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伍明祥  吴娟 《植物医生》2003,16(4):12-13
水稻纹枯病是玉屏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发生面积为 2 333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 5 .6 % ,为害损失粮食 5 5 .6万kg。因此 ,进一步掌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搞好预测预报 ,指导大面积的综合防治 ,是目前全县水稻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1 发生规律全县一般在 7月 4日始见病斑 ,在 7月 19日前病情较为稳定 ,扩展较慢 ,病株多为 1级即始病期 ,7月 19日~ 8月 10日发病进入高峰期。这期间 ,田间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上升较快。 7月 2 4日调查病丛率为 76 % ,病株率为 13.6 8% ,病情指数为2 .85。 8月 5日病丛率…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起柑橘黑点病逐渐成为上海地区影响柑橘果实商品价值的最主要病害,严重制约上海市柑橘产业的效益。为了解该病的田间流行动态以及病害发生与降雨量的关系,2010年—2018年连续9年进行了病害发生动态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6月上旬至8月下旬是果实感病期,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雨水是黑点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果实生长期不同阶段的降雨参数,尤其是6月下旬的降雨量与病情指数密切相关。本文以病情发展的3个时间节点(7月15日、8月15日和9月10日)的病情指数为因变量,以这3个时间点之前各旬的降雨量、降雨日为自变量筛选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分析结果,采用6月下旬的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7、8月中旬和9月10日即病害发展稳定期的田间病情。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发生及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叶片上发病状况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从5月上旬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其中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为该病害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对果树的中后期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化学杀菌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试验表明,无论是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在5月上旬“月上旬,喷药34次,7月下旬—8月上旬为补充防治时期,化学防治期应持续到8月中旬,间隔10—15d左右喷1次药。  相似文献   

4.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是闵行区重点监测的主要水稻病害,近年来多有重发生。通过对2008—2014年本区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明确了该病的发生流行与当年7—9月份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正相关性,与35℃以上的高温日数呈负相关性,即降水量大和降水日多,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而高温日越多,越不利于纹枯病的发生;通过始见期与纹枯病发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始见期早纹枯病发生轻,而始见期晚则发生重。纹枯病的发生扩展,7月底8月初为水平扩展,8月上旬为垂直扩展。据此提出对该病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重庆秀山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及异地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90年以来该地区水稻预测圃两种飞虱发生的历史资料,较系统地研究了两种飞虱在该地区的发生及迁出规律.结果表明,该地田间稻飞虱为害呈明显双峰型,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前后发生均重.在20世纪90年代,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上、中旬,近10年高峰期集中在8月下旬,白背飞虱在20世纪90年代田间发生高峰日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近10年高峰日集中在7月上旬;1990年-1999年,褐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中旬,近10年高峰期在8月下旬;1990年-1999年,白背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近10年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表明近20年,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延迟,白背飞虱高峰期提前;褐飞虱迁出峰期延迟,白背飞虱迁出峰期提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 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 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 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浙江桐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2007—2019年病虫观测圃中纹枯病的系统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桐乡地区水稻纹枯病一般在7月上旬初见,7月中、下旬搁田可以抑制纹枯病的发生;8月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是纹枯病病丛率增加较快的时期。9月病丛率基本稳定,并在9月下旬略有下降。2009—2019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纹枯病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时间动态符合Logistic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7、0.989和0.975,p0.001)。对2009—2019年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与气象因子做回归分析发现,9月上旬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稳定期病情指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3—2016年对北京市大兴区玉米螟、草地螟、黏虫、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6种主要农业害虫进行灯诱监测,分析成虫种群发生动态。通过连续监测可知,大兴区6种农业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总量较平稳,诱虫高峰期为6—9月。其中,玉米螟、甜菜夜蛾成虫种群数量较高,甜菜夜蛾和黏虫在个别年份蛾量突增。从发生期看,二点委夜蛾、黏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及玉米螟均在4月始现,仅草地螟在5月始现;草地螟及二点委夜蛾在9月终现,其余4种害虫在10月终现。6种农业害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均为6—9月。其中,玉米螟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黏虫发生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其下代幼虫易为害春夏播玉米;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在6—9月呈散状分布,对应露地蔬菜及大田作物种植期;草地螟、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上旬至8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6年,通过羽化观察、成虫诱集、落果解剖等方法调查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害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田间成虫活动盛期为6月中旬至7中旬,蛆果落地高峰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蛆果落地到幼虫开始入土间隔期2~8 d。大面积田间成虫诱杀适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落果捡拾适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结合橘园蚧类等害虫防治,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可选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  相似文献   

11.
