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及网箱优势,结合斑鳜繁育生物学特性,在水库网箱上成功批量繁育斑鳜鱼苗,为斑鳜人工繁育开辟一条新途径。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辽宁省宽甸县景波水产品养殖场共进行了6批次繁育试验,共计催产亲鱼146组,平均催产率84%,获卵320万粒,平均受精率65%,平均孵化率80%,获水花鱼苗180万尾,利用水库网箱孵化鲤鱼苗配套提供饵料,繁殖了鲤水花11亿尾,共培育斑鳜夏花鱼苗40万尾(平均全长3.1cm),平均2750尾鲤鱼苗培育一尾斑鳜苗,培育前3d斑鳜全长日增长0.54mm,3d后全长日增长约1mm。水温19℃~22℃,显微摄影观察斑鳜胚胎发育时序和特点,受精卵140h7min破膜,胚胎发育划分为6个阶段25时期,提出在斑鳜产卵后配套饵料鱼亲鱼注射催产时间公式:t=t1-t2-t3;(t1:斑鳜胚胎发育时间;t2:饵料鱼胚胎发育时间;t3:饵料鱼亲鱼效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属鲈形目、*科、鳜属,俗称鳌花、花鲫子,为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我们于2007-2010年进行了淇河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解决了淇河斑鳜苗种人工繁育的技术难题,为大批量生产苗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志 《内陆水产》2006,31(5):14-15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脂科。斑鳜喜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水产养殖中珍品,养殖效益较高。近年来,斑鳜的利用价值为人们所重视.许多养殖户在水库、池塘、网箱中莽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探讨水库网箱养殖斑鳜的生长技术,笔者于2005年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坝洲水库进行了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凌继忠 《齐鲁渔业》2007,24(2):39-39
斑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目前市场价是翘嘴鳜的3~5倍,发展前景看好。近几年,由于利益的驱动,斑鳜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进而也提高了斑鳜苗种的需求量。为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扩大斑鳜人工繁殖规模为大所而趋。笔者从2003年起,着手斑鳜人工繁育,通过连续几年的生产,深  相似文献   

5.
斑鳜是淡水鱼养殖的极为名贵的品种,也是内陆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斑鳜研究人工繁殖的单位和机构很多,但能规模化繁育,效益较好的不多。本公司根据庐山西海独特的水域资源和斑鳜野生资源,利用大水面进行网箱规模化繁育斑鳜幼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通过近3年来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成功技术,特点是无陆地建设斑鳜繁殖设施,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与上海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尝试用翘嘴鳜和斑鳜进行杂交,获得新的鳜鱼品种——杂交鳜F1代。通过对杂交鳜F1代与翘嘴鳜和斑鳜的生长对比试验发现,杂交鳜生长速度可接近甚至快于翘嘴鳜,且抗病力优于翘嘴鳜,同时杂交鳜经驯化后可摄食冰冻鱼和配合饲料,这为鳜鱼养殖提供了新的品种选择。为获得批量杂交鳜鱼苗,2012-2013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与上海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合作进行了杂交鳜人工繁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在前两年的繁殖基础上,2014年上海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首次进行了杂交鳜的批量繁  相似文献   

8.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俗称园筒(桶)鳜、石鳜,大多自然栖息与生长在水质较清新、多石砾的江溪和大中型水库中上游的流水环境中,与目前养殖比较普遍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比较,虽然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逊,但品质、品位、食用与营养价值等却在翘嘴鳜之上,使之成为名贵淡水鱼类中的上品.2003年~2004年,笔者根据斑鳜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利用小型水库环境、饵料资源和优良水质等特点,结合斑鳜养殖生长的需求,进行保持斑鳜优良品质的生态混养试验和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总结形成的小型水库生态混养斑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绿江斑鳜水库网箱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鳜(Sim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辽东地区俗称花季子、鳌花,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鱼. 斑鳜的人工养殖目前在丹东的渔业生产中是一大热点,鸭绿江斑鳜室内繁育已获得成功,为斑鳜人工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工厂化育苗建育苗厂需要很高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苗种的生产量,制约了斑鳜人工养殖向规模化发展的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10.
碧流河水库斑鳜的食性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碧流河水库斑鳜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1)斑鳜以小型野杂鱼类和虾类为主要食物,其中虎鱼、餐条和虾类的出现率分别为24.64%、12.23%和22.08%。鲢、鳙在斑鳜的食谱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出现率为5.66%、2.74%。(2)体长21.5cm以上的斑鳜对鲢、鳙鱼种造成危害,可吞食12.6cm以上的鱼种。(3)斑鳜的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掠食鲢、鳙鱼种主要有两个时期,即鱼种放库后的10-11月和斑鳜生殖前的4月-6月上旬。对其在该水库渔业中的地位及渔业利用进行了讨论,并对放养鲢、鳙鱼种的规格、时间和方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杂交鳜     
<正>早在2010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与广东佛山的水产企业合作研究杂交鳜的繁育技术。据了解,杂交鳜由雌性翘嘴鳜与雄性斑鳜杂交而来。经过几年的推广试养证明,杂交鳜的养殖成活率高,病害少。外形特征杂交鳜的外形特征综合了翘嘴鳜和斑鳜的特点。与翘嘴鳜类似,杂交鳜鱼体侧有一圈黑色纵纹;与斑鳜类似,杂交鳜体背布满圆圈形黑斑。据介绍,杂交鳜有变色的特性。经对比观察发现,杂交鳜在水中身体呈现银灰  相似文献   

