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渤海鲈鱼的生殖习性及早期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鲈鱼产卵期为8月上旬到11月上旬,产卵场水深5~20米,水温18.0~22.0℃,盐度27.00~33.00‰。死卵占总卵量的41%。卵受精后1小时20分钟开始发育,4小时进入囊胚期,8小时到达原肠期,15小时后出现胚体雏形。初孵仔鱼全长2.42~2.63毫米,油球位于卵黄囊前下方,躯干的色素为星状。孵化后12小时仔鱼全长3.30毫米,肛门开口体外,躯干布满菊花状色素。34小时仔鱼全长3.52毫米,口窝形成,色素聚集成5个色素带,分布于胸鳍上方,卵黄囊后端、肛门上方及尾部。  相似文献   

2.
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取3+龄咸海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进行全人工繁殖,对受精卵各阶段发育形态进行观察.该鱼受精卵呈圆球状,为沉性卵,微粘性,卵粒白色透明,直径(1.32±0.04) mm.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肌节出现期、视泡形成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胚动期、心脏搏动、出膜前期和孵化期.水温22~24 ℃时,受精卵经56 h 45 min孵化出仔鱼.胚胎发育所需积温1 232~1 344 h·℃.孵化第1天仔鱼沉卧水底,体色为白色,全长(4.51±0.08) mm;第4天仔鱼平游,开始摄食蛋黄和单细胞藻类;第6天鱼体卵黄囊消失,食轮虫或丰年虫幼体;第10天仔鱼全长(7.60~9.80) mm时下塘,仔鱼摄食浮游生物;第15天仔鱼全长(9.10~11.3) mm摄食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3.
人工蓄养巨石斑鱼亲鱼能自然产卵,刚孵化的仔鱼全长为2.75毫米,培育50天,全长达到31.00毫米。在仔鱼发育、变态过程中,观察到两个死亡高峰。第一次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第4天和5第天之间;第二次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第24天和25第天之间。第一次死亡高峰与第一次摄食相一致的,第二次高峰与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胚胎和胚后发育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颡鱼卵圆扁形,浅黄色,沉性,卵膜透明具粘性。受精卵在水温23~27.5℃时,胚胎发育历时62小时50分孵化.刚孵出仔鱼全长4.8~5.5毫米.出膜第五天,开始摄食.十六天左右各器官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2~24℃,pH7.0左右的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密斯特黄彩鲶的鱼苗发育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期(初孵至第5天)、晚期仔鱼期(第6~10天)、稚鱼期(第11~20天)和幼鱼期(第20天以后)。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12 mm,卵黄囊体积1.63 mm3;仔鱼第3天开始摄食,第5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鱼苗主要外部器官主要集中在晚期仔鱼阶期和稚鱼期内形成。仔鱼在饥饿状态下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出膜后第6天,为84.0%,其饥饿的不可逆点则为出膜后第8天,第8天以后即进入不可逆PNR期,至第11天绝大部分饥饿仔鱼死亡。  相似文献   

