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3年7~9月研究了采煤塌陷地池塘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2个属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5.44~136.30)×10~6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40.18×10~6 ind./L,其中蓝藻的密度最大,其次为绿藻,硅藻和隐藻,裸藻、甲藻和金藻的密度较小;生物量变动范围为3.82~77.97mg/L,平均生物量20.36mg/L;其中裸藻的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硅藻、甲藻和隐藻。采煤塌陷区池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变动在2.16~3.95之间,均值为3.04;均匀度(J)在0.44~0.85之间,均值为0.64;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3.37~5.45之间,均值为4.30。H’、J、d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池塘浮游植物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稳定,分布均匀。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区池塘水体环境质量属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2.
2020年5—6月对黄河河南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6门80种(属),密度为范围为95.6×10~4~6.8×10~4 cell/L,浮游植物密度以硅藻门占优势,绿藻门次之;生物量范围为0.113~3.095 mg/L;浮游动物共检出3门29种(属),密度范围为116.4~325.5 ind./L,调查区域内以轮虫密度占优势;生物量范围为0.023~2.009 mg/L。  相似文献   

3.
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蓝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4.07%和22.22%;黄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占5.56%和1.85%。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以及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密度为1.228×10~4~33.002×10~4ind./L,均值为9.453×10~4ind./L;生物量为0.005~0.512 mg/L,均值为0.157 mg/L。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皖河口采样断面(7月)、最低值均出现在杨家套采样断面(4月)。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均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则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918~3.147,均值为2.53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96~1.000,均值为0.893。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季节间变化上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安庆段水质状况介于清洁型/β-中污型。  相似文献   

4.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5.
武汉南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武汉南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5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植物67种,隶属于7门24科4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8种),金藻门最少(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89×106ind./L,秋季最高为2.979×106ind./L,夏季最低为1.949×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4 mg/L,其中隐藻生物量最高,为2.33 mg/L,甲藻和金藻最低,分别为0.06 mg/L和0.01 mg/L;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5个采样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M 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渭河陕西段枯水期水质状况,于2014年4月对渭河陕西段7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对该区段水质进行初步评价。调查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5个门类35种属,其中硅藻和绿藻在种类组成中占主导地位。浮游植物密度为2.00×106~60.88×106 ind./L,平均密度为23.57×106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84~123.78 mg/L,平均生物量为48.60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75~3.14,平均值为1.69,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渭河陕西段水质整体受到中度污染,流域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拉萨河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4-5月对拉萨河浮游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76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4.04×10~4~16.04×10~4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10.18×10~4ind/L,生物量变化在0.037~0.37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3 mg/L;浮游动物4门51种(属),密度的变化范围是45.00~125.00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84.09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6 8~0.063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41 mg/L。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密度与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生物絮团技术在净化池塘水质的同时对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干2015年9月10月对陕西团头鲂良种场鲤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絮团池塘共出现浮游植物6门28种,其中绿藻门有17种,占总种类数的65.4%,硅藻门有5种,占总种类数的19.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属绿藻硅藻型。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 372.82×10~4~3 093.71×10~4 ind./L,平均值为2 217.07×10~4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3.5 3~12.87 mg/L,平均值为7.88 mg/L。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在9月15日出现峰值,峰值期以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对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随着絮团的逐渐形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池塘藻相演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2007年1月、4月、7月、10月,对三期蓄水后三峡库区秭归至江津江段的长江干流和5条支流(乌江、磨刀溪、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共计7门164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48.78%和31.70%,其它门类共只占19.52%。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实球藻(Pandorina morum),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和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01种),冬季最少(68种)。三峡库区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周年变化,干流明显比支流小。在干流中以春季最大(平均密度为27.75×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0.88 mg/L),夏季最小(平均密度为6.97×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0.25 mg/L);在支流中以春季最大(平均密度为269.30×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6.75 mg/L),冬季最小(平均密度为48.88×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1.33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干流中平均值为1.84,四季中秋季最高,其次为冬季、夏季、春季;在支流中平均值为1.95,四季中夏季最高,其次为冬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澜沧江干流(中国境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探究其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与生态分布特点,根据其流域特点,2011年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2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10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72种,占检出种类的69.23%;绿藻门15种,占14.43%;蓝藻门11种,占10.58%;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种,分别占1.92%;裸藻门和红藻门各1种,分别占0.9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0.280×104~95.064×104个/L,平均密度为41.5171×104个/L个/L,小湾库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旧州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3~0.87 mg/L,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漫湾库区的生物量最高,橄榄坝最低;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占总密度的90.77%和总生物量的68.8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9~3.31,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均匀度指数为0.12~0.65,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8~3.18,旧州最高,糯扎渡最低。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3年5月至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水域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计调查226船次,统计渔获物1153kg,测量鱼类标本19378尾。共记录鱼类92种,隶属于5目14科61属,其中有13种为该水域新记录。结果表明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绝迹,如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胭脂鱼、等。  相似文献   

