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蛤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不同发育阶段文蛤 (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活体解剖取出生殖腺 ,常规方法制成切片 ,以透射电镜(TEM )观察其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 ,文蛤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间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吞饮泡等细胞器均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质膜伸出大量的微绒毛 ,并出现卵黄膜 ,胞质中有大量膜性小泡 ,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卵黄前体物质逐渐增多。在卵黄合成中期 ,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活动活跃 ,卵母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卵黄物质 ,细胞质膜外凸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卵黄合成后期 ,卵质内贮存了大量的卵黄粒 ,细胞器不发达。此外 ,还对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卵黄颗粒的细胞内、外原料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线粒体的变化及其与卵黄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线粒体经历了数目以及结构上的系列变化。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各异,有椭圆形、圆球形等,线粒体嵴稀少;随后,细胞质中出现较多近椭圆形的线粒体群,嵴丰富,外膜光滑。连续切片观察表明,该时期线粒体尚未明显参与卵黄颗粒的形成。卵黄发生中期,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的结构出现两大类群:一类线粒体呈长杆状或椭圆形,体积小,嵴丰富,内部基质暗,外膜光滑,主要功能是为卵母细胞发育提供能量;另一类线粒体体积大,呈圆球型,嵴逐渐退化,内部基质呈现电子透明状,外膜出现大小不一的波浪状。后一类线粒体膜内陷,出现明显的类似细胞内吞作用,参与卵黄颗粒的形成。被吞饮物主要为有膜性泡,包括波浪状膜的高尔基体分泌泡、光滑外膜的内质网囊泡以及小型线粒体。与此同时,卵母细胞质膜形成众多胞饮小泡,外来物质逐渐进入卵母细胞,通过高尔基体的加工,以分泌泡相互融合形式参与卵黄颗粒的形成,内吞作用所累积的卵黄颗粒占主要部分,因此在该时期卵母细胞卵黄颗粒的形成以外源性为主。在卵子发育后期,皮层区域出现具典型结构的线粒体,当这些线粒体参与皮层颗粒形成后,卵子逐渐成熟,整个卵母细胞中很难见到线粒体。卵母细胞内卵黄颗粒进一步形成并相互融合,整个卵细胞几乎全为卵黄颗粒占据,未见明显线粒体。  相似文献   

3.
甲壳动物Na+,K+-ATPase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EC,3,6,1,3)属于磷酸水解酶,可以催化含磷的酸酐分解,反应式:ATP+H2O→ADP+Pi。它存在于细胞及细胞器的膜上,是生物膜上一类重要的膜结合蛋白酶,它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感染的刺激隐核虫各期虫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玮 《水产学报》2005,29(5):635-642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鲹(Trachiru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肪体等细胞器,有的阶段具有粘液囊、伸缩泡、食物泡、共生细菌等。粘液囊在大小、形态和分布上与多子小瓜虫的不同。文中分析了刺激隐核虫在形态上与多子小瓜虫的诸多差异,认为刺激隐核虫的分类更适合归于原口类(Promotome),而不是膜口类(Ophryoglenina)。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白云石珠核"平板珍珠"生成过程中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表皮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在"平板珍珠"生成过程中,白云石珠核与贝壳珠核结果一致。外套膜受到异缘物的刺激,发生一系列的表皮细胞形态和细胞器的变化。(1)细胞形态变化:外表皮细胞高度发生变化,先增高再变矮,其中插片后6、12d变化较明显,而12d最高,且胞质中的空泡化最明显。(2)黏液细胞量变化:插片后Ⅱ型黏液细胞数量增多,而插片后6、12、19d外表皮中则很少黏液细胞分布。(3)细胞器变化:插片后22h,柱状细胞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消失,高尔基体减少,线粒体也多转变为分泌泡;39h,原来具成群线粒体和分泌泡的细胞内的线粒体很少,分泌泡则非常多;6d,粗面内质网增多;12、19d,有较多含有成群的线粒体的细胞,分泌泡则很少。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消化道器官显微与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林树根 《水产学报》2002,26(5):396-401
采用电镜和光镜技术研究大黄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大黄鱼舌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舌腹面固有膜有浆液性腺泡;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端含有大量成熟粘液原颗粒,核周有不同成熟阶段的粘原颗粒,细胞器位于核周及下方,贲门和盲囊部胃小凹处有粘液腺,固有膜含大量胃腺,幽门部没有胃腺;胃腺细胞为矮锥形,细胞内含微管泡系和酶原颗粒,是一种典型的泌酸胃酶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有许多杯状细胞,肠上皮有密集的微绒毛,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内各种细胞器均较丰富。大黄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消化、吸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驼背鲈肝脏结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之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有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高尔基体很难观察到,仅在胆小管和狄氏间隙的附近发现。此外,在肝血窦的附近观察到成纤维细胞、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肝组织中胆管数量众多包括肝叶中央胆管、支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小叶内胆管,并且在中央静脉附近偶见辐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  相似文献   

8.
长鳍篮子鱼消化道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长鳍篮子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黏液细胞,黏膜下层含有大量腺体。胃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胃贲门、盲囊部分布有许多腺体,幽门部较少;胃柱状细胞中有较多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一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吞饮泡。肠道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含有许多杯状细胞;肠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密集的微绒毛,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内细胞器较丰富,在细胞上部分布有大量多泡体。由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由高变低,数量逐渐减少,肌层逐渐变厚,后肠分布有大量淋巴细胞,紧密排列成环状。幽门盲囊组织构造与肠道相似,但上皮细胞游离面有比肠道更密集的微绒毛。长鳍篮子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嘉庚蛸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嘉庚蛸精子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细胞器及细胞核的动态结构变化。精原细胞呈椭圆形,细胞质少、核大,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初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线粒体多,索条状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常集中分布,中心粒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线粒体嵴发达、基质丰富,高尔基囊泡积累电子致密物,中心粒发出的“9+2”轴丝结构形成。精细胞分化过程分为6个时期,主要特点为:①核内染色质凝集经颗粒化、纤维化及片层化,最后,形成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与此相应,核形态由椭圆形、变成长椭圆形、再变成细长柱状,核后端最后向前凹入形成核内沟;精子核的形态建成为染色质的凝集与核周微管加压协同作用的结果。②高尔基囊泡积累电子致密物、融合发育成顶体囊,逐渐延长演变成钻头形的顶体。③线粒体向核后端迁移,形成精子尾部的线粒体鞘。  相似文献   

10.
姚泊  叶成仁 《水产科学》1994,13(6):18-20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日本对虾眼柄内的胶质细胞。结果表明;这些胶质细胞呈圆形,椭圆形,直径4900-5100nm,细胞质无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结构,细胞核大,直径约3900nm。电子致密的异染色质位于核边缘,连成块状。核周腔有明显的增宽现象,细胞膜外有由3-4层组成的片层结构,片层宽度约20-33nm,层距宽度约15-5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