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在分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线管系统是皮肤衍生的感觉器官,有感觉水流、水压、水温、听觉等机能;为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管内充满透明粘液,感觉器浸润在粘液中,当水流冲击鱼体,影响管内粘液,引起感觉毛的倾斜,从而把外来刺激传给感觉细胞,再通过感觉神经纤维把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是左右侧对称的管道,有方向性和连续性;有3种式型:在原始型的皱鳃鲨科呈沟状,有的在部分侧线管,如六鳃鲨科的下颌管呈断续沟状;在全头亚纲的银鲛  相似文献   

2.
陈春福 《水产学报》1980,4(4):395-395
朱元鼎和孟庆闻两位教授的新著《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及罗伦瓮和罗伦管系统的研究》,最近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为研究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和罗伦管系统的专著,是朱元鼎教授的《中国鱼类学专著集》之二(之一为《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  相似文献   

3.
鳜(Siniperca chuatsi)具有独特的捕食习性。为研究鳜捕食行为相关主要感觉——视觉和侧线感觉调控的捕食行为特征,利用高速摄像与感官抑制技术对鳜的独特捕食行为进行了分析,将实验鳜分为4组:GC(对照组,视觉与侧线感觉均具备),GV(只有视觉),GL(只有侧线感觉)和GDS(视觉、侧线感觉均不具备)4组。对各组鳜投喂饵料鱼,并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单位时间内鳜的捕食行为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鳜在捕食行为中表现出5种捕食模式: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跟踪-偏移型、弹射型、偏移型,其中,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弹射型捕食模式主要由视觉控制,跟踪-偏移型、偏移型主要由侧线感觉控制。在视觉、侧线感觉均具备时优先利用视觉捕食,捕食行为趋于简化,相反,鳜仅利用侧线感觉捕食时,捕食行为变得复杂而多样;鳜在捕食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捕食行为模式是其具有独特摄食习性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解读鳜特殊捕食行为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结果最近在京揭晓。水产系统三项科技成果获奖。获奖项目、等级、完成单位及人员是: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及罗伦瓮和罗伦管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经丘和表面神经丘两类感受器组成。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道腔内的皮肤表面,感觉斑多为椭圆形,其长轴与鱼体的体轴垂直。表面神经丘多具有圆形或近圆形的底座。毛细胞着生于神经丘的顶端,由一根较长的动纤毛和十多根静纤毛组成。养殖大黄鱼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分布情况相似,管道神经丘的数目相近,野外捕获大黄鱼单个鳞片上具有更少的表面神经丘。推测两种生境大黄鱼的表面神经丘数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养殖和野外生存环境中,大黄鱼的侧线系统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所导致,后期将对引起侧线系统产生差异的因素做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半滑舌鳎摄食机理及营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半滑舌鳎苗种培育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由于半滑舌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困难,产业化养殖规模仍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半滑舌鳎的投喂摄食难题,本文对其捕食特征、摄食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半滑舌鳎摄食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半滑舌鳎摄食机制具有两种模式:(1)对运动状态饵料,利用机械感觉定位(侧线),利用化学感觉识别(口咽腔味蕾);(2)对静止状态饵料,利用化学感觉定位(嗅觉),利用机械感觉识别(无眼侧乳头状突)。基于半滑舌鳎的摄食机理,作者认为,对半滑舌鳎营养策略问题,应从在饵料中添加诱食剂增强嗅觉刺激和强化侧线刺激两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瞭望塔     
△由上海水产大学的朱元鼎和孟庆闻教授合作研究与撰写的鱼类学专著《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及罗伦瓮和罗伦管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回)科(Ictaluridae),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相似文献   

