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下降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Ⅲ~Ⅴ级,安全状态从敏感态下降到风险态.1998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1998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法在松嫩平原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松嫩平原西部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89年和2001年的可持续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对比分析。采用相对指标法,首次对研究区10个县、市的可持续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12a中,松嫩平原西部整体的可持续性呈下降趋势。在分析生态赤字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供给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通榆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下降态势,安全等级处于III-V级之间,安全程度从敏感态下降到风险态。1998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1998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结合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入手,建立了由19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在1985年和2001年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均处于“很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度量及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度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在介绍该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大安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运用RS—GIS集成技术,借助ERDAS,ARCGIS等专业软件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结合静态数据资料,对大安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大安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生态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人均生态赤字为0.56hm2,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预测,到2010年,大安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222hm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6.
应用1989年和2000年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分析松嫩平原腹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制定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计算松嫩平原腹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 a间,松嫩平原腹地土地利用变化呈现耕地、城镇用地、碱地、林地、沙地迅速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大幅度减少的"5增3减"趋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 366.070亿元/a下降到1 017.044亿元/a.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分析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法的生态足迹模型。引入能值密度,将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能量流转换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以松嫩平原为例,进行2004年松嫩平原生态足迹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的能值密度为8.713×1014sej/hm2,人均生态足迹为4.871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034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2.837hm2/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一结果与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保持一致。与传统模型相比,能值分析-生态足迹复合模型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结果可比性差等缺陷,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以松嫩平原典型地区通榆县为例,在构建生态环境胁迫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GM(1∶1)对生态环境胁迫性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短缺、沙漠化、盐碱化、草地退化和人口增加是通榆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胁迫因子;1994~ 2013年该区生态环境胁迫系数逐年增加,胁迫程度从Ⅲ级跃升到Ⅳ级.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胁迫系数仍会增长,胁迫程度仍会加重.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河湖连通、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沙治碱、改良退化草地等措施,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松嫩平原1989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TM卫星影像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数量变化和转移矩阵分析,揭示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应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对全区21市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区分为8个分区:综合治理区、草原保护区、沙碱并治区、退耕还草区、湿地保护区、水田发展区、环境待改善区和环境较好区.根据8个分区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