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赤潮是海洋自然灾害之一,近十年来频率增多、范围扩大、时间延长,大有发展之势。位于广东省沿海中部的珠江口是赤潮乡发区,但这几年来赤潮区域逐步向东、西方向扩展,例如 1998年3月中旬,珠江口范围内的香港海域发生赤潮后迅速向粤东、粤西两侧蔓延.这股持续了一个月的大规模赤潮,给粤港两地海水养殖业带来了3.5亿元的经济损失。 令人惊奇的是粤东汕尾港,这些年来虽曾有过赤潮生物带出现,但却幸运地通过了频频发生的赤潮灾害。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的的诱因,而汕尾港区范围内有3500多个养鱼网箱、200多公顷鱼虾池…  相似文献   

2.
赤潮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娟 《齐鲁渔业》2005,22(9):19-21
近3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赤潮的发生次数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上升;与之相对应,山东省近6年的赤潮发生次数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山东发生赤潮10次,累计面积达3230km^2。综合分析了赤潮的危害、成因、近年来全国赤潮发生和研究的现状及防治措施,并针对山东省的赤潮发生概况,对今后全省在赤潮监测领域应做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建沿海主要港湾和养殖区不断有赤潮发生。赤潮爆发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资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危害。本文就1989年以来发生在福建沿岸的赤潮进行详细报道,同时提出了福建省赤潮发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天津近海海域赤潮发生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渤海湾(天津)近海水域的赤潮发生情况,针对赤潮发生的特点和机制,阐述了防范赤潮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98年8月中旬~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至牟平养马岛间约50km^2的近岸海域,发生了因红色裸甲藻剧增而引发的赤潮,历时1个月,致使该海区的底栖、底播生物及筏式养殖下层贝类大面积死亡。本次赤潮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问长,造成的渔业损失惨重,在山东沿海地区是少见的。2004年5月3~10日,四十里湾养殖区再次发生了由棕囊藻、夜光藻剧增而引发的赤潮,扩展面积为25.7km^2,由于持续时间短,属轻微赤潮,对养殖业影响不大。现将该海域赤潮形成情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略谈我国的赤潮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由于海域环境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有机污染导致海域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特别是微小的藻类细胞异常增殖和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危及鱼、虾、贝和藻等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我国最早有关赤潮的记载是1933年。解放后,渤,黄、东、南海邻近港湾均陆续有过赤潮的报道。香港地区,1975-1984年共发生84次赤潮,  相似文献   

7.
甲藻赤潮对养鲍业的危害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全震 《水产学报》2000,24(2):151-155
1998年5月17日-1998年6月6日在福建省连江县苔录镇后湾海域发生一起由裸甲藻等引起的赤潮,对鲍鱼养业造成严重危害,初步断定:引起鲍鱼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裸甲藻等赤潮生物分泌了某种毒素。并对赤潮在陆上养鲍业上的治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20mL/m^3甲醛溶液可杀伤甲藻等赤潮生物,但不能解体该赤潮生物;0.1-0.5g/m^3KMnO4可完全治理该种赤潮生物所引起的鲍鱼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8.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士虎  吴建新  李庭古  朱明  郑伟 《水利渔业》2003,23(6):38-39,54
赤潮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并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区南部沿海赤潮发生及其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市区南部沿海赤潮发生及其影响的调查吕建发,孙成明,朱丽岩(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1、前言大连市区南部沿海,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区和海滨风景旅游区。由于海洋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造成增养殖生物的大批死亡,海水浴...  相似文献   

10.
赤潮是海洋灾害之一。赤潮不仅破坏了海洋资源,恶化了海洋生态环境,而且还能间接引起食物中毒,危及人类健康。世界沿海国家几乎都发生过因食用被赤潮生物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赤潮造成明显的海洋灾害是在20世纪以后,主要是由于沿海工业高速发展,大量污水排放入海引起的。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赤潮大多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沿海水域,到7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沿海也出现赤潮,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非洲、南美洲沿岸都有赤潮发生,赤潮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11.
赤潮是由于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与遇上适宜的温度、风向、光照等条件(外因),使海水中一些单细胞浮游植物藻类迅速急剧地繁殖起来。近些年赤潮的发生日益频繁,分布地域越来越广,几乎世界各大洋都有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赤潮对养虾业的危害是很大的。第一,由于藻类暴发性繁殖,消耗掉海水中的溶解氧,所以赤潮发生后期,引起海水缺氧,使虾窒息死亡。第二,藻类分泌一种  相似文献   