9.
瑞典Arenco公司研制了一种清洗和去鳞机,适用整条鱼的清洗及去鳞。该机每次进行清洗和去鳞的鱼为40~50公斤。每次加工时间为30秒左右,鳞片硬的鱼,其加工时间比较长。通过鱼的相互摩擦和清洗池内壁的凸出点达到去鳞目的。然后水流把鱼鳞、粘液和血液等污物冲去,达到清洗目的。当加工量大时,可把若干部机器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0.
化学感觉和机械感觉与鱼类摄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摄食行为是多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不同生态习性的鱼类在摄食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是不同的。对于底层活动、夜间活动、深水活动的鱼类,由于生存环境光线较弱,非视觉器官,如化学感觉器官、电觉器官和侧线机械感觉器官等在摄食行为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化学感觉和机械感觉与鱼类摄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嗅觉化学感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在鱼类捕食行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俊杰 《水利渔业》2005,25(2):85-85
斑点叉尾鱼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kg的个体斑点消失;具有脂鳍1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适温范围为0~3812,生长摄食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心脏,肾脏,粘液腺和足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锼纹盘鲍心脏、肾脏、粘液腺和足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鲍心室壁和心耳壁由外膜层和心肌层组成,心耳外膜形成囊泡状结构;肾实质由众多的肾小管及集合管组成;粘液膜由位于外套膜凹陷处的粗大粘液腺组织组成;足由外至里的组织结构依次是麦皮,皮下组织和肌组织、足底部和四周边缘的组织结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鳜鱼 (Sinipercachuatsi)又名桂鱼、桂花鱼、季花鱼、鳌花鱼等 ,是典型的淡水底栖凶猛性鱼类。由于其具有肉嫩、味美、少刺的特点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喜爱的美味佳肴 ,并有“淡水石斑鱼”之美称。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食用鱼 ,近年来受到各地养殖单位和养殖户的喜爱。由于鳜鱼特殊的食性 ,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及其投喂技术就成为鳜鱼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本文拟从鳜鱼的摄食感觉机制来分析鳜鱼的食性 ,并据此介绍鳜鱼的饵料投喂技术。1 鳜鱼摄食感觉机制1 1 视觉和侧线在鳜鱼捕食行为中视觉和侧线起主要作用。视觉…  相似文献   

14.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2001,26(11):36-36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虾蟹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触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常栖于水草上或水边潮湿岸上懒于活动,虾蟹周身外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鳃丝间塞满纤毛虫及丝状藻,鳃呈黑色或灰褐色,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弱不蜕壳;解剖观察常见肠空,有的肝脏呈浅肉黄色或深褐色或无色透明状病变,最终衰竭死亡。2预…  相似文献   

15.
长竹蛏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长竹蛏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长竹蛏消化腺腺管上皮有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类型。消化细胞内含许多颗粒,具有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该细胞能进行细胞内消化。消化腺导管柱状细胞亦呈现酸性磷权酶活性,并具有密集的微棋毛。消化道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少量的粘液细胞组成。食道有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物质的上皮下粘液细胞。胃和肠上皮具帽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肠上皮还个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它是一种内源性的抗菌物质,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分。宁波大学研究显示,发现泥螺的血淋巴和分泌的粘液中,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泥螺的腹足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微生物的刺激,测定结果,泥螺分泌的粘液中含有大量的抗菌肽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电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侧线器官,与机械感受器官同属于侧线感觉系统。电感受器可以感受到生存环境中的弱电场,在鱼类的定位、交流、摄食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感受器的种类分为壶腹型电感受器和结节型电感受器,其作用模式分别为主要用于摄食和逃避敌害的"被动模式"和用于电定位与电交流的"主动模式"。研究鱼类电感受器的目的,一方面为了深入了解鱼类的进化意义和生物学特性,并在生态养殖或捕捞中有效地利用鱼类的电感受的特性,以提高增养殖或负责任捕捞技术。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保护鲟鱼等电觉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8.
慈鲷在生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硬骨鱼纲(Class Osteichthyes),鲈形目(Order Percifor meeees),鲈形亚目(Suborder Percoidei),慈鲷科。本科鱼外部形态有两大特征:第一,头部两侧各有一个鼻孔;第二,侧线分为两条,起始于头部的背侧侧线,在体侧中央一度中断,腹侧的侧线则于中断的侧线下方,一直延伸至尾部。慈鲷的体型大多为侧扁的长卵形或长椭圆形,这有助于它们快速游泳和逃避敌害,至于体型大小并无固定的标准,人为的将其分为大、中、小三类:20cm以上为大型,10~20cm为中型,10cm以下为小型。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科鱼类。斑点叉尾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一、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颊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 当藻类寄生在皮肤后,刺激鱼体增生粘液,大量粘液凝固后,使鱼体上长有一层凹凸不平的白粉状物质,久不脱落,蔓延速度较慢,不规则,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直至死亡。此病属植物性病害,主要在春、夏季发生,夏季较为严重。 二、治疗 当肉眼可见鱼体上长有一些白粉时,就把新鲜的枫树叶小枝捆成每捆5公斤,每亩用量25~30公斤,均匀地投入鱼池,并使枫叶全部沉入水中。同时,每亩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