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大连市长海县海域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种类、附着方式、危害及防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附着敌害生物共17种,其中植物6种:海带、裙带菜、鼠尾藻、鹿角藻、萱藻、囊藻;动物11种:紫贻贝、沙海螂、皮海绵、薮枝螅、细指海葵、才女虫、蛰龙介虫、麦杆虫、藤壶、柄海鞘、玻璃海鞘。  相似文献   

2.
李霞 《齐鲁渔业》2009,(8):54-56
柄海鞘(Styela clara)隶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Urochordata)、海鞘纲(Class Ascidiacea),系统发育上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属过渡物种,具有生殖周期短、繁殖快等特点。柄海鞘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相当丰富。然而,柄海鞘在沿海贝类养殖中危害性很大,它们附着于养殖笼外,少量进入养殖笼内附着于贝类的附着基及贝壳上,严重影响了网笼内外的水体交换,造成笼内缺氧、缺饵、排泄物积聚,不利于贝类生长。此外,  相似文献   

3.
石玉 《齐鲁渔业》2006,23(2):29-30
柄海鞘(styela clava)属脊索动物门、尾索亚门,为温水性种,多产于浅海,成体多固着在港湾、码头、船壳、浮物、岩石、砾石、海藻、贝壳等上,生长繁殖非常迅速。在贝类养殖场中,柄海鞘常附着于养殖笼上,与笼中的扇贝、牡蛎等争夺氧气和养分,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与产量。柄海鞘在我国黄海产量  相似文献   

4.
柄海鞘对栉孔扇贝养殖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通过试验比较,认为大长山海域柄海鞘附着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主要附着于5m以上水层;由于西柄海鞘的大量附着,使栉孔扇贝的养殖产量降低了28%左右,产值降低了38%左右;通过不同试验对比发现,采取分苗后直接下沉养殖水层及西风海鞘附着高峰期过程后上提网笼到适宜养殖水层的处理方法,对于预防柄海鞘的附着栉孔扇贝养殖的危害问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滤食性贝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养殖种类,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增加了近岸水域中贝类的数量。贝类生理过程和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梳理了目前关于贝类对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规模化贝类养殖对养殖区及毗连水域的浮游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机制:贝类的滤食对浮游生物产生强烈的下行控制作用而降低浮游生物的数量;选择性捕食改变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贝类的排泄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贝类的生物沉积则导致硅(Si)元素的沉积和埋藏,改变了生源要素的比例,对硅藻等浮游植物产生了限制;贝类养殖设施的阻流作用使浮游生物在养殖区的滞留时间延长,增加了浮游生物被捕食的概率;贝类养殖显著增加了海鞘等滤食性附着生物的数量,从而也对浮游生物产生了影响。此外,还提出了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港湾贝类养殖容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统计分析法估算了大港湾贝类的适宜养殖面积,同时采用Tait模式和营养动态模式估算贝类自然生产力,根据调查潮间带非养殖区底栖软体动物、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附着动物及浅海底栖软体动物的现存量计算贝类可养殖量,估算结果适养面积为346.67hm^2,贝类自然年生产力为31024t和29829t,海区滤食性软体动物现存量7731t,养殖容量为23293t和22098t。1996年后的实际养殖面积和养殖量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养面积和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贝类养殖大国,30余年来,贝类养殖产量总体稳中有升,但部分贝类的养殖产业因疫病影响出现严重萎缩、甚至消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多种双壳贝类和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因感染疱疹病毒出现大规模死亡,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病原。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鉴定,引起中国双壳贝类和杂色鲍死亡的疱疹病毒分别为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virus 1,OsHV-1)和鲍疱疹病毒(Haliotid herpesvirus 1,HaHV-1)。贝类疱疹病毒病不仅在中国发生,同时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传播和暴发,引起全球贝类养殖从业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多国学者从病毒特征、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生态防控和抗病育种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以期减轻此类病毒对贝类产业造成的危害。大量科研力量的投入使OsHV-1和HaHV-1成为分类地位明确,研究最深入、最全面的贝类病毒性病原。本文对近年来OsHV-1和HaHV-1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其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发生、传播过程、产业危害和防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海水贝类养殖中污损生物的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霞  严岩  黄良民 《水产科学》2007,26(4):240-243
据2002年统计,我国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量的79.4%,贝类养殖面积占海水养殖面积的66.9%,贝类养殖种类已发展到了30余种,其中主要为贻贝、扇贝、蛤、蚶、牡蛎等。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采用的贝类养殖方式是网笼养殖,但是贝类在笼内放养一定时间后,一些海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会在贝壳表面和养殖网笼的表面附着从而影响养殖贝类的正常生长。污损生物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贝类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污损生物对养殖贝类和养殖器具的危害,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光花  岳斌 《水产养殖》2005,26(3):9-11
对荣成市桑沟湾崖头养殖场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海鞘(玻璃海鞘、柄海鞘、史氏菊海鞘、紫拟菊海鞘)、水螅(主要是鲍枝螅)、多管藻、海绵等;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在实验养殖期中,每月倒笼1次组的体重增长最快,但死亡率最高;综合个体、体重增长以及死亡率来看。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广盐性、广温的内湾贝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浙江省平阳县南麂海区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水温适宜太平洋牡蛎养殖,为了摸索该品种在南麂海区的生产潜力,我们开展了太平洋牡蛎延绳式养殖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一、养殖海区及其自然条件养殖在南麂岛国胜岙与马祖岙海区进行,海区平均水深2.87m,泥质底质,年平均水温为18.7℃,月平均最高水温为27.8℃(8月),最低为9.6℃(2月),海水盐度年平均30.46‰,月平均最高盐度为33.07‰(7月~8月),月平均最低盐度为27.07‰(…  相似文献   

