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亲本营养强化、促熟培育、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及稚螺中间培育等一系列繁育技术,选取江蓠、海带、底栖硅藻等不同饵料进行亲本营养强化和促熟培育,比较其存活率及性腺成熟率;采用阴干刺激、温度刺激、性产物诱导及化学物质直接刺激等不同组合方法进行催产,共设计1个空白组和4个实验组。结果显示,底栖硅藻的促熟培育效果最好,存活率和性腺成熟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70.83%,而江蓠的效果最差,存活率和性腺成熟率分别仅为87.5%和56.67%;阴干刺激2 h+温度刺激+精液诱导相结合的催产方法最佳,获得了1 500万的受精卵,经过约3个月时间的浮游幼虫培育及稚螺中间培育,获得平均壳高2.15 cm的塔形马蹄螺苗6.12万粒。  相似文献   

2.
魁蚶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魁蚶栖息水温达14~20℃时采捕亲贝,使用浮筏式网箱进行暂养。催产时及时挑出雄贝以防止精液密度过大,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人工催产除采用阴干、流水、升温法,使用漂白液处理海水法也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幼虫培育密度以6~10个/ml 为宜。投喂叉鞭金藻加小球藻混合饵料效果最佳。当出现雏形足的幼虫占10%~20%,且壳长大于240μm 的个体占30%以上时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以红棕绳最好。  相似文献   

3.
古蚶亲贝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催产诱导方法,结果显示,采用阴干刺激2h+藻液刺激1h+精液刺激结合诱导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催产,效果最佳,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89.7%和92.3%;浮游幼虫在3个室外池中培养7 d后,幼虫进入变态期,平衡囊大而明显,足部活动频繁,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达176.2μm和165.4μm,幼虫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8.34μm.d-1和8.77μm.d-1;幼虫附着基以细沙采苗效果最佳,附着变态成为稚贝的时间约3 d,附苗率达78.2%;经过32 d的培育,在3个25 m2的水池中共培育稚贝1 293.6×104粒,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790μm和758μm,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17.63μm.d-1和17.19μm.d-1,平均稚贝育成率为61.6%。  相似文献   

5.
青蛤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青蛤人工育苗技术,2001年7~8月,利用72m3水体进行青蛤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阴干5h 流水3h对亲贝刺激催产,以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100目筛绢网筛出的细海沙做附着基,自亲贝产卵起历时20d,培育出壳长(318~487)μm的双管期稚贝9250万粒,浮游幼虫培育成活率86 7%,底栖稚贝培育成活率平均85 6%。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采取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硬壳蛤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壳蛤 (Mercenariamercenaria)亲贝于 2 0 0 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 ,采用阴干和温度变化刺激对其进行人工催产 ,亲贝诱导排放比例可达 80 %。水温 18~ 2 6℃ ,2 0 .5~ 2 4 0h胚胎发育到面盘幼虫 ,孵化率达 94 %。浮游幼虫前期饵料以湛江等鞭金藻 (Iscochrysiszhanjiangensis)为主 ,逐渐添加新月菱形藻 (Nizschiaclosterium) ,后期以新月菱形藻为主。硬壳蛤幼虫温度、盐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 19~ 2 7℃、2 5 .0~ 3 3 .6。饵料以混合投喂效果最佳 ,湛江等鞭金藻次之。浮游幼虫培养 12~ 17d ,幼虫壳长达 2 0 0~ 2 10 μm ,采用在培养池底铺砂做附着基 ,幼虫变态率达 2 1% ,稚贝培养 3 0d后可达 1mm左右  相似文献   