12.
小型水库斑鳜的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小型水库水质、溶氧、自然饵料资源等生态优势与土著名贵鱼类一斑鳜品种生态特性配置而进行的生态混养试验。可养水面41hm^2的小(-)型水库,混养规格为25尾/k的斑鳜鱼种,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取得平均规格207g/尾、产量3843kg、效益提高53.4%的试验结果。分析讨论了小型水库混养斑鳜的生态技术措施、养殖品种间的关系、与混养翘嘴鳜的优势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找出了一条利用大水面进行斑鳜网箱规模化繁育的新路子,特点是无陆地建设斑鳜繁殖设施,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达到节地和规模化繁殖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斑鳜属鲈形目、鳜亚科、鳜属。斑鳜为典型的肉食性底栖鱼类,以小型鱼虾类为食,偶尔也会摄食蝌蚪和小蛙。斑鳜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出口潜力大,是近期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临沂市水产养殖场从2005年一直从事斑鳜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成鱼等工作,对斑鳜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探索网箱健康养殖斑鳜成鱼的各项技术要求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斑鳜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鳜(Siniperca scberzeri Steindachner)又名石鳜、岩鳜,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鳜属。斑鳜为小型肉食性凶猛鱼类,自然环境中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新的江河溪流和大中型水库的上游流水环境中。斑鳜主要捕捉小鱼、小虾为食,属天然野生鱼类,生长期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其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是新加坡、韩国等地人喜爱的传统名贵淡水鱼类,市场需求量很大,且小批量即可组织出口,具有巨大的出口需求和丰厚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斑鳜(Sinipercn scherzeri),俗称圆筒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我国名贵鱼类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质水产品,经济价值很高。但由于多年滥捕及水域环境的恶化,野生斑鳜已日趋枯竭,溪河捕捞产量零星分散,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解决斑鳜人工养殖的苗种来源问题,我们开展了斑鳜人工批量繁育技术的研究并已获得成  相似文献   

17.
<正>斑鳜俗称鳌花、花鲫子。为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我们自2008年着手在凤城市鱼种场进行斑鳜人工养殖试验,并于2011年开始进行人繁试验,经过3年试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斑鳜人工繁育技术。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鸭绿江水系-叆河中的天然鱼种(每年6-10月收集的50~500克的斑鳜苗种),经过在鱼塘2~3年人工培育而成。共计520尾,其中雌亲鱼  相似文献   

18.
陆水水库鳜属鱼类食性及消化器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韩德举 《水产学报》1996,20(2):97-103
通过对陆水水库三种鳜属鱼类的食性及消化器官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鳜都以摄食鱼虾为主,在鳜和大眼鳜的食物组成中,虾的出现率分别为82.35%和81.03%,鱼的出现率分别为47.06%和31.23%,斑鳜中鱼和虾和出现率分别为63.07%和50.07%,鱼虾出现率在不同月份变化圈套。鳜摄食强度最大,大眼鳜次之,斑鳜最小。但它们摄食鱼的饱满分指数均大于虾。在消化器官中,鳜、斑鳜、大眼鳜的幽门盲囊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19.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又名石鳜、肉鳜、岩鳜,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鳜属。斑鳜为小型肉食性凶猛鱼类,自然环境中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新、多石砾的江河溪流和大中型水库的上游流水环境中,东南亚国家都有分布。斑鳜主要捕食小鱼、小虾,属天然野生鱼类,生长期较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有"淡水  相似文献   

20.
斑鳜又名石鳜、圆筒鳜、竹筒鳜、桂花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鱼、小虾,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摄食死饵,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为高档淡水食用鱼类。位于江西省永修县的柘林湖水库,湖区面积308km2,部分水域开展了网箱养鱼,养殖品种主要有斑鳜、加州鲈、大口鲶等,其中,无公害斑鳜网箱养殖技术已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商品斑鳜一般出口韩国、日本等地。笔者近两年来深入养殖现场,指导养殖户在养殖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