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侧线管系统是皮肤衍生的感觉器官,有感觉水流、水压、水温、听觉等机能,为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管内充满透明粘液,感觉器浸润在粘液中,当水流冲击鱼体,影响管内粘液,引起感觉毛的倾斜,从而把外来刺激传给感觉细胞,再通过感觉神经纤维把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是左右侧对称的管道,有方向性和连续性,有3种式型;  相似文献   

2.
肉红鲫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鱼体呈纺锤型,全身鳞片呈透明状,侧线鳞下面二至三行以上的鳞片均呈肉桔红色(直至背鳍中部),侧线鳞下面三行至腹部为肉红色(类似咸瘦肉色),鳃盖骨透明可见紫红色鳃耙,眼睛上有眼脸可转动,乌黑。背鳍上半部较透明,下半部呈桔红色,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回)科(Ictaluridae),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相似文献   

4.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2001,26(11):36-36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虾蟹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触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常栖于水草上或水边潮湿岸上懒于活动,虾蟹周身外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鳃丝间塞满纤毛虫及丝状藻,鳃呈黑色或灰褐色,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弱不蜕壳;解剖观察常见肠空,有的肝脏呈浅肉黄色或深褐色或无色透明状病变,最终衰竭死亡。2预…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黄鳝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和稻田产出率 ,繁荣农村经济的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九十年代初期 ,我县农民开始了稻田养鳝的生产实践但都以失败告终 ,存在的问题是病害多 ,发病快 ,死亡率高。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 ,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1998— 1999年 ,我站在万埠镇进行了三十亩的稻田养殖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稻田养鳝技术小结如下 :1 黄鳝的生活习性黄鳝属合鳃目合鳃科 ,俗称长鱼。体形似蛇 ,体园而细长 ,尾端尖细 ,体表光滑无鳞 ,侧线发达 ,呈全裸状 ,体表富粘液。食性以肉食性为主 ,生长适温为 1…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科鱼类。斑点叉尾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一、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颊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黄渤海28种常见鱼类为研究对象,描述不同部位鱼鳞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鲱形目鱼鳞鳞焦不明显,辐射沟呈横向或波纹状分布;鳕形目鱼鳞密布小方块状特殊结构;灯笼鱼目鱼鳞辐射沟数目少;鲈形目和鲉形目鱼鳞呈卵圆形或矩形,前区边缘有不规则钝齿结构;鲽形目鱼鳞前区辐射沟多而密集。不同科属鱼鳞在形状、鳞焦位置、环片形状、辐射沟特征、栉齿分布和侧线管形状等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可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鉴定。本研究构建的鱼鳞形态信息库为鱼鳞沉积信息分析等基于鱼鳞形态的种类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鲢、鳙滤食及消化器官的发育、构造与食性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晓明  孟庆闻 《水产学报》1992,16(3):202-212
本文通过大体解剖、显微解剖、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鲢、鳙不同发育阶段滤食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的相互关系。鳃耙左右侧对称,从外向内面积递减。鲢全长26mm时,分离的鳃耙间开始出现桥形横联;全长 85mm,开始形成外鳃耙网。鳙鳃耙的分化发生于全长 41—99mm。成鱼鳃耙均有许多粘液孔;仔鱼期鳃耙端部无粘液孔,鳃耙沟中有少量粘液孔,鳃耙基部侧缘有侧突的雏型。腭褶表面均有次级腭褶及微腭褶,微腭褶表面有味蕾分布。腭褶内部、咽上器官周围及每一鳃耙管外围均有与滤食有关的肌纤维群。鲢、鳙肠管的长度及直径发育早期相同,后期鳙的肠管短于鲢,管径大于鲢。滤食下限规格,鲢全长7.8mm 时为 25,全长56mm 以后为 10μ;鳙终生为 25μ。着重探讨了进食过程及有关器官在进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10.
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鳍鲷的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观以不规则的六边形为主,或类似菱形的四边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而尼罗罗非鱼鳃丝细胞表面的微嵴以形成密集指纹状回路,隆起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扁平上皮细胞间排列凹凸不平,形成深沟或凹坑,成为细胞间明确的界线.黄鳍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和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氯细胞,粘液细胞很少.黄鳍鲷鳃小片的厚度比尼罗罗非鱼鳃小片的厚.  相似文献   

11.
欧洲鳗短钩拟指环虫病及其鳃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患短钩拟指环虫病欧洲鳗的症状、流行状况和鳃显微组织病理.游动和呼吸频率异常、鳃丝浮肿和鳃上粘液增多为该病的主要症状.该病尽管在冬季也有发生,但水温在26℃以上的春末、夏季和秋初是最易发病的流行季节,流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患病欧洲鳗鳃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出5种类型,其一是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使邻近的鳃小片相连;其二是鳃小片粘液细胞增生,同样使鳃小片连成一片,增生的粘液细胞经阿利新蓝(Alclan blue)和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二者联合染色后呈蓝紫色的染色反应,属于Ⅳ型的粘液细胞;其三是鳃小片肿大,但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无肿大现象,上皮细胞层与毛细血管相分离,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上皮细胞层破裂,血细胞外溢,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失去鳃小片原有的结构;其四是鳃小片肿大同时伴随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肿大,进一步发展,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鳃小片同样失去原有的结构;其五是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扩张,比原毛细血管扩张几倍到十几倍,形成充满红细胞的棒状到球状的动脉瘤.结果表明鳃上皮细胞增生、粘液细胞增生、鳃小片肿大、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严重充血成动脉瘤等病理变化都可导致患病欧洲鳗呼吸困难,轻者影响其生长,重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匙吻鲟,学名美国匙吻鲟(又名鸭嘴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分布在北美洲,是美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鱼类.它的吻特别长,呈扁平,如桨状;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蓝灰色,常有一些斑点间在其中;体侧有点状赭色,腹部白色;口大眼小,前额高于口部;鳃耙密而细长,鳃盖骨大而向后延至腹鳍,尾鳍分叉,尾柄披有梗节状的甲鳞.  相似文献   