6.
银鲈胚胎和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银鲈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所需时间。受精卵充分吸水后呈圆形,为浮性卵,在23-25℃时,孵化时间约为32小时,仔鱼出膜后第三天卵黄囊消失,第五天开始摄食,到第七天基本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7.
黑鲪为卵胎生鱼类。卵球形,卵黄淡黄色,有1个大油球和20~30个小油球。胚环下包卵黄3/4~4/5时,出现胚体雏形和神经管。胚体绕卵黄3/4~1周时,口完全裂开,视囊、听囊、心脏、消化道形成,外部器官发育完全,肛门开口于体外,颅顶出现菊花状黑色素环。初孵仔鱼全长3.92~4.04毫米,后期仔鱼全长6.05毫米,鳃盖完全形成。稚鱼全长10.25毫米,头部有10枚骨棘。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渤海 Ablennes anastomella 的习性和早期发育形态。Ablennes anastomella 为我国常见的鱼类,经济价值不大,在其一生中多半时间生活在河口浅水区。产卵期5~6月;盛期5月下旬到6月上旬。产卵场水温18~23℃,盐度18—26‰,产卵场集中在河口附近。Ablennes anastomella 为单一卵巢,怀卵量6,900~19,000粒。属附着性卵,卵膜较厚且韧性,附有50余根丝状物。卵径3.10~3.50毫米,无油球,卵黄均匀。胚胎发育期长,培养水温19.0~21.0℃,360~365小时仔鱼孵化。各组织器官分化较早,原口关闭时大部分器官形成了。色素细胞出现的晚,尾芽形成后在胚体上第一次出现点状色素细胞。肌节32—34对时,褐色、桔红色、黄色等不同形状的色素细胞,布满整个胚体和卵黄,以头部为最密集。初孵仔鱼全长12.4毫米,后期仔鱼19.5~20.1毫米;稚鱼23.0~23.7毫米。外部形态变化不大,仅色素细胞的颜色、形状和分布位置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短尾大眼鲷卵及仔、稚鱼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斋  陆穗芬 《水产学报》1982,6(3):243-252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授精方法和拖取浮游仔稚鱼的材料,研究观察短尾大眼鲷的卵内发生的特征。成熟受精卵浮性,直径0.57-0.88毫米;油球一个,直径0.17-0.2。毫米。在水温27℃中培养,受精后17小时可全部孵出仔鱼。胚体发育到尾芽离开卵黄时,在嗅囊附近,听囊前后各出现一对黑色斑。油球位于吻下,其表面出现星状黑色素胞。这些特征一直保留到孵化后5小时的仔鱼.发育到后期仔鱼,头部开始生有枕骨棘,渐长大向后伸长呈枪状。眼框骨也隆起,上沿出现小刺。直到稚鱼期体长8毫米左右,枕骨棘开始退化变短,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为积累短须裂腹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对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养殖条件下的短须裂腹鱼亲鱼,通过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短须裂腹鱼受精卵的平均卵径为2.36 mm,吸水膨胀后为3.68 mm,沉性卵、弱粘性、卵黄丰富。在水温(14±1)℃的条件下,受精后6 h 30 min进入卵裂期,20 h 55 min进入囊胚期,60 h 28 min进入原肠期,70 h 4 min进入原肠中期,77 h 52 min进入神经胚期,142 h肌肉开始收缩,177 h 46 min进入心动期,254 h 40 min开始出膜。孵化全过程所需积温为3 565.3℃·h。初孵仔鱼全长8.7 mm。出膜后第2~9天,胸鳍、鳃、口腔、眼色素、体内血管等器官相继发育完全;第10天仔鱼全长达15.15mm,鳔充气,鱼苗开始平游和觅食。孵化过程中应重点防控水霉病。早期仔鱼可以投喂轮虫、蛋黄或者豆浆等,待仔鱼捕食能力变强之后,可以投喂更加适口的枝角类、嫩口丰年虫等。  相似文献   

11.
多鳞鱚早期发育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鳞的受精卵在水温20.5~20.8℃,经2h300min发育到多细胞期;4h为囊胚期;18h30min原口关闭、胚体形成;36h30min仔鱼孵化。初孵仔鱼全长1.56~1.64mm,油球在印黄囊后下方。孵化后21~31h,肛门开口于体外,胸结芽形成,尾鳍膜出现弹性丝。50h仔鱼全长2.34mm,口完全张开,口裂0.10mm。72h仔鱼全长2.51mm,卵黄完全被吸收,油球吸收殆尽。口、咽、胃和肠相通。胸鳍条4根,尾部弹性丝20余根。98h仔鱼全长2.65mm,印黄、油球完全被吸收,口裂0.22mm。  相似文献   

12.
黄河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和双头鱼形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法和描述法对黄河裸裂尻鱼胚胎发育进行试验研究。黄河裸裂尻鱼成熟卵卵径(2.3±0.1)mm,卵为淡黄色、微粘性,吸水后失去粘性;受精卵在(16.5±0.7)℃下历时约165 h20 min,经过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器官发生阶段、出膜阶段等一系列过程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0.1±0.2)mm。128细胞期开始出现卵黄运动,随后运动加剧,但在器官发生阶段不明显。1尾雌鱼孵化出的1.4万尾仔鱼中有约1.1万尾为双头。双头鱼有3种形态,发育至第21天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3.
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 Schmidt)是黄海北部的经济鱼类。本文用人工授精孵化的方法研究了它的早期发育。试验材料取自1965年5月12日拖网试捕的渔获物。高眼鲽在黄海北部的产卵期为5月,产卵期的适温范围为12.4—15.6℃,盐度约为30—31‰。高眼鲽卵在受精后2小时细胞开始分裂,14小时左右囊胚期形成,20小时左右进入原肠期,32小时形成神经胚,36小时发育成胚胎期,45小时后形成尾芽,69小时左右心脏开始搏动,80小时左右,胚体尾端越过头部,83小时后,孵出仔鱼。仔鱼孵化后第四天,卵黄耗尽,开始主动摄食。  相似文献   