7.
大珠母贝人工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志坚  李孔开 《水产学报》1980,4(3):295-302
本文介绍了利用天然生长的大珠母贝进行人工培育苗种的试验。试验表明,从性成熟较好的亲贝体内取出精、卵,在0.07%的氨海水中进行人工授精,在水温25—29℃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受精卵在水温28℃,比重1.0227条件下,经过五个半小时发育成担轮幼虫,24小时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20天发育成幼苗,开始附着进入底栖生活。试验表明用扁藻和酵母作为幼虫的饲料,基本上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繁殖季节、亲体暂养与催产、产卵孵化和幼体培育及变态附着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大竹蛏在人工暂养条件下无需特殊的人工催产方法,可自然排放精卵。受精卵在水温22~24℃条件下,23~24小时孵化出D型幼虫,孵化率为58%以上。受精后7~9天完成变态,发育至稚贝。以粒径400~500μm细砂作为附着基,经50天培育可达体长1cm左右的苗种。同时,对大竹蛏的催产方法、产卵行为、附着基的投放和胚胎发育、幼虫发生及生长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珠母贝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芳  刘永 《水产养殖》2008,29(2):18-20
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是世界上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的最理想种类之一,在我国主要自然分布于海南省儋州、临高和三亚以及广东省雷州半岛西岸海域.但我国的野生大珠母贝资源相当匮乏,须通过人工繁殖来生产大珠母贝种苗.要做到稳定的育苗效果,对人工育苗过程中的水质控制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大珠母贝对常用饵料摄食及消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张春芳  焦宗垚 《水产养殖》2009,30(10):51-54
2009年5月至6月在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育苗场进行了大珠母贝对常用饵料摄食及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大珠母贝对实验所使用的常用生物或非生物饵料均有较强的摄食能力,从投喂饵料到排出粪便只有3~4 h,所排出的粪便呈条块状;但显微镜检查粪便发现,大珠母贝不能有效消化试验所用的生物饵料,排出粪便中生物饵料细胞完整,而且保持生命活力;大珠母贝对非生物饵料亦不能有效消化,粪便中颗粒与所投喂的饵料颗粒形状、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11.
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外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试验,经过30 d左右的强化培育,结果表明20~50个/m3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试验结果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结合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毛蚶全人工育苗的过程和相关要点。亲贝通过蓄养促熟,经12h阴干、1h流水刺激可获催产成功;经选优、幼虫培育、附着基的选择和洗苗、疏苗等相关措施,在28-30℃,pH8.0-8.2,比重1.016-1.018条件下经40余天的培育获800~1.000um出池稚贝3.98亿。通过对无基质培育的试验,改变了毛蚶育苗模式,简化了生产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相似文献   

14.
潘志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3):126-129, 134
以人工养殖的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亲本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注射不同外源激素诱导巴丁鱼排卵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和地欧酮DOM药物组合的林彼方法,注射剂量为(10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可促进巴丁鱼血清促性腺激素Gt H水平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并成功诱导巴丁鱼排卵,催产率100%,排卵率100%,高于其它试验组。当水温在26~33℃时,采用林彼方法进行了7批次催产工作,注射剂量为(6~7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效应时间9.0~13.5 h,平均催产率80.6%,排卵率100%,生产性试验共获得巴丁鱼卵黄苗2430万尾。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水清滤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和大珠母贝(P.maxima)稚贝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为珍珠贝岸基养殖时的科学投喂和管理提供参考。试验所用合浦珠母贝稚贝壳长(2.49±0.11)cm,大珠母贝稚贝壳长(2.14±0.16)cm。试验所用海水pH 7.79、盐度33.1、水温24~26 ℃,饵料为扁藻。通过测定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这8个时间点的摄食率,得到昼夜摄食节律。结果表明:除6:00~9:00时间段合浦珠母贝比大珠母贝摄食多外,其余时间段大珠母贝的摄食率均大于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一天的摄食总量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的摄食总量。合浦珠母贝稚贝与大珠母贝稚贝的昼夜摄食节律相似,在0:00时摄食率最高,在6:00时摄食率最低,没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16.
在室外土池缢蛏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催产方法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度海区亲蛏催产效果高于高盐度海区,采用淡化水刺激,进行8小时阴干刺激,经过暂养的亲蛏催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D型幼虫经过3~4天的培养,就开始从浮游幼虫到匍匐幼虫的变态附着过程。这是的变态成活率往往决定整个育苗的成功与否。滩涂贝类人工育苗多采用在育苗池底铺砂作为幼虫附着变态的附着基。这种育苗方式只有一层可供幼虫附着的基质(砂、泥例颗粒),水体的利用率低,而且由于水交换不足,幼虫变态后生长慢、成活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要。因此我们对文蛤人工育苗选用不同的附着基所产生的效果做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江珧亲贝的最佳催产方法及减少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现象,分别研究了不同催产方法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效果,不同培育密度和培育方式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阴干4 h后用升温3℃的次氯酸钠中和海水,可诱导亲贝大量排放精卵。并且对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影响较小。幼虫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幼虫最适培育密度为1 ind/ml,在降低幼虫培育密度的同时,在培育池内安装造浪泵,使培育水体流动起来,能够有效减少幼虫的相互粘连提高幼虫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的5-羟色胺(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附着变态,处理不同时间后,计算附着变态率。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0.001、0.01、0.1和1mmol/L的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12和24小时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刺参幼虫附着变态率。以浓度为0.1mmol/L的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24小时效果最好,附着变态率提高12.8%。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开展的大珠母贝室内人工育苗工作获得阶段性突破,经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测试,成功培育出壳长3~7mm的大珠母贝贝苗10万余只,为后续大规模开展大珠母贝人工苗种繁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前,南海所已长期开展珍珠贝基因资源挖掘、培育珍珠贝新品种、人工育苗与插核珠技术、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珍珠贝的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作出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