稻纹枯病预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纹枯病16a流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稻纹枯病的流行强度,主要受发生前的1月上旬雨量,1月下旬、4月下旬相对湿度或发生期间的6月下旬温雨系数,7月中旬降雨积数以及8月中旬上候温湿系数所决定。根据这些因子进行列联表法和回归模型法预测稻纹枯病流行强度,回测符合率高,试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7-14(Pf 7-14)是一株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恶苗病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在温室条件下,在水稻孕穗后期喷雾浓度为1×1010cfu/mL的菌株Pf 7-14悬浮液,采用定期取样,用稀释平板法回收细菌,并通过图形测试和ShapiroWilk正态测试,测定了该菌株在水稻剑叶和茎基部的时间、空间定殖型。结果表明,菌株Pf 7-14在稻株上的定殖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从定殖的空间上看,无论是在剑叶还是在茎基部,其定殖型可划分为3种类型或3个阶段,从最初的正态分布、之后的对数分布,发展到后期的不规则分布。对每一种分布型来说,菌株Pf 7-14在稻茎基部持续的时间比其在稻剑叶上长。在剑叶上,这3种分布型持续的时间分别是2 h、7 d和10 d,而在茎基部分别是1、24 d和大于11 d (至收获期)。从定殖的时间和数量关系上看,在剑叶上,菌株Pf 7-14的平均群体在24 h内下降了90%以上,在7 d内下降了99%,在19 d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而在稻茎基部,在24 h内下降小于30%,在7 d内下降了大约60%,在35 d内,部分样品中仍能检测到其群体。这些结果表明菌株Pf 7-14在茎基部比在叶片上更稳定,定殖的时间更长,这也很可能表明叶部病害(如稻瘟病)的生物防治将比茎部病害(如纹枯病)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1H)诱发水稻产生对纹枯病的抗性。离体条件下,1.0mmol/L BTH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叶面或灌根处理四叶一心期水稻幼苗,并将植株第2、3和4叶离体接种纹枯病菌,水稻叶片纹枯病病斑长度明显下降,BTH诱发苗期水稻产生抗性的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的3—5天,最佳浓度为0.1mmol/L,BTH灌根处理诱发抗性的效果较好。用BTH溶液叶面喷雾处理成株期水稻倒二叶后离体接种纹枯病菌,倒二叶、倒一叶和剑叶上病斑长度显著低于对照,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3—5天。用BTH处理苗期水稻第2叶或成株期倒二叶,可使未经处理的苗期水稻第3和4叶以及成株期水稻倒一叶和剑叶上纹枯病病斑长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中稻纹枯病为害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研究了中稻纹枯病所致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瘪谷、不实率增多及实粒的千粒重下降是水稻纹枯病影响稻谷减收的主要因素,它们与病情的关系呈幂函数曲线。纹枯病的为害除影响稻谷减收外,还导致出米率下降和碎米率增高。纹枯病的为害以黄熟初期的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密切,根据试验数据经多种曲线拟合,比较其拟合度,以韦布尔模型最优,其稻谷减收率的函数式为: Y=1-exp[-((X-0.03840)/(1.47235))~(1.7005)] 式中Y为稻谷减收率,X为黄熟期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施用生防菌前后土壤中粉红粘帚霉67-1和水稻纹枯病菌AG-1IA的数量,并调查发病情况,收割后测产,评估生防菌粉红粘帚霉67-1的田间防治效果。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粉红粘帚霉67-1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用药后土壤中粉红粘帚霉67-1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停止用药后逐渐减少。水稻纹枯病菌在清水对照组中没有显著变化,在处理组中水稻纹枯病菌的数量随时间降低。60 g/667 m2菌量的防效及产量与井冈霉素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防病保产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粉红粘帚霉67-1的孢子制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的田间防治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用于生物防治效果的田间评价。  相似文献   

16.