14.
瓦氏黄颡鱼卵呈近似圆球形、浅油黄色,为沉性卵,卵球极柔软.具有二层卵膜,内层薄而透明,卵径平均为1.67mm,外层厚且遇水后产生很强粘性而附着在异物上.卵受精后吸水膨胀,卵直径达2.14mm.刚孵化出的仔鱼全长4.85~5.35mm,出膜后第3~4天开始摄食,10~12天各器官发育完善,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基本与成鱼相同.  相似文献   

15.
对红头丽体鱼[Cichlasoma synspilum(♀)]×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杂交子一代(F1)(俗称“血鹦鹉”)的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平均受精率为(91.33±3.06)%,平均孵化率为(91.67±2.08)%;血鹦鹉的受精卵呈椭圆球形,黏性,有浅黄、白灰和红褐3种颜色,无油球,平均卵长径为(1.89±0.04)mm;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并进一步分为28个发育分期;在水温(30±0.5)℃下历时约52 h 36 min 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71±0.05)mm,卵黄长径为(1.74±0.09)mm,短径为(1.25±0.07)mm,于第3天开始摄食轮虫,孵出后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13天全长(11.86±1.02)mm,各鳍条基本形成,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16.
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在驯养条件下自然产卵。从孵化后的仔鱼养殖到变态期,投喂的饵科为轮虫、海水丰年虫(Artemia nauplii)、挠足类和碎虾肉。文章对褐点石斑鱼从孵化到变态的各发育期作了描述。孵化时仔鱼的全长为2.25毫米,长到第五十天达31.40毫米。据观察,有二个死亡高峰期:第一次在第四、五天间、即刚开始摄食时,对摄食轮虫不适合;第二次在第二十四~三十五天间、即从摄食海水丰年虫(Artemia nauplii)到摄食挠足类这一转变期间。  相似文献   

17.
唐鱼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发育过程特征,胚后发育可以分为孵出期、胸鳍形成期、鳔一室期、卵黄消失期、尾鳍分化期、背鳍分化期、鳔二室期、背鳍形成期、臀鳍形成期、腹鳍形成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在水温23.0~29.0℃条件下,初孵仔鱼体全长为(2.760±0.002)mm。孵出后3天,巡游模式建立,仔鱼开口摄食;5天仔鱼卵黄耗尽,完全依赖外源营养;9天尾鳍开始分化,12天尾脊索上弯;15~18天,背鳍褶突起明显,鳍条原基出现;18天第二鳔室出现,肌节开始向“W”过渡;臀鳍与背鳍分化;33天,20%的仔鱼可观察到腹鳍条;45天,57.1%仔鱼身体长出鳞片;50~55天,体全长(15.62±1.65)mm,腹膜闭合,身体透明特点消失,进入幼鱼期。77天,部分性成熟较早的个体开始进行繁殖。同时文中讨论了唐鱼胚后发育特点及其保护生物学  相似文献   

18.
在深水抗风浪网箱培育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亲鱼,选取性腺成熟的1+龄亲鱼进行打针催产并人工干法授精,将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孵化,观察并记录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网箱培育的黄斑篮子鱼亲鱼捕捞回室内水泥池,打针催产后其排卵授精行为仍具有严格的月历节律性;黄斑篮子鱼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圆球形、卵膜光滑、卵质透明、多油球。卵径(584.6±8.64)μm,油球多个,大小不一,大油球直径(146.54±7.46)μm;在水温23.2~24.5℃、盐度32.5和p H 8.2的环境下,第39小时20分钟第一尾仔鱼孵化,第42小时10分钟全部受精卵孵化出仔鱼,积温925.28~996.45℃·h,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等7个阶段,包括26个发育时相。初孵仔鱼全长(1 912.54±105.25)μm,2.5日龄(孵化后第56小时)仔鱼开口,全长(3 030.36±80.97)μm。  相似文献   

19.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水产学报》2019,43(12):2476-2484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20.
黄鲷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人工孵化得到的黄鲷初孵仔鱼 ,在水温 2 2± 1℃、盐度 31.0条件下 ,进行黄鲷仔鱼饥饿试验和确定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 (PNR)。通过观察发现 :黄鲷仔鱼孵化后第 4天开始摄食外部食物 ,幼体发育进入外源营养和内源营养混合期。此时仔鱼卵黄虽已耗尽 ,但油球仍继续吸收 ,混合营养期仅为 3d。黄鲷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其油球吸收完毕即孵出后的第 7天。当初次摄食率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 5 0 %时 ,仔鱼进入不可逆期 ,不可逆点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第 8~ 9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