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其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该海域的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以及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并对东山湾海域物种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东山湾共记录鱼类114种,分属15目57科87属,以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0、5.40、7.60)、(1.42、2.00)和(1.41),均低于东海陆架区、大亚湾、东沙群岛,说明东山湾海域的鱼类多样性比其余海域高,种类组成较为分散。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别为65.8和129.5,其中△+均高于其余3个海域,说明东山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其余3个海域要远,而且分布不均匀。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当采用IRI>1 000标准定义优势种时,秋季的优势种有3种,冬季只有1种,春季有2种,夏季最多有4种,说明不同季节的优势鱼种存在较大变化,主要鱼种季节更替明显。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分析了东山湾及其周边海域的鱼类组成及其分布特点,为东山湾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 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 并从不同的分类阶元上分析了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 分类多样性指数(△+和∧+), 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结果显示,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共记录鱼类20目110科206属, 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 (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5、10.30、14.85), (1.87、2.70)和(1.44); 在目级水平上, 比高纬度的东海陆架、大亚湾和东沙群岛海域高, 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 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 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数值分别为65.8和110.0, 其中△+接近于东海陆架(65.7), 高于东沙群岛(55.2)和大亚湾海域(62.2), 说明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接近于东海陆架海域鱼类, 比东沙群岛和大亚湾海域鱼类的远。与三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 在目级和科级水平上,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同大亚湾海域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这可能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目前,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资源结构呈现小型化和低值化。对南北海域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资源相对较好。应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渔业资源,同时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20世纪80年代起大亚湾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其中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为本文首次提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22目94科206属,以鲈形目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4.27、9.36、14.55),(2.19、3.40)和(1.55),高于东海陆架,而低于东沙群岛海域,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数值分别为62.2和110.0,其中Δ+低于东海陆架区(65.7),高于东沙群岛海域(55.2),说明大亚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区海域鱼类近,比东沙群岛海域鱼类的远,并且分布较不均匀。3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在目级水平上,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同东沙群岛接近,而科级水平上同东海陆架区更为接近。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审视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以期增加对大亚湾鱼类多样性的认识,为该区域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南海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东沙海域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珊瑚礁海域共记录鱼类18目,68科,173属,403种,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约为55.2,低于黄、渤海、长江口和东海陆架海域(P<0.01),∧+约为110,低于黄、渤海、长江口(P<0.01)和东海陆架海域(P>0.05).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越小,表明珊瑚礁鱼类群落物种的亲缘关系要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接近.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et),冬季最低(10.15 kg/h·net),各季节均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中上层鱼类渔获量仅春季较高,占总渔获量20.1%。春、夏季群落多样性指数较秋、冬季高,春季(163)和夏季(176)渔业资源群落更替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较低,夏季(6)和冬季(–5)迁移指数接近于零,渔业生物迁入和迁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季节渔获种类数和总渔获量分别与底层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秋季渔获种类数与表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低质种类呈增加趋势,并且渔业资源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渔获种类数、总渔获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及深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根据 2016 年春、秋季在厦门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 使用种类组成更替率、相对重要性指数、 相对资源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指标及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厦门湾海域春、秋季共捕获鱼类 100 种, 隶属于 2 纲 13 目 46 科 74 属; 湾内鱼类春、秋季种类组成更替率为 59.60%, 优势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鱼类洄游导致, 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皮氏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为春、秋季共有优势种; 春季平均网获质量和平均网获数量分别为 1744.24 g/h 和 160.51 ind/h, 秋季分别为 3086.18 g/h 和 153.30 ind/h, 鱼类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 0.46~4.07,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 0.61~2.73, Pielou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 0.44~0.89; Pielou 均匀度指数(J′)春季高于秋季,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秋季高于春季; 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 春、秋季厦门湾鱼类群落均可大致划分为东北部和南部两个站位组群。厦门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 GAM 模型分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共有鱼类96种,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其中Δ+的理论平均值为79.5,而Λ+的理论平均值为200.6.两个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海州湾海域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有关.通过 GAM 模型分析发现,水深和底层溶氧对Δ+具有显著影响,而水深、底层溶氧、底层水温和月份则是影响Λ+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比较中国近海不同纬度海域之间的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发现Δ+和Λ+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说明纬度变化对鱼类分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3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九龙江口开展的游泳动物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聚结构和多样性水平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有游泳动物76种,隶属于16目40科59属,其中鱼类种类最多,有41种,蟹类次之,有15种,再次虾类13种,虾蛄4种,头足类3种;鱼类以暖水性、底层和近底层种类为主;优势种春季有6种,秋季有3种,均为重要经济种,游泳动物资源群聚结构良好;春秋季资源密度仅分别为252.3 kg/km2和402.5 kgkm2,属于偏低水平;春季的种类多样性指数略高于秋季,但都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乐清湾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趋势和渔业资源现状,对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种类数、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鱼类49种,隶属于10目26科39属。结果显示,春季物种数较秋季少,春季在瓯江口水域物种明显较少,秋季物种数空间分布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季种类重量多样性低于秋季,但尾数多样性高于秋季,鱼类种类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乐清湾口海域的鱼类种类类型以近岸河口性鱼类为主,且大多为广温、广盐性种类;该海域位于河口,受瓯江径流影响较大;受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影响,该海域暖水性种类较多;种类数平面分布特征主要是春季受瓯江径流淡水水团影响,而秋季受交汇水团影响,物种丰富;两季鱼类多样性不同,是因为鱼类个体大小、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Despite the low productivity that has been thought to characterize 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of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 many migratory fishes risk encountering low food availability during crucial life history stages by reproducing and recruiting in the Kuroshio region (i.e., the Kuroshio Paradox). Here, we report on geographic variability in taxonomic composition,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meso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Kuroshio Current and neighboring waters in the East China Sea. Calanoid copepod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mesozooplankton taxon throughout our sampling stations. Small copepods, which include nauplii and poecilostomatoids, and gelatinous metazoans were the next most abundant.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mesozooplankton standing stock (i.e., abundance and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i.e., production rate and protein synthetase activity) exceeded spatial variability across the stations and regions. The mesozooplankton commun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biomass and production rates in the summer, as well as high abundance and protein synthetase activity in the fal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mesozooplankton standing stock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Kuroshio Path relative to those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r on the outside of the Kuroshio Path.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nding stock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meso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Kuroshio Path are equivalent to those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that these communities are supported by small copepods and gelatinous zooplankton. We suggest that the mesozooplankton standing stocks and productivity provide adequate food availability for migratory fishes in the Kuroshio and neighboring waters in the East China Sea.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东黄海形成大规模暴发的大型水母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在大量文献中常被等同于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的同物异名,为澄清沙海蜇与口冠水母之间一直混淆不清的分类关系,现首次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进行辨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东黄海沙海蜇的18SrDNA(核糖...  相似文献   

