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区刺鲳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芬 《水产学报》2006,30(5):622-668
利用2001-2005年东海区26°30′~32°30′N,禁渔区线外200水深以浅的东海区大陆架海域底层拖网调查资料和生物学测定资料,利用ELEFAN I软件估算生长参数,拟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死亡系数,利用Beverton和Holt模型评价资源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刺鲳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为:L =267.8 mm;K=0.45/a;t0=-0.63 a。从生长速度看其生长过程是变化的,小时生长较快,当叉长达到178.5 mm时生长速度开始下降,此时年龄为1.81 a。利用Pauly公式和詹秉义等推导的M和最大年龄tλ的线性回归方程求得自然死亡系数M=0.81,用FiSAT II软件中的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BH模式和用CPUE估算总死亡系数,得到Z=3.87,捕捞死亡系数F=3.06。根据Beverton和Holt的单位补充量等渔获量曲线,现行渔业点即F=3.06,tc=1.10 a位于最适产量区内,表明目前对刺鲳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接近最大产量。保持目前的捕捞强度F=3.06和捕捞规格Lc=145 mm不变,不仅能够保持目前渔获量稳定,而且能够保护刺鲳的资源。刺鲳渔获量稳定且缓慢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开捕年龄较为合理,也就是网目尺寸较为合适,这对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东平湖刀鲚(Coilia nasus)的基础生物学数据, 并为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本研究根据 2021—2023 年东平湖定置三层多目刺网调查获得的刀鲚体长、体重数据, 利用 ELEFAN_GA 技术对刀鲚的生长和死亡参数进行估算, 拟合 Von Bertalanffy (VBGF)生长方程, 构建了基于体长结构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和单位补充量产卵亲体量(SSBPR)模型。结果显示, 东平湖刀鲚体长范围为 4.9~26.2 cm, 平均体长为 (12.2±2.4) cm, 体重范围 1.1~51.8 g, 平均体重为(6.6±4.5) g; 使用基于 bootstrap 的 ELEFAN_GA 方法估算刀鲚渐进体长 L=31.65 cm, 生长速率 K=0.66, 理论生产起点年龄 t0= ‒0.23, 季节性生产振幅 C=0.65, 1 年中生产最快的时间段 ts=0.40; 刀鲚的总死亡系数 Z=2.71, 自然死亡系数 M=1.074, 捕捞死亡系数 F=1.641、开发率 E=0.604, 平均选择体长 L50=9.15 cm; YPR 模型结果显示, 随着 F 增大, YPR 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生物学参考点 F0.1Fmax 的值分别为 0.978 和 2.204; SSBPR 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 SSBPR 呈下降趋势, 现阶段捕捞强度介于 F20%(2.848)与 F40%(1.065)之间, 略大于 F35%(1.286)。综上所述, 东平湖刀鲚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在与其他地理群体对比中, 东平湖刀鲚在生物学参数上的差异体现了其生长过程的空间异质性, K 值最大表明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生长到接近极限体长, 说明东平湖饵料丰富, 而同时较高的开发率和较低的开捕体长则表明目前东平湖刀鲚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SSBPR 曲线得出现阶段捕捞强度小于极限值 F20%, 略大于生物学参考点 F35%。研究结果表明, 为使东平湖刀鲚资源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平衡, 可在适当减少渔船数量以降低捕捞强度的情况下, 通过增大网目尺寸以增加开捕体长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采妮  麻秋云  戴小杰  叶深 《水产学报》2024,48(1):019306-019306
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体长估计值为25.36 cm,生长速率为0.32/年,当前开捕体长(13.52 cm)远小于其初次性成熟体长(17.79 cm);自然死亡系数估计值为0.74,总死亡系数为2.62,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为1.88。基于以上参数,构建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SSBR模型,随着F的增加,YPR先增大后减小,而SSBR则减少。银姑鱼生物学参考点F0.1为0.78,Fmax为3.43,F20%为0.66,F40%为0.33,可知当前捕捞强度远大于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警戒线F2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将明显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研究结果和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估算值,而不同选择性系数,尤其是开捕体长,也直接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结果。