11.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贝类,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它繁殖季节时间长,一年有几次繁殖高峰期;幼虫浮游时间长,随潮流可影响到较大范围的海区;变态后常固着在扇贝贝壳及养殖器材上,造成很大危害。(1)牡蛎与扇贝的食性基本相同,都以硅藻及有机碎屑为主,牡蛎变态附着后,在养殖海区内与扇贝争食饵料,造成海区饵料相对不足,影响扇贝的摄食及生长发育。(2)牡顿附着在扇贝贝壳上,增加了扇贝开闭壳的活动强度,消耗了扇贝在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致使扇贝生长缓慢,且易造成扇贝畸形。①牡顺附着在扇贝养殖器材上,不但增加了器…  相似文献   

12.
<正>一、螺、贝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1.肥水困难池塘存在大量螺贝时,其利用底泥和浮游生物、消耗养分,池塘难以肥水或肥水后快速衰败。2.危害水生植物螺类啃食水生植物,对水生植物形成大量且持久的牧食压力,危害水生植物生长。3.消耗氧气螺贝类繁殖速度快,并且多年生,消耗水中的溶氧。4.寄生虫的中间寄主螺类、贝类常作为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如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危害养殖动物和食品安全。5.占领池底,占领养殖空间螺贝类占据池底的生态  相似文献   

13.
小窑湾贝类养殖对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窑湾双壳贝类筏式养殖海区叶绿素a、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时认为:贝类养殖密度对叶绿素a值影响较大,从调查站位上看,养殖密度越大,其叶绿素a值相对较低,从养殖海区的季节变化上来看,叶绿素a值与海区双壳贝类的现存量密切有关;而初级生产力除与叶绿素有关外,还与该海区养殖品种收获时的人为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及其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以及附着生物的附着机理研究进展,并从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综述了目前所采取的防除措施,认为采取不同养殖生物混养等生物技术,是安全而彻底地解决附着生物大量附着问题的比较经济、环保的生态方法。同时,阐述了目前有关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有利影响方面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又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实际情况,贻贝的苗种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良特点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现将贻贝浅海筏式养殖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海区及器材1.养殖海区 选择水质清新,水流畅通的外海区。内湾型海区由于存在水流交换差,…  相似文献   

16.
将JS-867防附着剂用于海水扇贝养殖,对防止贻贝、柄瘤海鞘等海水生物在扇贝笼、纲绳、浮子等养殖网具上的附着,有明显的效果,应用该附着剂,不污染水质,不影响扇贝营养价值,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桂芳 《齐鲁渔业》2014,(10):34-35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贝类死亡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贝类死亡的种类、面积不断增加,使贝类养殖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问题已引起水产养殖者的广泛重视。 1 养殖贝类死亡原因 造成养殖贝类严重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海洋污染、气候影响、各种敌害和赤潮等。  相似文献   

18.
2014年4-6月在桑沟湾海区进行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上筏式养殖实验,分析了鼠尾藻在桑沟湾的生长特性,调查了藻体上的附着生物.结果显示,(1)鼠尾藻在桑沟湾海域生长迅速,水温为10-17℃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6.10%/d;根据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关系,获得了鼠尾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4.9℃;(2)5月10日开始有生殖托形成,水温达到20.4℃时,鼠尾藻生殖托大量成熟,并有放散;(3)养殖期间,鼠尾藻最大长度达187.05 cm,均长可达112.31 cm;干湿比由0.147(4月)上升至0.189(6月);每公顷产量可达43.95 t(湿重),相当于干重为8.25 t;(4)藻体上有大型附着生物16种,主要优势种为尖嘴扁颌针鱼鱼卵、玻璃海鞘和海绵;附着生物的生物量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研究表明,海区的附着生物对鼠尾藻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桑沟湾大规模养殖鼠尾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大嶝岛海域面积91.1 km2,系厦门市贝类主要养殖基地.为了合理和充分开发该海域生物资源,使贝类养殖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课题组对该海域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潮下带、潮间带和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生产量、养殖贝类的滤水率、有机碳含量和贝类含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等模型参数等进行调查、测定和检测分析,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该海域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生产量,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应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的养殖容量;还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适养殖面积,目的在于控制该海域贝类的养殖量和对各种贝类养殖量进行优化配置.三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为35248~39990 t,平均37488 t,140008~158850万个,平均148903万个;适养面积为2145 hm2,其中牡蛎(Ostreidae)1900 hm2,缢蛏(Sinoncvacula constricta)81 hm2,泥蚶(Tegillarca granosa)20 hm2,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ei)144 hm2.2000年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宜养殖面积,应予以削减.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养殖海区贝类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面积养殖海区出现的单产降低、质量下降问题,对套子湾西部养殖海区的海流、营养盐、浮游生物等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其水平、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养殖贝类生长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大面积养殖海区合理利用方案。1992年3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