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陆水产》2003,28(3):45-45
由于湘云鲫、湘云鲤均是由四倍体鱼父本与二倍体鲫鱼和鲤鱼母本通过人工杂交生产出来的三倍体鲫、鲤鱼,所以生产湘云鲫、湘云鲤鱼苗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门设备进行生产。目前我国湘云鲫、湘云鲤都是由拥有湘云鲫、湘云鲤自主知识产权的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属苗种基地统一生产供应,广大生产者需谨防购进假冒伪劣苗种影响生产。湘云鲫、湘云鲤抗病力强,耐低温低氧较易养殖,按四大家鱼常规方法培育苗种即可。但苗种珍贵,如何提高苗种的成活率至关紧要,同时湘云鲫、鲤苗种培育阶段正值早春低温多雨季节,给苗种培育带来较大困难,必须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 湘云鲫(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教授等经过多年研究培育的三倍体鲫(鲤)鱼,是生物工程的成果。它具有生长速度快自身不育、食性广、耐低氧、抗病力强、饲料系数低、起捕率高等诸多优点,为了增加我市淡水养殖的新品种,1998年5月邢台市鱼种场从湖南引进湘云鲫、湘云鲤乌仔各4万2400m~2,池塘最大水深1.2m,多年失修,渗漏严重,多年未清淤,淤泥较厚,水源为深井水。  相似文献   

3.
周工健 《内陆水产》2004,29(6):28-28
湘云鲫、湘云鲤是世界上目前唯一能大规模用于商品鱼生产且不可自然繁殖的优良三倍体淡水鱼类养殖品种,已推广到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市养殖。为充分发挥湘云鲫、湘云鲤养殖效益,现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影响养殖效益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2003,28(4):44-44
前几期我们已对湘云鲫、湘云鲤的来源、特点、繁殖、苗种培育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下面我们将对湘云鲫、湘云鲤的各种养殖方法进行介绍。本期我们主要对池塘养殖湘云鲫、湘云鲤成鱼进行探讨。池塘养殖是目前湘云鲫、湘云鲤成鱼养殖范围最广,养殖效果最佳的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又包括单养和混养,其中又包括当年鱼苗直接养成商品鱼和春片鱼种养成商品鱼。鉴于湘云鲫、湘云鲤的养殖方法区分不大,我们特以湘云鲫为例介绍。1当年鱼苗直接养成商品鱼由于湘云鲫的生长速度快,耐低温、生长季节长,在我国南方各地均可将快速育成的大规格夏花鱼种投放到水…  相似文献   

5.
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高新集团、湖南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以资本入股,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等以知识产权入股,共同组建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从组建至现在,短短5年之内,累计生产各类鱼苗10亿尾,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近40亿元。公司的主导产品三倍体湘云鲫、湘云鲤由刘筠院士的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转化而来,因其优良的经济性状,社会上的苗种需求量连年翻番,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假冒湘云鲫、湘云鲤苗种也应运而生,应广大湘云鲫、湘云鲤养殖者的要求,特发表此文,使读者对湘云鲫、湘云鲤有一个更…  相似文献   

6.
《内陆水产》2007,32(3):26-26
湘云鲫、湘云鲤是以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为首的课题组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型鲫鱼、鲤鱼新品种;湘云鲫、湘云鲤是国家“863”重大科技产品,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向全国推广的优良品种。湘云鲫是目前国内生长速度快、个体最大的优质鲫鱼,比普通鲫鱼生长速度快2~3倍,当年即可育成商品鱼;湘云鲤是国内鲤鱼中不能生育的优质鲤鱼,比普通鲤鱼生长速度快20%~30%。三倍体湘云鲫、湘云鲤具有自身不育、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外形美观、肉味鲜美而细刺少、抗病、耐低温低氧、易捕捞、易垂钓等优良特性,深受全国各地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产品已在全国27省市广为推广,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湘云鲫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自身不育等优良性状,为引进新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半山区小型水库养鱼经济效益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于2004年5月从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湘云鲫、湘云鲤乌仔,进行了主养湘云鲫鱼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三倍体湘云鲫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协议合作,将草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三倍体鲫鱼进行研究。为检测经转移生长激素基因后的三倍体新鱼的养殖特性和生长情况,我们于2000年在长沙市水产科技推广站进行了转基因三倍体湘云鲫与普通三倍体湘云鲫专池对照养殖试验。1试验材料与试验养殖条件1.1试验材料先将草鱼激素全鱼基因移入异源四倍体鲫(鲤),再将已整合了草鱼生长激素的四倍体雄鱼与日本白鲫雌鱼通过人工杂交而获得转基因三倍体湘云鲫夏花鱼种;对照鱼系同源未转基因的三倍体湘云鲫夏花鱼种。试验和对照夏花规格均为3…  相似文献   

9.
湘云鲫(鲤)肌肉生化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湘云鲫(鲤)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湘云鲫(鲤)鲜肌肉水分含量为77.82%(77.10%),粗蛋白含量为18.58%(17.70%)。粗脂肪含量为2.76%(3.16%)。磷分含量为0.99%(1.17%)。湘云鲫(鲤)股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60.29mg/g(705.01mg/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9.83mg/g(208.  相似文献   