研究表明,当前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种群已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为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适当减小开发力度,增大开捕体长;为提高资源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建议减小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可为银姑鱼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南部近海是东海种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重要繁殖和育肥场所。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采集的2023尾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小黄鱼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探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渔具选择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渐近体长L_∞=22.58 cm,生长速率K=0.78/a,初始年龄t_a=-0.37 a;自然死亡系数M值为1.343,总死亡系数Z值为4.432,捕捞死亡系数F为3.089,开发率E为0.697,表明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小黄鱼的首次捕捞体长L_(50)=13.11cm,对应首次捕捞平均年龄t_c=0.743 a,小于临界年龄(0.886a)和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0.979a),渔业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根据B-H动态模型,当前的YPR值为15.279 g/ind,若降低捕捞强度到1.685,对应YPR_(max)为17.061 g/ind,与当前产量相比增幅11.66%;若提高开捕体长(13.11cm→16.0cm),YPR_(cur)会出现显著提高(15.279 g/ind→18.766 g/ind),增幅达22.82%,表明提高开捕体长要优于降低捕捞强度。当前东海小黄鱼群系处于小型低龄化和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小黄鱼的开捕体长提高为15 cm,保证小黄鱼的产卵亲体量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渔业数据缺乏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面临的难题。以2006—2018年北部湾二长棘鲷体长频率数据为例,运用基于长度频率的贝叶斯生物量方法(LBB),估算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L)、最适开捕体长(Lcopt)、相对自然死亡率(M/k)和相对捕捞死亡率(F/k)等种群参数。结果发现,2006—2018年间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平均为21.0 cm,最适开捕体长平均为12.6 cm,相对死亡率M/kF/kZ/k和开发率E分别为1.49、3.65、5.15和0.67。二长棘鲷的开捕体长和渐近体长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且其生长速度有加快趋势。基于LBB估算的最适开捕体长和开发率与运用独立评估模型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果长度频率能代表资源开发阶段的长度组成,使用LBB估算的结果将较好地反映其真实情况。基于LBB的研究方法可为渔业数据缺乏情况下进行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洱海先后人为引入了太湖新银鱼和西太公鱼。为了掌握这两种鱼类的生长特性及评估人工调控效果,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洱海采集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通过测量体长与体重数据对种群参数(L、W、k、t0、Z、M、E等)进行估算,并进行了渔产量变化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1.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体长与体重关系中回归参数b值分别为3.2148和2.8274,这两种鱼在洱海均属于等速生长。西太公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 =13.65[1-e-1.80(t+0.17)];Wt=28.09[1-e-1.80(t+0.17)]3.2148,生长拐点年龄为0.48,相应体重为8.51g,体长为9.41cm;太湖新银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45[1-e-0.92(t+0.38)]; Wt=2.69[1-e-0.92(t+0.38)]2.8274,生长拐点年龄为0.75,相应体重为0.78g,体长为6.11cm。2. 西太公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10.2、2.56、7.64和0.75;太湖新银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4.66、1.84、2.82和0.60。3. 西太公鱼的资源量自2015年至2018年是逐年递增的,但是上升的幅度在逐年减小;太湖新银鱼的资源量自2015年至2018年逐年降低。