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蓝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4.07%和22.22%;黄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占5.56%和1.85%。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以及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密度为1.228×10~4~33.002×10~4ind./L,均值为9.453×10~4ind./L;生物量为0.005~0.512 mg/L,均值为0.157 mg/L。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皖河口采样断面(7月)、最低值均出现在杨家套采样断面(4月)。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均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则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918~3.147,均值为2.53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96~1.000,均值为0.893。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季节间变化上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安庆段水质状况介于清洁型/β-中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优势物种共计16种,以绿藻门种类为多。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为10.21~102.09×104 Cells/L,全年平均密度为27.92×104 Cells/L;物量范围为0.10~6.96 mg/L,平均生物量为2.26 mg/L;生物量及密度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上游高下游低。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9~3.25,年均值为2.43;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波动范围为0.25~0.87,年均值为0.47。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指示水体较为清洁,浮游植物密度指示水体营养类型为极贫营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温度、溶解氧和流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红水河流域梯级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红水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2009年夏季(6-7月)对其干流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6座梯级水库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5属、84种,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其中硅藻51种,占60.71%;绿藻17种,占20.24%;蓝藻门10种,占11.90%;甲藻门、金藻门、红藻门各2种,分别占2.38%。优势度分析表明,龙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和绿藻,岩滩水库、大化水库、乐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蓝藻,桥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金藻;6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2.12×105~6.03×105个/L,百龙滩水库的密度最高,龙滩水库的密度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0.60~2.45 mg/L,龙滩水库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大化水库的生物量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4~3.22,均匀度指数为0.56~0.85。各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35~0.70,龙滩水库和桥巩水库之间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最大(0.70),岩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的相似性最小(0.35)。综合多种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估,龙滩水库为贫-中营养型,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水库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4.
2013年对九龙江华安段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密度开展为期一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共计57种,分属于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等6个门类,以硅藻占相对优势,占总平均细胞密度的69.61%;其次为绿藻,占12.89%;隐藻和裸藻分别为7.22%和6.51%;而甲藻、蓝藻最少,分别为1.98%和1.80%.优势种主要有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菱形藻(Nitzschi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裸藻(Euglena sp.)、布纹藻(Gyrosigma sp.)、隐藻(Cryptomonas spp.)、多甲藻(Peridinium sp.)等.各调查站位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动范围为3 700 ~12 500 cells/L,平均为28 232 cells/L.3个调查库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平均值分别为西陂29 113 cells/L、绵良31 863 cells/L、城关23 721 cells/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2.91和0.76,二者变动情况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全年变化情况明显与水温和汛期有关,以1月、5月和7月最低,3月最高.多甲藻在3月部分站位形成优势种,存在水华的可能性.根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情况及控制冬春季水华的需要,认为秋季是增殖放流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澜沧江干流(中国境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探究其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与生态分布特点,根据其流域特点,2011年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2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10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72种,占检出种类的69.23%;绿藻门15种,占14.43%;蓝藻门11种,占10.58%;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种,分别占1.92%;裸藻门和红藻门各1种,分别占0.9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0.280×104~95.064×104个/L,平均密度为41.5171×104个/L个/L,小湾库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旧州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3~0.87 mg/L,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漫湾库区的生物量最高,橄榄坝最低;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占总密度的90.77%和总生物量的68.8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9~3.31,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均匀度指数为0.12~0.65,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8~3.18,旧州最高,糯扎渡最低。  相似文献   

6.
孟娜  辛荣  侯继灵 《河北渔业》2011,(10):43-44,49
通过2010年5月、9月对日照两成附近养殖海域的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3种,硅藻门种类占26种,其次是甲藻门种类占7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种类及优势种组成春秋季有所变化,多样性指数范围为2.285~2.693,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505~0.596,数据表明两月份浮游植物生长环境较正...  相似文献   

7.
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渔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2008年4月调查并分析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水库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渔产潜力.结果显示,该水库浮游植物有8门49属79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数为43 ~56,但种类组成相似;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很大差异,秋季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浮游植物年平均细胞数量为20.33×104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为2.1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5,且冬季最高,秋季最低.根据浮游植物水质评价标准,三道河水库为中营养型.据估算,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渔产潜力9 072.45 kg,单产为22.68 kg/hm2.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2012年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进行了11次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7属428种,其中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为46.27%~59.42%,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为21.73%~31.69%和7.03%~16.62%。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2.45~44.95)×104ind./L和0.050 5~1.282 mg/L,其中繁殖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0.465~38.58)×104ind./L和0.371 8~0.811 3 mg/L;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665~11.82)×104ind./L和0.228~0.497 2mg/L;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8.562 5~20.765 8)×104ind./L和0.225 2~0.558 8 mg/L。调查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变幅分别为3.807~4.375(均值4.094)和0.796~0.911(均值0.871)。两种浮游植物评价结果均表明调查水域为轻污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庐山西海生态系统结构,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于2012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庐山西海均匀设置1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8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3种,占总种类的59.43%;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为17种和14种,分别占19.54%和16.09%。优势种共4门、14种,主要有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黏四集藻(Palmellaceae mucosa)、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为4.28×105~5.17×106个/L,平均为2.20×106个/L;生物量为1.24~7.01 mg/L,平均为2.90 mg/L;其中,夏季平均密度为3.1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3.90 mg/L;而秋季平均密度为1.2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1.89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4~4.45,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63~0.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46~3.69。庐山西海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藻类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秋季大于夏季;空间分布上,夏、秋季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程度、群体结构稳定程度及水质清洁程度总体较好,其中夏季过渡区较好,而秋季湖泊区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大渡河河口春秋季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3属、157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109种,占总数的69.43%,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左侧汊河和青衣江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优势度分析显示,大渡河河口浮游植物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69 040个/L和0.9051mg/L,均以硅藻最高.浮游植物密度春季高于秋季,生物量则春季低于秋季,青衣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干流低.大渡河河口多样性指数春季平均为3.1728,秋季平均为3.3547;均匀度指数春季平均为0.5300,秋季平均为0.5749.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春季,青衣江两指标均较干流低.  相似文献   

