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水稻区鼠害防治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伟群 《植物保护》1987,13(5):41-43
1986年10—11月在本地晚稻田中采用堵洞调查、产量调查和灭鼠费用调查的方法,对水稻区鼠类的防治指标作了探讨。试验资料经回归分析得出鼠害减产百分率(y)与鼠密度(X)之关系为:y=-0.6767+0.0715X±0.98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1.46%时,防治指标为2只/亩。并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生产水平,市场价格和所用防治手段的防效的不同,以及鼠种间生态习性差异的影响等因素,建立了计算防治指标的动态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鼠类的抗药性和减轻杀鼠剂的生态风险问题,笔者研究了每月定期布放鼠夹捕鼠后农田鼠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农作物的害鼠发生程度,探讨器械捕鼠防控害鼠的可行性。器械灭鼠后试验区的鼠密度消长趋势呈W形,与化学灭鼠后鼠密度的恢复动态相吻合;在水稻害鼠高峰期,器械捕鼠试验区的年均鼠密度控制在(3.54±0.86)%,早稻和晚稻的害鼠率分别为(0.36±0.02)%和(0.45±0.04)%,与杀鼠剂灭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定期的持续捕杀能够显著降低鼠类的发生数量和农作物的害鼠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珠江三角洲水稻地区,常常遭受鼠类为害,窃食孕穗,损失甚重。据作者1959—1960年调查,发现当地为害水稻的鼠类有11种,拟褐鼠占优势;其次为小家鼠和褐家鼠,此外,还有黄胸鼠、板齿鼠等。鼠的洞穴多筑在稻田堤围上,昼伏夜出,它们的食性很杂,除为害水稻外,尚为害甘薯、甘蔗等。防治鼠害以化学防治为主,为了保穗,可在早晚造孕穗以前(早造4月或5月上旬,晚造7—9月间)调制2%磷化锌甘薯毒铒或用2%磷化锌螃蟹毒铒效果良好,成本也低。  相似文献   

4.
藏北草原高原鼠兔密度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对藏北高寒草原牧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抽样堵洞调查,以夹捕法调查作为补充,同时通过捕尽法确定洞口系数约为0.11,在此基础上以有效洞口数推算调查点高原鼠兔绝对密度约为53.72只/hm2。通过相关分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洞口密度增长模型,可根据洞口密度估算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为西藏草原鼠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警惕鄱阳湖区滨湖农田害鼠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6月、9月和12月在鄱阳湖湖滩草洲和滨湖农田进行了鼠类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农田总捕获率为11.22%,湖滩草洲总捕获率为3.98%,其中水稻田鼠密度非常高,6月、9月、12月合计捕获率分别为6.02%、16.73%和14.94%。尤其在本应该鼠密度较低的冬季,恒湖垦殖场水稻田生境的鼠密度却高达33.54%,说明目前鄱阳湖滨湖农田鼠密度已达较高水平,其中优势鼠种黄毛鼠(Rattus lose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繁殖能力强,在冬季保持了较高的密度,且亚成体以下个体比例较高,如不加控制,有进一步暴发成灾的可能。从鼠种组成看,黑线姬鼠为湖滩生境第一优势种(占比为59.46%),黄毛鼠(32.43%)次之;在滨湖农田黄毛鼠(52.63%)已替代黑线姬鼠(44.41%)成为第一优势种群。由于黄毛鼠体型更大、密度高,其成为第一优势种后的发展动态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稻区黄毛鼠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采用大样区对水稻受害前黄毛鼠密度与水稻受害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0.998。根据防治费用、稻谷产量与价格、灭鼠效果综合考虑,经济系数为2时,稻谷产量允许损失为1.64%,植株允许受害率为1.23%。水稻受害前的防治指标为4.1%-6.2%。  相似文献   

7.
农田黑线姬鼠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 ̄1995年10年监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为浙江农田优势种,每年4 ̄5月和9 ̄10月为繁殖高峰期,6月和10 ̄11月为数量高峰。冬前冬后密度基数,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力,温度,降水,天敌和药剂防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及预测的依据。根据害鼠密度与稻麦为类损失率及经济允许水平,提出主害期控制的鼠密度指标为:大小麦2.7% ̄4.4%,早稻4.6% ̄6.7%,晚稻6.9% ̄8.4%,防治指标为  相似文献   

8.
1983—1985年,对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农田进行了害鼠危害损失测定,明确农田害鼠数量(密度)与作物受害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了适于当前农业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
瓮安县农区鼠害种类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贵州省瓮安县1996--2012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鼠有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等4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3.10%;黑线姬鼠为农田害鼠优势种,稻田、旱地耕作区分别占总鼠教的91.99%、92.07%。平均占总鼠数的92.03%。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年中在3—5月和8—9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因此。褐家鼠、黑线姬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是农区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水稻鼠害田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频次拟合法和Iwao法,对水稻不同生育期鼠害田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稻田鼠害株多属负二项分布,即以个体群为基本成分,呈现聚集分布型。根据田间分布型信息,得到了水稻鼠害田问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以及由鼠害丛率(M)估算鼠害株率(Y)和平均密度(X)的回归估值抽样模型(经X~2检验,P>0.05)。最后,应用估值抽样模型计算鼠害防治指标,并以此建立鼠害防治的序贯决策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ullas)是我国东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稻区主要害鼠,亦是欧亚大陆农田优势鼠种。一般鼠密度10~20%,即100鼠夹,捕鼠10~20只,高的达30%以上,为害损失率一般在3~10%,其危害性已超过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开展防治势在必行,并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治指标为依据。稻田鼠害防治指标的拟订,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在国内外研究甚少。为此,我们于1986年开始组织了安吉、桐庐、临  相似文献   