综上,在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发育正常,这两种鱼生长周期相差一个月左右,西太公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太湖新银鱼,本研究期间这两种鱼的人工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隋芯  汪金涛  陈新军  雷林 《水产学报》2022,46(8):1345-1356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变动与气候变化如厄尔尼诺事件等的关系,实验假设尼诺指数 (oceanic Ni?o index,ONI)影响柔鱼种群动态参数内禀自然增长率 (intrinsic rate of growth, r)和最大环境容纳量 (carrying capacity, K)并分别建立4种剩余产量模型 (SP、Er-EDSP、EK-EDSP、Er- EK-EDSP)探索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西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资源状态变化趋势。结果发现, Er-EDSP、EK-EDSP、Er-EK-EDSP等3个加入气候因子模型的偏差信息准则 (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值小于传统剩余产量模型的DIC值,其中Er-EK-EDSP模型DIC值最小,模型精度最高,估计的最大可持续产量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为39.26×104 t。1994—2017年,北太平洋柔鱼的捕捞死亡率 (Ft) 低于目标死亡率 (Ftar)和MSY水平下的捕捞死亡率 (FMSY),2017年种群资源量小于MSY水平资源量 (BMSY)。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资源可能正处于过度捕捞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柔鱼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竺山湖水域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的种群参数, 评价其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竺山湖水域收集的贝氏基础生物学数据 ? , 利用基于长度频率数据的 ELEFAN I (electronic length frequency analysis ) Ⅰ 和贝叶斯评估方法(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LBB)估算其种群参数。结果显示, 贝氏体长 ? 范围为 44.17~181.87 mm, 体重范围为 0.88~70.30 g; 体长(L, mm)与体重(W, g)关系式为 W=9.0×10?5L3.0707 (R2 = 0.8775, n=805); 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 Lt=194.25×[1?e?0.36(t+0.46)], Wt=95.74×[1?e?0.36 (t+0.46)] 3.0707。运用 ELEFAN I 方法估算的相对自然死亡系数 M/K=2.28, 相对捕捞死亡系数 F/K=4.50, 相对总死亡系数 Z/K=6.78, 开发率 E=0.66。LBB 估算的相对死亡系数 M/K、F/K、Z/K 和开发率 E 分别为 1.88、5.78、7.64 和 0.76。两种方法估算的种群参数基本一致。本研究揭示了竺山湖贝氏的种群生长特性及资源利用状况 ? , 可为太湖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健  黄洪亮  陈帅  李灵智  吴越  徐国栋  饶欣 《水产学报》2013,37(11):1742-1749
为研究不同倾角和迎流冲角下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通过水槽模型实验计算网板的升力系数(CL)、阻力系数(CD)、浮力系数(CZ)和升阻比(K)。结果显示:(1)CLK随冲角(α)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CD随冲角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无倾角情况下,冲角为30°时,升力系数最大值CLmax=1.699,此时CD=1.140,K=1.490。冲角为15°时,升阻比最大值Kmax=2.421,此时CL=1.120,CD=0.463;(3)横倾角(β)在-10°~10°变化时,CLmax=1.816(α=25°,β=-10°),Kmax=3.405(α=10°,β=-10°)。横倾角为-5°和-10°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Z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25;(4)纵倾角(γ)在-10°~10°变化时,CLmax=1.823(α=25°或α=30°,γ=-10°),Kmax=2.729(α=5°,γ=-5°)。纵倾角为-5°、-10°和5°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Z平均值分别为0.16、0.18和0.16。结果表明,该网板的最佳工作冲角范围为15°~30°,该冲角范围内网板CL>1.1且K>1.45。  相似文献   

10.
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为大洋性中上层鲨类, 由于其全球资源被过度捕捞, 已被列入 IUCN 濒危物种名录。开展长鳍真鲨年龄鉴定与生长规律的研究, 可为其资源恢复及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兼捕渔获物中的 87 尾长鳍真鲨为样本(雄性 43 尾, 雌性 44 尾), 结合脊椎骨年龄鉴定结果和生物学数据分析该海域长鳍真鲨年龄及生长规律。赤池信息量准则(AICC)分析表明, 长鳍真鲨脊椎骨半径(r)与全长(L)的关系符合线性回归模型。von Bertalanffy (VB)生长模型为总体观测数据最适模型, 表达式为 Lt=398[1-e-0.04(t+6.81)] , 结合反向逆推个体早期全长数据, 雌性逆推全长的最适模型为 VB 模型 Lt female =330.8[1-e–0.05( t+5.84) ] , 雄性为 Gompertz 模型Lt male = 363e–1.49e( -0.08t ) 雌、雄个体 50%性成熟年龄 t50 分别为(8.8±1.2)龄和(8.6±1.2)龄, 50%性成熟全长 L50 分别为(191±9.1) cm 和(173±12.9)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