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产科学》2003,22(5):1-4
辽宁省辖14个市,其中沿海市6个。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总长2920km,海域面积6 8×104km2。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发与管理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地促进了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和海洋经济的新突破。特别是2002年,认真贯彻海域法和国家海洋局确定“海洋行政管理年”的部署,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管理,强化服务,推动全省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和“海上辽宁”建设出现了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依法治海,不断提高贯彻实施海域法的自觉性海域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海洋管理工作重要的里…  相似文献   

2.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是最直接体现国家海洋局“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用海理念的平台,其质量的良莠直接关系到我国有限的海洋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可持续利用,影响到我国海洋领域的长远利益和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各地海洋开发高潮的到来,征用海域、补偿海域逐渐多了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条"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依照前款规定在海域使用权期满前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对海域使用权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黄丹丽 《河北渔业》2014,(1):61-64,68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规划的基础,且区划和规划是海域使用管理的前提,海域使用管理则是对实际用海活动的有效控制。当前,海洋经济与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理清以上三者的关系。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三者关系的几点思路:一要加强区划实施的各方面建设;二要加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可行性;三要全面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1996,(4):1-3
今年4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并决定从1996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的第一部政府规章,也是我省坚持以法治海,建设海洋大省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我省的海域开发活动,合理利用海域资源,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养殖用海属于渔业用海范畴,在广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养殖用海主要是自发行为,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海域管理,因而摸清广东省养殖用海现状,掌握养殖用海趋势对于提高海域管理水平,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现有养殖用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摸清广东省养殖用海现状,探讨近年来养殖用海趋势变化,发现养殖用海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养殖用海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徐万栋 《齐鲁渔业》2013,(10):59-59
近日,东营区一用海企业利用海域使用权做抵押成功获得浦发银行贷款900万元。这是自2002年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以来,东营区发放的第一笔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标志着东营区海域使用权在金融界及社会各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将对东营区创新海洋开发投融资体制、拓展金融服务空间、促进涉海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域使用论证中,用海范围界址点的测量成果是海域使用者合法利益的保障基础,也是海洋管理部门管理海域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用海面积测量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本文在总结海域使用宗海界址点野外实测的一些经验,特别是根据实际情况界定海岸线。在实测的基础上,对内业工作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坐标转换的三种参数转换方法,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到适合海域使用论证面积测算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9.
《齐鲁渔业》2009,26(4):57-57
近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被国家海洋局授予2008年度“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先进集体”和“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8年,青岛市以服务“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为中心,以“构建和谐海洋”为目标,始终坚持“依法管海、依法护海”,不断优化海域资源配置,规范海域使用管理,积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栩  陈雄 《水产科技》2003,(6):26-26
近年来,粤东南澳县把科学治海、生态养殖作为建设“生态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落实有效措施,着力抓好海域规划、养殖区整治和推广科学生态养殖技术三项工作,有效保护了海岛周边海域主要的经济鱼类资源,恢复了鱼类种群的生态平衡;与此同时,该县的海水养殖业也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用海活动日益频繁,用海方式不断增多,海洋经济价值日益彰显,各种错综复杂的海域使用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对海域使用权的概念、性质、海域使用权与其他用海权利之间的关系、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以及海域使用权分层确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海域使用权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海域使用权的分层确权是提高海域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1我市海洋与水产业发展现状1.1海洋开发“三无”局面得到抑制,依法管海的新 局面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青岛市海洋渔业管理条例》、《青岛市近海海域环境保护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定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海洋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通过海上执法监察和法规宣传,公民的传统用海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海域使用证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推行顺利,全市累计发放海域使用证325个,确权发证27万亩,海域使用确权发证率达到80%。多年来海域…  相似文献   

13.
海洋     
《海洋与渔业》2010,(6):5-5
山东广饶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为解决海洋企业、用海户、渔民贷款担保难题,山东省广饶县海洋与渔业局和县农村合作银行联合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帮助用海企业、用海户合理融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只有健全法制,依法管海,才能保证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青岛市的依法管海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出台了《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成立了海洋执法队伍,加大了依法管海力度,为全市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健全法制是实施依法管海的基础 近年来,青岛市的海洋立法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相继出台了《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规定》、《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海洋管理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合理的集约用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用海技术,需开展集约用海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为此,采用多级框架结构法构建指标体系,从海洋生态系统层面,构建了基于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群落的集约用海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现状,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等级;利用综合赋值评价法,建立了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曹妃甸及邻近海域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用海已经使曹妃甸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其中对海洋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学》2006,25(6):290-290
2006年一季度,中国海监大连市支队,积极探索有效的执法模式,加大海洋执法监察力度,成效明显。此期间,该支队将整顿和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为重点,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用海行为为突破口,采取陆域巡查和海上巡航相结合方式,对市管海域实施拉网式检查,共组织实施检查29次,其中海上巡航检查28次;检查用海项目38个,对重大用海项目事中检查18次;对围(填)海工程、海上倾废检查6次;清理非法养殖浮筏38hm^2;查处各类违法用海案件5起,其中结案4起;收缴罚款24.9万元。下一步,该支队还将组织县(区)海监大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认真抓好“海盾2006”专项执法行动,总结经验。进一步指导和帮助各县(区)提高执法监察能力和成效。  相似文献   

17.
邢志晓 《齐鲁渔业》2008,25(7):65-65
一是狠抓海域使用金的征缴工作,下发了《交纳海域使用金通知书》和《征收海域使用金决定书》,对无视法律法规、恶意拖欠的单位和个人申请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8.
上海:养殖用海30亩内免征海域使用金经上海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于9月5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对农业填海造地用海、围海养殖用海、开放式养殖用海等3项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制定了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王永强 《齐鲁渔业》2006,23(11):42-43
时下的养殖用海管理,有一种倾向,认为“海域使用权证书,是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为海域使用权人颁发的海域使用权法定证书,确认海域使用者的海域使用权;养殖证是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渔业法》,为养殖者发放的养殖法定资格证  相似文献   

20.
我省海域勘界工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从2000年开始,经6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完成勘界任务.充分发挥海域勘界成果,为我省海洋开发利用服务,促进海域有序管理,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记录,海域划界资料,是今后各地担负管理和解决纠纷的责任等不可缺的宝贵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