单季直播稻纹枯病消长动态与生防制剂的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生物制剂的防病适期是安全有效地防治单季直播稻纹枯病的关键。1998-1999年间对浙江嘉兴市双桥镇单季直播稻丙96-42的纹枯病进行了系统调查,从发病初期至病害停止期每隔3—7天以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监测病情,并作了生防菌P98115和井冈霉素在不同病情时不同使用次数与病情发展的关系及对产量影响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直播稻纹枯病比传统移栽稻发病提早10-15天,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并持续30天以上。病情在轻、中、重度时用药1次均无法起到控制作用,产量与对照不用药无显著差异;用药2次以上的病情与产量因施药时的病情及生物制剂本身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异。根据单季直播稻纹枯病的发病特点,生物制剂防病宜在发病较轻时进行,并适当增加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17.
Establishment methods for rice crops in tropical Asia are very diverse, leading to varia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rice canopies. Differences in canopy structure can in turn affect the spread of the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 Rice sheath blight epidemics were compared during two seasons in crops established by different methods: direct broadcasting of pregerminated rice seeds, and transplanting of rice seedlings at spacings of 20 × 20 cm, 13 × 25 cm and 25 × 25 cm between hills (i.e. along and between rows, respectively). In both years, the apparent infection rate based on incidence data and the terminal severity of sheath blight were lower in the direct-seeded crops than in any of the transplanted ones, regardless of spacing. The frequency of leaf-to-leaf contacts ( CF ) between hills (or plants) was highest in direct-seeded rice, and lowest in rice transplanted at a spacing of 25 × 25 cm. Larger CF is known to favour rice sheath blight epidemics. The appa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gher incidence and lower CF in the transplanted stands than in the direct-seeded stands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ccessibility of healthy host tissues to the spread of the pathogen in the canopy, and accounts for within-host (rice hill or plant) and between-host (hill or plant) disease spread. The analysis of incidence-severity relationships indicated a less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in direct-seeded rice,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illers. These findings have direct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由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本研究评估了两株哈茨木霉菌株3S1-13和4S2-46对纹枯病生防潜力及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效果。研究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在含有1%酵母粉的PDA上能恢复产分生孢子的能力。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对茄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具有防治水稻纹枯病潜力,且发酵液防效显著高于孢子液的防效。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根系、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显示出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与生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发酵液不仅可以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而且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及生长,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和纹枯病化控的策略及复合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田间小区和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混合发生的化控策略及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7月上中旬)用高效、长效、安全药剂扑虱灵和粉锈灵混合防治的“治前控后”化防策略保产效果最佳。试验证明,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水稻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组建了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虫量(X_(1-2))、纹枯病病株率(X_3)的复合为害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经田间小区、大田应用检验,不仅防效高,保产效果好,而且减少施药次数,保护了天敌,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改进的纹枯病菌接种法,对当前我国南方稻区17个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测定和分析了各材料的纹枯病病级(RD)、相对病斑高度(HR)及株高(HP)。通过试验,将17个骨干亲本分为抗病、中等抗病、中等感病和感病4种类型;筛选出了3个抗病亲本(明恢63、蜀恢527、广恢128)和3个中抗亲本(绵恢725、珍汕97B和协青早B);供试亲本的平均RD为4.78,平均HR为0.52;通过分析,发现纹枯病病级(RD)和相对病斑高度(HR)呈极显著正相关(y=8.373x+0.435,y=RD;x=HR)、株高和病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