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毒死蜱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考察各因素对毒死蜱微乳液形成规律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助表面活性剂直链醇碳链长度、毒死蜱溶液(油相)含量、油相中毒死蜱的含量、温度及水质对表面活性剂/直链醇/毒死蜱溶液/水体系拟三元相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可单独使用以形成微乳液或液晶,无需直链醇的作用;TX-10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复配使用可提高乳化效果,两者最佳配比为1∶ 1(质量比);油相含量增加,微乳液区面积明显减小,乳状液区面积明显增大;油相中毒死蜱含量增加,微乳液区面积略有减小,液晶区面积明显增大;实验温度升高,水硬度增加,微乳液和液晶区面积都略有减小,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三唑磷40%微乳剂的制备。以起始外观、常温储存外观、热贮[(54±2)℃,14d]合格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得到三唑磷40%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三唑磷40%,乙醇6%,乳化剂DK90#14%,水余量,该微乳剂经(54±2)℃贮存14d,平均分解率约2.0%;室温贮存24个月,经时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3.
《植物保护》2009,35(1)
针对我国农药微乳剂转化中助剂用量大、有效含量低、贮存稳定性差等关键技术问题,利用胶体与界面化学业已取得的理论成果与实验技术系统研究了农药微乳剂配方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农药微乳化形成与稳定的微观机制,明确了超低动界面张力、微乳液中微细离散液滴流体力学半径及分布在农药微乳剂自发形成与贮存稳定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研究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研制出高效农药微乳化助剂组合物。提高了农药微乳化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对农药的增溶能力,增强了界面膜强度,降低了农药微乳化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制剂微乳化中的作用和评价农药制剂微乳化对药剂生物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毒死蜱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最大增溶浓度和在不同表面活性剂 /水微乳体系中的最高浓度,研究了毒死蜱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增溶规律,得到了毒死蜱微乳剂的优化配方,并对30%毒死蜱微乳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室内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最大增溶浓度和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水微乳体系中的最高浓度分别随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和表面活性剂 /水(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增溶规律;优化后的毒死蜱微乳体系分散液滴呈球形,流体力学半径约25.9 nm;30%毒死蜱微乳剂与40%毒死蜱乳油对棉铃虫的室内LC50值分别为500和561 mg/L,无显著差异;在相近有效使用剂量下,微乳剂的田间防效并未比乳油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保证制剂中足够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是农药制剂微乳化形成与稳定的关键,农药制剂微乳化带来的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度提高并不能显著提高药剂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农药微乳剂浊点是微乳剂的主要质量技术指标之一。研究了3种不同种类农药的微乳剂组份与浊点的关系,并利用17O-核磁共振(17O-NMR)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浊点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水之间形成的氢键强度成正相关;随着水质硬度的上升,浊点下降。建议选用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和极性较强的助表面活性剂来配制微乳剂,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和便于工厂生产,可采用自来水来配制农药微乳剂,而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农药微乳剂的浊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配制了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30%毒死蜱水乳剂、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测定、对比了同一配方用不同加工设备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滴粒径分布以及同一种农药用不同乳化剂组合加工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液稳定性和界面张力等数据。结果表明: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尤其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具有嵌段聚醚型结构的非离子型乳化剂和磷酸酯类的阴离子型乳化剂配制,同时用提供机械能较高的高剪切乳化机加工能得到稳定的乳状液。据此得出结论:在水乳剂的配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减小界面张力,同时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来增加乳液体系的机械能则能快速筛选出优良的水乳剂配方。  相似文献   

7.
农药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乳剂乳液稳定性是微乳剂制剂主要质量技术指标之一。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等方面研究了对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用光散射法测定了微乳剂分散相流体力学半径及分布,从微观水平探讨微乳剂的乳液稳定性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某些微乳剂乳液不稳定的有效成分,采用混合溶剂是达到乳液稳定的有效途径;在微乳液粒径范围内,乳液稳定性与流体力学粒径分布密切相关;为了达到乳液稳定,必须调节表面活性剂系统的亲水性和亲油性使其达到平衡;限定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也有助于乳液稳定。  相似文献   

8.
