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养鱼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病毒、细菌性及寄生虫等病害,却忽视了种种藻害的防治,造成大面积减产。现介绍几种植物性藻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一、小三毛金藻由于此藻生有三根鞭毛,故称小三毛金藻。这种金色藻能在较高的盐度和硬度的水中生长繁殖。当鱼池水中的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后,它会分泌出一种鱼  相似文献   

2.
小三毛金藻是一种微型单细胞金藻。由于它在盐度较高的北方盐碱地池塘、沟湾等水域极易大量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养殖鱼虾的大量死亡。近几年来,山东、河北等省相继发生过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造成的淡水养殖业危害。1989年以来,我们通过反复试验,初步探索出了小三毛金藻危害规律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小三毛金藻概况小三毛金藻是一种半咸水有害藻,自从1920年在荷兰沿海首次发现该藻以来,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发现了它的存在和危害。小三毛金藻细胞呈椭圆形或球形。前端有三根鞭毛,鞭毛基部附近有一个伸缩泡,两侧有2个金黄色叶状色素,白糖素位于后端。在细胞的中部有许多微粒状小粒。细胞的个体很小,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内部结构。小三毛金藻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对北方养殖池塘3种常见的单一藻类小三毛金藻、裸甲藻、膝口藻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我们渔场是小三毛金藻的发现地。自1963年建场被发现以来,由于这种害藻的危害,使渔场在20多年时间里不能正常生产,陷入瘫痪状态。1974年有关小三毛金藻的发现等情况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这时我们已经有了10年的防治历史。在这10年中采取的主要防治方法是硫酸铜和硫酸铵全池  相似文献   

6.
三毛金藻大量繁殖时,向水中分泌细胞毒素、溶血毒素和鱼毒素等,可使鱼类和水生动物中毒死亡。养殖鱼类中鲢、鳙鱼对其最为敏感,其次是草、鲂、鲤、鲫、梭鱼等。宁夏地区是盐碱地带,水质碱性大,pH值高,是小三毛金藻高发地区,小三毛金藻中毒常给水产养殖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做好防治工作。一、发病病因三毛金藻病病原是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  相似文献   

7.
三毛金藻又叫土栖藻,是金藻门类的一种单细胞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引起疾病的一种藻类。该藻可在水体中释放大量鱼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发生时一般在冬季和春秋季,此时水质指标基本与鱼类正常生长时水质指标一样,因此很难预防,在发病时也很难从水质指标上来判断。发病的这些塘口的水体属于盐碱地水体,水体中含有大量钙、钠离子,这些离子与鱼毒素形成具有活力的复合物,引起鱼类中毒,尤其三毛金藻作为一种有害藻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一些沿海县的养鱼池,近几年来由于小三毛金藻的危害,引起大批死鱼。小三毛金藻是浮游单细胞鞭毛藻类,藻体极小。常生活在池水盐度4~5‰以上,氯化物含量2000毫  相似文献   

9.
小三毛金藻对鱼类的危害,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蒙等地报道较多,而在江苏省却较少报道。养鱼单位或养鱼户由于对这种中毒症缺乏认识,往往误诊而造成损失。在盐碱土质或久旱无雨而又缺少水源的池塘常发生小三毛金藻的危害。1986年秋季  相似文献   

10.
舞三毛小金藻是一种半咸水害藻,其代谢产物中含有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河北省青县运河以东为半咸水区,浅层水质含盐量在4—7‰之间。在多年的养鱼过程中,因舞三毛小金藻之害造成的绝产或减产损失达几十万元。在养鱼实践中我们对舞三毛小金藻的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舞三毛小金藻的生物学特性 舞三毛小金藻属于金藻门、三毛金藻纲、三毛金藻目。是一种浮游生活的单细胞藻类,多在氯化物型  相似文献   

