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和添加牛磺酸及其交互作用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生长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豆粕替代鱼粉水平为0.00%、20.00%、35.00%、50.00%,牛磺酸水平为0.00%、1.00%,采用4×2双因素试验,配置了D1~D8共8个等氮(45.43%±0.80%)、等脂(9.2%±0.44%)的饲料处理组。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豆粕及牛磺酸对翘嘴鲌幼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随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提高(P0.05);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牛磺酸显著降低了粗脂肪含量;AST、ALT、AKP活性及TG、TC、HDL-C、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及牛磺酸对肥满度(CF)、IPF、脏体比(VSI)、AST、AKP活性及TG、TC、HDL-C、LDL-C含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翘嘴鲌幼鱼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是35%;添加1%牛磺酸可以改善鱼体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翘嘴鲌鱼种饲料中脂肪适宜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的混合物(1︰1)为脂肪源,配制7种等氮不同脂肪水平(1.82%dm~15.02%dm)的试验饲料,饲养平均体重为2.85±0.15g的7组翘嘴鲌隔冬鱼种30d。试验结果表明,翘嘴鲌鱼种饲料中脂肪水平对鱼体生长、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校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6.48%~8.78%。  相似文献   

3.
翘嘴红鲌幼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建明 《水产学报》2005,29(1):83-86
用酪蛋白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7种蛋白含量为32.07%~45.64%的半精制试验饲料,喂养7组3个重复的翘嘴红幼鱼8周。饲养试验在室内玻璃钢水箱中进行,试验鱼每尾平均初始体重2.88±0.22g,水温为25~29℃。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为41.05%的试验组的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对特定生长率(Y)和饲料效率(F)二项指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求得翘嘴红幼鱼饲料蛋白最适值分别为40.94%和41.35%;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全鱼)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较高水平饲料蛋白会使鱼体脂肪含量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烟酰苯胺、硫酸铜和扑草净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毒性影响,在水温(28±1)℃下,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法开展了这3种药物对体质量(2.88±0.34)g、全长(7.30±0.30)cm的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烟酰苯胺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29、4.041、2.224、1.257 mg/L,安全浓度为0.126 mg/L;硫酸铜对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87、2.116、1.354、0.984 mg/L,安全浓度为0.098 mg/L;扑草净对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72、0.037、0.020、0.012 mg/L,安全浓度为0.001 mg/L。结果表明,烟酰苯胺和扑草净对翘嘴鲌幼鱼的毒性较大,应避免其污染养殖水体,硫酸铜在其常用质量浓度范围内会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成活率产生影响,应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并规范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料脂肪含量翘嘴红鲌消化酶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鱼油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4%、6%、8%、10%,设计出饲料脂肪含量分别为2.07%、4.28%、7.14%、9.26%、11.17%、15.32%的6种等蛋白(40%左右)、等能(16.21KJ/g左右)的饲料.对19.36±2.17g/尾的试验翘嘴红鲌进行60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含量在7.14%时,试验翘嘴红鲌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活性均达最大,分别为1216.41U和1599.94U;此时,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胃、肠、肝胰淀粉酶活性分别为85.75U、115.29U和92.87U;肠、肝胰脂肪酶活性也达到最大,分别为752.13U和199.71U当饲料脂肪含量在9.26%时,试验鱼肠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1934.09U和391.29U.本试验中饲料脂肪含量为7.14%~9.26%时,能显著提高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促进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野生和养殖翘嘴鲌(Culter albunus)之间肉质指标的差异,对野生和人工养殖翘嘴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质地特性、体色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翘嘴鲌肌肉蛋白质含量(19.84%)及灰分含量(0.27%)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13.29%和0.21%),但是脂肪含量(4.34%)和水分含量(71.84%)均显著低于养殖翘嘴鲌(5.51%和78.61%);野生翘嘴鲌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较养殖翘嘴鲌高出11.36%和11.16%;野生和养殖翘嘴鲌的氨基酸评价指数(EAAI)分别为100.51和98.13;养殖翘嘴鲌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及n-3/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但是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翘嘴鲌。此外,野生翘嘴鲌背部和腹部红色值、黄色值及侧线部红色值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野生翘嘴鲌的肌肉硬度和内聚性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养殖翘嘴鲌的肌肉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pH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结果表明,野生翘嘴鲌的营养价值更高、鲜味更好,而养殖翘嘴鲌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摄食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种不同饵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3.56±11.82)g的翘嘴鳜90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商品饲料,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2)三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翘嘴鳜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量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DHA的含量及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肝脏脂肪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在三组翘嘴鳜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翘嘴鳜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翘嘴鳜摄食饲料后,其肌肉氨基酸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配合饲料完全替代鲜活饵料对翘嘴鳜生长和消化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为(27.3±2.4)g、经过驯化的翘嘴鳜分别用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喂养90 d,比较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体成分和消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配合饲料组翘嘴鳜的终末体质量(74.0 g)和特定生长率(1.34%/d)均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翘嘴鳜的体蛋白含量(质量分数为67.3%)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但其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翘嘴鳜的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但其肠道淀粉酶活力则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P0.05)。