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毛蚶生产性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毛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颇具市场发展潜力的滩涂贝类。但由于近年来过度采捕,造成自然资源匮乏,所以发展毛蚶的增养殖势在必行。过去增养殖所需苗种全靠天然采捕,苗种来源很不稳定,毛蚶的苗种问题成了限制增养殖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人工孵化毛蚶苗种技术,我们利用原有的对虾育  相似文献   

2.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中国渤海、东海近海较多.以往进行的毛蚶增养殖所需的苗种全部依靠天然采捕.近几年来,毛蚶市场供不应求,毛蚶增养殖应运而生,而由此带动的苗种生产也取得很大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毛蚶苗种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干露及温度变化对毛蚶苗种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9.5~18.2℃范围内,体长22.01~27.72mm的毛蚶苗种,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成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试验范围内,不同种规格的毛蚶苗种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总体趋势是小规格苗种比大规格苗种成活率高。结果表明,毛蚶干露耐受力的长短,受温度影响明显,在试验范围内,小规格苗种耐干露能力比大规格苗种耐干露能力要强。  相似文献   

4.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具有分布广、产量高、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蚶类中主要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和受近海环境污染的影响,其资源量大幅减少。目前,国内关于毛蚶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尚不成熟。2008年4月,滨州市水产研究所从浙江引进毛蚶大规格苗种,在黄河三角洲闲置虾塘内进行了养殖,  相似文献   

5.
毛蚶俗称“蚶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大型的浅海滩涂经济双壳贝类,主要生活在2~10m浅海海域,广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而地处渤海之滨的丰南沿岸所产毛蚶以个大、体肥、膏满、不含泥沙等优点,在全国享有盛名。但由于近年来过度采捕,造成自然资源匮乏,发展毛蚶的增养殖势在必行。过去增养殖所需苗种全靠天然采捕,苗种来源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选择以脊尾白虾为敌害生物,进行了毛蚶苗种敌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8.8~21.1℃范围内,体长4.51—5.49cm,平均体重1.63g的脊尾白虾在饥饿状态下,可以吃食壳长0.355~0.527cm的毛蚶苗种。在此范围内,脊尾白虾及毛蚶苗种的大小,对试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蚶俗称毛蛤、瓦楞子等,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历史上曾是莱州湾主要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羊口毛蛤”作为土著地理名牌远近闻名。但因受浅海水质和底质双重污染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莱州湾毛蚶整体自繁能力逐年下降,资源严重衰退,产量寥寥无几。近年来,为恢复毛蚶资源,提升其品质,潍坊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工增殖,但由于关键的苗种培育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大大制约了毛蚶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此,  相似文献   

8.
<正>毛蚶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埋栖型经济贝类。为恢复毛蚶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在毛蚶苗种育苗、生态养殖以及底播增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规格较小的稚贝通过强化培育后进行生态养殖与底播,是保证苗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我们在无棣海旺贝类增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结合室外虾池培育进行工厂化毛蚶稚贝强化培育技术研究,在规格达到20毫米以上再进行  相似文献   

9.
毛蚶生产性育苗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毛蚶[Scapharcd suberenata (Lisehke)]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为探索人工孵化毛蚶苗种技术,作者于2002年在500m^3的室内育苗池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共培育出壳长1.2-0.82mm、壳高0.8—0.55mm的毛蚶稚贝31000万粒,单位水体出苗62万粒;经中间育成至第2年4月初共获壳长4—4.5mm的稚贝9000万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于2008年开展了毛蚶苗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对其苗种生长的季节变化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月末~8月上旬毛蚶生长较快,尤以6月中旬~7月上旬生长最快;5月底前和8月下旬后生长缓慢;种苗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0~24℃,海水比重为1.017~1.021.  相似文献   

11.
<正>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毛蚶属,为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其中渤海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但近年来,由于日益增加的捕捞压力及环境变化,毛蚶自然资源锐减,迫使沿岸各地水产部门加强毛蚶的增殖放流,本地土著苗种的大规模人工繁育迫在眉睫。自然状态下,毛蚶变态时附着于一定的基质,当体长≥45毫米、水温降至19℃,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因此,传统毛蚶育苗须在幼虫变态期间投  相似文献   

