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养殖水体环境中,氮元素以-3至+5多种不同价态存在,在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无机氮和有机氮之间相互转化。无机氮形式主要有溶解分子态氮(N_2)、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以及一些中间产物等;有机氮形式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尿素和腐植酸等。亚硝态氮即常说的亚硝酸盐,可以被水体中的藻类作为氮肥吸收同  相似文献   
2.
3.
4.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产量至今已连续30年位列世界第一。2018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达4 991.06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的水产养殖大多数采用的是高密度养殖,常常伴随过量的施肥、投饵,使得残饵、水产动物排泄物等在养殖水体中积聚,导致养殖水体中植物性营养元素(总氮、总磷等)和有机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等)的污染负荷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池塘生态系统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须对池塘生态系统进行全程科学精细的管理,以体现"养鱼先养水、养水先改底"的宗旨。根据绿科公司多年的一线实战经验,结合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绿科推出了池塘养殖水体环境全程管理的"8+2"模式。"8"为清塘、肥水、抑苔、水改、底改、增氧、解毒和抗应激;"2"为养草和补钙。该模式涵盖了所有水产品种的养殖,"8"为基础环节,"2"为针对虾蟹类养殖所增加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增氧:池塘水体溶氧决定了水体中生物的代谢活动、物质的形态和价态、氧化还原状态及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水体溶氧具有周期性变化,一般白天多,夜间、黎明前少;晴天多,阴雨天少;养殖动物密度过大,水体过肥,有机物多,可造成水体的呼吸作用加剧,导致水体阶段性缺氧;高温条件下,水体溶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水产动物的耗氧增加,造成缺氧;水中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氮等含量超标,也会造成缺氧。缺氧状态会造成毒性物质大量积累,增加毒性,对水生动物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8.
<正>小龙虾病害较多,尤其是池塘精养病害易发,会给养殖生产带来影响。水质的恶化是引起小龙虾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龙虾的养殖上必须转变养殖理念,要从过去的"小龙虾发病-药物治疗"过渡到"管控好水质和底质-预防小龙虾发病"上来。养殖理念的转变有助于减少虾病的发生,减少成本的投入及风险的发生,提高养殖虾的品质。一、水质调控绿科生物提出了生态防控方法:(1)维持水体藻菌相的平衡:定期补肥补菌,每7~10天使用1次"特效肥水膏+EM原液""新硅藻生物肥+菌泡腾";(2)以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当前罗氏沼虾养殖中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和蓝藻水华频发问题.[方法]采用高含量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富营养化水质因子的调控和蓝藻水华的快速治理,探讨了芽孢杆菌的合理用量和作用方式.[结果]高含量芽孢杆菌应用于罗氏沼虾养殖水体后,对富营养化水质因子具有显著的控制和改善作用,其可降低水体中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含量,稳定水质pH值.在试验浓度范围内,2种不同含量的芽孢杆菌对水质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最大转化去除率分别为45.61%~51.00%、52.24%~62.69%和12.69%~14.15%,并可快速抑制蓝藻的生长;间隔5 d经2次使用芽孢杆菌后,水体中蓝藻数量与初始相比降低了26.8%~71.7%,与同期未使用芽孢杆菌的水体相比下降了58.6%~81.9%,下降率与芽孢杆菌使用浓度呈一定的浓度-效应线性关系.按每公顷(以1.5 m水深计)4.5×1013~1.5×1014个菌体加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可得到良好的改善和净化,3 d便可减轻蓝藻水华.芽孢杆菌的初始含量越高净化效果越好.[结论]高含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为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生物防控的有效技术和手段,为中国水产绿色养殖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水产养殖而言,一方面养殖水源受外源水污染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养殖水体环境本身的污染也在随着养殖的进行而快速累积。如果不注意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定期地排除各种对水产生物产生影响的毒素,养殖注定会受影响。因此,"解毒"是目前水产养殖关键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市场上解毒产品种类众多,使用方法和效果不一,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其实,不同的解毒产品所针对的毒素是不同的,乱用或滥用解毒产品会带来问题。那么如何合理使用这些产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