12.
鲈鱼(Late olabrax japonicus)亲鱼在厦门火烧屿海水网箱中培育性腺能成熟,主要措施是在适当的放养密度下加强日常管理,掌握好饲料的日常投喂及注意病害防治。本实验开始于1993年11月—1997年1月,各年度(1993—1994、1994—1995、1996—1997年)雌亲鱼成熟率分别为36%、97%、76.3%、91.4%,雄系鱼成熟率为70—100%;获产率100%。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3~1998年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对虾放流增殖结果,对秋汛对虾产量与放流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汛对虾产量随放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Y=363.7+126.4X相关关系(r=0.918)。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黄石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和2016年每年的5—7月,在长江中游黄石江段对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开展了调查,以了解该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及产卵场分布现状。调查期间共采集四大家鱼卵67粒,苗23 948尾,种类以鲢和草鱼为主,分别占四大家鱼卵苗总捕捞数量的77.0%和18.1%。2015年和2016年,估算通过黄石江段的四大家鱼卵径流量分别为0.20×108粒、4.69×108粒,鱼苗径流量分别为19.40×108尾、13.65×108尾。黄石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团风李家洲、鄂州城区、鄂州戴家洲和黄石道士袱4个江段。与历史资料相比,黄石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分布位置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建议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并在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中注重保护洲滩等生境。  相似文献   

15.
对东海区拖虾作业休渔期的商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宋海棠 《海洋渔业》2005,27(1):21-25
根据对历年来东海虾类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资料分析 ,提出实施拖虾作业休渔措施的必要性。分析认为 :虾类资源是多种类组成的捕捞对象 ,不同种类生态属性不同、分布海域不同、繁殖期和幼虾出现高峰期不同、渔场和渔期不同等 ,指出拖虾作业休渔期不宜搞一刀切 ,应实行分区管理。北部 (31°0 0′N以北 )以广温广盐种类为主 ,宜实行伏季休渔 ;而南部 (31°0 0′N以南 )以高温高盐种类为主 ,宜在 4~ 5月份休渔。为有利于管理 ,可把拖虾休渔管理权下放给各省 ,由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休渔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北部近海夏季虾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不同优势种类的分布特征不同,鹰爪虾分布于整个调查海域,底温为12.1~21℃,底盐为31.1~34.6;脊腹褐虾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域的东北部,底温为12.1~18℃,底盐为31~32。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具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随着金沙江梯级开发的实施,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栖息条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水动力等条件,提出了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表征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初步分析了保护区栖息地生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共设置10个断面对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雅砻江大河湾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62种,其中硅藻门居多(84种).2018年11月主要优势种为弧形蛾眉藻(Ceratoneis arcus)、尖针杆藻(Synedra...  相似文献   

19.
刺参中间培育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报道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中间培育技术及其生长特性。刺参在大棚水泥池内,采用地下海水源,全人工饵料,培育60天,参苗大小由1310头/kg长至322头/kg。重量由78kg增至305kg,成活率96.4%,饵料系数1.76。培育过程中2-3cm的幼参生长最快,长得很慢的“老头参”占4.3%。培育的基本环境条件:盐度24.795±0.015;温度14.6-15.2℃;溶氧(DO)多为6-9mg/L;pH值7.2-7.6;铵氮0.2mg/L以下。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重心。预警原则作为一种新颖的环境资源管理手段,其对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有效性已为一些国际协定和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所确认。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实践和相关法规并没有明确采用预警原则。因而,针对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养护不利的现状,我国有必要增订相关立法,将预警原则规定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各海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适用预警原则,以顺应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