11.
太泊湖浮游生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7、9和11月,对太泊湖浮游生物和水体状况开展了调查,评估了鲢鳙鱼产力。总碱度变化范围为62.92~89.09 mg/L;总氮、总磷及氨氮含量均严重超过地标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限值。共监测到浮游植物7门51属,平均密度1 593×104个/L,平均生物量20.166 mg/L;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以及裸藻门为优势种群,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3%、8.9%、16.2%和25.84%。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5种,其中原生动物5种、轮虫13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1 771.85个/L,平均生物量2.508 mg/L;枝角类、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5.9%、78.7%、0.1%和35.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36~0.46,均匀度指数为0.34~0.41。综合判断太泊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太泊湖鲢鱼产力151.2 kg/hm2,全湖约322 t;鳙鱼产力56.4 kg/hm2,全湖约120 t。  相似文献   

12.
横江中下游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对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现存量、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横江流域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科33属78种(含变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藻类总种数的71.80%和16.67%。优势种主要有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 C.A.Ag)、偏肿桥弯藻(Cymblla veatricosa Kütz)、短小舟形藻(Navicula exigua(Grey.)Mull.)、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agare Bory.)、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Ehr.)Kütz)、中型脆杆藻(Fragilaria intermidia Grun.)、长鼻空星藻(Coelastrum proboscideum Bohl.)、吻状隐藻(Cryptomonat rostrata)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232×105~4.255×105cells/L,水富小岸坝河口(S1)最高,盐津撒渔沱(S3)最低,平均值为3.392×105cells/L;生物量为0.443~1.330 mg/L,最高和最低仍分别出现在水富小岸坝河口(S1)和盐津撒渔沱(S3),平均值为0.779 mg/L。7个采样站点,Shannon-Wiene多样性指数(H)为4.01~4.4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大观河大关县城(S7)最高,平均为4.22;Pielou均匀性指数(J)为0.74~0.8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洛泽河水电站库区(S4)最高,平均为0.80。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分布格局均匀,水质总体上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大泉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综合水质状况,为库区水资源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于2015年10月(枯水期)、2016年4月(丰水期)和7月(平水期),对库区内4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61种,其中绿藻67种、硅藻48种、蓝藻26种、裸藻6种、隐藻6种、黄藻6种、金藻1种、甲藻1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属于绿藻-硅藻型;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拟气球藻(Botrydiopsis interceden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等;浮游植物密度为0.86×106~5.54×106个/L、平均值为2.13×106个/L;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m)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分别为1.97~2.56、1.83~3.01和0.68~0.77。研究显示,大泉沟水库目前处于中污染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水温、总磷、透明度和溶解氧是大泉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大泉沟水库属中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库。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主养团头鲂搭配少量鲢鳙鱼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湿地运行期间调查了该复合养殖系统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91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而蓝藻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人工湿地运行期间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无显著变化,数量和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04×108cells/L,7.14×106mg/L,主要优势种有双对栅藻、四足十字藻、苇氏藻、微小平裂藻、点形粘球藻、泥污颤藻、优美平裂藻、微小色球藻、为首螺旋藻、不定微囊藻;池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3.27,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2.75~3.18,Pielou均匀性指数为0.45~0.55。同时将浮游植物种类丰度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池塘中绿藻主要受温度、溶氧、pH的影响,而蓝藻主要受pH和氨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8年1月(冬季)对桑沟湾水域21个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湾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1属51种,其中,硅藻(Diatom) 24属43种,甲藻(Dinoflagellate) 3属4种,绿藻(Chlorophyta) 2属2种,金藻(Chrysophyta) 2种,蓝藻(Cyanophyta) 1种。按照季节划分,春季22种,夏季20种,秋季23种,冬季20种。优势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硅藻是绝对优势种,其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e)为全年优势种,数量百分比在18.6%~84.9%之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0.16×103~12.20×103个/L之间,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范围为0.69~1.35,物种均匀度指数J (Pielou)范围为0.42~0.70。磷酸盐是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营养盐。研究结果揭示了桑沟湾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进行评价,为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故道上下游共布设10个采样点,于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12年1月(冬季)和2012年8月(夏季)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7属、143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6.3%,以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为主。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个/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7.2 mg/L,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富营养型指示种粘液胶鞘藻(Phormidium mucicol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以群体形式存在。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质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2016年10月(秋季)、2017年1月(冬季)、4月(春季)和7月(夏季),对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季度调查。结果表明,赣江中下游共记录浮游植物5门、55属、95种。其中,绿藻门44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46.0%;硅藻门29种,占30.5%;蓝藻门15种,占16.0%。浮游植物密度为82.3×104~906.0×104个/L,平均值为315.0×104个/L。生物量为0.43~1.26mg/L,平均值为0.69mg/L。赣江支流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546.0×104个/L,1.07mg/L)均高于干流(212.0×104个/L,0.52mg/L)。干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支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年均值分别为1.87和0.94,干流的H′值高于支流,而干流的D值低于支流。研究显示,赣江中下游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干流的污染程度比支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