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溃疡病是目前养殖鱼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春夏秋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但黄颡鱼养殖以前患该病的几率比较少。今年无锡市马山水产公司一些养鱼户养殖的黄颡鱼却大量发生溃疡病,几天之内开始出现死亡,养殖的黄颡鱼也不吃食,面对该病,许多养殖  相似文献   

2.
路典敬 《内陆水产》2006,31(9):20-21
鱼类肝胆病又称肝胆综合症,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鱼类疾病,其致病原因到目前还没有具体明确,但其危害性日显突出。自2003年首次在本地区发现鱼类肝胆病以来,该病现已与暴发性出血病一并成为危害水产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且呈现越来越猛的发展趋势。经调查分析:该病的发生有60%的原因与饲料使用不当有关;有20%的原因与水质恶化有关;另有  相似文献   

3.
鱼类肝胆病又称肝胆综合症,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鱼类疾病,其致病原因到目前还没有明确,但其危害性日益突出。自2003年首次在辽宁省辽中县发现鱼类肝胆病以来,该病现已与暴发性出血病一并成为危害水产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且呈现越来越猛的发展趋势。经调查分析:该病的发生有60%的原因与饲料使用不当有关;有20%的原因与水质恶化有关;另有20%的原因与药物施用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4.
丰培  启平 《内陆水产》2006,31(2):29-29
在鱼类养殖和生长过程中,鱼体出现了弯曲就叫弓体病,也叫畸形病、龙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人工养殖的鲫鱼、鲤鱼、泥鳅等鱼类。鱼类发生该病后,生长和增重受到严重影响,重者多数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死亡,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性出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防治困难.水产科研人员曾对该病进行了病原方面的研究.未分离到病原微生物,证明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鱼类应激通过降低摄食量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和生理变化.降低了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了鱼类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养殖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程华 《海鲜世界》2002,(1):18-18
近几年来,我地区养殖结构普遍以鲫鱼养殖为主要品种,鲫鱼的发病率也显得越来越高。过去几乎不发生的鲫鱼痘疮病,现在也时有发生,该病一般都为秋末后发生,且很少致鱼死亡,但严重影响了鲫鱼的商品价值。 鲫鱼痘疮病的症状为:早期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鱼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突发疾病。近年来淡水养殖鱼类特别是罗非鱼,经常出现斜管虫病,该病发展快,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控制,死亡率超过80%以上。一、病原斜管虫病病原体为鲤科斜管虫,属管口目、斜管  相似文献   

8.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汪开毓  耿毅  钟妮娜 《淡水渔业》2000,30(11):28-3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 ,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 ,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 ,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表现是 :当养殖鱼受到应激因子 (如 :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 )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病因复杂 ,防治困难 ,我们曾对该病进行了病原方面的研究 ,未分离到病原微生物 ,证明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其病因学和病理学均不清楚 ,因此对其深入研究显得非常重要。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  相似文献   

9.
福建宁德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激隐核虫病是福建宁德海水养殖鱼类最为严重的疾病.本文通过连续监测各站点、广泛调查、参考相关实验和资料,研究刺激隐核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该病的流行特点.结果表明: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前置因素是水流、水深和养殖密度;每年病情的发展趋势呈双峰形,并确定了病情程度的划分方法.当春季水温达到22.2℃时可见虫体,23.2℃~28.0℃时为该病的暴发期;秋季水温降到27.5℃左右时也会暴发该病.患病鱼大量致死的原因是继发细菌感染和缺氧.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沿海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的疾病种类、主要发病鱼类、疾病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调查,总结出福建省海水养殖鱼类近三年共发生24种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4种,寄生虫性疾病11种,不明原因疾病7种。这些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病毒病、弧菌病和本尼登虫病。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其中在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养殖较为集中。由于黄颡鱼的养殖效益较高,养殖业者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而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水质调节、疾病预防等养殖管理措施未能跟上。随之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最容易让养殖户忽视的是黄颡鱼代谢障碍综合症,因其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有时也无明显的发病症状。黄颡鱼代谢障碍综合症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成鱼,患病后鱼体质变弱,慢性死亡。该病发  相似文献   

12.
鱼类病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制约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由于水产养殖的密度逐渐增大、水体环境恶化以及饲料营养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养殖鱼类营养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即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其中以肝胆疾病为主要特征的鱼类肝胆综合症较为常见,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渔业生产带来较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鳃霉病是由鳃上霉菌引起的鲤科鱼类常见鳃病,具有发病持续时间长、易传染、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会因发现不及时造成重大损失。在我国淡水养殖地区,鳃霉病均有流行,如广东地区鲮鱼苗的发病率达70%~80%,死亡率高达90%以上,同时,该病也是口岸鱼类第二类检疫对象。由此可见,该病对淡水鱼类养殖业影响较大,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北方地区盐碱池塘的鲫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因盐碱池塘水质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鱼类细菌性体表溃疡病、大黄鱼内脏白点病、三疣梭子蟹"红斑病"以及南美白对虾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近年影响浙江省海水养殖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疾病。细菌性因素引起的鱼类体表溃疡病流行速度快、范围广、危害程度比较严重,哈维氏弧菌是该病的常见病原。大黄鱼内脏白点病是发生在近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严重病害,香鱼假单胞菌是该病的致病菌。梭子蟹"红斑病"是舟山围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发生的一种暴发性疾病,其传播速度较快,一周内累积  相似文献   

15.
正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是指鲈鱼、黄颡鱼和其他鱼类在同一水环境养殖,其中黄颡鱼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预防鲈鱼寄生虫病的发生;适量搭配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可以调节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混养技术具有生态调节、互利互补及减少鱼病的优点,有利于鲈鱼、黄颡鱼等鱼类生长。因此进行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能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海水养殖动物致病弧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不断扩大,鱼类病害频繁发生,对海水鱼类规模化养殖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尤以弧菌病最为严重.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研究已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孙霞 《河北渔业》2012,(7):38-38,40
随着水温升高,水产养殖中鱼类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开始发生,因秋季寄生的锚头鳋雌虫开始排卵,从而引发锚头鳋病出现,所以抓好锚头鳋病的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鱼类消化道疾病、肝胰脏疾病、脑眼等神经器官病疾的发生机理和实施辨证防治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分析,着重探讨营养缺乏后对鱼类机体的影响及相关疾病,倡导回归自然,实施渔业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理念及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我区锦鲤观赏鱼养殖过程中有指环虫病的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试验点选在津南区浔洋水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2013-2014年连续两年锦鲤养殖车间发生指环虫病,该病流行特点为发病快、感染性极强,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通常对鱼类指环虫病的常规治疗方法采用敌百虫,虽然这种药物对指环虫有杀灭作用,但不符合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健康养殖方式,一些鱼类和虾类对敌百虫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一)流行趋势 1.传统养殖鱼类病害 由于1998年冬和1999年春的气候异常,受去年洪水灾害的影响及病原耐药性较普遍等因素影响,1999年常规养殖鱼类病害特别是草鱼出血病、细菌性暴发病、鲤、(鲫)鱼粘孢子虫病的危害总趋势将会加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尤应提高警惕。 2.名优养殖鱼类病害 鳗鲡狂游病、爱德华氏病和锚头鳋病仍将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流行;鳜鱼病仍以广东为主要流行地区,病情仍难以缓解,养鳜场应特别警惕尾孢子虫病的流行;黄鳝的几种疾病仍将偏重,而且新的鳝病有可能发生;斑点叉尾鮰疾病仍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