生物测定中30种杀虫剂母液的配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  刘峰  慕卫  马超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2):23-26,30
介绍了浸渍法生物测定中30种常用杀虫剂母液的配制方法。对于杀虫剂原油以及在环己酮中溶解度高的固体原药可配制成1%的水乳或微乳剂母液,表面活性剂选用1%的1602#,溶剂用量为0 ̄2.5%。易溶于水的原药可配制成1%可溶液剂,加入102#,以增加湿润展布性能。对于选择溶剂困难的固体原药可配制成1%水悬浮剂母液,其中润湿分散剂为2.502#和1.0%农乳500#,黏度调节剂为0.2%黄原胶。上述母液体系组成简单,减少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对毒力测定结果的干扰,便于提高生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农药微乳剂概念及其生产应用中存在问题辨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农药微乳剂的定义及其组成、性质和外观形态进行了论述,并对微乳剂目前存在的诸如药效、表面活性剂用量、添加极性溶剂以及微乳剂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药效、外观、配方组成及稳定性等方面全面比较了微乳剂和水乳剂的优缺点,认为微乳剂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药微乳剂配方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物质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为切入点,结合正交实验方法,对如何通过科学、严谨、高效的配方设计方法而得到微乳剂的最佳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数据显示在二甲苯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40%,农乳600#与农乳500#以3:1混配时,高效氯氟氰菊酯所形成的微乳液无限稀释区域的面积最大。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试验过程更为直观,对农药微乳剂配方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Tech-408和Fairland2408对农药雾滴在烟草叶片上覆盖面积的影响,寻找提高农药使用效率的途径.[方法]将10%吡虫啉乳油稀释3 000倍,分别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airland2408和Tech-408以及农乳500#后,采用连续拍摄的方法,测试直径范围为340~360 μm单个雾滴在‘NC471,、‘云110,和‘T66'3种烟叶片上的蒸发时间和覆盖面积,重点研究Fairland2408和Tech-408对药液雾滴在烟草叶片上覆盖面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面活性剂不同,雾滴覆盖面积的扩展程度也不同.当Tech-408、Fairland2408和农乳500#的添加比例为0.03%时,雾滴覆盖面积在上述3种烟叶片上扩展的平均倍数分别为8.1、6.4倍和1.2倍.表面活性剂添加比例不同,其对农药雾滴覆盖面积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随着Tech-408、Fairland2408和农乳500#的添加比例从0.03%增加到0.1%,雾滴在‘T66’烟叶片上覆盖面积分别增大了39.8%、156.1%和53.3%.[结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Tech-408和Fairland2408和其添加比例均对吡虫啉在烟叶上的雾滴覆盖程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表征新型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主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几类国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该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时间等性能,初步判断其适合作润湿剂还是分散剂;运用流点法确定了各助剂在多菌灵悬浮剂中的用量及配比;利用不同助剂类型及不同用量加工了多种50%多菌灵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将润湿剂和分散剂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通过测定其流点来确定悬浮剂中助剂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从对各制剂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用流点用量还是5倍流点用量,所选助剂多数可成功加工出合格试样。将性能较好的制剂按照农药登记推荐使用浓度稀释1 000倍后,测定其表面张力及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和持液量,推断其田间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药液因表面张力过大未能润湿小麦叶片,国产助剂与国外助剂差别不显著,甚至部分国产助剂的性能还优于国外助剂的;制备悬浮剂时将磺酸盐类与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纳米混悬剂是指药物有效成分以晶体或无定型状态,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均匀分散至水中形成的稳定的纳米胶态分散体系。纳米混悬剂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渗透性、生物活性及利用率。文章就纳米混悬剂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和农药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初步分析了其贮存稳定性并就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展望。农药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其中自上而下法包括介质研磨法、活塞-裂缝均质化法和高压微射流法;自下而上法包括控制沉淀法和超临界流体法。自上而下法适用于疏水、疏油型农药原药的加工,其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扩大生产;缺点是其中的介质研磨法在研磨过程中也会出现介质腐蚀,易造成样品污染,活塞-裂缝均质化法则须预先将药物微粉化。自下而上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耗能低,但要求农药原药需至少能溶解于1种溶剂中。介于各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基于目前农药使用中存在的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探析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customer increasingly requires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pesticide formulations.