结果表明:翘嘴鳜摄食配合饲料可维持一定的生长,其体内的消化器官也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饵料向饲料的转变,但若要用配合饲料完全取代鲜活饵料,还需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一、品种概况(一)选育背景翘嘴鲌、团头鲂是隶属于鲌亚科鲌属和鲂属的两种重要经济鱼类。翘嘴鲌为中上层鱼类,体型细长,肉食性,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但肌间刺多,饲料蛋白需求高,且性情急躁,不易捕捞,活鱼运输困难。团头鲂为中下层鱼类,食性杂,饲料蛋白需求低,性情温驯,易捕捞和活鱼上市等。翘嘴鲌与团头鲂在外形、食性、抗逆等生物学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开展翘嘴鲌和团头鲂杂交育种,通过两者基因重组,可以改良翘嘴鲌养殖性能,培育出体型特异,养殖性能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翘嘴红Bo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报道了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翘嘴红Bo生长的影响。试验分别用5种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饲养平均体长8厘米、平均体重2克的2龄翘嘴红Bo30天,以观察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翘嘴红Bo生长的影响。5种试验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36%、42%、48%、54%。(1-5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54%的范围内,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翘嘴红Bo的生长比速、饲料效率都相应提高。第4组较前3组提高较多,而第3组较第4组变化不明显。蛋白质效率1-4组呈递增趋势,第5组开始下降。因此,我们认为翘嘴红Bo实用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8%-54%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翘嘴鲌3个育种群体的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构建翘嘴鲌育种基础群体,以网箱同池比较法对国内翘嘴鲌3个地理群体进行生长性能比较试验,分析不同群体间生长趋势、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变异系数和饲料系数。结果显示,长江下游和上游群体的平均绝对生长率分别为2.50、2.58 g/d,相对生长率分别为1.27%/d、1.15%/d,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淮河群体的绝对生长率(1.67 g/d)和相对生长率(0.73%/d)(P0.05);淮河群体体质量的变异系数(5.03)显著高于长江下游群体(4.24)和长江上游群体(4.21);3个育种群体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长较快,5月下旬至6月下旬次之,7月至8月上旬最慢;长江下游群体和淮河群体的平均饲料系数均为1.61,长江上游群体为1.63,三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群体和长江下游群体的生长性能较好,可作为育种奠基群体的优选对象;翘嘴鲌的饲料系数较低且相对稳定,成活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12.
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中合适蛋白水平,试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养殖试验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初始体质量为(0.085±0.002)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分别投喂蛋白水平38.11%、40.91%、44.16%、47.21%、50.02%和53.16%的人工饲料,试验持续56d。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以及全鱼的体成分等均有显著影响。饲料蛋白水平为38.11%~50.02%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眼斑双锯鱼幼鱼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增加的趋势,饲料蛋白水平为53.16%时略有下降。经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水平为51.8%时,质量增加率最大;蛋白水平为51.1%时,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增加而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饲料系数谷值出现在蛋白水平为47.21%试验组,而蛋白质效率则相反。经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7.5%时,饲料系数最小;饲料蛋白水平为47.8%时,蛋白质效率最大。全鱼粗蛋白随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呈增加趋势,但到一定水平后维持该水平不再增加,而粗脂肪则随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等指标,本试验条件下眼斑双锯鱼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为47.5%~51.8%。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野生和养殖兴凯湖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定营养价值、建立种质标准以及研制人工配合饲料,对2龄、4龄和6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龄兴凯湖翘嘴鲌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龄、6龄野生群体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与常见养殖鱼类相比,野生兴凯湖翘嘴鲌Ca和P含量较高。野生和养殖群体的氨基酸组成一致,甘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和赖氨酸次之。4龄、6龄野生群体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野生与养殖群体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野生群体肌肉营养价值和肉味鲜美程度明显优于养殖群体,且随年龄增长差异更鲌加明显。在配制兴凯湖翘嘴鲌人工饲料时,应适当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以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当添加甘氨酸和谷氨酸,以提高养殖鱼体风味。  相似文献   

14.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采用4×4因子实验来确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饲料中的合适蛋白能量比(P/E),其中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0%、25%、30%、35%,能量水平为12.5、13.7、15、16.2 k J/g,饲料蛋白能量比的范围为12.1~27.3 mg/k J,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体质量(16.85±0.29)g的草鱼幼鱼10周,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高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出现在P/E为18.3 mg/k J组,而P/E为16.0 mg/k J组的饲料系数最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最高组分别为P/E 12.10 mg/k J组和15.20 mg/k J组。(2)P/E为27.30 mg/k J组的能量沉积率和总氮排泄率最大。(3)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下,鱼体的脂肪含量随饲料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在同一饲料能量水平下,鱼体的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升高而升高。对生长、蛋白利用、体成分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草鱼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含量为30%,最适P/E为19.5 mg/k J。  相似文献   

15.