12.
多个水稻品种混合栽培控制稻瘟病示范效果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直是武进市水稻生产上重点防治的病害。1993年以来的 8 a中有3 a(1996、1998、1999年 )穗颈瘟局部大流行,严重田块病穗率90%~100%,病指 80~90,虽经药剂防治,仍造成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水稻品种混合间栽,根据混合使用多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使病菌各类群群体保持相对低的水平,优势类群不易形成,从而能达到降低发病程度的目的。为此笔者于2000年在礼加镇进行了水稻品种混合间栽控病试验示范。   试验有4个主栽品种,分别为9707、9520、9915和9325,间栽品种为苏御糯。   混合间栽试验区面积2 533 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复合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嘉兴地区单季稻田二代二化螟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混合发生时,其复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y=0.0159X1+0.2456X2-0.2227(式中X1为二化螟枯鞘团密度,X2为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按照当前水稻生产水平,计算得经济允许损失L=2.3464。由满足0.0159X1+0.2456X2-0.2227=2.3464,测得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混合为害的1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
鼠类的"有害"或"无害"与其生境密切相关,文中以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的梭梭鼠害防治示范区和非示范区为调查样地,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中梭梭林的鼠害特征,进而探讨了沙漠区梭梭鼠害防治的生态阈值。研究发现:(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梭梭鼠害整体较轻。由鼠类引起的梭梭死亡率,非示范区平均为4.29%,示范区平均为2.12%。(2)梭梭的生长状况是吸引鼠类前来取食的因素。梭梭的基径、高度、冠幅与其冠下有效鼠洞数和鼠洞总数都成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生长状况的差异性决定了鼠类危害的程度。(3)鼠类对梭梭基部的取食较轻,而对梭梭各级侧枝的取食不仅具有选择性,还受生境和自身种群数量的影响。梭梭基部的轻度危害比率大于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比率,而梭梭侧枝、一级侧枝、二级侧枝的危害程度与鼠洞总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有效鼠洞数只与梭梭二级侧枝的危害程度呈显著相关关系。(4)单株梭梭整株危害程度与其冠下鼠洞总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当鼠洞总数>5个/株时,梭梭整株危害程度开始加剧,故该研究认为梭梭鼠害防治的生态阈值为鼠洞总数为5个/株。  相似文献   

15.
对灵山县2005~2014年农区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灵山县农区鼠类隶属1目(啮齿目)1科(鼠科)7种,其中褐家鼠、黄胸鼠为农宅区害鼠优势种,捕获数分别占农宅区总鼠数的83.91%和10.14%,合计占94.05%;农田区优势种为黄毛鼠,分别占稻田、旱地耕作区总鼠数的79.7%和76.25%,合计占78.37%.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旱地耕作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农宅和稻田,2012年起农区害鼠打破休整期转入密度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我区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发生面积为632.62万公顷(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62.3%,比上年(历史最高年)的650.64万公顷(次)减少2.8%,防治面积639.74万公顷(次),占发生面积的101.1%。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227.85万吨,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83.89万吨。其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绵阳二化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地区常年栽水稻480万亩,1976年开始推广杂交稻,1983年已种植337.7万亩,加之低温少雨的气候条件,从而使水稻螟虫种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二化螟已由当年的55.63%上升到99.66%;三化螟从33.11%下降为0.13%。在防治上也从前甘多年主治三代三化螟转向普遍防治一、二代二化螟。针对生产上乱用农药,农药销量(80%为有机氯制剂)逾万吨的严重情况,我们自1980—1983年对二化螟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桃园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控制桔小实蝇的危害,通过田间调查桔小实蝇数量动态和杨桃产量损失,研究了杨桃上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杨桃产量损失率与桔小实蝇虫口密度、杨桃被害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建立了第一收获期至第四收获期桔小实蝇虫口密度、杨桃被害率与杨桃产量损失率回归方程。根据防治指标求解模型,将各回归方程系数和求解防治指标参数代入,得到一年四个收获期里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当以桔小实蝇虫口密度作为防治指标时,各收获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5.6、14.0、19.3和8.8头/瓶;经济允许密度为10.1、19.5、21.7和10.4头/瓶。当以杨桃被害率作为防治指标时,各收获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5.3%、8.9%、6.8%和7.5%;经济允许损失率为15.1%、15.3%、12.0%和9.8%。  相似文献   

19.
稗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在稻田的发生危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各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稗的竞争干扰下,植株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对水稻分蘖数(y=493.74e-0.0164x,P<0.0001)、有效穗数(y=437.2e-0.0165x,P<0.0001)及千粒重(y=21.876e-0.0006x,P<0.005)的影响,而对数模型y=aLnx b拟合稗与水稻产量(y=-1250.4Lnx 6375.4,P<0.0001)及产量损失(y=18.844Lnx 3.9182,P<0.0001)间的关系最佳.稻田使用乙苄、丁草胺、禾大壮、二氯喹啉酸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时,稗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在0.71%~1.10%之间,经济阈值在0.85株/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期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虫口密度和悬铃木叶片的受害情况,利用悬铃木效益成本比,计算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合虫口密度与危害指数回归方程,确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卵、若虫、成虫1年有5个相对明显的高峰期,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开始上升,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种群发生高峰.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6.77%,其百叶虫量与危害指数间呈显著的Logistic回归,其关系式为Y=0.928 4/(1+e0.895 2-0.001 9x),防治指标为250头成若虫/百叶.根据“早防旱治”原则,在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需及时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