11.
长吻鮠胚胎和胚后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的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与水温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内外一些学者先后探讨了鲤鱼(Cyprinus caripo)、湖红点鲑(Salvelimus namaycush)等多种鱼类发育的有效温度、最适温度和临界温度,以及鱼类胚胎对水温的敏感性、依从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有关硬骨鱼类鳔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孟庆闻、李婉端,1984;孟庆闻等,1987;郑文彪等,1988;秉志,1983;Harder,1975;Whitehead和Blaxter,1989],而鳔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较少,仅见王瑞霞[1982]和Berra与David[1989]描述了青鱼及Lepidogalaxias samlamandroides的鳔原基来源。作者选择鲶形目两个不同科的代表种,鲂科的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鲿科的大鳍鳠Mystus maeropterus(Bleeker)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两种鱼鳔的原基来源、衍化,并比较了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弧菌对文蛤的致病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亚林  于业绍 《水产学报》1993,17(3):249-252
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南部沿海屡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使文蛤资源量急剧下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研究,目前已有几篇报道。郑国兴等[1991]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溶藻弧菌并证实其致病性。王广和等(1991)研究证实弗尼斯弧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杨美桂等(1978)报道了1977年引起台湾新竹区养殖丽文蛤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但有关文蛤病  相似文献   

14.
哺乳类动物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较稳定,酶带分布非常有规律,同源组织的LDH同工酶酶谱通常相似和稳定。鱼类LDH同工酶复杂得多,有三分之二品种中,其LDH同工酶类似哺乳类动物的酶谱;但在其余三分之一种类中,两个亚基随机结合受到限制,出现了不规则酶谱,有的只有2—3条酶带,有的超过5条酶带。即使具有5条酶带的鱼中,其骨骼肌和心肌LDH在电泳酶谱上迁移快慢正好与哺乳类动物相反。此外鱼类C基因产物并不特定在某一组织或器官中,一些鱼的  相似文献   

15.
杨德康 《水产学报》1991,15(1):77-81
太平洋丛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的年产量,在八十年代高达四、五十万吨,占目前世界头足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世界最重要的头足类资源。丛柔鱼的分布区局限于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周围海域,其群体密度最高;在黄海北部和东海外海的分布区,也有一定产量,主要为流网和底拖网所兼捕。本文论述东海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内太平洋丛柔渔资源的分布密度以及它与不同水系交汇形成流隔的密切关系;五、六月份柔鱼鱼发适温为16—17℃,柔鱼群体栖息活动水层与浮游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大连紫海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勉英  高绪生 《水产学报》1991,15(1):72-76,81
大连紫海胆是产于西北太平洋沿海水域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胆,也是我国正在研究发展的新的海水增养殖种类。为搞好其人工育苗与培养殖技术,探讨主要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必要的。廖玉麟(1982)、廖承义(1987)、今井利为(1986)、伊东义信(1987)、Fuji(1962)等曾就温度和饵料这两个重要环境因子对海胆类的影响进行过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大连紫海胆、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硒含量对中国对虾生长及其体内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饲料中硒含量对中国对虾生长及其体内含量的影响王安利,王维娜,刘存岐,王所安(河北大学生物学系,保定071002)王荣端,马志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066100)关键词硒,饲料,中国对虾EFFECTSOFSELENIUMCONCENT...  相似文献   

18.
许柳雄 《水产学报》1994,18(4):340-343
尼龙钓线颜色、粗度和钓线长度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的影响许柳雄(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尼龙钓线EFFECTOFCOLOUR,THICKNESSANDLENGTHOFNYLONFISHINGLINEONJIGGIN...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137Cs、^60Co双核素示踪法研究它们在扁藻、轮虫、泥蚶、对虾、罗非鱼等重要水产品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并以单核素示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对虾以外的其他生物体内^60Co的积累大于^137Cs;胃肠和肝脏是鱼类积聚^60Co、^137Cs的主要器官,而对虾的头胸部和附肢是积聚^60Co的主要部位,^137Cs在对虾体内倾向于全身性分布。  相似文献   

20.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