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赤水河主要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赤水河鱼体重金属富集现状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测定了赤水河茅台江段和赤水江段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大口鲇(Silurus meriordinalis)肌肉和肝脏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u、Zn、Pb、Cd、Fe、Cr和Mn的含量,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As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大口鲇肌肉中Cu、Zn、Pb、Cd、Fe、Cr和Hg的含量高于黄颡鱼和蛇鮈,3种鱼类肝脏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肌肉。所有鱼体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但大口鲇肌肉中Pb和Cd的含量高于欧盟委员会标准。危害指数分析表明:赤水河野生鱼类食用的人体健康风险较小。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的结果表明赤水河鱼体Pb和Cd的污染程度较高,赤水河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是渤海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对渤海海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渤海海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海域采集的渔业生物中随机选取了10种144条鱼类样本,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鱼类肌肉组织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每日摄入量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估了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食用安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渤海鱼类肌肉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0.680)、(9.697±5.279)、(0.035±0.059)、(0.029±0.035)、(0.093±0.091)和(0.959±0.813) mg/kg。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鱼类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鱼类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无机As (iAs)为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程度最大。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摄食渤海鱼类带来的重金属每日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鱼类样本单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长春市居民日常消费的9种鱼类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健康风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法对长春市出售的鲫(Carassius carassius)、鲤(Cyprinus carp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9种鱼类中的Pb、Cd、Cr、Zn和Cu 5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综合污染指数法(MPI)和目标危险系数法(THQ)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Pi指数表明:Cu、Cd、Cr在各种鱼类中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而9种鱼类肌肉中Pb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乌鳢(Channa argus)、鲶(Loricariidae)和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肌肉中的Pb呈重污染水平。MPI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重金属富集程度有差异,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草食性鱼类。鱼类的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长春市市售鱼类食用安全性较好,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一、注重亲鱼培育滇池金线鲃亲鱼应单池培育,适当搭配少量云南光唇鱼。云南光唇鱼为植食性鱼类(主要以丝状藻为食),摄食能力强,一般在水体中上层摄食配合饲料。滇池金线鲃因其半洞穴性栖息习性,对光线敏感,在水体中下层摄食。亩放规格50~80克/尾的滇池金线鲃200~300千克,搭配2龄云南光唇鱼150~200尾或3~4龄云南光唇鱼50尾。夏秋季水温较高,应加强饲料投喂,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左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6-2015年4个航次对唐山附近海域共70个采样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和As 7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超标率统计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除个别站位的Cu和As超过第Ⅰ类标准值外,其他调查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Ⅰ类标准.2006-2015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略有不同,其中,Cu、Pb、Cd和Zn4种重金属含量相对比较稳定,Hg和Cr的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s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Igeo)多年平均值为Hg>Cd>Pb>Cu>As>Cr>Zn;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多年平均值为Hg>Cd>As>Pb>Cu>Cr>Zn;两种污染评价结果一致,均显示Hg是唐山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J)年际变化范围为44.26-153.18,平均值为89.92,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RI年际变化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近年来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内鱼体质量金属富集现状及重金属污染对江豚的潜在影响,2018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在保护区江段采集了鳊、鳜、■、鲢和鲫5种鱼类,测定鱼体肌肉中的Pb、Cd、As、Cu和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价保护区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鲫肌肉Cd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夏季捕捞的肌肉As的Pi略高于0.5,其余鱼类的Pb、Cd和As的Pi均小于0.5。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重金属污染总体风险较小,但部分江豚饵料鱼类存在轻度污染,对江豚有潜在影响,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10种习见厦门市售淡水鱼鱼肉中重金属镉(Cd)和铅(Pb)的含量。结果表明:Cd和Pb在不同部位(头部、腹部和背部)鱼肉的分布规律相似,但不同鱼类中Cd和Pb的含量差别较大;所有受检鱼类样品的重金属Cd的含量均未超标,6.67%的鱼类样品中重金属Pb的含量超过我国的国家标准。以暴露量和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作为食用风险评估的指标,结果如下:以各淡水鱼中的Cd或Pb作为单一暴露估算的暴露量WI_(estimate)远小于标准限值,Cd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为0~0.011,Pb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0.093~0.569,二者均小于1,处于安全范围内,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及历史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污染物。结果显示,通过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率、检出率和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甄别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有Cr、As、Cd、Pb和Hg。结合各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毒性效应、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确定黄渤海鱼类优先监控重金属污染物。总体评价结果为CdHgAs*CrPb,其中,Cd的综合评价总分最高,需高度关注。按照鱼类品种进一步分析显示,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内的Cd和矛尾复虎鱼(Symechogobius hasta)体内的As*属于优先监控对象。对黄渤海8个沿岸城市进行取样,检测结果表明,舌鳎和蓝点马鲛体内的Cd属于优先监控污染物,与筛选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此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正>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又名金线鱼、油鱼,属于鲤形目金线鲃属,为野生濒危物种之一,是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国家级保护动物。金线鲃是云南多见的名贵鱼类,种类多,有滇池金线鲃、尖头金线鲃、易门金线鲃等。云南的金线鲃以滇池金线鲃较为出名,但由于滇池的水体污染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野生滇池金线鲃已基本灭绝。通过开展鱼类资源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金线鲃在境内种群衰退严重,濒临灭绝,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好金线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28日在广西田林县平山乡一洞穴地下水中采到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鲤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新种田林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tianlinensissp.nov,)眼退化,吻突出呈鸭嘴状,头后部急剧隆起并形成一略显向前的额骨,新鲜标本体色呈半透明状,这些特征显示出其与本属其他已知种明显不同,而与白斑金线鲃S.albeoguttatus、鸭嘴金线鲃S.anatirostris和无眼金线鲃S.anophthalmus等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但该新种侧线不完全,额骨突不分叉而有别于白斑金线鲃;以具较明显的额骨突,鳃耙数多,侧线不完全,背鳍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后缘无锯齿等又与鸭嘴金线鲃和无眼金线鲃相区分。  相似文献   

