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底栖动物中,不少种类是优良的饵料生物,还有一部分是高级装饰品与药品的原材料,其数量和分布是合理放养底栖性鱼类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依据之一。从1982年到1985年,我们对柳叶湖的软体动物、水蚯蚓和摇蚊幼虫的种群、现存量、分布规律以及季节变化作了调查研究,并对可供鱼产量作了估算。一、工作方法 1、设点。软体动物的采样是同水生植物的调查一同进行的,在全湖共设置了16个断面71个测点。断面是根据水面形状均匀分布,断面上各测点与其中心点对称布局。  相似文献   

2.
一、柳叶湖的鱼类柳叶湖是西洞庭围垦后留作调蓄、灌溉的垸内湖泊。湖水下泄沅江汇聚洞庭。由于江湖相通、许多鱼类又能在内湖自然繁殖,虽然人工放养近二十年,其天然鱼种类较多。据我们1982—1984年调查,该湖现有鱼类54种,隶属9目14科。其中鲤科鱼类38种,占70%;银鱼科、鮠科、鮨科各2种,分别占3.7%;鳀科、鳅科、鳗鲡科、针鱼科、鳢科、鲶科、合鳃科、塘鳢科、虾虎鱼科、刺鳅科各一种,分别占1.85%。二、天然经济鱼类在养殖湖泊中的变动从1982—1984年,我们结合冬捕,对柳叶湖天然鱼类的种群组成进行了逐年统计,结果如表1。统计资料指出,在柳叶湖放养鱼类产量逐年上升的同时,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天然鱼类在总产量中也相  相似文献   

3.
太湖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变动及其对鱼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在1980~1982年及1987年夏季对太湖的水生植物资源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物种群分布有一定的特殊性,对鱼类区系组成及鱼产力影响较大。.方法调查工作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进行。东太湖水生植物资源茂盛,故采取划分断面,定点采样。西太湖除竺山湖、杨湾等处作定点采样外,其余湖面随机取样。计算沉水植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是湖南省科委于1982年下达的“六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由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常德县渔场等单位承担。它围绕当前湖南中小型调蓄湖泊养鱼中存在的问题,从湖泊调查入手,采取增、养殖并举的方法,从1982至1985年按计划查明了资源的变化,解决了大鱼种和全面改革拦鱼设施等关键技术,该湖鱼产量由试前265吨上升到575.6吨,增长1.17倍,单产由亩平16公斤提高到35公斤。其中一万亩的柳叶湖达到461吨,单产46公斤,四年累计总产值252.1万元,累计总利润105.41万元。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花园湖位于淮河中、下游 ,属于老年沉积浅水性湖泊。水生植物特别茂盛 ,覆盖面积达 90 %以上 ,在各种水生植物之中 ,野菱是绝对优势群落 ,覆盖率占全湖面积的 6 0 %~ 70 %。 1987~ 1989年实施调查 ,6~ 10月份野菱生物量可占水生植物生物量的 35 %~ 70 %(见表 1)。由于野菱的大量生存 ,给渔业生产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首先 ,野菱植株不为鱼类喜食 ,不利于发展草食性鱼类 ,野菱覆盖面积大 ,生物量高 ,消耗了湖中大量的营养成分 ,使水质清瘦 ,茂密的枝叶阻碍着光线的进入 ,抑制了其它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其次 ,影响大湖水体对…  相似文献   

6.
兴凯湖与小兴凯湖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仅一岗之隔,但二者的生态环境差别很大,在小兴凯湖移植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进行人工增殖没有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随泄洪水流入到兴凯湖中的大银鱼则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种群。为探讨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的差异及其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于2010年1月-12月对兴凯湖和小兴凯湖鱼类组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二者在鱼类种类组成上相似性仍较高,但在鱼类生物量组成上有明显差别。本次调查兴凯湖有鱼类56种,与历史数据比较基本没有减少,但新纪录3种: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和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loity(Dybowski)。小兴凯湖现有鱼类33种,比历史记载减少10种,东北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和大银鱼为3个新纪录种;两湖的Sorenson指数为0.72。作为亚寒带的大型湖泊兴凯湖有着独特的水文和生态特点,大多数喜草生境种类在兴凯湖中的生物量都很低。本文探讨了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差异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2~2003年对昆承湖水中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分析,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52个种属,年平均数量为161.10万个/L,生物量为2.47mg/L;浮游动物4门56个种属,年平均数量为582、36个/L,生物量为3.40mg/L。通过对湖泊鱼类结构调整,恢复水生植物,力求昆承湖渔业朝生态渔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1983年6月至1985年11月,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24个调查点进行了鱼类区系调查。采集到鱼类标本1800余尾,计89种。有2种在湖北省是首次报道。一些种类的性状与以往的描述存在差异。富水和陆水两大水系的鱼类组成有所不同.沿江湖泊通过连接长江的港渠引进长江鱼种;调整水库鱼类种群结构以及保护和利用山区的鱼类资源应是发展咸宁地区渔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983年6月至1985年11月,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24个调查点进行了鱼类区系调查,采集到鱼类标本1800余尾,计89种,有2种在湖北省是首次报道,一些种类的性状与以往的描述存在差异,富水和陆水两大水系的鱼类组成有所不同,沿江湖泊通过连接长江的港渠引进长江鱼种;调整水库鱼类种群结构以及保护和利用山区的鱼类资源应是发展成宁地区渔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对洪泽湖水生植物的种群、分布、生物量等进行了1次全湖调查和4次补充调查。结果表明,洪泽湖现有水生植物15科25种,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为优势种;共有5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芦苇群丛、荇菜群丛、马来眼子菜群丛、荇菜+马来眼子菜群丛、荇菜+苦草群丛;植物在整个水域的分布表现为沿湖岸向湖心3.5km范围内呈明显带状分布格局,但在此范围外的水域,分布格局呈不规则的斑块状;水生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与TN呈负相关关系。从1953年三河闸建成以来,水生植物种类减少,种群开始向单一化发展,某些对水质敏感的种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1993~2008年,洪泽湖水生植被面积减少375.16km2;水利工程修建、营养负荷增加和围网养殖过度发展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群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太湖敞水区小型鱼虾类生物量变化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敞水区各调查月份所捕获各种类的生物量指数大小和组成具明显变化,尤其是优势种间各月也具明显的更替现象,即使是同一月份,而在不同年份中其生物量指数及优势种也有明显的年变化现象。从垂直分布来看,银鱼在水温较高时有趋于中、下层水温较低处活动的现象。每年二次开捕影响着敞水区生物的变化以及种群的集散。从各种统计数据表明太湖鱼类小型化趋势仍在继续;同时对几种多年生鱼类体长与体重测定资料来看,同样具有低龄化的趋势。且湖鲚和太湖新银鱼的产卵期已不像过去那样集中,有延长与分散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洞庭湖区浅水调蓄湖泊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措施,从1982—1985年,我们以柳叶湖(16472亩)为实验基地,在进行水产资源综合考察、摸清饵料生物资源逐年变动规律的同时,开展商品鱼增养殖技术研究。经过四年工作,全湖鱼产量由1982年265吨上升到575.6吨,增产1.17倍,  相似文献   