12.
毛蚶生产性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蚶[Scapharcd subcrenata(Lischke)]隶属软体动物门、半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中国渤海、东海近海较多。以往进行毛蚶增养殖所需苗种全部依靠天然采捕,苗种来源不稳定,为探索毛蚶人工育苗技术,作者在500m3室内育苗池进行了生产性育苗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亲蚶来源与暂养亲蚶来自黄海北部自然海区。7月4日采捕成熟亲贝150kg,壳长5cm~6cm,壳表新鲜、完整、无破损,性腺饱满、光泽、无皱褶。洗刷后放入池中暂养,暂养密度在50个/m3左右,暂养期间早晚各彻底换水1次,饵料…  相似文献   

13.
贝类养殖技术之六毛蚶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为双壳软体动物,俗称麻蛤、毛蛤、瓦垄子、蚶子,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我国北方省份最为丰富。近年来,毛蚶市场供不应求,在此情形下唐山市丰南区把发展毛蚶增养殖、加快恢复毛蚶资源工作做为推动全区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事业的重要举措,为解决毛蚶苗种问题,2003年~2005年我们进行了毛蚶人工育苗和中间暂养等技术方面的研究,现将我们的实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基础设施实验在丰南区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育苗室进行。沉淀池为1个面积8亩的土池;砂滤池2个,每个砂滤池水体为80m3;使用室内水泥池14个,规格为4m×6m×1.7m,…  相似文献   

14.
《齐鲁渔业》2009,(6):64-64
今年以来,滨州市水产研究所抓住国家开发黄河三角洲的重大历史机遇,将去年该所取得的“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开发”和“黄河三角洲毛蚶苗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到整个黄河三角洲沿海,同时加紧开展滩涂贝类底播增殖与资源修复技术前期基础研究工作。截至4月份,该市已先后在滨州旺子岛、东营刁口和潍坊大家洼浅海滩涂中潮区,  相似文献   

15.
<正>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蚶科,俗称毛蛤、瓦楞子等,历史上曾是莱州湾主要海产经济贝类之一。但由于受浅海水质和底质双重污染以及过度生产捕捞等因素影响,我市毛蚶整体自繁能力逐年下降,资源严重衰退。近年来,为进一步恢复毛蚶资源,提升其品质,潍坊市摸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工增殖,但由于其关键的苗种培育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制约了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资源并进行增殖放流,开展了毛蚶苗种繁育试验。主要技术包括:亲贝暂养、人工催产、孵化、幼虫培育等,幼虫培育前期密度为10~15粒/mL,后期为5~10粒/mL,眼点幼虫密度为5粒/mL。主要饵料为:金藻、扁藻、小球藻、角毛藻和海洋酵母。  相似文献   

17.
<正> 贝类的人工繁殖育苗多在养殖中应用,主要为解决不断发展的贝类养殖生产上自然苗种的不足,我国已对多种经济贝类进行了人工育苗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在扩大养殖生产,增殖资源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历史上毛蚶做为商品生产只靠捕捞自然繁殖生长的群体,由于捕捞强度的日趋扩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些不良因素;毛蚶资源已受到严重摧残,目前存在着资源不足的迹象,增殖毛蚶资源已为今后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探索如同其它贝类采用人工育苗的办法增殖毛蚶资源1977年~1978年进行了毛蚶人工育苗试验,基本掌握了毛蚶人工催产的有效方法,并对后期幼体进行了一般性培养,本文将初步结果作一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影响毛蚶苗种培育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毛蚶苗种培育期间,胚胎孵化水温、幼虫培育密度、附着基选择处理及投放等主要因子对胚胎孵化、幼虫生长发育与附着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把握好上述因子及参数,可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及变态率,确保稳定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毛蚶(Seapharea suborenata)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是渤海辽东湾重要的经济贝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维生素B。:含量较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辽东湾海域曾是毛蚶四大渔场之一,20世纪70年代,毛蚶年产量达5万t,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品种。但90年代后,由于捕捞过度等原因,毛蚶资源逐年衰退,现已不能形成渔汛。  相似文献   

20.
氨态氮、亚硝酸盐、pH等因子对毛蚶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蚶人工育苗过程中,通过试验氨态氮、亚硝酸盐、pH对毛蚶从受精卵孵化到稚贝的不同时期的影响,为苗种的生长发育探索出最佳的环境条件。结果是氨态氮浓度为0.4 mg/L时略有影响,0.8 mg/L时明显影响,1.6 mg/L时作用极明显;亚硝酸盐浓度为0.6 mg/L时略有影响,1.2 mg/L时明显影响,2.4mg/L时作用极明显;pH适宜范围为7.6~9.2,最适宜范围8.0~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