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s and wettable powders are nowadays viewed less favourably by farmers and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are now common and water-dispersible granules and emulsions in water are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Capsule suspensions offer both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performance in favourable cases. For convenience the farmer requires multi-component products, either as 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ich might be as suspoemulsions, or with built-in enhancing surfactants and oils. Seed treatments are now required as aqueous suspensions and the seed is increasingly of interest as an eficient carrier for pesticides. Research into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sets the difficult challenge of formulating these products as viable organisms. Three examples of developments are described. These are the applications of polymeric surfactants for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and suspoemulsions, studies of enhancement of pesticide uptake with surfactants and developments in microencapsul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和单烷基磷酸酯钾盐(MAPK)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微乳剂中的应用,以传统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NP-10P)作对照,在运用拟三元相图法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的基础上,比较了MAPK/APG复配体系和NP-10P/OP-10复配体系对甲维盐的增溶作用;在表面活性剂总质量分数为10%及最佳复配比例下,分别采用2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制备了技术质量指标符合标准的3%甲维盐微乳剂,并测定了其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的生物活性;就绿色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安全性(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最佳复配比例下,MAPK/APG[m(MAPK) :m(APG)=2 :1]的表面活性及对甲维盐的增溶能力均低于NP-10P/OP-10[m(NP-10P) :m(OP-10)=1 :2];用2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制备的微乳剂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差异;4种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毒性趋势相似——APG毒性最小,MAPK和NP-10P的毒性相当,OP-10毒性最大;28 d后APG、MAPK、NP-10P和OP-10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61.5%、49.7%、17.9%和15.0%,MAPK和APG的生物降解率明显高于NP-10P和OP-10。表明绿色表面活性剂APG和MAPK在农药制剂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Six surfactants used as additives to pesticide sprays, were applied in aqueous solution to the roots of sorghum plants. After a few hours of exposure to the surfactant solution, ions and amino-acids leaked from the roots into the ambient solution, presumably due to a loss of membrane integrity. After 2-3 days, the plants wilted and,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urfactants, they died. Toxic effects varied with the surfactant and its concentration, but no cl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physical effect of lowering the surface tension, the release of solutes by the roots, and the injury caused to the plant. The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 proposed use of sewage effluents, known to contain detergents,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in Israel.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农药沉积率测算方法无法精确反映果园中农药实际利用率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直接测算农药药液在果树靶标上有效沉积率的方法,以期建立一种适用于不同栽种模式的果园通用农药沉积率计算方法。首先采用传统方法计算采用风送式自走喷雾机喷雾后农药在乔化稀植型果园的地面流失率,将其结果与采用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的有效沉积率进行比较,再通过计算采用风送式自走喷雾机喷雾后农药在矮砧密植型果园的有效沉积率以及采用担架柱塞泵式喷雾机和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后农药的有效沉积率,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将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相结合计算农药有效沉积率方法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叶面沉积量结合果树冠层特征方法计算得到的农药有效沉积率与采用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农药地面流失率结果基本一致,均能体现施药机械的农药利用率,但比较而言,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果园植保机械喷雾施药有效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方面考虑更全面,兼顾了叶面沉积量和果树冠层结构的影响,且对于不同栽种模式下的果园更具适应性。将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相结合进行果园农药有效沉积率的计算,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果园农药的实际利用情况,同时通过将果树冠层结构量化为叶面积指数、冠层阴影面积等指标,可以为不同栽种模式下的果园选择适宜的植保机械,结合地面流失率的测量,计算出果园农药的飘移量,从而通过调整喷雾角度、雾滴大小、喷雾流量等参数,实现对植保机械的优化,达到精准施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