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添加剂对中华绒螯蟹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有机水产养殖的标准要求 ,在河蟹扣蟹饲料中添加经筛选的中药添加剂 ,以扣蟹组织中溶菌酶 (Lysozyme,UL)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作为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量化指标。研究表明 ,筛选出的中药添加剂对扣蟹的UL活力和SOD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饲料中添加1%的中药添加剂效果最好 ,作用 30天后的UL活力和SOD活性增幅最大 ,6 0天后SOD活性达到最大 ,UL活力趋于平稳。同时还证明了自制的有机饲料较常规饲料更能促进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100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 mg的VC(以VC多聚磷酸酯为VC源)配制5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U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等指标为判据,研究VC对中华绒螯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VC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PO、Ua、UL、SOD、AKP和ACP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在适宜范围内,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PO、Ua、UL、AKP和ACP活性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表明VC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综上所述,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VC适宜添加量以500~1 000 mg·(100g)-1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3.
虫草培养基残余体在中华绒螯蟹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简称虫草基),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75 d,通过测定其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确定虫草基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与基础饲料组比较,0.5%和1.0%添加组平均增重率(WGR)、肥满度(CF)、成活率(SR)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FC)显著降低(P<0.05);除肥满度(CF)外,4.0%、8.0%、16.0%添加组的生长指标有所下降。低剂量虫草基添加组能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其中,0.5%与1.0%添加组的SOD、LSZ、ACP和ALP水平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当虫草基添加量超过2.0%时,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逐渐下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J-1)攻毒试验证实,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提高,0.5%添加组免疫保护率达100%。综上所述,虫草基作为中华绒螯蟹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5%~1.0%。  相似文献   

4.
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太湖采集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5种沉水植物分别制成干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的干粉形成5种不同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体重为(9.37±0.15)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0 d,分析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组的中华绒螯蟹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的平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沉水植物各组的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轮叶黑藻组、伊乐藻组和苦草组的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金鱼藻组和马来眼子菜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除马来眼子菜组降低外,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除马来眼子菜以外的4种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比较了越冬期间不投喂(NF组)、投喂配合饲料(CF组)以及投喂冰鲜鱼(CTF组)对扣蟹存活率、营养组成、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d。结果表明:(1)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的增重率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NF组(P<0.05),而三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NF组(P<0.05),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碳水化合含量显著高于CTF组(P<0.05 ),而NF组扣蟹肝胰腺水分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P<0.05)。无论投喂与否,越冬过后躯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胰腺中蛋白质显著增加(P<0.05);(3)脂肪酸组成,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C18:2n6(L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而CTF组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P<0.05);(4)越冬过后,扣蟹肝胰腺消化酶CF组胃蛋白酶(pepsin)和α-淀粉酶(α-AMS)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P<0.05);(5)扣蟹抗氧化能力,肝胰腺和血淋巴中N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P<0.05),CF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P<0.05),CTF组扣蟹血淋巴和雌性扣蟹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P<0.05);(6)扣蟹免疫能力,CF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NF组(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应该适量投喂饵料,投喂配合饲料组扣蟹的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增重率以及营养物质积累优于投喂冰鲜鱼组,而且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扣蟹消化,增强扣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试验分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添加APS(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25%、0.05%、0.10%、0.15%和0.20%的APS)的试验组,均投喂日粮.饲喂30 d后,添加0.05%APS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达到最大,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饲喂15 d后,添加0.10%、0.15%和0.20%APS试验组的异育银鲫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第60天时添加APS的各试验组头肾指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第60天时添加0.15%APS试验组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以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SOD活性为主要参照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PS对异育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添加0.05%~0.10%APS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扣蟹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和SGR显著短于野生扣蟹(P<0.05),而2种来源扣蟹的SR和WG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野生扣蟹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一直低于池塘养殖扣蟹,攻毒96h后,野生扣蟹累计死亡率(28.3%)明显低于养殖扣蟹(50.0%);(3)比较肝胰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无论雌蟹还是雄蟹,野生扣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养殖扣蟹,野生雄蟹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雄蟹,而野生雌蟹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雌蟹;(4)比较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野生扣蟹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扣蟹,而养殖扣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扣蟹.此外,野生雌蟹血清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显著高于养殖雌蟹,而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显著低于养殖雌蟹.综上所述,2种来源蟹种各有优势,池塘养殖扣蟹具有较好的早期养殖性能,野生蟹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有关其质量差异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体质量为0.3~0.5 g的蜕壳间期中华绒螯蟹幼蟹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系统28 cm×21 cm×17.5 cm独立塑料盒中,盒子底部放置瓦片作为隐蔽物,投喂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1.0、2.0 g由甘草、人参、绞股蓝、银杏叶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幼蟹成活、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其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缩短了蜕皮间隔(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雄体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肝胰腺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雌体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综上,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幼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幼蟹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适宜添加水平约为1.0 g/kg。  相似文献   

9.
左旋咪唑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  谭夕东  吴婷婷 《水产学报》2007,31(6):785-791
为测定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LMS)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免疫调节作用,以0(对照)、100、200和3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将LMS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然后投喂不含LMS的对照组饲料。在投喂含LMS的饲料之前(0周)和投喂后2、4、6、8周,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量(THC)、不同血细胞数量(DHC)、吞噬活性、呼吸爆发(超氧阴离子的释放)、酚氧化酶(PO)活性和溶菌酶(LSZ)活性;并在投喂含LMS的饲料后的第4周,按1.2×10~7cfu·kg~(-1)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接种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rophila)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10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各LMS处理组的血细胞总量(THC)、透明细胞(HC)数量、吞噬百分率、呼吸爆发、PO活性和LSZ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颗粒细胞(GC)数量、血细胞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MS处理组的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研究表明,饲喂适量的LMS可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在本试验条件下,2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为最适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0.
用α-苯基苯并吡喃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0 d后,测定了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实验设3个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重复组,分别为A组(2 mg/kg)、B组(4 mg/kg)、C组(6 mg/kg)和1个对照重复组(0 mg/kg)。结果表明: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剂量为4 mg/kg(B组)可显著地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PO)、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P<0.05),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α-苯基苯并吡喃可刺激中华绒螯蟹机体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