12.
预防罗源湾赤潮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源湾是一个腹大口小的内湾,是我省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由于养殖品种布局不合理,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海水富营养化,容易造成赤潮。本文作者通过调查、查阅有关资料,就合理开发罗源湾、预防赤潮的发生提出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卡盾藻已是国内外公认的有毒赤潮生物,由于它独特的生物学结构,如鞭毛易脱落、藻体易崩解、活体细胞易变形、难以固定等特征,往往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在用常规方法采集的浮游生物标本里,如不及时观察,便很快解体,无法找到完整的个体,因此山东近海很少报道该藻的赤潮。但是,南海水域大鹏湾、北黄海水域、日本濑户内海等均有该藻赤潮发生,有的甚至常年发生,对鱼类资源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日本长崎大学水产学部和医学部组成的“赤潮引起的鱼类死因研究小组”已查明赤潮致使鱼类死亡的原因是鳃部受浮游生物的侵害,而发生组织病变,窒息而死。有关赤潮的研究,以往只是以研究发生赤潮的环境条件及防止发生为主的,而对引起鱼类窒息死亡的生理机制,原因物质,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09,(6):20-20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日前称,浙江省近海海域即将进入赤潮高发期。2009年4月23日,温州苍南县大渔湾一带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60平方公里,呈块状分布。24日赤潮面积扩大为80平方公里。受降雨影响,25日赤潮已消散。截至目前,赤潮发生海域尚无鱼、虾死亡报告。这次赤潮已临近养殖区,预计近海海域即将进入以甲藻为主的赤潮高发期。  相似文献   

16.
青岛近海赤潮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及赤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赤潮发生面积和赤潮藻类的危害类型,将青岛近海发生的赤潮划分为特大、重度、中度、轻度和轻微共计5个灾害级别。结果表明,1990-2013年青岛近海共计发生赤潮33次,以轻微灾害和轻度灾害为主,其它级别尚未发生;其中,发生面积小于10 km2赤潮占总数的51.5%,60.6%的赤潮由基本无害的赤潮种类引起,发生范围以胶州湾和浮山湾近海为主;赤潮次数和面积基本呈现4~5年的波动周期,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6-8月;主要赤潮生物种类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甲藻比例升高,罕见种类逐渐出现。赤潮种类的变化反映出青岛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发生了改变,与期间青岛近岸海洋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4月份,广东省沿海海域发生了历年来规模最大的赤潮,它所波及的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其中以珠江口海域的珠海、香港、深圳灾情最严重,全省仅网箱养殖鱼类一项累计死亡就高达350吨,造成经济损失约4500万元。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有字记载的赤潮仅4次,但随着沿海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赤潮也频频发生,特别是深圳大鹏湾更是每年都要发生规模不等的赤潮。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7年-2006年对我省近岸海域历次赤潮的应急监视监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并就未来我省的赤潮防治对策和努力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赤潮是由于某些浮游生物急剧地繁殖或高度集结,使水体变色、带粘性和腥臭味等,渔民称为“臭水”或“赤水”。不同的赤潮生物引起的赤潮颜色各不相同。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由某些双鞭毛虫引起的赤潮呈绿色;由蓝藻毛的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由蓝藻类的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文毅 《水产学报》2001,25(3):222-226
分析了1999年6月8日-15日胶州湾东北养殖消耗域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中各环境因子的变化及赤潮成因,结果表明,该海域无机营养盐含量较高,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赤潮发生前天气闷热无雨,有利于浮动弯角藻的快速生长繁殖;赤潮形成至发展期该海域盛行南风,浮动弯角藻的物理性聚集对赤潮迅速形成有重要影响;赤潮维持阶段天气稳定,赤潮持续时间较长;最终无机磷、活性硅酸盐的耗尽使赤潮逐步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