14.
淮河水系沙塘鳢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德亮  洪磊 《淡水渔业》2007,37(2):20-23
研究分析了淮河水系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可数性状:背鳍Ⅶ,Ⅰ-9~10,尾鳍14~15,臀鳍Ⅰ-7~8,腹鳍Ⅰ-5,胸鳍14~15,纵列鳞36~41,横列鳞14~18,体侧感觉乳突线鳞28~30,第一鳃弓鳃耙数9~11,脊椎骨数28~29。可量性状:全长是体长(1.23±0.03)倍;体长是体高(3.82±0.45)倍,是头长(3.08±0.49)倍,是尾柄长(5.19±0.54)倍,是消化道长(1.86±0.52)倍,是肠长(6.99±2.86)倍;头长是吻长(2.94±0.42)倍,是眼径(6.09±0.87)倍,是眼间距(3.86±0.61)倍,是口裂宽(1.94±0.27)倍;体高是体厚(0.96±0.11)倍;尾柄长是尾柄高(1.66±0.18)倍。  相似文献   

15.
选取青竹江陈家坝段水动力特征和河流形态相似的2个区域,利用肩背式电鱼机(800 W,24 V)进行冬季(2012年1月12-17日)采样,用食性同质资源团和鱼类分类多样性方法评价悬浮泥沙对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共采集到鱼类14种,隶属于2目4科14属。鱼类的物种数量和食性同质资源团种类随悬浮泥沙含量的降低而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与鱼类的摄食策略差异有关。结果可为认识泥沙对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以及预测鱼类群落对悬浮泥沙的响应过程和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Many migratory fishes reproduce and recruit around the Kuroshio, and their survival of early life stages is supported by mesozooplankton. Mesozooplankton standing stocks and productivity equivalent to those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have been found in the Kuroshio;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rophic sources and linkages to support the mesozooplankton community. Here, we evaluate mesozooplankton feeding on protists and their trophodynamics importance by removal bottle experiments in the Kuroshio of the East China (ECS‐Kuroshio). Pico‐ and nano‐autotrophs dominate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throughout the study sites across the continental shelf, within the Kuroshio path and in adjacent waters. Calanoid and poecilostomatoid copepods comprised more than 85% of mesozooplankton biomass. Significant mesozooplankton ingestion rates were found for nano‐autotrophs based on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for haptophytes, chrysophytes, chlorophytes, and diatoms from pigment‐based phytoplankton analysis; and for naked ciliates in the microzooplankton. Based on the estimates of individual carbon budgets, nano‐autotrophs and naked ciliates ingested by mesozooplankton composed 39% of their food requirements, suggesting other available prey like nano‐heterotroph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mesozooplankton ingestion in the ECS‐Kuroshio has great impacts on protozoan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their major trophic pathways are from nano‐sized auto‐ and heterotrophs and ciliates to copepods.  相似文献   

17.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赤水河流域30个样区的鱼类调查数据,对鱼类物种丰富度(Richness)、Shannon-Weiner指数(H)、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均匀度(FEve)、功能离散度(FDiv)、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等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25种(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71属;外来鱼类13种(亚种),隶属于5目6科11属。7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纵向梯度格局,上游到下游也呈增加趋势,但FEve、FDiv和Δ+这三个指数在河段间的增量相对较小。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从不显著到显著正相关,综合使用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指数能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淡水鱼类分布格局,为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