11.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1904),又名小洞鱼,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营半洞穴生活,是滇池流域的特有种,分布于滇池及其流域所在河流、溶洞、暗  相似文献   

12.
<正>滇池金线鲃地方名金线鱼、小洞鱼,主要分布于云南滇池水域,为云南特有高原淡水鱼类,在云南重点培育推广。本试验在滇池金线鲃鱼种池种植沉水性植物金鱼藻,利用金鱼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净化养殖水体环境,为滇池金线鲃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其目的在于探索一种滇池金线鲃的池塘健康养殖模式,为其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武汉地区池塘养殖鳜重金属铬(Cr)和砷(As)污染现状及食用风险,于2019年5—9月采集武汉地区池塘养殖鳜共计14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进行分析测定其肌肉中重金属Cr和As的含量状况,并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THQ)评估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Cr和As在鳜肌肉中含量范围分别为ND~0.174和0.00455~0.0830 mg/kg,武汉地区池塘养殖鳜肌肉中Cr和As残留相对较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Cr、As的危害商数都小于安全基准值1。因此,通过食用武汉地区的鳜而摄入的Cr、As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辽东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砷(As)的含量及污染程度,2014年10月(秋季)对辽东湾近岸进行了1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53、22.59、72.48、0.21、0.04和10.81mg/kg。  相似文献   

15.
金线鲃为中国特产的鲤科鱼类,过去记载仅分布于云南,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著称,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现知该属鱼分布区已扩大到滇、桂、黔3省区,种类已增至几十种,但仍以云南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金线鲃中有许多种独具特色,形态特别,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珍稀淡水观赏土著鱼资源开发利用。本文简要介绍5种云南珍稀观赏金线鲃。1犀角金线鲃[1,2]S inocyclocheilus rh inocerousL i et T ao(1994)犀角金线鲃是一种极为珍稀的观赏鱼资源。头呈鸭嘴形,眼退化变小变盲,鼻孔前移到吻端。口须发达,头后生有一个向前的骨质长角。体表裸露,仅…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经济类海洋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讨论了大亚湾主要经济类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甲壳类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最高、头足类的含量次之、鱼类的含量最低.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锌(Zn)>铜(Cu)>铅(Pb)≈砷(As)>镉(Cd)>汞(Hg).大亚湾海域经济类海洋生物对Cu和Zn的富集能力最高,对As的富集能力最低.大亚湾经济类海洋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低于"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值.潜在危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Cd、Pb和Hg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Cu的潜在危害性很低.  相似文献   

17.
  锋等 《科学养鱼》2014,(4):10-11
<正>曲靖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qujingensis),又名金线鱼、油鱼,其分类地位为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金线鲃仅分布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质部分地区,云南多见的名贵鱼类,种类多,有滇池金线鲃、尖头金线鲃、易门金线鲃等。本课题组于2007年开始搜集金线鲃,开展仿生态养殖,进行人工驯化。2010年开始人工繁殖试验,2011年取得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硝酸一过氧化氢作消解液微波消解处理样品,采用ICP-AES法测定湛江海域鱼类和甲壳类样品中Zn、Cd、As、Cr、Cu等重金属含量,并根据相应标准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及食用安全评估。调查结果显示,重金属在不同种类海产品中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被调查的种类海产品中各种重金属(除鱼类中的Cd)含量均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鱼类和甲壳类的Cd含量则高于“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生态研究室李捷助理研究员、李新辉研究员命名的鱼类新物种细身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cilis LiLi)在《淡水鱼类学探索》(Ichthyological Exploration of Freshwaters)上发表,其照片成为该刊当期封面。该物种由科研人员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采集于广西贺州地区一个洞穴中,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金线鲃属鱼类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中。由于其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并评估天津市某循环水养殖企业的养殖产品重金属安全性和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法)和原子荧光法(AFS法),对该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幼鱼、养殖中期和成鱼3个阶段的鱼体肌肉、肝脏和鳃中8种重金属(As、Cd、Cr、Cu、Ni、Pb、Zn和H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从生长阶段来看,随养殖过程推进,各重金属在欧洲鲈鱼体内分布特征不同,肌肉中As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为1.93 mg/kg,Cu和Hg则相反,最大值分别为0.354和0.021 mg/kg;肝脏中As、Cd和Cu含量均随时间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47、1.09和143.00 mg/kg;鳃中As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为0.321 mg/kg,Cr、Cu、Zn和Hg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0.356、45.8、19.2和0.0137 mg/kg.从组织分布特征来看,As含量为肌肉>肝脏>鳃,Cd、Cu和Zn含量均为肝脏>鳃>肌肉,Hg含量为肌肉>鳃>肝脏,Cr含量为鳃>肝脏>肌肉.可食部分,即肌肉中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参考鱼体重金属残留污染程度分级,该系统中的欧洲鲈鱼均属于未污染.水体样本,除养殖中期进水中Pb和Cd超标,其余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表明该养殖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