13.
高产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当水中氨含量长期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呈紫红色,鳃丝的边缘呈白色。因鳃片表面复盖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在炎热的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病鱼常浮于水面,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目检病鱼的鳃无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  相似文献   

14.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5.
栉孔扇贝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B PAS染色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人工养殖 3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壳长 4 0~ 5 0mm)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类型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粘液细胞分为 4种类型 ,Ⅰ型呈红色 ,Ⅱ型呈蓝色 ,Ⅲ型呈紫红色 ,Ⅳ型呈蓝紫色。不同部位 ,粘液细胞类型、密度及形态不同 ,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外套膜边缘膜及生壳突起内、外表皮粘液细胞均以Ⅱ型为主 ,密度较小 ,形态主要为梨形、杯形、圆形 ,并多为大型细胞 ;中央膜内表皮以Ⅰ型和Ⅲ型较多 ,形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表皮只有Ⅱ型细胞分布 ;鳃轴表皮粘液细胞以Ⅰ型和Ⅲ型为多 ,形态为圆形、杯形或不规则形 ;鳃丝表皮粘液细胞多为Ⅱ型和Ⅳ型 ,形态多为圆形 ,少量为杯形 ;外套膜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的表皮中无明显着色的粘液细胞 ,而是被大量棕色颗粒充满  相似文献   

16.
攀鲈鱼属鲈科,攀鲈属,俗称甘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各省、区,为热带、亚热带野生淡水经济鱼类,经人工诱食、驯化后可进行多种方式喂养,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攀鲈鱼体色棕灰,散具黑色斑点,体侧具10条墨色横纹。鳃盖骨后缘两个强刺之间及尾鳍基部中央各具一黑斑。体长为体高的2.5倍~3.3倍,吻短钝。前鳃盖骨边缘光滑,鳃盖骨、下鳃骨、间鳃骨边缘呈强锯齿状,左右鳃盖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鳃上副呼吸器官呈花瓣状。2.生活习性:攀鲈鱼常栖息于水流缓慢的河沟和池塘中,幼鱼主要摄…  相似文献   

17.
祖国各地     
南海大陆斜坡的软骨鱼类新种国家水产总局南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水产学院合作,最近对南海珠江口外海水深350~1000米处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在鉴定中发现了世界鱼类史上尚未记载的软骨鱼类五个新种,现定名为大口荆鲨、锈色刺鲨、长吻施氏鳐、黑异鳞鲨及无斑南猫鲨。该所“南锋704”调查船于1979年8月和1980年4~6月,在珠江口外海水深350~1,000米处采集的软骨鱼类,经鉴定出四个新种,一个新属,一个新科的软骨鱼类,四个新种为中华光尾鲨、南海施氏鳐、斑纹扁魟及长吻六鳃魟,一个新属为六鳃魟属,一个新科为六鳃魟科。  相似文献   

18.
鲤鱼鳃组织结构及鳃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鲤鱼进行不同时间的中毒试验,构成了鳃组织的耐量试验。试验表明,当超过鳃的耐受量时,鳃发生了不同阶段的病变。在低浓度短时间作用下,鳃组织分泌的粘液增多。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鳃组织出现鳃血管扩充、充血,呼吸上皮肿胀,鳃小片呈棍棒状,相邻几条鳃丝发生融合,形成一片细胞板。有些鳃细胞脱离。病状严重时造成鳃小片坏死、解体导致鳃功能的损害和破坏。  相似文献   

19.
苏氏鲢鲶鳃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苏氏鲢鲶鳃结构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鲢鲶鳃丝末端膨大呈杓状结构,每一鳃丝两侧具许多呈褶状的鳃小片,相邻两鳃丝上的鳃小片紧密镶嵌排列.鳃弓和鳃耙表面分布众多味蕾.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形成呼吸面隆起;非呼吸面由微脊细胞彼此相连,间缝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由单层或数层外上皮细胞和由基膜相隔的柱状细胞及其围在血管腔的凸缘构成,氯细胞多分布在鳃小片基部,并有开口通外.还探讨了鲢鲶鳃丝和鳃小片特殊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吴晓慧 《河南水产》1999,(2):15-15,20
河豚自1986年育苗成功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获得成功。近年来,我们发现该鱼在养殖中常发生下述几种疾病,危害较大。现将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 异沟吸虫病 病原:异沟虫(Heterobothrium tetrodonis),成虫寄生在鱼鳃腔的肌肉部分,虫体后部被寄生处的组织包埋着。 症状:病鱼鳃的肉质部分有聚集的虫体,并且成链状的虫卵拖在鳃孔之外,虫体吸食鱼血,鳃呈贫血症状,变成苍白色,分泌过多的粘液,鳃瓣末端组织坏死、解体,病鱼失去食欲,游动缓慢,终因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