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水产养殖通常运用传统传统技术,产生的环境污染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对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生态养殖技术基于各不相同养殖生物之间共生互补原理,运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运用科学管理与方法,达到生态平衡。水产养殖对生态养殖技术的科学应用,不但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质量,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中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环 《河北渔业》2016,(10):54-55
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专业APP不断涌现,其在精准可控、提前预测、大数据计算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如何将这些优势与水产生态养殖有机结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水产生态养殖的精准给饲、疫病防控、精准繁殖,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探究物联网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领域的应用,希望引起全行业内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达到推动生态养殖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是水产养殖行业高速发展的一种创新举措,将会扭转传统养殖模式弊端,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诸多便利,大幅提升水产品质量,还会降低水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讨淡水养殖中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充分展现先进技术手段的优势,从而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概念,标准,优越性等方面综述了生态水产养殖。通过与常规养殖的比较认为生态水产养殖是今后水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域的水质日趋恶化,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此,有关渔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所谓健康养殖,就是通过投放无疫病苗种,采用合理养殖模式并加强对投入品的管理,控制养殖环境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良好的生长和发育状态,以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使用微生态制剂是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解剂、益生素、促生素、增生素、生菌素等,它是在微生…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0,(5)
传统的水产养殖不利于全面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更会对养殖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水产养殖的需求。基于此,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逐渐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了生态养殖技术的相关含义,然后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水产养殖业不仅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这对于水产品供给有很大帮助。本文通过探究水产生态养殖和新养殖模式间发展,找到之间存有的问题,为后续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技术在水质参数检测与调控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有关研究的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水产养殖工业化和自动化发展,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发展水产养殖自动化检测和调控精准技术的必要性,提出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水产养殖自动化技术,以推动水产养殖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机水产养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渔业现代化》2006,(4):29-31,42
随着现代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对环境的破坏也日显突出。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和药剂带来了食品安全的风险问题。有机水产养殖是一种在生态上合理的可持续水产品生产系统,满足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介绍了与常规水产养殖有关的环境污染和公众健康问题,阐述了有机水产养殖的概念、与常规水产养殖的区别、优越性以及有机水产养殖标准的由来,探讨了当前有机水产养殖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我国的养殖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养殖向精细养殖、集约化养殖、规模化养殖和科技化养殖转变,混养、套养、立体养殖、生态养殖等模式也发展起来,各地建立了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积极解决传统养殖带来的水域污染问题,大力推进绿色渔业工程建设,这也为渔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本文综述了我国水产养殖环境现状,提出水体污染问题和水产生态养殖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我国生态养殖中应用较广泛的的三种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制剂、生物滤器和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养殖业对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大的生产现实问题。人们出于对环境和水产品本身的要求,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一种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及其技术路线,旨在为水产生态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容量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30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以接近9%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在保障世界粮食供应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水产养殖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即养殖容量与生态容量问题,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水产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例举了养殖容量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分析了养殖容量的估算方法及养殖容量模型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其存在问题以及在水产养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以期推动以养殖容量评估为基础的水产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容量的科学评估与综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为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管理与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齐鲁渔业》2010,(6):61-62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水产养殖的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青岛市城阳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广多营养层次立体生态养殖技术,稳步推进低碳水产养殖。一是积极推广浅海滩涂贝藻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在胶州湾浅海滩涂采取海面发展条斑紫菜筏式养殖、海底底播菲律宾蛤仔的上藻下贝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大力推广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养殖户进行虾蟹贝混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在不断加重,社会各界对水资源保护工作愈加重视。水产养殖是我国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济产业之一,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会造成水域环境污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还会降低水产品质量,所以应该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在保障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水产养殖业,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技术在水质参数检测与调控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有关研究的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水产养殖工业化和自动化发展,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发展水产养殖自动化检测和调控精准技术的必要性,提出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水产养殖自动化技术,以推动...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减量用药技术就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过采用适宜的养殖技术措施,使养殖对象少发病甚至不发病,从而进一步减少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这项技术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养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选了两家乌鳢养殖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在淡水池塘养殖乌鳢成鱼过程中,集成应用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技术,降低了水产养殖品种发病率,达到了药物使用明显减少的效果。本文结合采用的技术、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做好淡水池塘养殖乌鳢减量用药技术探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简易设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原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 生产技术模式定位 简易设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把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模化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一方面通过人为创造科学而经济的人工生态设施,包括温室和水体调、控温系统,从而为养殖动物创造优于自然环境的人工生态条件。温室  相似文献   

18.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09年江苏省灌南县水产养殖协会承担实施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率先在示范基地内流转承包土地81×667 m~2,建成两只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其中1号池占地47×667 m~2,2号  相似文献   

19.
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技术是我镇最近几年开发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现把我镇陈解平开展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姚志通 《河北渔业》2007,(11):51-53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同时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这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如何简便有效地处理养殖废水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构建、分类、废水处理机理及其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