饲料蛋白对翘嘴红鲌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体重12.84±0.60g)为试验鱼,以红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13.5%、27%、40.5%、54%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40%)、等能(20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和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翘嘴红肌肉和肝胰脏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8周饲养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的特定增重率(SGR)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40.89%饲料蛋白组的SGR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白肌、肝胰脏蛋白质生长率具有相似的影响,40.89%饲料蛋白组的白肌、肝胰脏蛋白质生长率分别达到2.13%.d-1,显著高于31.04%和35.51%两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促进了翘嘴红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肌肉蛋白质合成率(Ks)、蛋白质降解率(Kd)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肌肉蛋白质的增加归因于蛋白质合成的增加较降解的增加更占优势,蛋白质的沉积率在适宜蛋白水平时最高。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3.5%2、7.0%4、0.5%的鱼粉蛋白时,翘嘴红的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都显著高于54.0%替代组(P<0.05)。白肌蛋白质生长率(Kg)也显著受到大豆蛋白替代的影响(P<0.01),当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为40.5%时,与对照组相比,Kg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的增加,白肌Ks随之降低,当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达54%时,与对照组相比,肌肉Ks显著下降(P<0.05)。白肌Kd与白肌Ks的变化趋势相似(P<0.1),而PDE没有受到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的影响(P>0.05)。可见随着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的提高,氨基酸平衡关联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合成逐渐降低(P<0.05),生长下降,饲料必须氨基酸平衡程度的变化没有改变蛋白质的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试验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400.68±8.55)g的健康达氏鲟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0%、35%、40%、45%、50%的5种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间,水流量为6 L/min,水温(24.0±1.0)℃,溶氧大于6.0 mg/L,氨氮小于0.02 mg/L。结果显示:增重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先平缓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肝体比和脏体比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各试验组间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50%的试验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本试验中胃蛋白酶活力与饲料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淀粉酶活力呈负相关关系,脂肪酶在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鱼体蛋白和脂肪含量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对增重率、饲料系数这二者与饲料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达氏鲟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1.5%~42.97%。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不同水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对长江上游、长江下游、黑龙江和淮河等4个水系翘嘴鲌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出的18种氨基酸中,4个水系翘嘴鲌的甘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黑龙江水系均为最高,而其他16种氨基酸含量在4个水系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龙江水系翘嘴鲌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EAA)亦为最高,但与另外3个水系的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进行营养评价的结果表明,4个水系翘嘴鲌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81.27~82.43。淮河水系翘嘴鲌肌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而黑龙江水系翘嘴鲌肌肉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长江上游和下游水系(P<0.05)。综合来看,4个水系翘嘴鲌肌肉的营养成分基本一致,都具有均衡的营养价值,可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均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其中黑龙江水系翘嘴鲌在氨基酸和脂肪酸层面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美洲鲥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成蛋白含量为35%、40%和45%的试验饲料,喂养美洲鲥幼鱼41 d.结果表明,美洲鲥幼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约为40%时,幼鱼的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率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评价饲料蛋白水平对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57±0.35)g的台湾泥鳅7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25%、30%、35%和40%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末重(FW)、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先上升,饲料蛋白水平≥35%后,进入平台期。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E)和成活率(S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摄食率(FR)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基于FW、SGR和FER的折线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幼鱼达到最佳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的饲料蛋白水平为34.57%~35.37%。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台湾泥鳅幼鱼蛋白利用率最高时的饲料蛋白水平为33.61%~34.68%。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可促进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增强免疫酶活性。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免疫酶活性,台湾泥鳅幼鱼饲料最适蛋白水平为34.68%~35.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