10.
对鳡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鳡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前肠、中肠、后肠、肛门组成.肠道直且厚,呈一"Z"形弯曲,其肠长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关系式为y=1.6587X+5.4506(R2=0.9371);消化道可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和后肠,由内向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4层组成.前、中、后肠3部分的组织结构相同,都具有较高的粘膜皱褶、丰富的杯状细胞和发达的纹状缘,但从前肠至后肠粘膜褶皱高度、粘膜下层厚度、环肌层厚度、纵肌层厚度及杯状细胞数量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养殖条石鲷消化道形态构造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解剖学和光学显微镜检术研究了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性。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条石鲷口咽腔较大,颌齿愈合成鹦鹉喙嘴状,舌半椭圆形。食道较短,显微组织可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上皮含有极少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膨大,呈V形,和食道一样分为4层,粘膜层表皮下含有发达的胃腺。小肠组织分为3层:粘膜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直肠组织结构类似于小肠。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文章对养殖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适应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健鑫 《水产学报》2006,30(5):618-626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 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特征与其杂食性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
褐菖鲉消化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菖鲉消化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Study on histology and histochemistry of digestive tract in Sebastiscus marmoratus[刊,中]/石戈(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王健鑫,刘雪珠,王日昕//水产学报.-2007,31(03).-293~302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鲉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鲉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短,上皮组织包括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粘膜层的固有膜中含有腺体;胃呈Y型,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3个区域,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和胃体部的粘膜层中有厚的结实层,上皮有大量的胃小凹和胃腺组织;胃幽门部括约肌明显,幽门上皮不含胃小凹;胃与肠相接处有8~9个指状幽门盲囊,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肠道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明显的纹状缘,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肠道系数为0.54。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幽门、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幽门盲囊及肠道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贲门部和胃体部的固有层以及幽门上皮还检测到酯酶活性,且酯酶定位于幽门柱状上皮细胞胞质的上半部。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结果表明褐菖鲉食道有润滑和微弱的消化作用,胃有消化脂类和吸收糖类的功能;幽门和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前肠、中肠和后肠有活跃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整个消化道结构与其肉食性功能密切相关。图3参29  相似文献   

14.
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娜  李加儿  区又君 《海洋渔业》2011,33(2):151-158
野生与养殖鲻鱼(Mugil cephalus)的消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方面:食道粗而短,胃呈球形,包括贲门部、盲囊部、胃体部和幽门部4个区域,胃与肠相接处有2个指状幽门盲囊,肠道在腹腔内盘旋5圈.肝脏黄褐色,右叶较左叶大,未发现独立的胰脏.养殖鲻鱼消化道周围包裹更多脂肪,胃较小但胃腔更大,肠...  相似文献   

15.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咽齿。无胃,肠与食道紧接,前肠膨大。消化道由腔面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但口咽腔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未发现有浆膜层。消化道4层中,黏膜层差异最大:口咽腔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间分布有味蕾和大量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褶两侧分布大量黏液细胞,且固有膜血管丰富;肠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分布有杯状细胞,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加,而黏膜褶高度逐渐降低。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脏组成,肝脏的肝小叶不明显,但明显可见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分布,肝门管区不典型。胰脏仅在肠系膜中出现,而未在其他组织中发现,胰小叶间中央静脉明显,中央静脉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有核的红细胞。本研究对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研究内容,可为其食性分析及饵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分别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斑篮子鱼口小,口咽腔不宽阔。上颌具细长、尖锐齿,下颌齿短,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鳃耙齿分叉,食道细长,胃部稍膨大,“V”型,幽门盲囊5~6条,肠长比为2.73。胃腺发达,为管状腺体,开口于胃小凹。幽门部粘膜褶高度降低,褶皱上开始出现类似肠绒毛结构。前肠均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粘膜褶,空泡状杯状细胞丰富。依据AB—PAS的染色结果将该鱼}肖化道的粘液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呈红色,Ⅱ型呈蓝色,Ⅲ型呈紫红色,Ⅳ型呈蓝紫色。食道以Ⅱ型和Ⅲ型为主,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主要以Ⅱ型和Ⅳ型为主,后肠中Ⅱ型〉III型〉IV型,其中中肠和后肠Ⅱ型占总粘液细胞的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消化系统解剖特征和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其消化管管壁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主要差别在于黏膜层和肌层。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间分布有大量杯状细胞;前肠和中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明显可见刷状缘、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其间;后肠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间也有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肠道中杯状细胞由前至后逐渐增多。食道肌层为内环外纵的骨骼肌;前肠肌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中肠和后肠为内螺旋外环行的平滑肌。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腺组成,胰腺弥散状分布在肝脏中,肝小叶不明显。研究表明,宽口裂腹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海鳗消化道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体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了海鳗(Muraenesax cinereius)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海鳗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皱襞多且粗大,黏膜为复层上皮,部分区域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含两种类型的杯状细胞,以杯状细胞层次多为显著特征,此外还有嗜酸性细胞。肌层厚。浆膜中纤维发达,伸人肌层并与黏膜下层相连。胃“Y”形,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盲囊部发达。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胃腺发达,至幽门部胃腺逐渐消失。肠短,由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小肠前段绒毛分支多且相互吻合,毛细血管丰富,平滑肌多。直肠单层柱状上皮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共存。海鳗消化道组织结构特点反映了其凶猛、食肉、食量大的食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军曹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活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消化系统进行形态及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几部分组成。口咽腔大,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少量杯状细胞。食道很短,但上皮包括复层鳞状上皮区和单层柱状上皮区。胃膨大,呈Y形,在贵门和幽门部可观测到杯状细胞,胃体粘膜层下有大量的胃腺细胞。幽门盲囊发达,肠短但分3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道系数为0.43,肠道由前向后杯状细胞和粘膜皱褶不断减少。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肪含量丰富,胰腺属于散在性的,其外分泌部有许多腺泡组成,胰岛分散于外分泌部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