13.
<正> 底栖动物是湖泊鱼类天然饵料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种类还是经济水产品。研究这类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现存量,对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是十分必要的。洪湖是一个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湖泊,底栖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959~196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曾作过调查。但二十多年来,洪湖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底栖动物  相似文献   

14.
长荡湖水生植被动态及其渔业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清顺 《水产学报》1989,13(1):24-35
本文根据1983年—1984年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整理而成。文中论述了长荡湖现有水生植被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态分布,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近30年来,长荡湖水生植被经历了旺盛—衰竭—恢复—旺盛的演替过程,揭示了引起植被变化的各种因素。随着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长荡湖的鱼类种群结构,渔获对象及捕捞工具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植被的盛衰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消长丰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最后指出了长荡湖水植被的演替趋势和潜在危机,强调了合理利用和定向改造水生植被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如何发展我国湖泊渔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岱海湖浮游动物种类贫乏,生物量不高,并有向咸水化墨迹的趋势,但是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优势,为鱼类提供优质铒料,有利于渔业发展,积极引种耐低温、耐盐碱的水生植物,藻类和浮游动物,增植岱海水体浮游生物品种和数量,改善水体的自然环境,促进铒料生物的发展,优化鱼类品种组成是岱海渔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0年3—12月对烟包山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生物量分别为195.9、148.8、426.3和28 601.7 kg/ha,估算总鱼产力为474.24 kg/ha。该湖属中一富营养型湖泊。提出了渔业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7.
澄湖地处苏州市东郊,西临太湖,北穿吴淞江,与阳澄湖相通。河流大多由西北方向注入湖泊,经东南方向排出,流进黄浦江。澄湖长10.4km,最大宽9km,总面积3800hm2,容积为0.83亿m3。湖型为三角形,平均水深为2~3m,平均为2.18m,湖泊水位主要受本地的降雨和吴淞江水位的双重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澄湖渔业产量只有20kg/667m2,目前已达到60kg/667m2,利润从1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为了进一步弄清澄湖的鱼类资源现状,发展生态渔业,走可持续开发之路,2001~2003年我们对澄湖鱼类区系组成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鱼类资源调查在全湖设点采…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导致水温升高,河流、湖泊普遍升温,而这种增温趋势还将加剧。水温升高,直接导致水体稳定度提高,垂向对流减少,分层现象加剧,冰河解冻提前,水体封冻期缩短;间接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尤其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更加严重,底层水体缺氧导致沉积物中营养盐向上覆水的释放量增加,两者均会诱导水体发生气候变化富营养化。水温升高影响水生有机体的生物过程、物种组成及食物网变化;水体分层及溶解氧含量降低均会增加水体营养物负荷,促进水体浮游藻类种群发生变化;水温变化还会改变水生植物生长条件、生物量及分布,影响水体中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以及栖息地发生变化,使水生无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因此,水温增加势必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乌鳢在花园湖渔业开发中生态地位初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恩生  郑玉林  江河 《水产学报》1992,16(2):147-153
在湖泊的渔业生产中,乌鳢一般是作为敌害鱼类被加以清除的。通过渔获物调查和对乌鳢种群结构和食物组成的分析,认为在花园湖现有的生态条件下,乌鳢对经济鱼类的危害不大,还能起到抑制小杂鱼过量繁殖的作用,可以作为特种经济鱼类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95年对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的南北湖进行了周年浮生物种群组成调查及生物量季节变化的测定,由此估算出该湖食浮游生物及腐屑的鱼类增产潜力。鉴于南北湖是著名风景湖泊,在渔业上不宜采取投饵施肥方式增加鱼是疾病,但针对良料资源状况选择适宜品种,有节制地增殖放养某些经济鱼虾,不仅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