of "core ring,closer ring and radiated ring" was proposed. (4) It was proposed to build Kashgar city group in the north,and Yarkant city group in the south,Maralbexi city group in the southeast,and Taxkorgan border city group with four inner groups’ development strategy.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1949-1990年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自然灾害以洪灾、暴雨灾害、风灾及雹灾发生较为频繁。在年际分布上,各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较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并且灾次的频发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在年内分布上,灾害频发期多出现在春、夏季节。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灾害次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空间上主要呈条带状或块状的分布格局。从行政区划上看,塔里木盆地有2个自然灾害频发区,分别是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总的分布特点是:山区多,山区与盆地交界地带多,盆地内部较少;灾害发生频次以盆地北部最为集中,表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化组合和合理开发规划的重要基础。文中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运用模糊聚类的相关知识,采用单体总量、单体密度、类型丰度、储量丰度、平均品质、优良级单体数量6种评价指标,对平凉市七个县(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崆峒区资源条件高居首位,泾川、崇信、华亭、庄浪发展良好,灵台、静宁较为滞后,得出的结论比较客观,完善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定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旨在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平凉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生态安全研究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GIS手段对吉林省西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地荒漠化进行敏感性研究,分析西部生态安全现状,认为吉林省西部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风险性极高,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讨论吉林西部生态安全研究的基本内容,建立了西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为区域生态恢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 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 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 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 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 种群数量高, 为害严重, 有虫田率超过90%, 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 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 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 平均被害株率13.01%, 百株虫量12头; 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 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同时, 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AHP法、"敏感-弹性-压力"模型法,对呼和浩特市五个旗具进行生态脆弱件评价,探讨了呼和浩特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导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各旗县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排序为武川...  相似文献   

17.
光照、温度、降水是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的3个主要气象因素。金溪县合市镇葡萄是1999年从浙江省金华市引进的,根据气候相似原理,通过对比浙江金华市、江西金溪县葡萄生长发育期气候差异,趋利避害,选择优良葡萄品种,根据近5年影响金溪县葡萄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分析如何减缓和预防气候对葡萄生长的不利影响,以期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下降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Ⅲ~Ⅴ级,安全状态从敏感态下降到风险态.1998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1998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县粮食供需状况及其区域粮食安全,在2009年9月份对陕西省三个粮食生产基地县(富平县、武功县和凤翔县)1218户农户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和储备等现状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县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储备量、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在陕西省均居于前列,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调查...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至2008年,对江西省吉安和抚州两地区共20个县、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病样室内诊断,结果表明抚州地区目前尚无柑橘黄龙病发生,吉安地区的吉安、永新、新干、峡江、安福、吉水、水丰也无黄龙病发生,而吉安地区的遂川、万安、泰和3县则已发现了黄龙病。柑橘品种对黄龙病抗病性存在差异,椪柑最感病,而南丰蜜橘则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