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很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点和毒性机制以及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旨在提醒大家杀虫时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2.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含有苯氧烷基的环丙烷酯类新型杀虫剂。大多菊酯对鱼类具有高毒性,且在虾蟹类的养殖上,被列为禁用药。该药物的不正当使用会造成水产品中菊酯残留,给人类健康饮食带来隐患。本文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成果,分析了应用于检测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的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其优缺点,重点讨论了水产品拟除虫菊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前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含有苯氧基的环丙烷酯,近年来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了水生动物的生存。这类农药绝大多数属于高亲酯性杀虫剂,在水中能直接进入鱼类的鳃和血液中,它们对这些农药的转化和排泄能力明显低于对农药的积累,同时这类农药可通过钠离子通道干扰非靶生物的神经传导功能,因此,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水  相似文献   

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杀虫剂,具高效、广谱、低毒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使昆虫等神经系统的神经突触上乙酰胆碱积累,神经细胞膜渗透失常,神经传导受抑制,从而使虫体及幼体兴奋、麻痹死亡。拟除虫菊酯类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在水产养殖业上可作为渔药使用,如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作为国标渔药,可治疗鱼类的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寄生虫病。但其对小龙虾、河蟹、青虾等甲壳类动物的毒性较大。正由于这种特性,近年来华东地区的许多养殖户使用菊酯类来浸泡池塘,以达到有效杀灭池塘内的野杂鱼、虾蟹等甲壳类、水生昆虫等的清塘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药对水产动物毒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三个方面介绍农药对水产动物蚤类、鱼类、虾类的影响,并对有机氯农药、有机磷、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产动物的毒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希望能对以后农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是一类生物活性类似天然除虫菊酯的仿生性药物。其具有高效、杀虫广谱、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和农药领域,目前在渔用药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诱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渔业水域的污染以水生生物为指示物,在国内外已广泛采用,而利用鱼类血清胆硷酯酶活性的变化作为水质污染指示物的报导则较少见。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会抑制神经系统及血清的胆硷酯酶的活性,因此,测定有机磷农药对鱼类血清胆硷酯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包括急性毒性及判断,在鱼类组织器官的毒性效应和血液中生化参数的影响,在鱼体中的生物积累,毒性作用机理,联合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雌激素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能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通过多种机制表现出拟天然雌激素或者抗天然雄激素的作用。双酚A(bisphenol A, BPA)和酞酸酯(也称作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是具有雌激素类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并对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本文总结了目前BPA和PAEs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为评估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鱼类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雌激素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能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通过多种机制表现出拟天然雌激素或者抗天然雄激素的作用。双酚A(bisphenol A,BPA)和酞酸酯(也称作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具有雌激素类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并对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本文总结了目前BPA和PAEs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为评估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鱼类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离子铜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综述了重金属离子铜(Cu^2+)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影响。高剂量的Cu^2+可造成鱼类胚胎孵化率降低和畸形率增加,对于仔鱼、稚鱼和幼鱼也有较大毒性作用,严重者可致死。文章分析了Cu^2+对各种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探讨了铜和其他重金属等毒物对鱼类的联合毒性作用,对渔业水质监测和渔药的使用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1.观察外部离子钙对淡水鱼类鳃的渗透调节功能的作用。2.钙和其他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对鳃上结合位点的竞争影响了鱼类的吸收及对鱼类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七氟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溴氰菊酯10种拟除虫菊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丙酮(V/V,3∶1)提取、铜粉除去硫化物、石墨化碳黑-佛罗里土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石油醚/丙酮(V/V,4∶1)洗脱、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七氟菊酯在2.5~100 ng/ml、其他9种菊酯在5~2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7);2、20、40μg/kg添加浓度的回收率在72.8%~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11.3%;检出限(LOD)为0.01~0.1 μg/kg(湿重),最低定量限(LOQ)为1~2 μg/kg(湿重);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拟除虫菊酯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氨氮是水产养殖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水质指标。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主要归因于其所包含的非离子氨(NH3-N)的毒性。研究表明:NH3-N能够影响鱼类的生长、渗透压的平衡、代谢活动等,并能对鱼类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文就NH3-N的毒性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棉酚是存在于棉属植物中的一种黄色多酚型毒素.就棉酚对人类、畜禽以及水产动物的毒性进行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棉酚对鱼类的毒性及棉籽饼粕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中镉是公认毒性最大、蓄积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易富集于水生生物体内,对其生理代谢产生毒性效应,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以鱼类为代表性水生生物,综述了镉对鱼类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鱼类食性和摄食途径的差异造成镉在其体内的积累和分布具有生物特异性与组织差异性。水体镉浓度超标可导致鱼类的鳃和肝脏等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并对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生殖调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与基因表达等产生毒性效应,其毒性效应随镉暴露浓度、暴露时间、鱼类种类、发育阶段和性别不同而异。同时,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在镉诱导的氧化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更加深入研究镉的毒理效应及机制,进而更好地控制水环境中镉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以及为人类提供安全的水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棉酚毒性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侯红利  罗宇良 《水利渔业》2005,25(6):100-102
棉酚是存在于棉属植物中的一种黄色多酚型毒素.就棉酚对人类、畜禽以及水产动物的毒性进行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棉酚对鱼类的毒性及棉籽饼粕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立渔业水质中七氟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溴氰菊酯10种拟除虫菊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萃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减压浓缩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七氟菊酯在2.5~100ng/mL、其它9种菊酯在5~20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4);0.05μg/L、0.5μg/L、1μg/L添加浓度水平的回收率在73.8%~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10.3%;检出限(LOD)为0.125~2.5ng/L,最低定量限(LOQ)为0.025~0.05μg/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满足渔业水质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盐碱和pH对鱼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渔改碱"是开发利用我国约6.9×108km2低洼盐碱水域的有效途径。水体中的盐度过高会显著影响鱼类的渗透压调节、能量收支、生长发育、组织功能以及血浆电解质浓度等;碱度过高会引起"碱病"和多种异常生理、生化而迅速死亡。盐碱和pH对鱼类理化的影响还有协同作用,盐碱过高时对鱼产生联合毒性作用,pH值升高时同样也会加剧这种作用。本文综述了盐碱和pH对鱼类的理化影响、毒性作用等,探讨了鱼类在盐碱水中的生长机制,以期为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对于鱼类免疫的研究很早就出现,鱼类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存的脊椎动物。但与哺乳类相比,鱼类的特异免疫系统尚不够发达,特异性免疫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在鱼类对外界刺激及病原生物侵袭的防御反应中,非特异性免疫起着重要作用。现已知参与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因子主要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等一些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以及介导一系列免疫或应激反应的蛋白分子,如补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溶菌酶和抗菌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